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望62师改为守备师后,扎根贺兰山建设发展的景象

 春城春短春芳 2024-03-20 发布于吉林

环境这边多好

——来自贺兰山守备师的报告

作者:张占辉、潘启剑、张弛

王皇义 推荐

回望62师改为守备师后,扎根贺兰山建设发展的景象

兰州军区赵先顺司令员视察守备师

军报编者按:一支驻守在边远艰苦地区的部队,之所以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干部战士爱军习武,基层建设获得大面积丰收,一条主要经验就是在倡导奉献精神的同时,努力创造一个值得干部战士热爱、有利于干部战士成长的良好军营内部环境。来自守备师的报告,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

良好的军营内部环境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的。守备师党委着重抓了改善物质文化条件、坚持公道求实作风、加强训练和管理几个主要方面,让干部战士感到了军营之家的温暖、政治民主空气的清新、人际关系的和谐,受到了严格的军人生活的磨炼。

守备师各级领导抓部队建设、创造良好的军营内部环境,除了有高度的责任感外,还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正象他们所说的:“成绩的取得,不是一人所为,一代所为,一级所为,一时所为”。这个师的实践说明,要使基层面貌有一个明显的改观,部队战斗力不断得到提高,很需要树立这种同心协力、长期奋斗的思想。

回望62师改为守备师后,扎根贺兰山建设发展的景象

温暖篇:漠风中的热流

1、贺兰山上的周末之夜

我们驱车来到驻守在贺兰山的兰州军区守备师三团,是一个周末之夜。数百名官兵和从几十里外石炭井赶来的青年工人们正在联欢。大厅里,彩灯闪烁,乐队奏着激越的舞曲。踢惯正步的战士在光洁的水磨石地面上跳起了迪斯科。

眼前的景象是在都市生活中所熟悉的,起初并没有引起我们去多想什么。可是当一曲终了,我们踱步窗前,听到外面呼呼的大漠风声,才猛然意识到,这里是贺兰山上呀!

“陇树枯无色,沙草不尝青”;“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在这个被古人的边塞诗道尽了荒凉、艰苦的地方,如今有漂亮的舞厅,有欢乐无比的战士,这说明了什么呢?

团政委董文源回答:“它说明,尽管我们无法改变艰苦的外界环境,但是我们可以努力创造一个温暖的内部环境。”

事后我们得知,他说出的正是守备师3年来加强基层建设的一条主要思路。

2、不能只会说“正确对待”一句话

3年前,守备师刚来到贺兰山不久,新上任的师政委李克勤跑遍了全师防区,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某团300多名官兵没有床板,睡着地铺;某营一群战士从2公里外用脸盆端水,顶着寒风,瑟瑟发抖,水没端进营房就冻成了冰;几个执勤点上,战士们的耳朵已冻得溃烂······

“要让干部战士热爱部队,必须建设部队。”师党委会讨论“三热爱”教育的意见,李政委开了腔:“我们的政治工作不能只会说'正确对待’一句话,政治工作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关心人的。要让战士热爱军营,首先要创造一个值得战士热爱的军营生活环境。”

根据师党委的决定:后勤部长侯希刚带领工作组到基层了解战士生活疾苦去了。每人一个小本,走遍了每一个连队的仓库、伙房和战士宿舍,缺什么记什么。回到机关一统计,连队急需要解决的生活设施有18项,共计2万多件,全师需要花34万元。

钱,一个最让师、团主官头疼的问题。当时,全师家底费还不够全师官兵一个月的工资津贴的周转资金。动用这笔钱,要担很大的风险。

担风险也干!师党委下了决心。他们决定,机关的生活设施建设往后放,先把基层生活设施配齐。

3年过去了。今天,我们走进每一个班的宿舍,都是一个温暖的“家”。战士们训练归来,看书有方凳,写信有书桌,存放个人的“小秘密”有内务柜;晚上就餐,钢架高低床上铺着厚厚的毡垫,头下枕着制式的小枕头,过去包衣服当枕头的小包袱皮已被制式的提包代替了。

走进各团的生活服务中心,让人耳目一新:压面机、绞肉机、磨浆机在欢快地运转;红外线烤箱正在出笼香甜的点心;塑料大棚里的青凌凌的黄瓜、红艳艳的西红柿;养殖场里鸡兔成群,后勤的同志告诉我们,现在,士兵伙食标准是每天1. 9元,吃到嘴里的是2.25元。

各团的文化中心是最迷人的地方。每到节假日,录相室、阅览室、电子游艺机和台球桌前,都挤满了人。

3年来,全师生产经营的大部分收入用于改善基层物质文化生活。

如今,谈起师党委为基层办的实事,基层的同志感慨地说:“咱们师党委是真把基层当自己家一样来建设呀!”贺兰山的吸引力,大概正是从师党委这种“建山为家”的努力中产生的吧!

回望62师改为守备师后,扎根贺兰山建设发展的景象

单兵低姿匍匐示范

3、把温暖送给最需要温暖的同志

当然,贺兰山毕竟是贺兰山,再建也比不过上海滩。守备师党委做拴心留人的工作,成功之处在于把温暖送到最需要温暖的同志心里。

讲个四位校官帮一位尉官的家属找工作的故事吧。

二团四连指导员周小平的爱人唐维英所在的毛纺厂,因原料不足停产了。小唐每月只能领导原工资的40%,还不够交房租,生活没有着落。

团里领导知道了,动员周小平把爱人调到驻地来,团里帮助联系工作。

人调来了,可要联系工作,现在谁都知道,谈何容易。

从7月份开始,团政委王皇义在星期天里把自己的家事丢在一旁,为唐维英跑工作,接连跑了六七次,没办成。

到了9月份,团政治处主任周华兴,副主任俱旭辉接过了为唐维英跑工作的“接力棒”,每到星期天,又分头出动。一个多月内,他们跑了四五趟,还是没办成。

10月份,这根“接力棒”又落到了政委王皇义、参谋长钟绵邦的手中。他们分头跑了10多趟,一直到11月底才落实。

唐维英上班了。这天晚上,周小平、唐维英夫妻俩激动的话语一直谈到深夜。谈着谈着,唐维英流泪了,对丈夫说:“像部队领导这种关心人的情意,我以前只在报上看到过,现在自己感受到了,你可得好好干呐!”

这样的事例是不是个别的呢?有人看了守备师的材料,产生一个疑问:全师有几千名干部战士,领导都这么关心,顾得过来吗?是呀,是顾不过来。但是,李克勤政委说:“我们全师有几百名干部、几百名党员,如果每个人都是一把火,你帮助我,我帮助他,不就顾得过来了吗?”请看这样一组数据:全师54名没有工作的家属全部就业;189名随军家属的住房全部得到解决;226名随军子女全部入托入学;与地方政府联系,为70多名两地分居的干部家属安排了住房。

公平篇:拴心留人的力量

1、选司机引起的风波

1986年春,守备师因选司机引起了一场风波。120名学员刚进司训队,随后就议论四起。“干得好不如关系好,武艺精比不上条子硬。”——这是城市兵的意见。“天不平地不平,就怪爹妈是农民。”——这是农村兵的怨声。

一位表现很好的战士没有被选上,要连队干部跟他讲清楚。这位干部有口难言,情急之中,脱口而出:“谁叫你爹不当官?”两人差点打起来。

不满情绪影响到各个连队:工作消极的增多了,顶撞领导的增多了·····

师领导分头调查。结果是惊人的:120名学员中,“关系兵”占了大半。

选司机的问题被提到了常委会上。“有关系学技术,没关系蹲山沟,这太不公平了。”

“不公平现象是涣散剂,把人心都搅散了!”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做到公平?师领导们在深思。

回望62师改为守备师后,扎根贺兰山建设发展的景象

军科来师了解部队管理教育,与机关干部座谈

2、领导先把自己的心摆正

那场风波最后当然还是平息了。师党委果断决定司训队推迟开训,并采取3条措施:(1)120名学员全部退回,重新选拔;(2)从师、团领导做起,任何人不准打电话,不准递条子;(3)新选拔的学员中,农村籍战士不得少于所规定的比例。

现在守备师的领导敢于拍胸脯:“3年来司训队培训的几百名司机中,没有一个是通过走我们的“后门'进来的。”

然而,师领导从部队建设需要出发,为了保留训练骨干,主动替这些战士说话,积极想办法把他们保留下来。师领导这样做,受到全师官兵的拥护。李克勤政委说:“把该留的人想方设法留下来,把该用的人想方设法用起来,这就是一种公平。有人告状我也不怕,反正我没收过他们1分钱东西,他们中有的人还抽过我好几支烟呢!”

3、创造公平环境的艰辛

领导不为自己谋私利,就能做到公平吗?难说。

上级给守备三团7个学技术的名额,董政委让后勤处周处长全权处理,优先来自边远山区表现突出的同志,没想到,很快有人反映,选调的7人中4人有“来头”。董政委把周处长叫来就是一顿批评:“你是怎么用权的?你不怕人家戳你脊梁骨?”周处长一声不吭,等董政委批评完了,他才点着名单一一解释:某某是上面机关指名让办的,某某不解决会影响全团利益。不等他说完,董政委长叹一声,说:“这些人不都是共产党员吗?他们在台上怎么好意思说人哟!”

他内疚的哭了,向周处长道歉:“真对不起你,批评得太狠了。我是想把事办得公道些,没想,真难·····”

不过,他们也没有被难倒。对来自上面的不正之风,他们有他们的招数:

一曰:“能顶的就顶”。有次上级给了三营一个学技术的“戴帽”指标。他们却决定在三营搞民主评选。结果,“戴帽”战士只得两票,另一个叫张振国的战士却得了42票。于是,在三营也是全团,产生了第一个“民主司机”。

二曰:“不能硬顶就软顶”。比如逢年过节,常有小卧车来营区接战士回家。但营、连干部一律无权放人,都得找董政委批准,“让我一人应付好了”。可是这时候,董政委不是在哪个班下棋,就是和几个干部“侃大山”。公务员找,“就说找不见”。

三曰:“实在顶不住就'曝光'。让人们知道是哪些“体面人物”走了“后门”,让那些搞不正之风的人受到人们鄙视,让人们更加珍惜这有限的来之不易的公平环境。

回望62师改为守备师后,扎根贺兰山建设发展的景象

4、为了公平而公开

守备师的同志们认识到,公开有助于公平,他们在创造公平把公开随意化。用李政委的话来说:“群众眼里有杆秤,还靠制度做保证。”

战士人军校、转志愿兵、学技术、提班长,一律公开名额、公开标准、公开考核。特硬的是这一个“考”字,把什么人都放在了一条送起跑线上。去年挑选驾驶员,200多人首先参加军事考核,文化试卷送到宁夏大学判分。有些领导干部的孩子考上了,大家也没意见;有些不争气的考不上,领导干部也不好说,因为分数是公开的。

干部提升、选配、调动,一律公开位置、公开条件、公开预选。某团把预选方案先交营、连讨论,有人怕议论纷纷,对领导对干部都不好。团政委说:“议论纷纷有什么不好?起码对团党委的眼光是一种检验,对大伙儿可以激发竞争嘛!”结果,其中一个副连职机关干部原拟调任指导员,3个营都不同意。政委找那个干部谈话:“你和我们都得想想,为什么3个营都不同意?下次争取吧!”

为了使群众了解干部实绩,守备师从1987年起实行了年度任期目标定量计分,考评结果定时公布。两年来,13名实绩不佳者受到点名批评,7名不胜任者改任低职,11名实绩突出者优先提升。

3年前,守备师新任政委上任时,直接找他挂号要求转业的干部有100多人。而现在,全师除两名干部较差外,绝大多数安心工作,奋发努力。这里的原因很多,而公平的环境不能不说是重要的一条,因为连转业条件也公开了。

严格篇:锻造军人之魂

1、耐人寻味的“调动效应”

守备师有一个令人感到温暖、公平的内部环境,不过,这里并不是充满柔性的“摇篮”。这里做人的工作可说是“春雨润物细无声”,但讲到对人的训练,却是“风刀霜剑严相逼”。

据说,宁夏军区刘参谋长遇到“调皮”的战士,常常作出这样的批示:“调守备师x团”,有时批得更为具体:“调守备师x团x营”。作为这些批示的注脚,事实是耐人寻味的:一些被认为没法管的后进战士,调到被认为训练管理最“冷酷”的某团后,“很快就象变了一个人”。团领导也自豪地说:“调来的17个后进战士,全都成了训练场上的小老虎。”

松散,这个困惑军营的不良现象,在这里是怎样得到治理的?

2、综合治理抓关键

这几年,围绕基层建设,守备师没有少下功夫。“政工研究热”、“抓典型热”、“两用人才热”、“目标管理热”,成本的论文集出版了,成套的经验推广了。但是,每一次探索带给他们的总是新的思索。

这是某团一次政工研究会。论题之一:“战士崇拜多向性(歌星、舞星、球星)向政工干部的挑战”。这个问题讨论得不对吗?很对。但是,为什么战士不崇拜我们的“军中之星”?我们的“军中之星”又在哪里?论题之二:“战士精力体力双过剩产生的问题及对策”。这个问题讨论得不对吗?很对。但是,为什么战士精力体力双过剩?

请看训练场:

某营干部军事考核:60%完不成器械练习,80%完不成400米障碍跑,40%射击不及格。让人们崇拜谁?

野外训练中,架设排长把兵往训练场一带,既不下达课目,也不提出要求,只说一句“开始吧”,就蹲一边抽烟去了。战士精力体力怎么不过剩?

徐副师长想得很深:训练不仅仅是掌握一两门战术技术,还在于能锻造军人的素质。谈到部队现状,他满腹隐忧:“不抓训练,部队就会散架,士兵就会垮掉。

李政委认为:“没有训练的士兵不过是乌合之众,再好的条令也等于废纸。”

一种新的思路在师领导中形成:基层建设“不是一事所为”,必须综合治理;综合治理不是“分兵把口”,必须围绕军队根本职能,以提高战斗力为本。

回望62师改为守备师后,扎根贺兰山建设发展的景象

师新老两代“9人话剧组”同台演出后合影。

3、严格训练铸军魂

“1988:守备师大练兵年”。这句口号不仅被师领导报告新年工作构思时喊在嘴上,而且真正变成了全年工作的中心。守备师这年组织了本师1964年以来最大规模的比武,一个“比”字,使军营出现了多年少有的严格景象。严到什么程度?我们曾目睹某太难为锻炼军姿进行的站立训练,每天半小时,一动不许动。且不说8月骄阳的烘烤,只听那一声“枪放下”的口令之后,几百人手中的枪一齐着地,竟然一点声音也没有,就感到非同一般。

对战士要求严,对干部更严。比如,战士起床时间规定15分钟,干部集训规定只有5分钟。越野跑30分钟,回来接着还要做30个俯卧撑。某团有两个干部军事测验不合格,不仅将成绩在宣传栏公布,而且全团看电影时用幻灯片打出来。两个干部羞得坐不住,发誓搞不上去不算完。

对下面敢于要求严,是上面自己过得硬。某部干部实弹射击,73人只有70%勉强及格,有人埋怨枪不好。薛师长一声不吭,上去端起冲锋枪,3个单发两个点射,规定45环优秀,枪响报靶:56环。不用说话人们就服了。一周后再打,除一人外,全部及格,优等率达到60%.

4、一个后进战士转变的启示

坐在我们面前的这个战士叫强军,守备师某团七连的兵。他曾因私自离队、打架斗殴受处分4次,调动过4个单位,差得出了名。可是到了七连不到1年,成了全团的训练标兵,荣立三等功,好得出了名。

他是怎么变过来的?强军谈话实录如下:

“不变不行哪!刚来我也压过床板,可这儿与其他单位不一样。操课时间全都上了训练场,一个人呆在家里憋得要死。大伙儿回来也给端病号饭,可我感到他们心里瞧不起我。”

“瞧得起谁?谁有本事谁神气。像我们班长,军事技术没人能比,七连是全团标杆,班长是七连标杆。”

连队干部说,强军后来成了训练场上的“小老虎”。全师比武时,他流着鼻血、扛着机枪还跑了第二名。快到终点时,他一头昏了过去,政委把他扶起来,他第一句话就问:“我们连上来没有?”一句话把政委感动得差点哭出来。

一个人的事迹也许不能令人信服。但是当我们知道全师42名经常打架斗殴、私自离队的后进战士中,39人明显转变,其中21人成了训练标兵、立功受奖,12人当了班长时,我们不能不相信,真正的军人需要经过严格训练,严格的训练是能够净化人的灵魂的。

回望62师改为守备师后,扎根贺兰山建设发展的景象

左起兰州军区李宣化政委、守备师郑守增师长。

净化篇:揭短在这里不再是新闻

1、向总部领导亮“家丑”

“实事求是”四个字喊了多少年,如今,揭短报忧成了新闻。在一些单位,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发生。然而在守备师,我们听到的却是另一种故事。

1987年3月,徐惠滋副总长来此视察。守备师领导汇报两个多小时,多一半时间是讲部队存在的问题,连几件见不得人的丑事也如实道来。徐副总长感到很难得,晚上回到宁夏军区,又把师政委李克勤和政治部王主任叫去继续听汇报。

向领导汇报,不是“评功摆好一大篇”,却把揭短报忧当成了引以为自豪的事情。守备师这种氛围是怎样形成的?

2、揭短立功引出的思索

守备师也发生过揭短立功的新闻。精简整编时,从炮团给某团调去37名战士。第二天,其中9人私自离队回家,离队时间少则6天,多则25天。

离队事件震动了军营。可是追查原因时,有关人员却推诿扯皮,最后把责任全部推到战士身上。

宣传干事胡同军在深入调查后,提醒原师长郑守增:“主要原因可能在干部和机关作风上,单单处理战士是不公平的。”师党委经反复调查核准事实后,严肃处理了因工作不负责任而造成战士离队的11名干部,同时给说实话、报真情的胡同军记了三等功。

事情处理完了,又好像还没有完。一个问题在师党委领导心中打转:说实话立功,可喜还是可悲?本来问题显而易见,为什么有人“背着牛头不认赃”?答案很清楚,我们要创造一个温暖的环境,一个公平的环境,一个严格的环境,然而,也有人有意无意地要污染这个环境。

师党委就此专门发出了通报,号召各级党组织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勇于揭短,同弄虚作假的行为进行斗争。

回望62师改为守备师后,扎根贺兰山建设发展的景象

师首长检查工作,前排右为师长薛宝虎,左为师政委李克勤,中为守备二团政委王皇义,后为副师长陆林周。

3、揭短不能仅仅靠勇敢

守备师党委认为,揭短亮丑不是单凭勇敢精神就能解决的,勇敢只能一时奏效,却不能长期有效,关键是要造成一种环境,形成一种氛围,在这种环境和氛围里,拿起解剖“疮疤”的手术刀不会有后顾之忧。

守备师党委“一班人”立下两条规矩,一条叫揭短不避上,另一条叫报忧不挂帐。

先说揭短不避上。兰州军区政治部孔副主任来部队调查研究时,师里正在召开政工会,原定用半天时间分析部队突出的5个问题。孔副主任突然提出要参加会议。人们担心,把问题全抖露出来,不砸锅才怪。有人问政委:“怎么把握?”李政委说:“竹筒倒豆子。”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团主官,有基层政治干部,至今他们还记忆犹新:“师里都不怕,我们怕啥。”

再说报忧不挂账。守备师党委坚信这样一个辩证关系:“揭短短变长,护短长变短。”所以他们不止一次地宣布,对部队建设中的问题,主动揭露就是功,当报不报就是过。主动报了,有问题我们担着;隐忧不报,发现一次查处一次。对主动揭露问题的单位,他们不批评或少批评,更不是一件丑事讲半年,而是实实在在地帮助下级盯着问题做工作。

这个处理矛盾的思路和方法,基层干部颇为拥护。我们同几位团长、政委探讨此事,他们承认“这一招厉害,但是合理”。师直通信连是1986年的达标连之一,锦旗都挂进荣誉室了,他们发现了发生在达标前的几件小拿小摸问题。通信连干部面对着拼搏一年取得的荣誉,心情是沉重的。但他们还是主动报告了问题,交回了锦旗。师里在发通报取消通信连达标资格的同时,着重表扬了这种求实精神。1987年这个连以硬邦邦的成绩,再次跻身达标行列,师里把那面锦旗授予通信连。

守备师党委“一班人”经常下基层去,听到正面的东西自然高兴,听到不好的东西,也能保持常态,并帮助基层出点子克服弱点。一般性的倾向性问题,师里也批评,但都掌握在一定的范围,改了解决了就不再提起。在这样的环境和气氛中,如果不是品质上的问题,报忧难就不成其为难了。

回望62师改为守备师后,扎根贺兰山建设发展的景象

接见守备师主要领导。右一位前任师长薛宝虎,右二为师长陆林周,右三为政委李克勤。

4、揭短也能气顺人和

揭短犹如揭“疮疤”,谁也不会感到痛快,与气顺人和是矛盾的。怎么求得气顺人和呢?师领导说:“出以公心,与人为善、着眼于帮就是了。”全师大多数团领导都挨过师领导的批评,满脸无光、下不来台阶的场面也是有的,但过后“彼此心里都没有啥”,这不容易。

我们采访期间,徐副师长和侯部长率领的揭短工作组(这也是他们的绝活)刚刚调查回来。他们走遍了全师基层的所有宿舍、菜窑、库房、伙房,感到有些问题比较严重,常委决定召开党委全会。这是一次充满火药味的会议。徐副师长唱“黑脸”。他容易激动,免不了让在座的有的同志脸上发烧。饭桌上,我们问他:“放这么大的炮,不怕得罪人吗?”他满不在乎地说,“不怕,也不会。”

奇了,揭人家的短,丢人家的脸,还高谈什么“不会得罪人”,为什么?二团政委王皇义说:“徐副师长就是这么个人,讲的全是事实,有些问题比我们掌握得还细,打你几板子理所当然。”看来拿起批评这个武器并不会影响团结,重要的是你“心里没啥”。

回望62师改为守备师后,扎根贺兰山建设发展的景象

王震副主席视察守备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