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既然不能流芳千古,那就遗臭万年

 文史砖家 2024-03-13 发布于广东

公元371年,时值晋废帝太和六年,春寒料峭,步入花甲之年的权相桓温在平定豫州刺史袁真及其子袁瑾在寿春发动的叛乱后[1],却并没有如往常那样怀有战胜者的兴奋,而是愁眉紧锁、长吁短叹,明显满腹心事。此时的桓温已经意识到,自己又一次站在人生抉择的路口,如果不早下决断,恐怕就再没有机会了。

谋主郗超很清楚桓温的心事,知道主公难以决断的大事,无疑是应不应该取代晋废帝的位子,以及通过何种方式完成改朝换代?换句话说,桓温拿不定主意的,是如何名正言顺地当上皇帝,创建属于自己的王朝。

桓温自认为完全有资格做皇帝。论门第,他出身于数百年名门望族龙亢桓氏,是东汉大儒桓荣的后代;论相貌,他是个相貌堂堂的美男子,“豪爽有风概,姿貌甚伟,面有七星”[2];论勇气,他自幼胆识过人,年仅18岁时便因替父报仇、手刃仇敌江播而闻名天下[3]。晋明帝正是因为欣赏桓温的才貌胆识,才将女儿南康公主嫁给他,并准许其承袭父爵为万宁县男。

桓温年轻时相貌堂堂,胆气过人

更何况,桓温自认为功勋盖世,是王朝独一无二的“顶梁柱”。从永和元年(345年)出任荆州刺史开始,桓温在20多年的时间里,多次亲率大军出征,西灭成汉,北伐前秦、姚襄和前燕,从而收复大片失地,给衰弱多年的晋朝带来中兴气象。凭借着赫赫战功,桓温在兴宁元年(363年)被进拜为侍中、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尽掌帝国军政大权。

然而,做权臣的风险极大,不仅要遭受同僚的嫉妒,而且被帝王视作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因此,要想保障自身和家族的安全,权臣们最终往往会做出一致的选择:改朝换代,自己做皇帝。更何况,桓温一向瞧不起晋朝那些庸碌无能、只知享乐或清谈的皇帝们,而且龙亢桓氏跟司马家有血海深仇[4],因此推翻晋朝、建立新帝国,无疑是他的必然选择。

桓温历次北伐示意图

为此,桓温三次出兵北伐,希望以此建功立业、收拢民心,成为其篡位称帝的“资本”。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桓温三次北伐中原全都无功而返,尤其是在枋头之战(369年)中惨败给前燕更是让他的声望大损,而随后发生的寿春叛乱同样让其蒙羞。眼见岁月匆匆流逝,自己已是近花甲之年且体弱多病,但距离梦想却越来越远,桓温的心中可说是惆怅至极。

为此,在平定寿春叛乱后,桓温曾意味深长地向部下询问,这场胜利是否可以洗刷枋头之战惨败所带来的耻辱?谋主郗超明白桓温的用心,摇摇头表示不能,并乘机向他建议通过废立皇帝、逼迫新帝给自己加九锡来重建威权。这里说明一下,所谓的“九锡”,是皇帝赐给权臣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加九锡”往往是权臣在篡位前的预演。

对于郗超的建议,桓温很是心动,但自觉没有十足的把握,一旦搞砸了,不仅做不成皇帝,反而会成为天下口诛笔伐的对象,因此一直犹豫不决。某日,桓温躺在床上跟亲信们聊天,忽然间又想到此事,不禁感慨着对他们讲:“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转眼间就会消失,如果就一直这么默默无闻苟且下去,死后必定会被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取笑的。”

桓温对篡位一事长期犹豫不决

看到亲信们大眼瞪小眼,全都不敢发声,桓温自知失言,心中不免忐忑。然而,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再没有收回去的道理。因此,桓温在疑虑片刻后,霍然间抚枕而起,以一种毅然决绝的口吻说道:“大丈夫横行人世间,如果做不到流芳百世,那就让我遗臭万年吧!”[5]随即,桓温定下进京实行废立皇帝的计划,而“遗臭万年”这个成语由此横空出世。

桓温主意既定,便跟谋士商议废黜皇帝的借口,结果尴尬地发现根本就抓不到司马奕的任何把柄。谋士发现找不到正大光明的理由后,便决定在皇帝的私生活方面找到突破口,通过给他“泼脏水”的方式,来败坏他的名声。桓温觉得很有道理,便派人到京师建康散布流言,污蔑皇帝阳痿不能生育,他的三个儿子都是男宠跟后宫女子所生的私生子[6]。

桓温废立皇帝,意在谋朝篡位

等到流言被炒得沸沸扬扬之际,桓温顺势带兵入朝,威逼褚太后下诏,以皇帝“不育、宫闱秽乱”为借口,将司马奕废黜,时在太和六年(371年)十一月,距离晋废帝登基只有6年时间。与此同时,桓温大肆诛杀政敌司马晞、司马晃、庾希等人,然后拥立平素跟自己关系密切的晋元帝幼子、丞相司马昱,是为简文帝。

然而,简文帝在位仅半年多便驾崩,使得政局再度陷入波诡云谲之中。简文帝病重期间,曾在一昼夜内连发四道诏书急召驻守姑孰的桓温入朝辅政,但都被后者婉拒。不久,简文帝驾崩,太子司马曜继位,是为孝武帝。

桓温之所以拒绝入京辅政,倒不是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年老多病、难堪重任,其真实目的无非是希望简文帝能直接“禅位”,或者至少给他一顶“摄政”的帽子,好让其以此为“跳板”,仿效当年的王莽篡位建国。没成想,简文帝却听从侍中王坦之的建议,在遗诏里只是要求桓温辅佐太子治国,丝毫没有把江山让给他的意思,后者当然很气愤。

简文帝临终前要求桓温入朝辅政,但被后者拒绝

其实,东晋的朝臣们大多也反对桓温称帝,究其原因,在于这位权臣飞扬跋扈多年,早已引起公愤。因此,在强大的阻力面前,桓温变得日益郁闷、压抑,眼瞅着身体一天天垮下去。不过,桓温并不想就此认输,为了能在临死前过一把皇帝瘾,曾经多次派人入朝威胁朝廷,逼迫孝武帝君臣赐予他九锡之礼。由此看来,桓温想做皇帝的心态是何等急迫

对于桓温要求给他加九锡的要求,当时在朝中执政的谢安、王坦之决定采用“拖字诀”,在假意答应权臣要求的前提下,以相关人员所撰写的锡文质量差为借口,多次下令让他修改,以此来拖延时间。桓温对此敢怒却不能言。就这样,在锡文被不断地修改过程中,桓温走完自己的一生,至死还是没有当上皇帝。宁康元年(373年)七月,桓温病死在姑孰,终年62岁

桓温至死没有当上皇帝,还成功地遗臭万年

桓温虽然至死都没有当上皇帝,但是他的儿子桓玄却一度篡位成功,建立史称“桓楚”的短命王朝(403-404年),并追尊其父为宣武皇帝,庙号太祖。不过,桓楚帝国仅存在1年时间,便被东晋将领刘裕消灭,桓玄兵败被杀。桓楚灭亡后,桓温被褫夺帝号,并且跟其子桓玄一起成为朝廷正式认定的“逆贼”,果然实现他当年立下的誓言-“遗臭万年”

注释:

[1]桓温在枋头惨败而归后,为挽回面子,便将罪责归于在前燕将领慕容德骑兵围攻下,未能及时开通石门水道以通漕运的豫州刺史袁真身上,但真实目的在于铲除这位在当时唯一有独立兵权的将领。袁真不服,遂占据寿春叛乱,及其病死后,其子袁瑾继承父志。

[2]见《晋书·卷九十八》。

[3]桓温之父宣城内史(太守)桓彝在苏峻之乱中被叛将韩晃杀害,泾县县令江播参与谋划。

[4]曹魏中后期,出身龙亢桓氏的大司农桓范曾为大将军曹爽谋划铲除权臣司马懿,失败后被捕杀,整个家族受到牵连,几乎被全部杀光,唯有桓温的曾祖父桓楷等少数人幸免于难。

[5]见《晋书·卷九十八》:“或卧对亲僚曰:'为尔寂寂,将为文景所笑。’众莫敢对。既而抚枕起曰:'既不能流芳后世,不足复遗臭万载邪!’”。

[6] 见《晋书·卷八·穆帝哀帝海西公本纪》:“初,桓温有不臣之心,欲先立功河朔,以收时望。及枋头之败,威名顿挫,逐潜谋废立,以长威权。然惮帝守道,恐招时议。以宫阐重闷,床笫易诬,乃言帝为阉,遂行废辱。”

参考书目

1.【唐】房玄龄:《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

2.【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 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3.【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15年版。

4.【刘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