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横画之美 | 笔画美学

 赎俗 2024-03-22 发布于上海
图片

笔画美学,发现笔画之美

横画之美

文 / 通盦

横画,既要有“千里阵云”的跨度,

又要有横刀立马,勒马扬鞭的气度。

横画的发展 

1

,汉字的基本笔画之一,平着由左向右,楷书的基本形状是“一”(左低右高),横画可以直接构成汉字“一”,经过变化和组配,可以构成“二、三”等字,再和其他笔画组配,可构成“工、王、玉、十、大、太、木、地”等字,横画是汉字的基础,我们先来看看横画的前世今生。

篆书中的横,圆头圆尾(藏锋起笔,藏锋收笔,中锋行笔,平动笔法),真正是横平竖直,以秦篆为例,法度森严,极为规范,略欠柔韧。而到了清篆,横画加进了柔毫的书写性,略有弧度,增加了弹性和韧性,以邓石如、杨沂孙、吴昌硕、王福庵等为例,融入隶书的笔法。

图片

篆书中的“横”

简牍、帛书中的横,写得快了,藏锋起笔,而收笔未必也要藏锋,于是有了出锋(露锋),纯中锋因速度慢,也在日常书写中得到提速,笔锋发生了绞转,笔毫的不同侧面都可以触碰到书写材质(竹简、木牍、丝帛),于是“惟笔软则奇怪生焉”(蔡邕《九势》)——呈现出“蚕头燕尾”的风格,在东汉刻碑中得以固化。如果不看简帛学的成果,确实很难解释从篆到隶的“隶变”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变化。

图片

从简牍、帛书到汉碑隶书中的“横”

接下来,隶书直接“花开三朵”,先后发展出草书、楷书和行书。草书行书(这里取“楷前行书”,受楷书影响小,更为靠近草书),对于横画是一种压缩与提速的态度,因为行草书皆取纵势,对于横画这一减速减势的笔画,自然要采取改变措施,会临时性地变成上下连贯S线的中段,如王羲之“得一集”和“上下”中的连贯,甚至有的“横”被写得像“点”。

图片

草书中的“横”

图片

行书中的“横”

隶书往楷书走,如何从隶书的S线发展成几乎相反方向的楷书S线呢?以晋简为例,“生草木”这几个字,从前重后轻演变为前轻后重,下笔快捷流畅。

图片

2

横画的认知美学

横,作为形容词,有好几个意思:

(1)指跟地面平行的(也即跟通常的视线平行的),与“竖、直、立”相对而言,像“横梁、横联、横幅”;

(2)指地理上的东西向,与南北向的“纵”相对,如“横贯(纵贯)、纵横捭阖、横坐标”;

(3)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都可以,如“横向、横队、横排;横着写几个大字(传统是从右往左)”;

(4)跟物体的长的一边垂直的,如“横截面、横断面、横剖面、横切面、人行横道、横着切一刀”。 

横,还有一个语素义(形素):纵横杂乱(一般来说长的一条线是主流,可纵可横,而垂直介入或者左右偏离,都会形成视线阻断,从而演化出杂乱之义),如:横流、横溢、横生、横飞。

横,作为动词,是使物体成横向,如“把扁担横过来”“一块巨石横在路上”“这几个字横着写”。

所以,横画首先要“”出气度,“勒”的本义是用力约束,收紧缰绳以止住马(相当于踩刹车)或使马转身(等于打方向盘),这确实需要很大力量的。

再接续上一篇推文对“永字八法”的分析,“勒”为横,这个“勒”字倒是点出了横画的力道,但是“勒”得不够尽兴,短横还看不出“勒”的那种完整气度。

横画首先要打开手腕,打开胸襟。因为“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东晋·卫铄《笔阵图》

值得一提的是,楷书“横”的中段容易“中怯”,原因是提笔太快,发飘,所以需要顶住纸,尽量不要提笔,从而让横画的腰部结实有力。

图片

“永字八法”的“横”没打开,稍欠气势

横画的变化

3

当两个以上的横画同时出现,要注意有所变化,可从起笔(方圆/角度)、长短粗细形体向背等几个角度去观察,以“玉”“二”“三”等字为例。总之,宜透过临时看固定,但求变化,而不可拘泥。

图片

“横”画的变化与配合

(图片购自 书法字典网 shufazidian.com)

编辑:秦    砖(四川)     汉   瓦(安徽)

排版:粱崔炜(山西)

图片
图片

发现笔画之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