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中医真正的奥秘:时间和象(一)

 见青黄 2024-03-14 发布于河南

“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中医就是一门关于时间的医学,如《素问·五常政大论》云:“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时阴阳,四时经纪”。

大家都知道中医与西医不同,其不同之处有许多方面,但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医在治疗疾病时,是时时不忘天地对人类的影响,时时不忘随天地时辰变化治疗患者,其方、其法也随其变化而变化,故中医本身就是一门时间医学,忘记了时间对治疗的作用,其实就是将中医落人西医的思维范畴,摒弃了中医的精华。

因为人体生命与宇宙大自然息息相通,人体是处于一个动态平衡里,阴阳四时,无时不在转化、调整,人体内的生物节律与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时辰节律的变化息息相关。

《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之作,深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其中就有许多关于时间节律的论述。

如《灵枢·岁露》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素问·六节脏象论》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又说:“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这些论点都是我国古代中医里时间医学的雏形,并提出人体功能随月盈月亏而变动,应四时变化而呈现阴阳消长。在临床上辨证论治必须遵循“因时制宜”等卓见。

古中医真正的奥秘:时间和象(一)

时间与医理。《素问·咳论》明确提出:“五脏各以其时受病。”《素问·金匮真言论》则总结了四季发病的规律:“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

《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篇》载:“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人为秋,夜半为冬。”并针对一日之中大自然对人体的影响和人体所患疾病的变化提出了“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藏气法时论》有“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静”;“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脾病者,日日失慧,日出甚,下哺静”;“肺病者,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静”;“肾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静”。则讲述五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时间和象的关系是中医哲学中一个深奥而又至关重要的概念。时间,这个无形无质的存在,犹如一把尺子,精确地衡量着万物的生长、发展与衰亡。而象,则是有形有质的具体表现,是时间内容的载体。时间,不仅度量了象的变化,还决定了这些变化的规律和节律。可以说,没有时间,象的变化就失去了顺序和尺度。

中医理论中,时间被视为由天地之气所构成,这种天地之气又细分为阴阳、五行、五运、六气等。这些玄妙的数,既是描述时间的工具,也是理解万物变化规律的钥匙。与此同时,象则是由万物之气所构成,包括气、血、津液、精、神等。这些是中医用以描绘生命现象的数,也是理解和掌握生命活动的重要指标。

中医的诊断治疗,主要是通过四诊八纲,结合季节、气候、地理环境等辨证论治。此外,还要综合考虑发病时间与治疗时间,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这一切,目的是为了提高药物治疗之效,预防和减少药物的不良影响,诱导紊乱的人体节律恢复正常。因此,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服药,对有关疾病变化和转归预测的规律将会得到确切的认识,对争取早日康复有一定的益处。在时间生理学上,人体的生理活动,是随着昼夜节律的更替而发生不同的变化。《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虚,气门乃闭”。平旦是指寅卯辰时,即上午8时左右;日中是指巳午未时,即下午13时左右;日西是指申酉戌时,即晚上22时左右。气是指人体的阳气、正气,即抗病能力。古时对人体的这种阳气白天趋于表,夜晚趋于里的规律性的认识,可以说是时间上早的时间生理学。

古中医真正的奥秘:时间和象(一)

  根据时间病理学对病情反应的认识,早上病情稳定,中午病人安静,傍晚病情加重,半夜病情严重。大多数病人的病情都是随着昼夜的变化而变化。《内经》认为:早上人的抗病能力强,病气衰;中午人体正气盛,能战胜病邪;傍晚人体正气开始低下,邪气生,故病情加重;夜半人气收藏,邪气独居全身,病情为重。例如:哮喘病多在黎明前发作,肺结核病人多在傍晚有低热、盗汗,心脏病患者所发生的心律失常、心律衰竭猝死多在夜间出现。这些病情依时间的变化,是人们所熟悉的现象。

  在时间诊断学上,强调“四诊合参”和局部病变与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把体征和各种症状综合起来考虑,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正如《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中所说:“观其冥冥者,言形气荣卫之不形于外,而工独知之,以三日之寒温,月之虚盛,四时气之浮沉,参伍相合而调之。”就是说,诊断疾病要考虑,必要时从时间角度考虑病情,分析症状,以便对病因、病机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辨证论治,从而得到出人意料的临床之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