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阎玄泰先生讲《崔公入药镜》节选--先天炁,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

 bcd123 2024-03-20 发布于内蒙古

先天炁,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

图片

“先天炁”为“体”,“后天气”为“用”,并不存在像很多人所认为“先天炁好,后天气不好”这样的错误观念。我们注意,先天、后天仅是权且说的,后天返还先天,由“用”返“体”,这个“体”还要生起“大用”,而这个“用”的和你过去所知道的一切的现象、一切的“用”也没有什么分别,只不过是你已经不被“用”所迷惑了,而且是可以生出种种的“妙用”,不在被一事一物所局限了。


原来你是迷于事事物物、局限于一事一物,而由“体”达“用”的过程,也就是说“由体而达用”则是不局限于一事一物,但又能不迷于事事物物,所以说先天后天是一“体”一“用”,并没有哪个好哪个不好的区别。我们都是从先天而来,有先天、必有后天,不是说“后天返还先天”以后就没有了后天。我昨天也说“性不离相”,“性”就在一切“相”中,“性”就在一切“用”中,明白了这个就明白先天炁、后天气的关系,所以“得之者,常似醉”。这个“得”,一个是得它的“理”,一个是得它的“法”,一个是最终得了这个“果”,也就是先后天是“体用一如、性相不二”。

图片

这个话说来说去很简单,但是真正理解并不容易,很多人错误的就会把先后天分开。“先天”也就是我们的本来,“先天”没有内外、没有大小、没有高下长短、没有任何的局限、没有来去古今,这就是“先天”。而“后天”呢,就会现出一切的相,而我们是执着一小部分的相,执着这个父精母血和合而成的这个人身,而这个人身从哪来?包括这个人,我们说包括所有人,人是天地阴阳二气和合,那天地从哪来?天地从那“一念”而来,是从那个“静极生动、一觉而动”而来。所以先天当中“静”当中本身蕴藏着“动”,时时刻刻有着一念的发生,而这“一念发生”之后就会开天辟地、生物生人,因此“先后天是同时”的。
我不知道这么说,大家是否能够理解这句话,就是“先后天是同时的”,并没有“先有什么先天”然后再“由先天生出一个后天”来这回事,实际上“先天”是形容它的“全体”,“后天”是形容它的“妙用”、它具体的相状和变化。这个“先天一炁”,我们经常说“先天”,“先天”人人都有这个“先天的种子”,只不过是“先天的种子”被后天的形质、被这个有形有质的身体所包裹,由它所包裹之后就落入“后天”,但是人人都有开发、返还先天的可能性,都有这个本钱,都有这个权力,如果能够转化后天,调和后天的阴阳,使后天进行转化并把阴气阴质消除,我们注意,“后天是整体为阴,先天则整体为阳”,但是“后天”当中还有层层阴阳,所以只有把后天的阴阳“先使之相合”才能够招摄“先天”,也就是我们经常说“一阳来复”,而这个先后天的相合,“得之者,常似醉”嘛,但也不一定仅仅指“一阳来复”。

图片

“常似醉”就是指如痴如醉,“得”就是能够使先后天相结合,先后天最终是无二无别,这才是真正的“得”。“常似醉”就是如痴如醉、如沐春风,醉嘛,就是那种舒适。什么最舒适呢,自由自在最舒适,不受人事物的局限最舒适。不受人事物的局限,不等于你脱开人事物,所以说这个先天炁后天气要想“得”,并不单指“一阳来复”,也并不单指“大药过关”,并不单指“阳神成就”,而是“时时刻刻,时时刻刻能够不为形所累”,白玉蟾祖师说“人若不为形所累,眼前便是大罗天”。如果理上明白了,当下就能够受用。
我们行住坐卧该怎么做怎么做,该做什么做什么,而这个时候就是刻刻生阳的时候,也是后天与先天相接的时候。一念无私的时候就能一念生阳,一刻生阳,念念无私就能够刻刻生阳。只有平时的日积月累,包括内练命功、外养性功,“静处练命,动处练性”,最后“动静不二”,性命同功,那么先后天的气才能够真正相结合。

图片

后天气不独指这个“呼吸之气”,“呼吸之气”是后天气,饮食转化的水谷精微、水谷之气也是后天气,周身的营卫气也是后天气,一切有形有质都可以认为是后天气,包括你自己这个人身之外一切物质现象也是后天气。所以一定不要局限在身内,也不要脱开身体,由内到外,注意,“凡是有形有质都是后天,无形无相都为先天”。“无形无相”才有这个“有形有质”,因为“有形有质”才体现这个“无形无相”的这个“妙用”,所以是这样的关系。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