分享

掩埋在明史中的真相——序

 为什么73 2024-03-11 发布于北京

图片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毛泽东《实践论》

人的生存发展的好坏取决于个体是否符合自然以及社会的发展规律。想要理解并遵循自然以及社会发展规律,只有学习和实践两条道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是学习和实践并举的意思。单单学习有其局限性,那就是不通过验证很难知道是不是真的有效,没有经过反复实践又不容易掌握;单单实践也有其局限性,那就是要付学费,付代价。

然而人生并不是游戏,弃世了还能重来,很多学费是付不起的。所以当子路以“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为理由推荐学习还未到家的子羔去当费邑的负责人时,孔子表示非常生气,因为不学习就执政是拿百姓试错,乃失德之举。

所以大到执政战争,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小到生活从业,婚丧嫁娶,交友择业,不可不慎也,这些都不能通过试错的方式来学习,一旦失败悔之晚矣,所以需要尽力避免错误。

于是,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两样宝贝:可供学习的经和可供借鉴的史。经者,常行之典,中国古圣先贤所总结的万世不易之学问方可称为经书;史者,前车之鉴,中国历代史官所记录的王朝兴替之过程被称为史书。

优秀的史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政道,也可以是普通人钻研经学理论的素材和现实得失进退的参考,史书甚至可以起到震慑心怀不轨之人的作用。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是因为孔子微言大义,将乱臣贼子的行径揭发了出来,那些僭越犯上的行为就被曝光于大庭广众之下。广而告之的结果,是后世的乱臣贼子难以仿效,否则便会被千夫所指遗臭万年。

然而历史终究是人书写的,有不惧弑君之臣崔杼威胁如实记录“崔杼弑庄公”的齐国太史三兄弟,自然不乏被利益集团收买,掩盖篡改历史事实以成竖子之名的小人。

倘若我们读的史是伪造的,那么就既不能以此验证经学原理,也不能使之成为针砭时弊的依据。想从伪史中获取营养,就好比在流沙上建造房屋,和用腐败的食材烹饪菜肴,是徒劳无功。

明朝是距离现代最近的正统华夏大一统王朝,包括远洋贸易,律法修订,开疆拓土在内的文治武功颇有建树,因为时间接近,其史料相对之前各朝各代较为充裕,非常值得学习和研究。

但细究明史,总有疑窦丛生之感,明朝皇帝要么是杀人狂魔,要么荒诞不经,且大多都活不到四十岁,内阁首辅活过古稀之年的却比比皆是,帮皇帝办事的太监几乎全被描述成不择手段的败类,威风八面利润丰厚的大明央企远洋船队戛然而止,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所谓正统明史叙事总的来看就好像是由一个个情绪化的碎片缝合而成,让人感觉摸不着头脑。

B站UP主专解明朝疑难杂症在明史研修上颇费心力,以《国榷》《明实录》等正统官方文献以及同时期民间记录为素材,从驳杂的历史信息中将各方阵营的面貌梳理出来,结合具体重大事件解读其中的利益纠葛,入情入理,听来耳目一新,叹为观止,不负专解明朝疑难杂症之名。

现已取得其授权,将在公众号进行连载,推荐大家阅读或者关注原作者账号收看。我也会在每期内容下附短评或者问题,欢迎大家在社群就相关主题进行讨论。

明史和中国历朝历代的历史一样,是一面镜子,虽然古今器物文明的具体形态有差异,其政治管理的本体异曲同工。在还原历史真实面貌的基础上,才能对“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这样的话有感同身受之感,才能稍微体会毛主席晚年听《念奴娇·登多景楼》失声痛哭的心境,进而才能激励自身以经学为根基,思考挖掘个中得失,有益于自身的学习进步。与诸位共勉!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宋·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

图片

人划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