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很多人都练错了(看看你是这么练的吗)

 太极的秘密 2024-03-16 发布于海南

导读:太极拳论中的“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常被误解。虚领顶劲不仅是头部的感觉,还涉及手脚和周身皮毛的轻微引领力,需建立在气沉丹田基础上。

气沉丹田实则是打通任脉,将气积蓄于丹田当中,再使其往来于脊骨当中,是为敛气入骨。

真太极重视虚无的气势而非身体架势,通过正确的练法可达到气遍周身的效果。本文旨在纠正误解,揭示真太极的内涵。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这是“太极拳论”里的一句话。话是没错,可很多人都给理解错了,进而也就练错了。

你看现在有些人教拳让人想着头顶有个小绳在天上拎着,说这样练拳就能轻灵,就是所谓的虚领顶劲。我说这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误导学人,实属罪过。

有人肯定会好奇小绳拎着百会穴就是虚领顶劲的说法是哪里来的。这个问题问的好。

从前有个教站桩的人姓王,叫王芗斋。这个人的名气在过去可是太大了。谁要是和他学,他第一个要求就是先站三年桩。他的这一门功夫都是先从站桩中站出来的。所以,他对站桩研究的最深。

他有一首站桩歌是这么说的:“发系云天脚踩地,两臂松撑抱球圆。十指茫茫放光辉,气平心静体自安。全身虚灵随风动,慢如游泳空气间。向上拖起千斤力,向下浮按水中船。松紧自如得整劲,身体强壮似神仙。”

中间者:王芗斋

其中的“发系云天”说的就是虚领顶劲。小绳拎着百会的练法出处即在于此。可人家那么大的腕儿说的是站着不动的站桩练法,可不是咱们太极拳动来动去的练法。

很多人因为没有师承,有师承也不纯正,所以就会想当然。这就造成了今天的太极拳界在练法上出现了错把冯京当马凉的现象。

你们别看这两点水不起眼,可就是这么个不起眼的两个点是放在前面还是后面,意思可就截然不同了。

对于虚领顶劲,气沉丹田这个事,过去的老前辈们是怎么个看法呢?

“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这句口诀就是前人留下来的心得体会。

之所以先实丹田气,而不是先要顶头悬,就是因为如果先虚领顶劲,气是没法下去的。不信,你可以试想头顶有个小绳拎着去练拳,然后你再想着让气沉到丹田里,气肯定下不去。

当你能先实丹田气了,在保持这种气沉丹田的状态下再虚领顶劲,感觉就与之前大不一样了。

所以,“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的练法程序才是对的。真太极得是这么个样子的练法。

正确的顶头悬(虚领顶劲)练法是意念将下巴颏往后脑勺的玉枕穴上一想,这个时候,“啪”的一下,百会穴上的顶劲儿、拎劲儿就有了。那种感觉是虚虚的顶着、领着。所以才有虚领之语,而无实领之句。一字之别,天壤之差。


为什么练太极拳要虚领顶劲和气沉丹田呢?这全然是从内功练法而言。内功练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有没有气。

很多人都会好奇“气”这个东西到底在哪。我告诉大家,气这个东西遍布周身,哪哪都有气。可很多人为什么感觉不到呢?因为不得方法之故。

气是由血而生,所以有“血为气之母”一说。这种气在中医中被称为“营气”。气不仅由血而生,也由体液而化,其就好似水被加热即蒸发为汽的道理一样。这部分气在中医中称之为“卫气”。

有些人体内热量不足,属于阳虚体质,那么体液就很难转化为气。阳气如果虚弱,热量就不足,体液得不到加热就会变得寒凉,这种情况下,寒湿加重,淤堵难免,免疫力就随之低下,有个感冒发烧的准跑不了她。像手脚冰凉,脾虚,癌瘤等人群也多是由阳虚所导致。

因此,凡是来找我学太极的人,我首先就是给她扶阳。我的方法就是用本门的两个功法,一个是道门无极桩,一个是太极周身行气法。

这两个功法在扶阳效果上百试百灵,来和我学的人练这两个功不出三天,首先是手脚热,然后是后背热,渐渐小腹热,最后能练到全身热。暖融融的,舒服的不得了。

热量一上来了,体液就被熏蒸成气,这个时候气感就有了。有了气感,练拳练功就其乐无穷,欲罢不能了。到了这个时候就开始往任督二脉上练。这叫做一层功夫一层理。真太极每到一个层次就有一个层次的练法。

想练任督二脉,就必须得气沉丹田和虚领顶劲。

气沉丹田的实质就是打通任脉,反之,任脉不通,气也不可能沉到丹田当中。因为任脉这条脉是主降的。所以,气沉丹田绝不是往下压气,鼓肚子,腹式呼吸,而是把任脉这条气路打通。

任脉通,气虽下沉了,可还不行,还得督脉通。任督二脉就好似太极图里的那对阴阳鱼儿,是转的。如果任脉通,督脉不通,气就会大量聚集在腹部(丹田),这个时候就会腹胀难忍,横气填胸(气从任脉往上冲),所以必须要督脉通。

督脉这条脉是主升的。从任脉降到丹田中的气让它往督脉上走,就不会感觉胀了、堵了。想要达到这个效果,离不开虚领顶劲。

头上一领,气才能进入督脉。如果没有这个虚领顶劲,你想着它上来是没用的。这是个道家功的秘诀,懂的人还真就不多。

古人将气从督脉的上行称之为“黄河水倒流”。意思是说,气从后面的督脉往上走很不容易。

你想啊,别说黄河水倒流了,啥水它也没法自己倒流啊。怎么办呢?在黄河岸上用台抽水机是不是就行了啊?虚领顶劲就相当于这台抽水机。

其实,想要气通督脉,光做到虚领顶劲还不行。王宗岳在“太极拳论”里提到这个事的时候没有给说透。

为什么不说透呢?因为,法不轻传,择人而授。说一半是让你知道个大概,留一半是见到面了看你什么样再决定说还是不说。所以有“入门引路须口授”这么一说。

也是因为王宗岳没有说透,所以现在社会上教太极拳的人只知道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故而让人上下对拉脊柱,美其名曰“立身中正”。

可凡是这么练的人不仅感受不到气,更是违背了任督二脉的运行之理。正确的练法是背部和腰部要轻轻后靠。而不是脊柱上下对拉。

背部轻轻后靠,督脉上的夹脊关就开了,夹脊前面对着的膻中穴也跟着开了,这个时候,就能感觉胸口的气往下走。

腰部指的是命门穴。这个地方轻轻后靠,就是所谓的命门外凸。督脉上的命门一开,前面肚脐上的神阙穴也跟着开了,这个时候从胸口下来的气就能沉到丹田中了。

实际上,这就是上一篇文章“敛气入骨”,这个太多练了几十年太极的人都不知道的真太极秘诀!中所说的“敛气入骨”之法。古人所说的“气由脊骨上下而往来”是一种错觉,或者是不给人说透。实际上,气的运行路线是前面降下来,后面升上去。因为胸和肚脐是被动着往后吸的、含的,因此就给人以气是贴着脊骨下来的感觉。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这样的练法所形成的身形就不是那种笔直的“立身中正”,那种笔直的“立身中正”练法也绝对不会有气贴脊背的感受,进而做不到敛气入骨的功夫。

所以,现在这种“立身中正”大行其道的情况下,习练者完全体会不到真太极的奥妙。

纵观过去留下来的老辈人的练拳视频或者图片,你会发现他们都不是现在这种笔直的样子。今人练的对还是古人练的对,这还用说嘛!明白的都明白,不明白的怎么说,他都不会明白,也不想明白。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恍然大悟,心说虚领顶劲原来是这样啊!可我告诉你们呀,这还不是虚领顶劲的全貌——人家王宗岳也没在“太极拳论”里说虚领顶劲指的就是头啊。

那虚领顶劲这个练法还指的什么呢?

虚领顶劲还指的是在手的,拳的梢节上虚虚的领着个劲儿,不仅在梢节上领着个劲儿,还要在周身的皮毛上也得领着个劲儿。我们真太极的练法是这么个虚领顶劲,和现在社会上的国标与竞赛套路的虚领顶劲的说法决然不同。也和那些教的是传统太极拳的动作,用的却不是传统太极拳的法子的也不同。

只有这么练,才能练出虚无的气势来。真太极练的是这种虚无的气势,而不是骨头肉上的架势。

虚领顶劲的练法一定要建立在气沉丹田的基础上。因为丹田处于周身的中心点,所以在气沉丹田的前提下,丹田就好似圆的圆心或者球的球心。有了稳定的圆心或者球心,才能练出很大的一个气圈感、气球感。

只有练出了圈感或者球感,才证明练对了。这种层次的功夫是社会上那种身体笔直练法永远练不出来的,因为真太极根本就不是他们那么教,那么练的。

到底什么是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以及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今天就给大家讲这么些。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非常好
点亮文末右下角的在看、点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