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礼”

 新用户76101Ls1 2024-03-11 发布于北京

说“礼”

北京市十一学校  熊楚瑶

“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人的行为准则。然而时过境迁,全盘吸收古人之“礼”,难以与现代生活相融。那么,如今我们应如何对待“礼”呢?我认为要坚持古为今用的“拿来主义”,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造性转化以符合现代生活需要。
自古至今,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本色不改。对于个人而言,礼是在社会中立足的条件,“不学礼,无以立”。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每个人的生存发展都要与他人发生联系。然而“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我们的一言一行只有经过理的约束,才能与他人形成良好互动;礼也是维系社会秩序的法宝,减少了社会的分裂与动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五千年坎坷中生生不息,正是由于礼治使人们各居其位,成为社会稳定的依托。由此可见,礼的生命力不会因时光流逝而走向衰落,而是贯通古今的共同准则。礼的精神本质一脉相承,无论是是古人追思屈原以敬其忠君爱国之志,还是今人缅怀先烈以传扬英雄精神,都在礼中寻找着自己的精神归宿。
当然,我们也需要将传统礼仪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才能让礼在当今社会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从形式上看,有时我们要对礼的流程加以必要的简化,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节奏。古代父母死后,要求子女守孝三年,然而若固守此道,则会对社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使人们的劳动价值难以充分发挥,因此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这种对生产生活造成阻滞作用的繁文缛节自当剔除。
从内容上看,我们也要对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相比于“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顽固,如今我们更需要与时俱进的变通;相比于“君为臣纲”的等级森严,民主平等的氛围更能激发现代社会的创造力;相比于戕害人性的封建礼教,我们如今更应该以礼维系和谐的社会伦常。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价值取向,“礼”也要在自我更新中与时代的价值取向相契合。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依礼而行,因时而化,才能成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大业。
【评点】作者认为,对待“礼”要实行“拿来主义”,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造性转化以符合现代生活需要,观点明确。文章主体部分,先论证礼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与古今一脉相承的精神本质,再论证传统礼仪要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在形式上摒弃繁文缛节,在内容上剔除糟粕。结尾总括全文,将礼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关联,深化主旨。文章论证思路清晰,内容充实,论证有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