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围绕新质生产力,如何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

 混改风云 2024-03-15 发布于北京
混改风云公众号第1719篇原创文章

知风云:新质生产力,成为引领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作者|知本咨询国企综合改革研究院

责编|亿亿 编辑|阿苓

围绕新质生产力,进行深化改革的整体研究和思考谋划,是当前一个阶段的重要任务。
国企改革已经进入深化提升的关键阶段,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历史使命,应该如何以新质生产力为中心原点,继续推动国企改革的整体布局,在哪些关键点上着重发力呢?
今天,我们做一研究讨论。

第一个问题,我们要思考新质生产力的建设,和国企改革的基本逻辑关系。
答案是三句话:
新质生产力要求新质生产关系支撑保障;
新质生产关系要求新质国有经济出现在核心位置;
新质国有经济要求新质国企改革瞄准关键突破。
三句话中涉及四个专业概念,它们的一一传导关系,决定了国企改革的进一步取向。
把以上这个关系整理成图形描述,大致是这样的:
我们可以看到,围绕新质生产力推动国企改革,并非直接因果关系,是需要通过新质生产关系的明确,以及在此新条件下的新质国有经济特点位置的确认,再继续推理,进而得出的结论。
基本因果关系是三级传导。
一级传导是,新质生产力有其区别于传统生产力的属性特征,这些特征要求上到国家、中到产业、小至企业,都要建立或者优化原有的生产关系,建立相匹配的新质生产关系,作为实现新质生产力的支撑保障。
二级传导是,新质生产关系明确了经济社会生产、交换、消费、分配的新要求,在此条件下,国有经济如何在整个经济体系中明确自己的功能定位和发展布局,从而确定新质国有经济的核心位置。
三级传导是,在新质国有经济建设优化的整体布局当中,判断确定存在哪些短板和问题,找到关键突破区域和发力方向,进而通过继续深化国企改革的统一安排,进行优化和提升,通过新质国企改革构建新质国有经济。
因而,我们讨论新质生产力要求下的国企改革,就有必要沿着这个基本逻辑关系,层层展开,步步推演。

对于新质生产力的讨论有很多,大家相对统一的观点,这种生产力相对于传统生产力而言,有三个特点,我们姑且称为新质生产力的三个本质属性,那就是:
先进性、创新性、品质性!
1、先进性
新质生产力是一种代表技术进步方向,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的生产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无论在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通讯、人工智能,还是在航空航天、深海深地、可控核聚变等任何一个方面,都指向了前沿发展位置,“先进”是其基本特征。
2、创新性
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技术进步、科技创新的持续努力突破,获得的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升。
现代经济发展史上,生产力的驱动有过很多不同的阶段,通过自然资源开发驱动,通过劳动力、土地分布不均衡驱动,通过贸易、金融等手段驱动,都在不同时期,给不同国家带来了利益。
而新质生产力要求,通过技术创新的核心方法,实现人类和大自然关系的重新定义,通过创新提升全要素生产力。
3、品质性
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结果,是驱动产品质量、企业质量、市场质量、生活质量提升的生产力。
这种生产力的要求是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这种崭新增长路径,是品质和效率的提升,突出了“品质性”特征。
新质生产力的三大本质属性要求,对于调整和优化生产关系提出迫切期待。在此要求下,打造新质生产关系的需要,就破土而出了。

在特定的社会形态下,生产关系确定了经济过程当中的生产、交换、消费和分配的基本原则和路径。
我国已经确立了“两个毫不动摇”的基本经济结构,确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原则。面对新质生产力的要求,知本咨询认为需要进一步在三大关系上进行优化。
请看下图:
1、社会主体关系
关键是优化和调整好政府、社会、市场、企业四个社会主体之间的权责利。
其中,政府和市场是一组。
国家的各项政策反复指出,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将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有效结合,充分体现我国的机制优势和体制优势。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一方面是加大新兴经济的市场培育,在技术市场、资金市场、人才市场、产权市场、商品市场上,通过机制建设能够为新兴产业、新生技术提供市场平台。
另一方面是针对新兴业务的风险特点,针对市场失灵、竞争失灵的情况,发挥好举国体制的优点,集中力量、多措推动,力争在更短的培育周期内,推动新质生产力良性发展。
企业和社会是另一组。
企业是微观经济主体,社会是全体组织细胞。人类社会在过去两百多年发生了很多变动,现代公司从简单追求股东利润,到目前全面重视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公司治理(ESG)的综合目标。
企业已经不只是一个经济生物,而是一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贡献者。
新质生产力是服务于社会的,强调的都是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升公众对美好生活的满意水平。在此背景下,企业的责任担当就更加突出,社会使命、民族使命、环境使命、经济使命融入一体,难以区分。
在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下,需要对企业的评价标准,从财务业绩的衡量,转移到对其社会贡献、经济价值、合规经营、持久发展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2、劳动主体关系
核心是找到劳动者、科技人才、企业家等多种价值创造微观个体的关系定位。
新质生产力更加需要劳动者,特别是知识工作者,鼓励他们通过创新和创造推动生产力水平提高。发挥劳动者的核心价值,在全链条上突出尊重劳动者的社会氛围。
科技人才是劳动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质生产力建设过程中充当主力军。
在生产关系优化当中,特别建议强调加大对于包括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中青年科技人才、高素质技能人才等各类科技人才的吸引、培养、激励力度。
企业家和众多经营管理人才,是推动企业创新的核心资源之一,新质生产力要求更多的企业家精神释放,在企业家队伍建设、企业家培养、企业家激励和正当权益保护方面,有更大作为。
3、经济分配关系
新质生产关系,更加强调“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一次分配是以市场为基本中介,按照效率原则进行的分配;
二次分配是以政府为主体,按照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原则、侧重公平的原则,通过税收、社会保障支出等这一收一支所进行的再分配;
三次分配则是在道德力量的推动下,通过个人自愿捐赠而进行的分配。
通过三次分配的关系塑造,形成全社会积极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意愿和动力,形成共同富裕的分配结构。

新质生产力和相配套的新质生产关系,将推动我国全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两个毫不动摇”之一的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需要体现哪些核心功能地位,具备哪些新的特点呢?
知本咨询认为,新质生产力环境下的国有经济,需要体现五个特点,可以简称为“五型经济”
示意图如下:
1、引领型经济
新质国有经济,首先需要是“引领型经济”。
这里的引领,首先是率先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努力服务好国之所需,在关键环节、核心领域发挥重大作用。
引领的第二层含义,是产业结构的引领,在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上,国有经济需要有明显突出的结构占比,要在新机会探索、新领域发现、前瞻性研发等方面,走在全国最前列。
引领的第三层含义,是产业链条和产业生态的引领。在不同的产业体系当中,国有经济应该在关键性的环节上发挥好链长、链主的作用,带动各种所有制企业一同欣欣向荣、蓬勃发展。
2、基础型经济
新质国有经济,需要体现“基础型经济”特点。
国有经济,需要更加突出自身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综合优势。在不同的产业领域中,持续增强核心功能,发挥好功能价值。功能价值是国有经济的基础价值之一。
国有经济,更大力度发挥好“三个集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3、创新型经济
新质国有经济,应该是一种创新型经济。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先进、品质的代表,国有经济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创新参与者和创新推动者角色。
创新型经济,是创新型的产业、创新型的企业以及他们产生的创新价值,不断提升到一个重要的水平线之上,在推动国家创新体系方面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创新型经济,是越来越多的国企,采用科技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等综合要素,推动本企业的业务迭代,创新元素成为推动国有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无论是在科技产业,还是资源、服务等传统产业,创新都是核心驱动力。
创新型经济,是国有经济的各组成部分,持续为社会提供重要的科技创新贡献,提供创新成果,更有效的服务社会和公众。
4、质量型经济
新质国有经济,具有质量型经济的明显特点。
质量型,区别于规模型、数量型、速度型,是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特点。
质量型经济,是投入产出比达到或者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经济,国有股东的资本回报率达到一定水平。
质量型经济,是低风险、可持续的经济。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底线是安全可靠、风险可控,无论是资产负债水平,还是资产整体质量,都要良性健康。
质量型经济,客户信任、社会认可、国际认同的经济。国有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用长时间获得外部公众的信赖,换来优秀的品牌和口碑。
5、市场型经济
新质国有经济,依然要加强市场型经济导向。
改革开放中的国有企业改革,是以市场化原则为基本依据展开的,国有经济已经充分融入市场环境,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是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基础上构建的制度。
在新质生产力发展新阶段,更加需要市场机制作为核心基础。国有经济的不同环节,也要深化市场化改革,更好的推动新质生产力。
更好推动外部市场化。继续深化企业独立市场主体改革,在各个自然垄断行业深化市场配置资源改革,强化国有经济和其他经济主体的公平竞争环境。
加大促进内部市场化。在国有经济内部,国有企业内部,推动产业链的市场化、企业内部组织市场化,通过不断建立内部市场主体形成市场机制和市场意识。
推动监管和治理法治化。国有经济监管体系和国有企业的治理体系,按照新质生产力要求进行优化,进一步提升法制化、专业化水平,提高国有资产监管效能。
促进业务发展和资源配置全球化。市场是联通的,新质生产力不是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国有经济需要更大程度上融入全球产业分工,在全世界配置资源,为世界创造更大价值。
新质国有经济有五大特色,我们再小结一下:
是引领型经济,不是存量型经济;
是基础型经济,不是分散型经济;
是创新型经济,不是守旧型经济;
是质量型经济,不是数量型经济;
是市场型经济,不是指令型经济。

2024年,正在推动的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已经将服务国之所需、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真正按市场化运营等目标作为基本内容,落实到广大国企的改革任务当中。
新质生产力的建设,对于新质国有经济提出要求,新质生产关系的调整优化,也对国企改革深化关键突破指明的道路。
知本咨询认为,新质生产力引领下的国企改革,如果称为“新质国企改革”的话,那么这个改革,可能要在四个主要方面优化发力,可以统称为,优化“四个链条”
这四个链条分别是:
  • 产业链
  • 创新链
  • 人才链
  • 组织链
1、优化国企产业链的改革
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建设,国有经济布局需要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的产业结构,无论在存量还是增量方面,都有必要深化调整。
增量部分,建议继续推动国资央企的战新产业投资规模和力度,深化“倍增”节奏,加大战新产业规划的前瞻研究,推动相关行业和负责企业的战新产业贡献比例更快提升,打造新兴产业链。
存量部分,对于非战新产业直接关联的行业和企业,要加速提升绿色化、智能化水平,特别是建议主动开放自身的业务应用场景,引入战新产业培育的技术和产品,为行业发展突破奠定基础。给现有产业链加装新兴技术的翅膀。
生态部分,建立国资央企核心能力的评估机制,确定在不同产业领域的业务边界,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大力度引领和塑造产业生态,带动产业链各环节的其他企业共同增长,协同创新,形成生机勃勃的产业链生态结构。
2、优化国企创新链的改革
创新链的强化,是提升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建设步骤之一。国企改革中的创新链建设强化,建议按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产业放大四个链条环节部署展开。
基础研究环节上,进一步加大鼓励国企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合作,激励企业支持基础科研经费投入。
对于各家企业的中央研究院、转制科研院所和骨干研究中心,推动向上游基础研究和基础应用研究延伸布局,设立专门组织,并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实现机制联通、组织贯通。
应用研究环节上,建议进一步深化转制院所的改革,整合集中行业内的研发资源,解决研究力量和资源相对分散的问题。
鼓励国企进一步加大应用研究的投资,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塑造科技创新队伍,激发科研人员动力。提倡自下而上的创新体系和创新流程构建。
成果转化环节上,进一步打通高校和科研机构成果转化政策,和国资系统企业同类政策的连结部位,加大各级企业的新兴产业投资和孵化能力,设立针对性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基金和新兴产业投资基金。
同时,进一步构建技术成果的登记、估价、转移、增值的配套制度,打通成果转化的政策链。
产业放大环节上,建立鼓励集团企业设立新兴产业和技术创新的专门业务板块,推动主业和新兴产业的差异化管理和考核,积极推动创新型业务的增长发展,与北交所、科创板、创业板等资本市场更充分衔接。
3、优化国企人才链的改革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根本上还是依靠人才队伍。在人才吸引、获得、培养、使用、激励等各个人才链环节上,还有很多需要深化完善的改革工作。
鼓励国企加大人才吸引力度,通过多种用人形式,实现身份的突破、编制的突破、级别的突破、国籍的突破。
在人才培养方面,在既有的三支队伍管理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新质生产力对应领域的人才储备和培养力度,可以单独设立新兴产业人才队伍,方法单列、措施单列,力争在一个更短的时间内实现人才队伍质和量的提升。
在人才使用方面,全面推动首席科学家制度,全面落实科研决策权限向一线前移和下沉,进一步将新型经营责任制作为改革落实的总抓手,落实到各级组织和岗位人才身上。
强化人才激励,提升精准化程度。结合不同企业特点、不同人才类型,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年度激励和中长期激励方式,实现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制度激励的综合应用。
4、优化国企组织链的改革
相对于产业链、创新链,组织链的概念对我们相对陌生。在一个大型国企当中,组织链,就是从集团总部,到各级子企业,再逐层到基层单位的纵向链条,以及国企内部组织和产业体系中其他组织之间的横向链条。
这个纵向链条是管控关系,这个横向链条是治理关系,国企组织链是它们两者共同作用的效用叠加结果。
新质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现代新国企贡献的生产力,具有强有力竞争能力和功能使命的国企组织,需要更出色的治理和管控能力,在世界一流企业建设,以及国企现代治理领域,展现出更大作用。
在纵向管控体系方面,进一步根据国企集团发展特点,强调分类有序授权放权,提高差异化管控的水平,对于战略新兴产业柔性组织管理。
在横向治理方面,分层分类畅通明确党组织、董事会、经理层的权责分工,加大协同配合,深化建设高效能董事会,加强基础产业、战新产业、创新业务的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相结合。
在综合平衡方面,大力提倡推动治理型管控体系建设,将垂直职能管控与董事会做强做实有机结合,构建体现中国大企业特点和发展趋势的新型治理结构。
在新质生产力要求下,国企改革可以围绕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组织链缜密思考,在不同的链条上寻找短板不足,制定有效措施,进而推动新质国有经济的优化和发展。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新质生产力在龙年新春二月,进入千家万户,带来时代脉动的新气息。
在新质生产力的指引下,如何推动新质生产关系,形成新质国有经济,并具体深化国企改革,我们进行了初步讨论。
基本的结论总结是:
1、新质生产力有三个基本属性,分别是先进性、创新性、品质性。
2、新质生产关系要优化三个基本关系,分别是社会主体关系、劳动主体关系、经济分配关系。
3、新质国有经济需要推动五型经济建设,分别是引领型经济、基础型经济、创新型经济、质量型市场型经济。
4、新质国企改革要在此基础上,针对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组织链,展开新的思考和承上启下的改革谋划。
一方之言,学术讨论,仅供指正。


 好文推荐


直播预告



国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操方法和成功路径研究报告(2024


回复【员工持股】,领取主题课程



混改风云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