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文彬 | 读《浜镇老街地图》,讲我亲历浜镇的故事(十一)

 黄建新图书馆 2024-03-13 发布于上海

西万兴大院

图片

(上述插图后期制作:吴忠)

浜镇老街地图上,使用“双屋”图标,在西市梢标有“西万兴大院、龚千秋仁和典当(注:蓝色字体) 内设:镇政府、工商联、北协小学”,它的东边是洪锦康公兴衣庄(注:蓝色字体,地图上一共有七次使用蓝色字体标写,没有注明何意),它的西边隔了几间店面,也是“双屋”图标处,便是“龚有容龚家大院曾私熟民办小学”,再往西是“盛福培同济堂药店”。

地图上一共出现三处“双屋”图标,除上述两处外,还有浜镇小学。因地图上未标图例,三处图标中,均有学校的信息,故可理解为含有“学校”信息的图标。

我在前面第一篇中说,地图上的敖家楼,是研究浜镇发展的起点;我在第三篇中说湾港是浜镇发展的外部条件。现在说西万兴大院,我认为这是浜镇发展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热点。民间说,“无龚不成市”以及“龚半街”的说法,大概也是这个意思的表达。浜镇的西万兴大院虽消失了,但旧址上的商业经营活动以及发生的故事,绵延不绝,一直延伸到现在,可见其在浜镇发展史中的地位了!

西万兴大院还留有历史建筑,它能继续保留吗?它能继续发挥余热,改作成试验性的小型的浜镇文史介绍馆吗?它的周边地区能否建设相应的口袋公园等景点,形成浜镇文化休闲景区吗?让我一一道来。

一、西万兴大院

1.西万兴大院何时兴建?

浜镇西万兴大院兴建年代,目前尚未见确切的说法。但一些研究者对《龚士家乘》(家谱)研究后,从他们的论述中能看出一些粗线条:崇明龚氏初祖龚猗,南宋初先徙苏州,再迁昆山;始迁祖龚大荣(龚猗的七世孙,字显卿),元至元时迁至崇明,明末清初定居浜镇,故有迁崇始祖为龚大荣之说。

陆冬梅女士《一个望族的背影(崇明龚氏家族)》一文说:“拂去历史的尘灰,轻轻翻开龚氏家谱第一卷,一位头戴官帽,气宇轩昂的肖像画映入眼帘,他就是始祖龚猗。

图片
图片

龚猗,宋徽宗壬辰进士,官授承信郎,靖康年间,推荐提拔为御史,监察浙江政事。建炎出年,宋建都临安。龚猗保护皇上渡江,因护驾有功,加封至都御史。后因弹秦遭贬,于是弃官解政,隐居昆山,时值兵火之后,江南瘟疫流行,龚猗行医施药,救助百姓,被尊为遇仙翁。元朝至元年间,承祖次子龚大荣由昆山迁至崇明,定居浜镇,创庆丰,田数十顷。”

龚一筐先生在《读崇明<龚氏家乘>族谱的几点启示和考辩》一文中说:“迁崇初祖龚大荣,元朝至元初,龚猗的七世孙龚大荣(字显卿)迁至崇明城。先到崇明姚刘沙。当时长江水所携大量泥沙,在长江口逐渐沉积,形成星罗棋布的河口沙洲,'海中新涨田玗尚多。龚大荣筚路蓝缕(陆注:意为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土地,形容创业的艰苦),筑塘捍水,到'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已开垦玗田数十顷。从此,'赘陆二镇抚家’,龚大荣以崇明陆二镇抚的赘婿,安家落户,娶妻生子。’”

文中还说:“我们这支龚姓人家,远祖是一位医生,曾参加过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失败后居嘉兴,后迁苏南某地,再后来迁崇明上沙,最后才到浜镇。那时也许是明末清初的年代。”

龚伯荣先生在《崇明龚氏渊源考》:

“研究结论是:崇明龚氏始祖龚猗,北宋时期生活在中原汴京(今河南开封),因靖康之乱,随宋皇室南渡,迁徙至昆山地区生活。元初,龚猗七世孙龚大荣(字显卿)迁至崇明姚刘沙开荒拓地、成家立业,在'东海瀛洲’繁衍生息,乃崇明龚氏迁崇始祖。”

2.西万兴大院有多大?

西万兴大院,是四进大院。我小时候在那里读小学一年级,里面房子很多。大一点时,里面的龚雷是我的小学同学,他领我进去玩过。所以,有些粗线的了解。

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到西万兴大院的正门在西大街处,进去后,可以不经大厅,走东边的走道,向东北转个弯,它的边门,在湾港大道的“龚家宅”处,是一座石库门。那儿的围墙里,就是大院内的小花园,花木茂密清幽,还养蜂取蜜。因龚三猫(我叫不出其姓名)的儿子龚雷领我到这里,看他的父亲龚三猫,戴着面罩,摇着采蜜箱内的蜂巢采蜜。这是我第一次看到采蜜,故印象特别地深。西大街正门的浜镇河两岸,有一大片店面房出租给商家开店,可见西万兴大院有多大。

1950年我在崇明中学读初一,因父亲被牛意外撞伤后,便辍学在家,帮助家里挑一份担子。我家对过的郭锡章大哥邀我跟他们一起,由浜镇派出所组织的巡夜,在里面的西厢房住了三四个月的晚上。大厅的东厢房,是派出所所长沈一谦夫妇的住房。厢房前面都有天井,里面有花盆,非常雅致。

龚士家族在浜镇的西大街,除了西万兴大院外,还有在虹桥镇的“虹桥万兴大院”四进三场心,三面围房,113间,号称龚半街。浜镇东,沙沟西的,四周由宅沟围着的,称“东万兴大院”。

浜镇西万兴大院的西边,有:恒盛龚宅,堂名“迪吉”,号称“恒盛龚”,现浜镇建设街140号,始建于明末清初。宅前临街店面房,从西往东数:盛家开的同济堂中药铺,进宅门厅过道,管师傅的木匠铺,最东首是朱姓人家的南货店。院子“三井二场心”,正屋有七间,厅堂七间,后院东西厢房是“叠堂屋”,东厅前面的独立小院内,有紧凑而管理有序的小花园一个,玫瑰、蔷薇、桂花、黄杨、迎春、月兰等几十种花卉,纷争斗妍。院中有水井一口。宅上房间共四十间。宅后一个椭圆形的宅沟。

关系“同济堂中药铺”,还有一个说法:一开始浜镇的房子是“接”(一次性拿一笔钱,然后房子归人家使用)给一个名叫盛福培的人家的,他家用门面房开了一家中药店,里宅的几间作为生活用房。后来,那些房子就全然归了盛家。

浜镇这支龚姓人家,远祖是一位医生,曾参加过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失败后居嘉兴,后迁苏南某地,再后来迁崇明上沙,最后才到浜镇。那时也许是明末清初的年代。从浜镇恒盛龚老宅再分出去的:有紧靠东边的“元盛”龚宅,有浜镇西市稍的称谓“泥墙”龚宅,另外与崇明县城里和城外还有三所住宅,启东县(当时属于崇明的“北沙”)武陵村有南北二宅,共有以恒盛为首的八宅。

浜镇西大街正门的浜镇河两岸,有一大片店面房,都由西万兴大院出租给商家开店,可见西万兴大院有多大。

浜镇龚士人家,浜镇西万兴、东万兴与虹桥万兴,是一个近亲家属;灵龙街与高凉棚是一个近亲家属;恒盛、元盛、“泥墙” 是一个近亲家属。这三大家属之间从不往来,是何种原因呢?现在从族谱上分析,这三大家,应该都是龚大荣的后辈。分别是南宅三房(恒盛龚)、南宅四房、北宅长房的后代。迁崇初祖至今已传二十多代,年久后,越传越多,也越分越远。

另外,龚一筐先生《读崇明,<龚氏家乘>族谱的几点启示和考辩》一文中介绍说:“当时曾祖父健行公与聘英的下一代儿子,共建“义莊”修祠堂于浜镇西北。续家谱,救济孤寡,扶助大学生,只管这八宅人家。只因这八宅,都是慎庵公,或慎庵公上一代兄弟的后代。”与施玉龙先生的《闲话旧时浜镇龚氏家族的义庄祠堂》一文介绍的建于1904年的浜镇龚氏义庄老建龚士义庄相符合。

图片
图片

上图为施玉龙文章中的插图

二、从浜镇的龚千秋仁和典当说起

浜镇有西万兴大院,临街的大门西边开设了仁和典当。这个典当,是龚氏家族三个典当之一。兄弟三人分别在三个大宅院开了三家典当,浜镇的仁和当开得最早,它们分别为:

1.浜镇仁和当(有的称作“承和当”),创建于咸丰年间(1856年),店主龚亦郎,经理王惠庭,先后两次遭抢,1936年关闭。

有的史料称该典当的位置为:“浜镇万春桥西粮站为'西当’,'西万兴’所在地,即'承和当’”。这个表述不够精准。解放后西万兴大院,用作粮站的,只是大院内东北的部分房屋,即浜镇老街地图上的“龚家宅”处。这个情况,当地有很多居民了解,感兴趣的人可以进一步了解,查清。

“仁和当”于1936 年关闭。我也出生在那年,但我懂事后,依旧看到典当的门开着,柜台的窗口离地面很高很高,童时身高不够,看不到里面啥情况。

2.浜镇东,沙沟西的“仁和当”,店主龚铁山,传子龚允池、龚和尚,光绪年间1891年关闭。(该典当与浜镇的仁和当同名,估计也创建于1856年)

3.虹桥镇的龚万兴典当,开办于清同治年间(注:资料上没有写成年份,同治帝的年号使用时间:1862年至1874年),位于虹桥镇。后因龚氏兄弟挥金如土,负债累累,1920年出卖房地产业,典当关闭。

典当的出现,是一个古镇经济繁荣和活跃的标杆性的行业。据崇明县史记载,崇明县自1821年创设“合隆典当”,至1948年宏大典当停业,先后设有28个典当,浜镇的典当的出现,可见浜镇在当时崇明县的经济地位了。

三、浜镇的龚千秋仁和典当啥样子?

上面所述的虹桥典当,我没见过,沙沟的东万兴的“东当”,童年时与几个小伙伴,从浜镇往东的一条路上走,看到路边的大榆树处,就能见到路北边的一个大宅院。在这里能见到很稀罕的,只在浜镇西万兴大院里看到的彩色玻璃窗,这里便是有名的“东当”。大宅周边围着一条宅沟,我们找到下水处,便下水游泳。结果,我的膝盖处,被蚌壳划伤,并留有一个伤疤,所以印象特别深刻。

因这里的典当关闭得早,我们既没见到“當”字的标识,也未见到其它的商业痕迹,只是一个民居大宅院。

仁和典当,设在浜镇,童年见过它的模样,故有印象。它在浜镇的西大街,离万椿桥以西约百米处西万兴大宅院门口的西边。

浜镇大桥口以西的街道建筑风格,有点特别。从大桥口向西,浜镇河两岸的店家前的凉棚都延伸到河边,这里还有水产的销售摊,空间布置得密密麻麻,仅浜镇河河道见天,此处犹如“一线天”。到了西万兴大院门口,它的门前两边都没有凉棚,天空忽然开朗,向西隔两三个店面,就是仁和典当。别的店家门前是凉棚,既是通道,又能遮阳避雨。这儿变成典当的营业室,临街的南面墙上写有一个大大的“當”字,故此处的街面显得特别的狭窄。前面讲,犹如“一线天”,这里的街道,仅石条一样长,犹如“阳关道”。典当大门朝东开,既显大气,也显特别:与其它店家坐北朝南不同,它好像坐西朝东。进门后,又变成坐北朝南了。童年的视觉与成年的不同,觉得那个营业窗口特别的高高在上,神秘兮兮,见不到里面啥样子?(墙面上的“當”字,和典当相似的营业窗口,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
图片

典当的出现,使得金融流通和融资有了新的渠道,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据崇明县史记载,崇明自1821年创设“合隆”典当,至1948年宏大典当停业的128年间,先后设有28个典当。浜镇的典当,在崇明典当的百年历史中占有一席之地,可见浜镇在崇明的经济发展中的历史地位了!  

典当运行时,没有看到,它关闭后,因典当的门依旧开着,所以能见到它肤浅的面貌。解放后,土改时,乡政府在西万兴大院的场心里举办销毁地主家的地锲、账簿等书面物品的活动,熊熊大火满场心红彤彤。现在想想有关西万兴大院的史料不多,是否被烧毁了?不得而知。那次活动中,还展示了一个船用大铁锚(见下图,来自网络),估计是船家典押后,没有赎回,是死当物件,才一直留着。

图片

四、浜镇“镇政府”图标

我出生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对浜镇镇政府的设置没有印象。

我向施玉龙先生请教后,获得了相关资料:1929-1934年和1945-1948年,浜镇有独立的行政编制,但当时的镇政府设置在何处,没有记载。

图片
图片

上图左:区、乡、镇政权设置一览表

1929年8月-1934年6月二区(丰安区);区政权名称:区公所;乡(镇)名:其中21个中,浜镇(红圈处)排列位19位;上图右:区、乡、镇政权设置一览表

1945年9月-1948年6月二区(丰安区);区政权名称:区公所;乡(镇)名:其中25个中,浜镇(红圈处)排在第一位。

五、“北协小学”图标

据《【图溯】龚万兴当——《崇明老地名文化》》( 图溯上海 上海规划资源 2023-07-04 18:31 上海)一文称:“龚剑秋(1893—1961),名廷鹗,谱名有谷,于1912年(一作1919年、1920年8月)利用住宅创办北协小学(洋学堂),后改名县立第七高等小学,于1922 年8 月东迁今址(湾港东、浜镇南),后改称浜镇小学。”

六、浜镇“工商联”图标

地图上标的浜镇的“工商联”,不清楚民国时期,浜镇是否有工商联?我只知道解放后成立的浜镇工商联,第一任会长黄允庄,副会长朱广义。工商联的活动场所就是原来仁和典当,拆了典当内的营业窗口,变成大房间。按照相关规定,工商联在此组织浜镇的小老板们召开政策学习会,小老板们非常珍惜工商联组织的相关活动,晚上的学习会,也都纷纷参加。这里还有一段我亲历的趣事。

1950年有天晚上,谢警员带队巡夜回西万兴大院内的派出所时,谢警员叫大家不要吱声,检验里面值班的警惕性。结果,值班的正是郭大哥,他一听到有人进来,喊了几声无回应,以为坏人来摸岗了,就鸣枪示警。一听到枪声,谢警员马上高喊:“自己人,不要开枪!自己人,不要开枪!”一声枪响,震惊了正在晚上学习工商联学习的老板们。

七、浜镇西大街和西万兴大院今啥样?

浜镇西大街,就是大桥口西边那条街,因方向不会变,所以不管你千变万变,总能认识西大街。但位于西大街上的西万兴大院,因彻底变样了,曾经进入浜镇的菜市场,却不知自己又进入西万兴大院“探古寻踪”了。

我今年,即2024年撰写本文时,向住在西大街上的老同学赵君德请教后,才确知西万兴大院正门,就是现在浜镇菜市场所在地的门口弄堂。并对他说:“您讲得那么清楚,已不多了!趁我们健在时,留点见闻供后人参考。”(见附录一)

现在浜镇的主要商业店家,大多集中在西大街的原西万兴大院区域。

1.上个世纪末浜镇西大街景观

从下列照片中看到西大街“人头攒动”过去浜镇繁华时的早市,满街的店家开着,满街都比这个热闹,现在仅仅是一小段罢了。照片拍摄日期记不得了,我在2011年8月21日发表的博文中说:“二十世纪末浜镇的早市,西街上摆满了农民自己出售的产品”。其中一张照片上留有“191:46PM”字样是水印。当时行驶在公路上的公交车是中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2011年5月浜镇西大街景观

因不在早市拍摄,显得冷清,西大街上的肉台(售肉摊位)、联华超市以及菜市场。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3.2014年3月28日浜镇西大街景观(城市吧截图)

图片

4.2020年6月30日浜镇西大街景观(崇明融媒体发送的浜镇视频截图)

八、浜镇西大街区域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

1.这里曾有传统的私塾和洋学堂式的北协小学

地图上的西万兴大院处西边,有“龚有容龚家大院曾私熟民办小学”图标,我在第十篇讲“浜镇小学”时,说西万兴大院私家创办的“北协小学”是洋学堂,后改为崇明第七小学,即浜镇小学。这里还有一个“崇明第六小学”,即龚一筐先生的祖父龚品纯于1913年留学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创办了崇明第六小学(就是启东县惠安镇小学),当时启东归崇明管辖。

2.这里有多多的私家名园

西大街区域内历史上有多家私人名园,诸如听花圃、恒盛龚宅和西万兴大院内的私家花园,北边有荷花张宅。

这些典雅园名和宅名,也是留给后人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感兴趣的创业者可以选用,诸如浜镇听花圃、荷花张宅饭店、度假村或农家乐什么的!选用这些名称,也是一种乡土文化的传承。

浜镇西大街区域的地图上,还有“百七十多年的古黄杨”和”古墙门“的图标。

现在看看我摘录的最近,即2023年底央广网、中国新闻网的宣传图文:“要妥然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持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摘自“中国新闻网”)

“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护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老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重之心。”

图片
图片

(摘自“央广网”2021年3月24日)

崇明岛成陆的历史短,仅千余年,百余年的古宅古树,在一些文物大省,确实不稀奇,但在崇明,在三百来年的浜镇古镇地区,应该另眼相看了。

浜镇西大街区域里,还留存百多年的古树古宅和门楼。西万兴大院里,还有老房子。据说,那栋老房子,原来就是解放后浜镇粮站,粮站撤销,空置后,出租给人家,当作废品收购站用房。

图片

2021年12月11日陆鸣拍摄

西万兴大院里留存的上述老房子,目前我看到仅此一栋。也许崇明区三个“万兴大宅院”中,仅此一栋保存较完整的了!所以说,保存好该栋老建筑,就是保存了崇明岛三个“万兴大院宅”的历史传承。如果有关部门有意愿,经济条件和实施条件也许可,在妥然处理好租赁户后,收回老房子。它的地理位置靠近蟠龙公路,很适合改作试验性的小型的浜镇文史介绍馆。以前有人风尘仆仆地赶到浜镇寻找中国大影星大歌星龚秋霞旧居不着,就跑到浜东村村委会询问。有了浜镇文史介绍馆,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故事了。如果考虑办上述事项后,思想上亦应有所准备,因为理想很丰富,现实很骨感的事不少。这种公益文化事项,效益是隐性的,且不在当下,在未来!不赞同的意见,不会少!这种介绍馆,也不会每天门庭若市,当地人看一两次就满足了。学校多的地方,老师带领学生了解乡土文化,就多一些。由于生源问题,浜镇小学、大同中学都纷纷关闭了。农家乐多的地方,相对来说,游客参观的人也相对多一些,热闹一点。所以,一般还有多功能的公益活动场所,诸如老年大学、老年活动室,不定期举办民间藏品、书法展览等等,弥补清冷的场面。

俗话说“孤掌难鸣”,介绍馆周边可立项修建口袋公园(街心或路边绿地)。现在市区有点规模的街心绿地都命名了公园名称。这里的口袋公园,可以命名为,诸如“浜镇荷花张宅”公园、“浜镇听花圃”公园等等。公园入口仿制老街地图上图标“古墙门”,门楣写某某公园。进门后,走道上空,一左(东)一右(西)悬挂两盏古色古香的灯笼,两盏灯笼上,分别写有醒目的“江夏”和“迪吉”两字,游客不解其意,纷纷请教讲解员。里面三棵必选的种植树木,即榆树、黄杨树和桂花树,分别代表朱鑫德先生笔下的榆树王、陆洪兴先生笔下的黄杨树王,以及我的拙作笔下的桂花树王,以此彰显这里居民保护古树的风范。我一看到朱鑫德笔下的榆树王,不但故事生动,而且马上联想起童年时看到的浜镇东万兴大院前路边大榆树,何等相似耶!(见下图左)

图片
图片
图片

如果遇到利齿伶牙的导游或介绍员或当地居民的生动的介绍,公园虽小,但故事很大。另外,也可考虑引进社会资源,经河道管理等有关部门允许下,可吸引农家乐开发介绍馆前的蟠龙河畔的观景点,诸如建景观台,安装电动喷水枪,命名“蟠龙河上双龙戏水”。这种设备价格不高,管理也简便,可无人管理,使用微信扫描支付10元后,便能自动游玩10分钟。这里有了休闲娱乐区,亦能吸引一些游客来此休闲、打卡和拍照留影。为浜镇文史介绍馆周边,创造人流,消除介绍馆的寂寞。下图:我旅游时看到的电动喷水装置。

图片

经过若干年建设,南起浜镇大桥口的景观墙,向北延伸的新建的景点,配套的停车点、餐饮业(应挖掘浜镇历史上多家酒店名厨的看家菜肴,人们在城市里的餐馆吃腻了,也许浜镇的菜肴,最有吸引力),浜镇文化休闲景区逐步完善,吸引游客在此停留的人会逐渐多起来......

浜镇文史介绍馆的内容,粗算算,就不少,施勋先生绘制的浜镇老街示意图,就是“镇馆”之宝,它不但是三百多年来首份较完整的浜镇历史地图,也是第一版,是喜爱收藏者的寻求的收藏品,百年后,其价值难以估计!再添上一幅“浜镇旧貌”国画(复制品,下图左),两图一挂或置放在装有玻璃的柜子里 ,参观者一见,马上两眼放光!

图片
图片

另外,诸如龚秋霞音响室、“望夫麦”故事书画、诗歌、书法与老物件等,也是非常好的展品。浜镇民俗掼火球传人龚成亮制作和掼火球的照片,可能引发更多的民俗风情的话题,展品将越来越丰富。浜镇德胜堂中药店讲“浜镇密语”(崇明番话)的绘画以及“心语文化”中有关浜镇题材的著作等等。因场地小,虽是试验性的,但挑选展品,一定要“百里挑一”,精益求精,打好第一炮,才为未来更好!

现在的游客很挑剔的,只有展览馆及周边景点,能做到吸引浜镇周边农家乐,以及过往近在咫尺的东平国家森林公园的部分游客的级别,才会有显著的效果。他们感觉这里有文化、有景点、有游乐、有美食,又有古镇余韵。口口相传的多了,过往客停下一游的,才会不断增多。

以上这些都是外行话,想当然之言,因粗人不怕见笑,才说出来。

九、六十年后进西万兴大院旧址上建筑,竟不知又踏上了西万兴大院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进西万兴大院读小学一年级,五十年代初,晚上还住过西万兴大院,2016年10月12日回浜镇,在大桥口下车后,看到西街的一个弄堂口有一个公共厕所的标牌,离此100米(见下图)。觉得好奇:浜镇有公厕了,是一个时代的进步,便按照指示牌寻找,那里有一个很大的菜市场,但当时我不知道:这里是原先西万兴大宅院。2024年2月16日我向赵君德同学请教,称:“请教一个问题,现在大桥口西边的那个菜市场,是否就是西当正门进去的地方?”他回答说:“是的正门”。(见附录一)

图片

十、浜镇人十分关注西大街的变化

浜镇西大街上的菜市场,我曾经赞美过它。现在听到它要关闭,引发随想,便于2020年6月29日9时11分我在“360个人图书馆”网站上撰写,并发表了一篇拙作《崇明浜镇菜市场关闭随想》副题为《崇明浜镇菜市场的关闭,意味着什么?》(下简称《随想》)(附录二)

浜镇人热情观看,说明他们很关注浜镇西大街上的变化。当天阅读量就有1500余人,还有五位老乡以真金白银赞赏。

赏金分别为1元、2元和5元等,总计15元,创新高。下为打赏截图:

图片
图片

十一、西大街地图上的店家,存有小小的瑕疵

诸如陈大成蜡烛坊和陈大成南货店,两个店面,可以合并成一家。“诸根生园作店”,应系“诸葛生”之误。另外,西大街上的浜镇的“消防取材库”,那是解放后的事情,民国时期,救火取材还在玲珑街上的城隍庙内。这些瑕疵,当时征求我的意见时,也没有看出来,说明更精确的表述,需要时间和多次细密的思考!后人,如再版,定能更精确!

附录一、询问赵君德同学有关西万兴大院旧址截图

图片
图片

附录二、《随想》

 崇明浜镇菜市场关闭随想

——崇明浜镇菜市场的关闭,意味着什么?      

 陆文彬(2020年6月29日)

2020年6月26日朋友告知称,浜镇菜市场的21日来了三四位,第二天来了更多管理人员,赶走在浜镇菜市场摆摊的农民,要永久关闭浜镇菜市场。

我看到过市区曹杨三村菜场关闭时,周边居民有反应,上海电视台新闻坊还播放了记者采访居民激情陈诉的镜头。关闭曹杨三村菜场,离此5、6分钟路程,就是桂巷菜场,居民还有如此反响。现在关闭浜镇菜市场,离很远很远才有菜市场,浜镇居民对此反应,可想而知。现在居家退休老人多,他们需要就近购菜。随着农保的不断提高,农保老人也不满足天天吃自家种的蔬菜,也需就近到菜市场里购买,调调口味,关闭了菜市场意味着不方便!

历史变迁中,冠以“金银铜铁”的崇明四大名镇为“金油车桥银堡镇,铜新开河铁浜镇”,即油车桥镇、堡镇、新开河镇和浜镇。其中的油车桥镇衰落,被人遗忘。后来人们改称崇明的四大名镇为:“桥、庙、堡、浜”,浜镇很长一段时间均在列,顾士云老师说:“浜镇在五十年代还是很兴盛,当时民间俗语:上有凉棚柱,下有鱼鞑子(崇明话,即鱼摊)......”,经几十年的消磨,镇貌早已残破不堪,也被年轻人遗忘,只留在老年人的脑海中。浜镇成市于康熙后期,已有三百来年的历史了,这里曾经是周边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出现许多名人、名宅,像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著名的歌星和电影演员龚秋霞,就出生(此处系“祖籍”之误)在浜镇,她的旧居已于2017年悬挂了崇明区不可移动文物标牌,“2003年央视为了拍摄专题记录片《一百年的歌声》,特地前往香港采访龚秋雅”),又如浜镇大宅院里一位老人去世,竟有多位名人,诸如蔡元培、于右任、谭延闿等撰写挽联。

残破的浜镇,在2016年美丽乡村建设中,修复了“黄锦成”大宅院的墙门,新建了风景墙,修复了部分残破的镇貌,使浜镇“焕然一新”,引燃了浜镇居民更多更大的期盼!现在关闭菜市场,意味着泼了一盆冷水!

浜镇菜市场,我在2016年10月12日回崇明浜镇探亲,首次发现。那天下了公交车后,看到一个“公共厕所”指示牌,心中一阵兴奋:浜镇有公厕啦!以前总感到因经济欠发达,其他地方公厕已普及,但浜镇没有公厕,路人需要时,一定感觉不“方便”!公厕是文明社会的一个标志性建筑,社会经济好,地方公厕普及;社会文明程度高,公厕管理就好。我们大多有一个不成规的常识和标尺:到一个地方、一个单位:看看公厕,就知道这个地方、这个单位的文明程度和行政的管理水平的高低和优劣。我按公厕指示牌寻找,原来建在浜镇菜场里。从而发现了浜镇有史以来第一个规范和规模的菜市场,为家乡的发展而兴奋!浜镇的菜市,都是赶早集。故现在场内空无一人。

关闭菜市场,那个公厕怎么办?没有了公厕,意味着行经浜镇的路人,又不方便了!

菜市场里,我看到了垃圾桶,我也为此高兴,居民可以不乱扔垃圾了!关闭了菜市场,居民的垃圾往那里扔?这些不是问题的问题,因我不在当地生活,可能多虑了。

菜市场关闭了,农民的农副产品的出售又要回到很久前在路边设摊了,农副产品的交易总不因菜市场的关闭而停息。据说,刚建成菜市场时,一些农民为了不交管理费,仍在路边设摊出售(以前市区也有这种情况),管理员把他们赶进菜市场经营,现在又把他们赶出菜市场,历史就是这样曲曲折折地前进!

浜镇离2021年中国花博会的场地——东平国家森林公园,近在咫尺,届时路经浜镇的人流车流必将增长。人的爱好是多元化、多层次,不要以为衰落的浜镇没有游客,旅游的怪现象:就是自己呆腻的地方到别人呆腻的地方看看新鲜,有的就是喜爱看看旧的原始风貌,不喜爱看新建的人造景点。浜镇毕竟有多多的文化沉淀,总有人喜爱探古觅趣,俗话说,经过路过不要错过,也是常理。一些“追星族”,也许路经浜镇时探访龚秋霞旧居,在大桥口的“舒凡农家菜”饭店里品赏龚秋霞故里菜肴...... 如果一下子来了很多人,浜镇准备好了吗?如果浜镇菜市场非关不可,延迟到花博会后再处理,可能更合适一些。

崇明岛的变迁,原来浜镇处在崇明中部,紧邻长江北支的北边。现在崇明越长越大,浜镇已变成崇明岛的中心区,浜镇欢乐派说,我们得天独厚,现在是崇明岛的中心,也是长江经济带的中心,未来的前途大得很,你不信,再等50年看看!

讲来讲去,还是一个经济发达不发达的问题,要维持一个并不兴旺的菜市场,便是一个负担,就有管理的人力资源、水电等等支出。对发达地区来说,不是问题的问题,但对欠发达的乡镇来说,确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何处理和关注浜镇居民的民生问题,他们对菜市场的需要,用得上一句老话:办法总比困难多!

图片

浜镇在“东平国家森林公园的”的右下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浜镇公路大桥口,路边上的公厕指示牌走进里面,就发现一个很规范,也很规模的浜镇菜市场,还有“公平秤”等等。

图片

浜镇公路桥上宣传横幅,2016年1月20日拍摄

2016年5月25日上午回浜镇时已成型,10月12 日再次回浜镇时,基本完工。左边一堵,边上是月牙形,上面用水泥制成的模似相嵌一块浮雕的作品,内容为:假山、竹子和双飞燕,意涵人们盼生活像竹子一样节节高,做人像竹子一样四季长青(清廉)、高风亮节,像双飞燕一样宁静、自在和幸福。竹子在崇明的民俗中,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所以旧时农村家家的宅边都有竹园,左上方一枚仿篆刻的印章“浜镇”,点出了主题;右边一块,墙顶上筑有瓦脊的长方形风景墙,上面也是用水泥制成的模似相嵌一块浮雕的作品,内容为:春耕、灶炊、碾谷、脱壳和挑谷,展现旧时农村的丰收安居风貌。景观墙为崇明古镇——浜镇增添了美!

图片

新建的浜镇公路大桥口的景观墙

图片

修缮了“黄锦成”大宅院的墙门,从左至右分别为街面、黄锦成墙门正面和反面题字。(2016年10月12日拍摄)

黄锦成里一位老人去世后,当时一些名人纷纷撰写挽联,从左至右分别为:谭延闿(曾经任两广督军,三次出任湖南督军、省长兼湘军总司令,授上将军衔,陆军大元帅。曾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1930年9月22日,病逝于南京。去世后,民国政府为其举行国葬。谭延闿有“近代颜书大家”之称,著述有《组庵诗集》等, 其精于美食,为组庵湘菜创始人。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谭延闿为介绍人)。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浙江绍兴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近代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中国近代民族学研究的先驱。蔡元培是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北伐时期,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他主持教育行政委员会、筹设中华民国大学院及中央研究院,主导教育及学术体制改革。1928年至 1940年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贯彻对学术研究的主张)和于右任(1879.04.11—1964.11.10,汉族,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斗口于村,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

图片

下图:龚秋霞旧居。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著名的歌星和电影演员龚秋霞,于1916年12月4日出生在浜镇灵龙街,1933年,参加上海梅花歌舞团,在该团遍历大江南北,远涉东南亚,进行歌舞表演,成为该团台柱——著名的“五虎将”之一。有“银嗓子”之称(“金嗓子”是周璇,另外一位“银嗓子”是姚莉)。与周璇、白虹、白光、姚莉、李香兰、吴莺音齐名,并称为四十年代上海七大歌星。2004年9月 7日因心脏病在香港去世。享年88岁。2002年6月17日中央电视台《银屏采风》漫谈中国电影发展史时提及两位里程碑式的明星,就是王丹凤和龚秋霞。影星王丹凤,独领风骚数十年,一曲 《小燕子》,千万人歌之咏之,但同代喉圆润甜美,婉转悠扬,还能歌善舞,靓丽银屏的影星龚秋霞歌却淹没在人海,鲜为人知。当时“金嗓子”明星周璇在访谈中说:“我以为秋姐(龚秋霞)的《蔷薇处处开》最好,尤其是《蔷薇处处开》这首主题歌,直到现在还脍炙人口,差不多连小孩也会哼几句呢。”据一篇《我国电影发展史里程碑式的明星之一—崇明人龚秋霞》文中反映,龚秋霞在1931年坐一顶小娇回浜镇送她父亲灵枢回老宅时,她烫发,头戴白花,是一个楚楚动人的美丽少女;1935年堂弟(应系姑侄辈分)龚惠堂医生和夫人胡莲芳结婚时,龚秋霞在婚礼上演奏《婚礼曲》为贺。下图中和右的照片来自网络。

图片

下图图右,朋友龚成亮知道他的寿星妈妈年轻时喜欢唱歌和龚秋雅,有时推着他母亲到龚秋雅旧居前晒太阳,这种精神赡养,十分可敬!下图右:浜镇公路桥口的“舒凡农家菜”,是浜镇著名的饭店,是歌星爱好者观赏龚秋霞旧居和品赏龚秋雅故里菜肴的最佳选择。

图片

下图:浜镇虽因湾港的淤塞而衰落,但浜镇的名镇效应还常被引用,冠名企业。如“浜镇垂钓度假村”“浜镇印刷厂”等等。

图片

下图:浜镇残破旧貌,中间即为“黄锦成”修复前的旧貌,2011年5月1日拍摄。

下图:浜镇残破旧貌,左为“黄锦成”修复前的旧貌,2011年5月1日拍摄。

图片
图片

浜镇残破旧貌变新貌。(2016年5月25日拍摄)

图片

下图:以前浜镇没有室内菜市场的风貌,2011年6月28日拍摄。

图片

参考文献:

  1. 龚伯荣《崇明龚氏渊源考》《【图溯】龚万兴当——《崇明老地名文化》》(图溯上海 上海规划资源 2023-07-04 18:31 上海)

  2. 施玉龙著:《说说崇明沙沟旧事》

    施玉龙:《崇明浜镇历史上的文人墨士》

    施玉龙:《闲话旧时浜镇龚氏家族的义庄祠堂(一)(二)》

  3. 龚一筐《崇明浜镇“恒盛龚”老宅》

  4. 龚一筐《读崇明<龚氏家乘>族谱的几点启示和考辩》

  5. 龚有俊《老家浜镇》

  6. 陆冬梅《一个望族的背影(崇明龚氏家族)》

  7. 朱鑫德《老宅那棵老榆树》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