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资治通鉴》(37)商鞅设筵

 山乡武侠 2024-03-18

读《资治通鉴》(37)商鞅设筵

公元340年。秦国的公孙鞅又打起了魏国的主意了。

他对秦孝公嬴渠梁说:“秦魏两国,互为仇国,不是秦国并吞魏国,就是魏国并吞秦国,彼此势不两立。原因在哪里呢?就在于魏国强大,具有自发的侵略性。它位于险要的山岭之西,首府建于安邑,西面跟秦国以黄河为界,东面独占了山东一大片。它认为强盛时就向西侵略秦国,它认为衰弱时,就安享它那东边的广漠土地。幸好我们秦国,由大王主持国政,年年国势蒸蒸日上。反观魏国的这些年,在齐国面前打了好几次败仗,其国势渐弱,它的附庸国纷纷都叛变了。这时正是一个向它进攻的大好时机,只要我们横跨黄河,占领险要的山岭,就可凭藉山隘形势,控制东方广大的封国了。这是天子大业啊。“

秦孝公对魏国的窥视早已在心,现在经公孙鞅这一挑拨,怦然心动来了心情。

于是,秦孝公下令由公孙鞅率兵突袭魏国的河东地区。

魏国的国君魏惠王魏罃见秦国的大军压境,急任命公子率领大军前去抵御。

两军相持,严阵以待之。

阵前,公孙鞅的心思没有放在摩拳擦掌上,却伏案书笔给魏卬写了一封信,一封绵绵长长的信。

他在信上说:“昔日在魏国的时候,我们是要好的朋友,当时往来欢笑的日子现在于心里还挥之不去。现在我两人却举兵相对,实是不愿看到的。从我的内心来讲是不愿掀起这场战争的。我们见个面吧,看是否想个办法,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两国之间的纠纷,然后各自班师回朝,使两国人民都得到平安。“

言辞恳恳,善语良言,好象。

魏国公子魏卬却信了,认为此话此语合情合理。不战而平两国之兵,何乐而不为之。他答应亲自出席双方的这次会议。

两人相见,频频抱拳相礼,酒筵上更是推杯换盏,久久的不亦乐乎。

席间,双方确定了停战确定了和平确定了两国永为兄弟之国。

算来,魏卬不虚此行,议定的成果显著。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在他临要告辞的时候。廊下伏兵突然来袭,生拉活扯地把魏卬来了个五花大绑,认不得你是哪个了。

秦军乘势向魏军攻击,魏军崩溃而散。

魏军军败的消息传到魏国国君的耳里,魏国的国君得到的是心胆俱裂,伤心透顶。只得表示愿意割地求和。并在自己的心里深深地叹息:“我恨不用公孙痤之言。“

公孙痤临死前曾告诉魏罃:对他的门下客公孙鞅要么给予重任,要么立马杀掉。而他却未听,让公孙鞅逃到了秦国。造下了现在如此这般的结果。 

刀枪相对,血溅肉飞的敌对战场上,你还相信要与你握手要与你言和平的语言和行为,你就太天真了。秦国军马到你的国土上是来干什么的,你就不清楚?国君命令你们带着兵马来这里是干什么的,你们不清楚?

故事中的魏卬你就不想想最近这十多年间,齐国打你,楚国打你,这秦国也没歇着,时不时也在你的背后打上你一下,并占了你不少的土地。这样的秦国有善良心肠吗,你还能相信它吗?

这里要佩服公孙鞅说谎不脸红的本事。毫无点廉耻可言,毫无诚信可言,真是恶劣失信到家了。

但在战场上,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事常有。你不得不服,这也是一种真正的本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