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话老子》连载第73期:【勇于敢则杀】章

 花间一酒壶 2024-03-17 发布于浙江

Image

Image

点此收听本章音频讲解

Image
《白话老子》73期:【勇于敢则杀】章

讲述:黄晓明

【原文】

勇于敢则杀
勇于不敢则活
此两者或利或害
天之所恶
孰知其故?①
天之道:
不争而善胜
不言而善应
不召而自来
繟(chǎn)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
疏而不失
注:
①王弼本后有:“是以圣人犹难之”,疑63章重出。帛书甲乙本皆无此句。其他版本如景龙碑本、敦煌本亦无此句。故据以上校订。

【解说】

勇于敢则杀
勇于不敢则活
勇于敢,就会走向死亡;
勇于不敢,就能活下去。
勇敢是现代汉语的词组。但是在古汉语中是一字一义的。那什么是勇?《说文》讲:勇,气也。段玉裁注解:力者筋也,勇者气也。气之所至,力亦至焉。心之所至,气乃至焉。勇,还有一个异体字:恿,下面是心。所以,勇就跟心、气、力有关。就是要有勇敢的心,还要有相应的气、力伴随之,才能做到勇敢。
那什么是敢呢?我们经常说,要敢于面对困难,要敢想敢干。从甲骨文的字形看敢,是两只手或者一只手(或者没有画出手),拿着一个捕兽的工具,像是个猎叉,面对着一头野猪,这是个狩猎的场景。野猪当然很凶猛,又是面临着生死之间的困兽,这对猎手来说当然是很危险的情境。所以,敢,就是在面对危险时能迎上去,能面对危险而不后退。那么,敢,自然就需要相应的一颗勇敢的心。而有这个心,必然是基于或者有力,或者有气,或者力气兼备。所以,《说文》讲:敢,进取也。这个进取不是现在人理解的有进取之心,而是前进可以获取猎物的意思。
结合勇的含义,勇于敢,就是要有勇的心、气、力,才能面对危险,向前,而取得胜利,取得收获。
杀,繁体字为殺,在《说文》的古文字中没有“乂[yì]”,到了小篆,就增加了“乂”。“乂”,就像是一把剪刀,也有镰刀收割的含义。从杀的古文字到小篆的演变,可见乂是个符号,加强杀的意思。杀,下面象木的这个字“朩”[pìn],是人形的简化;殳[shū],原始含义是一只手拿着一个棍子,表示打击人形的头部,当然是击毙。而有个“乂”,这个殳就不一定要有了。繁体字的殺,简化为杀,还是很成功的。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这两句要在一起解读,重点在于理解:杀与活;敢与不敢。勇于敢,不就是勇敢嘛,那不是好事吗?老子的语境,跟现代人差异很大,望文生义就会出错。关键就在于理解“敢”与“不敢”。
解读《老子》,要以经解经。这一章起篇就是敢,与不敢。那我们就要回忆下:不敢,在哪一章出现过?在67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不敢,就是不敢先,就是后。那什么是后?后其身而身先,所以就是把自己的利益分配放在最后,就能成为合格的领袖。
所以,勇于不敢就能活下来。这里的活,解读为领袖能为人民拥护而保存自己,也理解为带领人民走向胜利。那为什么要“勇”于不敢呢?大家都在争先,你却在后,自然不容易为家人、为他人所理解;别人会觉得这个人忒傻,所以内心要强大,要有足够的勇气才能不惧俗流,我“行”我“素”。理解了“勇于不敢则活”,那么,“勇于敢则杀”自然也就理解了。
《老子》76章:柔弱者生之徒,坚强者死之徒。勇于不敢为柔弱,所以,就能活下去;42章:强梁者不得其死;所以,勇于敢为坚强,则杀。
那么,这里的勇于敢或者勇于不敢,是谁呢?当然就是指侯王,天子,在现代就指国家领导人了。

此两者或利或害
这两种勇,或者是有利,或者是有害。
范应元注解:此敢与不敢两者,世或以敢为利,而因以杀身,则是害也。世或以不敢为害,而因以活身,则是利也。故曰或利或害。
范应元的意思是,人们以为勇敢是好事,但是因此而杀身,反而是损害;因为勇于不敢是坏事,但是因此而活着,反而是利益。或利或害,本身并没有讲什么是利,什么是害。看上去是害,反而是利;看上去是利,反而是害。这就是或利或害的一种不确定的文字表达的修辞。或,本身就有种不确定。所以老子这里就是没有把话说死。

天之所恶
孰知其故?
老天厌恶勇于进取,
谁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呢?
这老天为什么厌恶勇于敢,而赞赏勇于不敢呢?谁能知道其中的缘故呢?内涵是:看上去不敢为天下先,是吃亏了,结果他活下来了;看上去勇于敢,是赚了,结果他不能活下去。这是为什么呢?所以在后面给出了原因。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有恶,自然就有好。那么天就有了好恶。这里就要能读出来,在这一章语境下的天,是有强烈意志的。那么,我们不免要思索:什么是天?天,有什么内涵?
我们大家都知道:人有形气神三个层面;天,其实也有形气神三个层面。老子论天在不同的语境之中,可以读出来有这三个层面的存在。
05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
虚而不屈
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
不如守中
第一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里的天与地,就跟现在讲的地球环境、大自然类似。这里的天地,是有形的,指万物生长的自然环境。天,就是各种气体组成的天,指空气、云等构成的大气层,科学可以对此认知。这是天的形;
第二句: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这里的天地,指天气与地气;天气下降,下降到地;地气上升,上腾到天;两者是一对阴阳,相互吸引,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这是天的气;
而这一句“天之所恶孰知其故?”的天,显然是指天的意志。在传统的元气论中,天,是由混沌元气分离而成;其中,“清阳者薄靡而成天,浊阴者凝滞而为地”。所以,天,主要是气。那么,在气之中,也就有各种生命的存在。庄子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这些生命,伴随着阴阳二气而从道母的玄牝之门生出来,并存留在天之气中,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天为阳,地为阴;地上有阴阳,会产生各种动植物等生命;那么,天之中自然也有阴阳的对待存在,自然还会不断繁衍出各种无形的生命。所以,天的意志,可能是这些无形的生命的集体意志的表现。这就是天的神。
那么,既然天有厌恶,自然也就有喜好。天之好恶,也就不可能是普通的人。普通人没有什么气,不可能得到天的关注。实际上就是指侯王、天子,也就是现在讲的国家领导人。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治理国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全体老百姓的心气。百姓能安居乐业,自然人间一派祥和;反之则怨气冲天。那么,这个怨气就会恒亘在天地之间,影响了天地之气的正常往来,第五章讲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这个橐籥的机制;甚至直接影响、侵蚀到天气。那么,天自然就要发挥出他的意志。07章讲: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天地其实是道器,是为了天地之间的万物而长久存在的,不是为了天地的自身的存在。那么天地又如何做到长久存在呢?自然就要发挥他的作用,他的影响力。所谓天人合一,是在气上合一。所以,人气可以影响天,当然天也可以通过气来影响人,作用于人。而这种作用具体会有什么表现呢?所以,下面就是具体表现的描述。

天之道:
符合天之道的人,就是这样。
天之道有什么内涵呢?我们搜索全文出现“天之道”,有以下这些章节:
09章:功遂身退,天之道;
77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79章: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81章:天之道,利而不害。
我们要注意,天之道与大道不同。天之道是在天地格局之间,而大道则包含了天地人。大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而从下面四句看,天之道似乎在主动操作,有明确的意志。这是天之道与大道的不同之处。那天之道如何操作呢?
77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主动去“损有余而补不足”就是道者。第79章:天道无亲,恒与善人。善于行道者,就是道者。所以,天之道,给与善人,给与道者。而07章:功遂身退,天之道。这里的天之道,指合于天之道,合于天的意志。
所以,本章这里的天之道,就是指合于天之道的道者。那么,根据“解经三原则”的紧密耦合的原则,谁是道者呢?即自然就是本章开始的勇于不敢的人,自然天之道会给与加持。而得到天之道的加持的道者,会有以下特点。

不争而善胜
不用争斗却善于取得胜利。
一般人读《老子》会读出消极,不是不争、不辩吗?但是,老子虽然不争斗也不争辩,但是,他最终取得的胜利、取得了成功。这是读者容易忽略的地方。不争而善胜,指专心致志做事,他的行为合于天之道的要求,保持谦下、柔弱,无须争辩、争斗、争取、争夺等等,而自然就会取得胜利。而不争而善胜具体又体现在哪里呢?

不言而善应
不用言说却善于得到呼应。
《易经》曰: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这里讲,不言也有广泛的呼应。为什么会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心是节点,心与心相连,自然形成一个普遍联系的网络,节点之间会有无形的能量、信息的流动,而自然取得呼应。而道者由于得到了天之道的加持,他的无形的能量就很足,而且是至柔的,渗透力很强。那么,具体就表现为道者的内心一动,能量顺着这个无形的网络流动到所有人的心里,自然就有大量的响应;同时还可以想象下,天通过气,在默默地影响着所有人的气,而气之中自然就有信息,那么人的神不知不觉就把气中的信息解读出来,就表现为他觉得他有了某种想法,而正好呼应了道者。这种内外的配合,那么他一旦知道了道者的存在,听闻了道者的言行,自然就内心与道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不召而自来
不用召唤却自动到来。
虽然没有有意的、有形的召唤,但是人们自然就向他靠拢。正因为不言而善应,所以自然就不召而自来,天下人都向他归往。形容道者的事业,是众望所归,所以不需要登高而召唤,自然就会有人前来襄助。

繟然而善谋
从容不迫却善于谋划。
繟:宽松的丝带。谋:谋划。繟然,就好像是穿着宽袍长袖,很宽松而不紧张,好像诸葛亮一样羽扇纶巾,看上去不动声色,不紧不慢,但是一切都在他的元神和识神并用的推演之中,善于谋划而不用筹策;其未兆易谋,有什么潜在的危险,都用他的无为的功力,一一化解了。为什么从容不迫,善于谋划?因为,他的内心清静,嗜欲很少,又得到了天之道的加持,自然就有各种符合实际的灵感。其谋划,仿佛天成,心想事成。
有了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自然就能够做到不争而善胜。有胜,就有败。谁败了?当然就是勇于敢的人了。

天网恢恢
疏而不失
天网看上去宽阔广大,
网格稀疏却无所遗漏。
恢恢:宽阔广大的样子。疏:网格稀疏。失:遗漏。
网,是用来捕获鸟兽或鱼类的器物。简化字“网”与繁体字的“網”相比,网更接近于甲骨文,与小篆完全一致。
网,有什么特点呢?就是有一个一个网格,还有无数的网的结点(节点),还有一个收网的结构。那么,有了这个意象,所以大家都用网来表示某种把很多东西一网打尽的机制。比如互联网为什么用网(英语的internet的net也是网的意思)呢?就是把所有人都通过一个一个节点连接起来。所有人都在网中间,那么,天网这个意象也是如此。
天网,表示天本身也是类似网的结构,有无数个节点,来监测人间的作为;
恢恢,表示天网无所不包,所有人都在其中;
疏,表示网格很宽大,很厚道;
不失,但是人间的所有人事都在其中,真正触动了天网,也不会错失,不会有遗漏的。
所以天网就是老子对天道也就是天的规则的很形象的比喻,当然也可能老子对天之道的观察、证悟就是实际如此。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比喻天之道的生杀就宛如一套无形的大网,在网格之中则活,触动网格则杀,与“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首尾呼应。再次说明,天之道化身为天网,是有强烈的意志的。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