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练的本质》读后感之一:什么是教练对话?

 天府小小爸 2024-03-21 发布于北京

说到“教练”,绝大多数人的脑海里首先出现的必定都与体育有关,比如篮球教练、游泳教练、健身教练……

他们是通过训练和教导的方式,让别人掌握某项技能或技术。在古代,应该称其为“师父”。

但本文所指的教练,虽然也是一种职业,却不传授任何技能或知识让客户提升能力,而是支持客户使用自身已有的资源解决问题。

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新概念,也是一个不太容易理解的概念。

一、什么是教练

国际教练联盟(ICF)是这样定义教练的:“教练与客户形成伙伴关系,通过一个引发思考的、富有创造性的过程,激励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掘个人潜能和职业潜能。”

这个定义中的关键词是伙伴关系。教练扮演着思维伙伴的角色,专注于帮助客户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和资源,看到跨越障碍的途径,然后自己解决问题。

教练主要采用对话的方式,陪伴客户对遇到的问题一起进行探究。

教练对话的目标,是让客户停下来并质疑那些限制他们视角的想法和行为,更开阔地独立思考,超越那些导致混乱的恐惧、固有的信念和不成熟的假设,找到一条新的前进之路去实现自己的愿望。

教练对话,是一个启发思维和创造力的协作过程。它能够打开客户潜在的想象力、生产力和领导力,最终激发客户最大的潜能。

二、教练对话有何特点

《教练的本质》一书的作者是玛莎·雷诺兹,心理学博士,ICF第五任会长,大师级教练(MCC)。

她认为,教练工作是一个探究的过程,目的不是找到解决方案,而是激发客户对自身思想的批判性思考。

其它的专业咨询,通常会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而建议恰恰是在教练对话中严格禁止的。

玛莎博士认为,教练在对话过程中应该多使用回放式陈述:从客户的讲述过程中找到关键词和重要场景,把听到的和看到的,甚至是感觉到的东西,以客观、中立的方式“归还”给客户。

此时,客户会听到自己的话语,看到自己的信念如何形成自己的感知,并且面对自己正在表达的情绪。

作者说,那些促使我们反观大脑的陈述都是回放式的。

在对话中,教练需要以不带评判的方式完全地接纳客户的话语和表现。不带评判,是教练能否保持正确状态的关键,也是教练工作最大的难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验,人类的天性也会使我们在面对任何一件事情时本能地做出判断。要对客户的陈述不做评判,这是一件违背人性的事。

此外,教练在对话中不允许直接提供建议,因此也会有人质疑:我需要的就是建议,如果我能够自己找到解决办法,也就不会求助于教练了。

对于不带评判和不给建议的疑问,恰恰就是教练对话最大的魅力所在。

三、教练对话如何发挥作用

教练会鼓励客户思考他们的话语和表现,会接纳客户的各种反应,并给予客户一个不带评判的空间去审视自己所陈述或想象到的任何内容。

没有人能够独立地改变自己的思维。教练会在倾听的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客户去挖掘现象背后的原因、情绪背后的需求。

教练的这些问题就属于探究,其目的是激发批判性思维,以识别思维方式中的缺陷,评估各种信念的价值,并澄清影响客户的观念和行为的各种恐惧、怀疑和渴求。

成功的教练对话,在教练提出某些问题时,客户会出现思维的停滞,然后发现之前忽略的内容,进而产生新的觉察。

伴随着一声“哦”,客户的情绪状态会发生变化,会形成更开阔的观点,会找到新的行动方案。

这些问题之所以会起作用,原因就在于人们总是习惯于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为自己的信念寻找证据。人们难以从现实压力中脱身,无法停下来检视自己的信念和选择。

好的教练会让客户意识到自己的推理有漏洞。当对已知的东西产生疑问的那一刻,学习就发生了,改变也将随之而来。

这一切变化的源头,是客户自己的探究。教练所做的,只是构建了一个客户可以放开敞想的场域,以及出于“好奇”提了几个问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