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医精辟思路:治中土脾胃的精彩案例!(含译文)

 新用户92619342 2024-03-22 发布于四川

原文1 万密斋治教谕熊文村子,二岁病呕吐,更数医不效,食故入口即吐出。万视之曰∶病可治也。问用何方?曰∶理中汤。曰∶服多剂矣,不效奈何?曰∶如在《内经》乃阴盛格阳之病,寒因热用,伏其所主,先其所因则效矣。乃作一剂,取豮猪胆汁、童便各半,和药炒干,煎而服之,(即仲景白通汤入人尿、猪胆汁之法。)吐立止。后称渴,以汤饮之,复作吐。万曰∶凡呕家多渴者,胃脘之津液干也,当得一二时吐止,胃气回,津液生,渴自止矣。令将前药渣再煎服之,仍禁其饮食,半日而安。

熊问同是理中汤,前用之不效,今用之而效,何也?曰∶公子胃寒而吐,当以热药治之。乃寒盛于中,投之热剂,两情不得,故不效也。今以理中为治寒之主,用猪胆汁之苦寒,小便之咸寒为佐,以从其格拒之寒,药下于咽,而寒相得入于胃,阴体渐弱,阳性乃发。其始则同,其终则异,故曰∶伏其所主,先其所因也。此轩岐之秘旨,启元子之奥义,张长沙之良法也。后王民肃子,半载呕吐不纳乳,昏睡仰卧而努其身,有作慢风之候,亦以理中末三分,用水一杯,煎至半杯,入胆汁、童便各一匙搅匀,徐徐灌之而瘥。


万密斋给教育部官员熊文村的儿子治病。小熊年纪两岁大,得了呕吐的毛病,前后换了很多位医生,治疗都没有效果,吃的东西入口就会吐出来。万密斋看过他之后说:小熊的病能治的啦。熊先生就向万密斋讨方子。结果万医生回答说:服用理中汤。熊先生说:哎呀您这方子,俺儿子都吃过很多了,怎么没用呢?万密斋说:您儿子这病,就是《内经》中记载的阴盛格阳的症状,这个病要用热药,但是需要有寒性的药物引导热药到达病处,针对阴盛的症状,这样才能够起效。于是就给小熊开了一剂,其中加猪胆汁、童便各一半,和药物一同炒干,之后煎药服用。这就是取伤寒论里白通汤加入人尿、猪胆汁的方法。结果小熊立刻就不吐了。后来又说口渴,喝了水之后又开始呕吐。万密斋说:呕吐的病人口渴的,是胃脘的津液被蒸干的原因,所以服药呕吐停止之后,要等一下,胃气慢慢就会恢复,这个的时候津液就会生出,口渴自然就会停止。于是让熊先生将之前的药渣再拿来煎药,依旧不让小熊喝水吃饭,过了半天之后才痊愈。熊先生大奇,为啥都是理中汤,之前喝的一点用处都没有,这次喝了就有效呢?

万密斋说了,您儿子是因为胃寒才吐的,所以一定要用热药治疗,但是因为寒气在胃脘中太盛了,喝下去的热药和寒气相搏,根本就不能发挥作用,所以没有效果。我这个方子,还是用理中汤治疗胃寒,用猪胆汁的苦寒和童便的咸寒辅佐理中汤(如同披一层寒性的外衣一般),这样就不会因为胃寒而格拒药物,药物能够服下,而寒气因为猪胆汁和童便也不会作怪,药物发生作用,所以寒气渐渐变弱,阳气慢慢升起来。虽然都是一个方子,但是因为中间的过程不同,所以效果也不一样。这也就是“伏其所主,先其所因也”的宗旨。也是岐黄之秘法、王冰所述的奥义,被张仲景灵活使用的好方法。后来一个王先生的儿子,出生之后出现了呕吐不能喝奶的症状,整天昏睡,仰卧着身体向后弯曲,看上去有慢风的样子,同样也是用理中汤的药末三分,用一杯水煎成半杯,加猪胆汁和童便一汤匙,搅匀,慢慢给小孩子喝下去,就痊愈了。

原文2 郑氏女患呕吐,万视其症,乃伤食吐乳也。家人云无,乃用理中汤去甘草加丁香、藿香,不效。又作胆汁童便法,亦不效。四日后,吐出饭半碗。询其家人曰∶此儿数日不食,何得有此?始吾言伤食,语固云无,故治不见效。遂取脾积丸投之,取下恶粪如靛,乃五日前所食鸡子黄也。所吐之饭,即其时所食也。壅塞肠胃,格拒饮食,所以作吐,下之即愈。
郑夫人的女儿患了呕吐的毛病,万密斋去看了一下,说这是伤食导致吐奶。结果患儿的家人说没这回事。于是就给她服用理中汤去掉甘草加丁香、藿香,结果没有效果。之后又用加猪胆汁和童便的方法,结果无效。四天之后,患儿吐了半碗饭出来。万密斋就问她家人:您孩子好久都没有吃饭了,怎么会吐出这些东西?开始我跟你们说这是伤食,你们说没有这回事,结果治疗了这么久都没有效果。于是就给患儿服用脾积丸,结果患儿拉了恶臭的深蓝色大便,这是五天之前患儿吃的鸡蛋黄没消化。她吐出来的饭,也是那个时候吃的饭,这些宿食滞在肠胃,抵抗饮食,所以才会吐,只有让她拉出来才能痊愈。

原文3 一儿自盈月后,常吐乳,父母忧之,诸医不能止。一日问万,万曰∶呕吐者,非常有之病也。今常吐乳,非病也。然小儿赖乳以生,频吐非所宜也。其间有母气壮乳多,纵儿饱足,饱则伤胃,所食之乳涌而出,此名溢乳,如瓶之注水,满而溢也,宜损节之,更服肥儿丸。儿之初生,筋骨软弱,为乳母者,常怀抱护持可也,不然则左右倾侧,其乳流出,此名(口见)乳,如瓶之侧,其水流出也,能紧护持,则不吐也。有胃弱也,不能受乳以变之,吐出无时,所吐不多,此名哺露,如瓶之漏,不能容受也,当补其脾胃,助其变化可也,亦以肥儿丸主治自愈。(通达之论,养子者宜知之。)
一个幼儿,满月之后,经常出现吐乳的症状,做父母的非常担心,请了不少医生,结果效果都一般。有一天就去找万密斋看病,万密斋说:呕吐不是非常常见的疾病,您这孩子经常吐乳,不是病。但是小孩子是仰赖母乳为生,所以老是吐不是好事。有的母亲身体胃气很强奶多,孩子喝饱了还是硬要让孩子喝,结果因为太饱了,伤到了小孩子的胃,喝的奶就会吐出来,这就是溢乳。如同向瓶子里倒水,瓶子满了再倒水肯定会流出来,所以应当减少喂奶的量,然后服用肥儿丸。小孩子刚出生,身体筋骨很软弱,做妈妈的经常端正抱着孩子百倍呵护还是可以的,若是不能抱好,小孩子东倒西歪的,喝的奶就会流出来,这就叫做(口见)乳。这就如同把杯子倾斜,自然水就会流出来,如果能够好好抱孩子,就不会吐。也有胃弱的患儿,不能喝进去奶也不能消化,所以出现没有规律的吐奶,吐得不多,这叫做哺露,如同一个漏了的瓶子,自然不能够盛载东西,这就应当补脾胃,帮助患儿消化就行,当然服用肥儿丸也是可以的。(养孩子的人应当懂得触类旁通,这是养孩子的人应当知道的。)

原文4 龚子才治小儿伤食呕吐。服克伐之药,呕中见血。用清热凉血之药,又大便下血,唇色白而或青。问其故。龚曰∶此脾土亏损,肝木所乘而然也。今空心用补中益气汤,食后用异功散,以调补中气,使涎血各归其原而愈。薛立斋治一小儿,每饮食失节,或外经所忤,即吐泻发搐,服镇惊化痰等药而愈。后发搐益甚,饮食不进,虽参、术之剂,到口即呕,乃用白术和土炒黄,用米泔煎数沸,不时灌半匙,仍呕。次日灌之,微呕。再日灌之,欲呕。此后每服二三匙,渐加至半杯,不呕,乃浓煎服而愈。(叶天士∶观立斋治吐泻者,以脾胃为主,并不参入归、地,此乃认清门路之治,非张景岳所能及也。)
龚子才给小孩子治疗伤食呕吐。这个小孩子服用攻伐的药物,呕吐出来的东西里面夹有血。使用清热凉血的药物,小孩子大便又会有血,嘴唇颜色白有的时候是青色的。孩子的家长就问龚医生这是为啥。龚医生说,这是因为小孩子因为肝木乘脾土,导致脾土亏损。于是龚医生就让小孩子空腹喝补中益气汤,吃完饭之后服用异功散,通过这两副药补益中气,使得身体的津液和血液各归其位,小孩子因此也就痊愈了。薛立斋给一个小孩子治病,这个小孩子只要一次吃饭吃得不合适,或者感受了什么外邪,就会吐泻抽出,服用了镇惊化痰的药物暂时症状缓解。后来抽搐得更加厉害,吃不进东西去,即使是人参、白术之类的药物,入口即吐,于是薛立斋给小孩子制备了用土炒黄的白术,用淘米的水煎药,煎沸几次,时不时的给小孩子服用半汤匙,结果刚开始服用的时候,小孩子还是会吐出来。第二天依旧用汤药喂他喝,结果下孩子只是微微呕吐出一些来。第三天给他喝药,只是想吐而已。之后小孩子每次都能够服用两三汤匙药汁,渐渐地能够喝到半杯,不会恶心呕吐,于是把药物越煎越浓,结果小孩子就痊愈了。叶天士说,通过看薛立斋治疗呕吐腹泻的案例,都是以脾胃为主,而不是加入当归地黄这类的药物,这是因为薛立斋能够清晰认清治病的门路才会如此,并非张景岳能够相比。

原文5 一小儿停食,服通利之剂作呕,腹胀,此脾胃复伤也,用补中益气汤而愈。
一个小孩子吃不下饭,服用了通脏腑、利肠胃的药物之后恶心、腹胀,这是小孩子的脾胃又被通利的药物伤害导致的,服用补中益气汤之后,小孩子就痊愈了。

原文6 万密斋治一儿,初生即吐。或欲用钱氏木瓜丸,曰∶不可,小儿初生,胃气甚微,或有乳多过饱而吐者,当缓缓与之。或因浴时客寒犯胃而吐者,当用乳汁一杯,用姜葱同煎,少与服之。或因恶露泄水,停在腹中而吐者,宜以炙草煎汤而吐去之。奈何用木瓜丸,以铁粉、槟榔之重剂,犯其胃中初生中和之气耶?故常语人曰∶钱氏小儿方,非先生亲笔,乃门人附会之说也。


万密斋给一个小孩子治病,这个小孩子刚出生就开始呕吐。有的医生要给小孩子服用钱氏木瓜丸,万密斋说:万万不可,小孩子刚刚出生,胃气还很虚弱,有的小孩子是因为被母亲喂撑着了才会呕吐,只要缓缓适当给小孩子喂奶就可以;有的是因为父母给小孩子洗澡的时候感受了寒邪,寒邪侵犯胃导致呕吐的,这个时候可以是用一杯乳汁,加上姜和葱一起煎,然后一点一点给孩子喝就行;有的是因为一些水饮宿食积在孩子的肚子里,应当用炙甘草煎汤喂给孩子,让孩子把肚子里的东西吐出来就可以。为什么一定要给孩子服用木瓜丸这种含有铁粉、槟榔这种的竣猛的药物,去伤害小孩子脾胃中刚刚生长的中和之气呢?所以坊间有传闻,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不是钱乙亲手所写,而是他门下的学生牵强附会托名所著。

原文7《大还》治一小儿,生方九日,即呕吐腹胀。作脾气虚寒,用半夏、陈皮、姜汁、卜子、丁香、藿香、砂仁各少许,煎饮半酒盏而愈。
《证治大还》记载的给一个刚出生九天的小孩子治病的病案。小孩子刚出生九天就出现了呕吐、腹胀的症状。通过诊断,认为这是因为小孩子脾气虚寒导致,是用少量半夏、陈皮、姜汁、萝卜籽、丁香、藿香、砂仁,煎半杯酒量的药汁给小孩子服用,结果小孩子就痊愈了。

原文8 杜壬治安业坊阎家老妇人,患呕吐。请石秀才医,曰,胃冷而呕。下理中丸至百余丸,其病不愈。石疑之,杜至,曰∶药病相投,何必多疑。石曰∶何故药相投,而病不愈?杜曰∶药力未及,更进五十丸必愈。果如其言。石于是师法于杜。(《医学纲目》。)
杜壬给安业坊姓阎的老太太治病。老太太患了呕吐的毛病,请了一位姓石的秀才治疗,石秀才说,您这是胃冷才会呕吐,就给老太太服用了理中丸一百多丸,结果老太太的疾病没有痊愈。这个时候石秀才开始不自信,怀疑自己是不是辩证错误,等到杜壬过来,杜壬说:您的药物是针对患者的病症所用,为什么要怀疑自己?石秀才说:为什么药物是针对症状所投,老妇人的病却不能痊愈呢?杜壬说:这是因为投的药量不够,继续让老妇人服用五十丸就会痊愈。结果果然如同杜壬所说。石秀才心服口服,就拜杜壬为师。(《医学纲目》。)

原文9 王普侍郎病呕,饮食皆不得进,召孙兆治数日亦不愈。后复召杜,杜曰∶治呕愈呕,此胃风也。遂用川乌一两,净洗去皮脐,不去尖,以浆一碗煮干,每个作两片,复用浆水一碗煮尽,更作四片,细嚼一片,以少温水下。少顷,呕遂止,痛即少息。杜遂问曰∶寻常好吃何物?曰∶好吃甘甜之物。杜曰∶是甘甜乃膏梁之物,积久成热,因而生风,非一朝一夕之故也。王服其说。(同上。)
王侍郎患了呕吐的症状,不能吃进东西,请孙兆治医生治了好几天都不痊愈。后来请杜壬过来,杜壬说:治疗呕吐却令患者更加呕吐,这是风邪中于胃的症状。于是就取一两川乌,洗干净,去掉川乌的皮和脐,不去尖,用一碗浆水煮,直到煮干为止,之后把煮过的川乌每个劈成两半,再用一碗浆水煮,煮干为止,之后把每片川乌再劈成两半,之后取其中一片,慢慢嚼碎,喝一点点温水送服。过了没多久。患者的呕吐就停止了,肚子疼痛也缓解了。杜壬就问王侍郎,您平时都喜欢吃些啥啊?王侍郎说了:平时就喜欢吃些甜甜的东西。杜壬说:甘甜属于肥甘厚腻的食物,在脾胃中积累的时间久了,就会生热,因热又能够生风,这个病不是一朝一夕引起的。王侍郎非常认同杜壬所说。

原文10 毛公弼有一女,尝苦呕吐,求庞安常医,与之药曰∶呕吐疾易愈,但此女子能不嫁,则此病不作。若有娠而呕作,不可为矣。公弼既还家,以其女嫁归沙溪张氏,年余而孕,果以呕疾死。(曾达臣《独醒杂志》。)
毛公弼有一个女儿,被呕吐的毛病所苦,就去求医,医生给她药的时候说:呕吐的毛病是很容易好的,但是如果您家女儿不嫁人,这个病就不会再发作,如果嫁人之后怀孕而呕吐,就不能治了。毛先生回到家之后,将他的女儿嫁给了一户姓张的人家,没过多久,他的女儿就怀孕了,结果真的因为妊娠呕吐而死。

原文11 臧中立,毗陵人,客鄞,崇宁中,徽宗后病甚,中立应诏,以布衣麻履见。命之入诊,出问何证?中立对曰∶脾脉极虚,殆呕泻之疾作楚。和药以进,且曰∶服此得睡为效。至夜半,果粥食,不一月获安。赐归,诏出官帑,予地筑室南湖以居焉。(《宁波府志》。)
臧中立,常州人,到鄞县谋生,崇宁年间,宋徽宗的妻子病得非常厉害,臧中立被召去觐见皇帝。皇帝命令他去给皇后看病,等臧中立出来之后,询问皇后的病情。臧中立说:摸皇后的脉象脾脉非常虚,大概呕吐腹泻的原因就在此吧。于是就给皇后制作药剂,给皇后吃,同时说:服用了这个药之后,如果能够入睡就是有效果。到了半夜,皇后能够吃进去稀粥之类的食物,结果不到一个月皇后的身体就痊愈了。于是臧中立被皇帝赏赐,衣锦还乡,并赐给他一处好的房产作为居所。(《宁波府志》。)

原文12 许学士政和中,治一宗人,病伤寒,得汗身凉数日,忽呕吐,药食不下。医用丁香、藿香、滑石等,下咽即吐。许曰∶此证汗后余热留胃脘,正宜竹茹汤,用之即愈。
一位姓许的学士,给一个同宗之人治病,这个人之前患了伤寒,服药身上出了汗,热就退下了,没过几天突然呕吐,不论药品还是食物都不能吃下去。医生给他服用丁香、藿香、滑石之类的药物,结果入口即吐。许学士说:您这个症状是因为伤寒出汗之后有余热残留在胃脘之中,正好适合服用竹茹汤,结果患者服用了之后痊愈。

原文13 薛立斋治府庠沈姬文母,患脾虚中满,痰嗽发热,又食湿面冷茶,吞酸呕吐,绝食。误服芩、连、青皮等药,益加寒热,口干流涎不收,闻食则呕,数日矣。迎治,曰∶脾主涎,以脾虚不能约制也。欲用人参安胃散,惑于众论,以为胃经实火宿食,治之病日增剧。忽思冬瓜,食如指甲一块,顿发呕吐酸水不止,仍服前药愈剧。复邀视之,则神脱脉绝濒死矣。惟目睛尚动,曰∶寒淫于内,治以辛热。然药不能下矣,急用盐、艾、附子炒热熨脐腹,以散寒回阳。又令沈以口气补接母口之气,又以附子作饼热贴脐间。(救急妙法。)时许,神气少苏,以参、术、附子为末,仍以是药加陈皮,煎膏为丸如粟米大,纳五七粒于口,随津液咽下即不呕。二日后,加至十粒,诸病少退,口涎不止。五日后,渐服前剂一二匙,胃气少复,乃思粥饮,复投以参、术等药,温补脾胃,五十余剂而后愈。(《明医杂着》、《妇人良方》。)
薛立斋给官办学校的教官沈姬文的母亲治病。这位老人家脾虚,中焦胀满,吐痰、咳嗽、发热、又吃了湿面和冷茶,出现了口中泛酸呕吐、不能吃饭的症状。有的医生又错误的给她服用了黄芩、黄连、青皮之类的药物,结果老人家出现了畏寒、发热的症状,自己觉得口干但是嘴里却流涎不止,闻到食物的味道就呕吐,已经很多天了。结果请来薛立斋给她看病,薛立斋说,脾之液为涎,您这症状是因为脾虚不能够制约涎导致的。于是薛立斋建议老妇人服用人参安胃散,结果老妇人听旁边的一些医生撺掇,认为自己是胃经有实火和宿食才会出现这样的症状,结果服用了去除胃火和宿食的药物,病情愈发严重。有一天,她突然想吃冬瓜,就吃了指甲大小的一块,就出现了呕吐酸水的症状,继续服用去胃火消宿食的药物,结果呕吐的症状更加严重。就再一次请薛立斋过来看病,结果老人家的情况已经是神脱脉绝,频死的状态,只是她的眼睛还能够转动,于是薛立斋说:这是寒邪入侵体内,应当用辛热的药物治疗,但是这些药患者已经咽不下去了,赶紧用盐巴、艾绒、附子一起炒热,外敷肚脐和腹部,来驱散体内的寒气、回阳救逆。又让沈老师给自己的母亲度气,用附子制作成饼贴在老妇人的肚脐上。(这是一个巧妙的急救方法。)过了没多久,老人家就渐渐苏醒过来。之后用人参、白术、附子磨成粉末,加陈皮,煎成药膏,做成粟米大小,取五到七粒放在口中,等到口中有津液的时候随津液一起吞下,结果老人家也没有呕吐出来。这样服用了两天,把药量加为十粒,结果种种症状就渐渐地好转,只是口中的涎液依旧在流。服药五天之后,渐渐直接服用粉末一到二汤匙,结果老人家胃气稍稍恢复,而且已经想喝粥了,之后又给她服用人参、白术之类的药物,来温补患者脾胃,服用了五十多剂之后就痊愈了。(《明医杂着》、《妇人良方》。)

原文14 一人汤药入口即吐出,六脉洪大有力。此因地道不通,故气厥上行,而食物难入耳。不更衣已十余日,服承气等汤俱不纳。曰∶秘结日久,涌逆势盛故也。止沸莫若抽薪,遂用蜜导,去燥粪数升,呕吐即止,调以养血清火之剂而安。
一个人,患了呕吐的毛病,汤药入口即吐,摸他的脉象,六脉都是洪大有力的。这是因为患者脾胃脏腑不通,导致气机上逆,所以不能进食喝水。已经十多天不能大便,服用了承气汤之类的药物都没有效果。请了一位明医,诊断之后说,看您气机上逆的架势,您的大便在肠内秘结了很久。想要阻止锅内的水液沸腾,就应该釜底抽薪,于是就给患者使用了蜜导煎,患者拉出了很多干燥的大便,结果呕吐就停了。之后又用养血清火的药物调理,之后就痊愈了。

原文15 章虚谷治一七十岁老人,数年前患疟,病根未除,每至夏秋则发。自去冬至丁亥春,忽病呕吐战振,筋脉掣痛,愈后屡发,或见其小便黄赤,大便干少,面有红光,谓是肝郁化火,火逆犯作呕,胃阴不足,故小便黄赤,大便干少也。章诊之,脉虚涩少神,舌苔白腐而浓,此中焦虚寒,浊阴聚胃也。以姜制半夏为君,佐参、苓、附子、干姜、生姜、桂枝、芍药、乌梅、草果仁,一剂即甚效。继去乌梅加浓朴,连进十余剂,每剂附子用至三钱,胃口开而病愈。
章虚谷给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治病。这个老人很多年之前患了疟疾,并没有根治,结果每到夏秋之际就会发作。从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他突然患了呕吐、颤抖的毛病,筋脉仿佛变短了一样掣痛,治好一次没多久就会再复发。有的医生看他小便黄赤、大便干且少,面色发红,都说是肝郁化火火邪上犯导致呕吐,因为胃阴不足,小便才会黄赤,大便干且少。章医生过来看了之后,发现患者脉象虚、涩、无神,白腐苔而且很厚很浓,这是因为中焦虚寒,浊阴积聚在胃中所致。于是用姜制的半夏为君药,佐以人参、茯苓、附子、干姜、生姜、桂枝、芍药、乌梅、草果仁,一剂就效果显著。之后去掉乌梅,加厚朴,让老人家一连服用十多剂,每一剂附子用三钱之多,结果老人家胃口大开,疾病痊愈。    

原文16 周慎斋治一人,饮食如常,每遇子时作吐,大便秘结。其人必苦虑忧思,脾气郁结,幽门不通。宜扶脾开窍为主,遂以参、苓、白术,以苍术伴炒炙甘草各一钱,煮附子、乌药三分,水煎服愈。
周慎斋给一个人治病,这个人吃饭和平时没有什么改变,只是每到每天晚上十一点到一点就会呕吐,他大便是秘结的。这个人一定是有多思多虑的毛病,脾的气机郁结,幽门不通所致呕吐,应以扶脾开窍为法立方治疗,于是用人参、茯苓、白术、苍术炒制的炙甘草各一钱,煮附子、乌药三分,水煎服,结果患者服用了之后就痊愈了。

原文17 周慎斋治一士,郁热呕吐,用竹茹、山栀各三钱,陈皮、茯苓各二钱,甘草一钱,煎成,加姜汁五匙,热服而愈。(《大还》。)
周慎斋给一人治病,这个人因为身体有郁热而呕吐,于是周医生使用竹茹、山栀各三钱,陈皮、茯苓各二钱,甘草一钱,把这些药物煎汤,加五勺姜汁,趁热服用,结果痊愈。

原文18 陆养愚治李粮厅,因饭后劳攘,下午饮酒数杯,遂觉脐下小腹作痛,升至胃脘即呕,呕讫痛止。少顷,又从下痛上,复呕,呕讫痛缓。自后痛呕益频,自疑中毒,以淡盐汤齑汁探吐之,一无所出。医投以藿香正气散不效。其脉浮按细数,稍重即伏,沉按甚坚,曰∶此饮食过饱,急遽所至。与润字丸百十颗,令以淡姜汤服之。少顷,连泻数行而愈。
陆养愚给李粮厅治病。因为一次吃饭之后劳动身体扰乱了心神,下午又喝了好几杯酒,感觉到脐下小腹疼痛,这种痛苦上升到胃脘,就开始呕吐,呕吐之后小腹疼痛就缓解了。过了没多久,小腹又开始疼痛,又要呕吐,呕吐之后疼痛缓解。如此这般,渐渐地疼痛和呕吐愈发频繁,他自己以为自己中毒了,就用淡盐汤齑汁探吐,结果什么都没有吐得出来。别的医生给他服用藿香正气散,结果也没有效果。患者的脉象浮取细数,稍稍加力就是伏脉了,沉取按下去更加的搏指,结果陆医生说了:这是因为你吃得太饱了,然后立刻劳动了身体,过度扰乱了气机所至。于是就给患者服用了润字丸数百颗,用淡姜汤送服。结果过了没多久,患者跑到厕所大拉特拉一通,病就好了。

原文19 龚子才治梁太守女,患头晕呕吐,闻药即呕,诸医束手。令以伏龙肝为末,水丸,塞两鼻孔,用保中汤,藿香梗、白术各一钱,陈皮、半夏、茯苓各八分,土炒黄连、土炒黄芩、姜汁炒山栀各一钱,砂仁三分,甘草二分,生姜三片,以长流水入洁净泥土扰,沥取地浆水煎汤,探冷顿服而安。(《万病回春》。)
龚子才给梁太守的女儿治病,这个女孩子头晕呕吐,闻到药的味道就要呕吐,所有的医生都拿她没办法。于是龚医生让患者用伏龙肝做粉末,用水做成丸子,塞住两个鼻孔,然后给患者服用保中汤,其中藿香梗、白术各一钱,陈皮、半夏、茯苓各八分,土炒黄连、土炒黄芩、姜汁炒山栀各一钱,砂仁三分,甘草二分,生姜三片,在长流水中加入洁净的泥土,搅浑,取其中的混悬液煎上面的药物,放凉了,让患者一次性喝下去,这位女孩子就痊愈了。

原文20 信陵府桂台殿下夫人善怒,怒即呕吐,胸膈不利,烦躁不宁,腹痛便秘,食下即吐,已八日,心慌喘急,危甚。诊之,六脉虚微,此血虚胃弱,气郁痰火也。与二陈汤加姜连、酒芩、炒栀、当归、酒芍、香附、竹茹、白术,入姜汁竹沥,二服而安。

信陵府桂台殿下的妻子容易发怒,一旦发怒就会呕吐,胸膈不舒,整个人烦躁不已,肚子疼痛、便秘,吃了东西就会呕吐,这种病情已经持续了八天,患者心慌、气喘不已,情况非常危急。摸她的脉,六脉都是虚微的,这是血虚、胃弱、气郁、痰郁生火所致。于是就给患者服用了二陈汤加姜制的黄连、酒制的黄芩、炒栀子、当归、酒制的芍药、竹茹、白术、加入姜汁竹沥水,患者一共服用了两次就痊愈了。

原文21 张景岳治吴参军,因食蘑菇,至大吐大泻。医谓速宜解毒,以黄连、黑豆、桔梗、甘草、枳实之属连进,而病益甚,胸腹大胀,气喘,水饮不入。延张诊,投以人参、白术、甘草、干姜、附子、茯苓之类。彼疑曰∶腹胀气急,口干如此,安敢服此耶?阅日愈剧,再求治,与药如前,且疑且畏,含泪吞之,一剂而呕少止,二剂而胀少衰。随大加熟地,以兼救其泻亡之阴。前后凡二十余剂,复元如故。盖蘑菇之为物,必产于深坑枯井,或沉寒极阴之处,其得阴气最盛,故肥白且嫩也。今中其阴寒之毒,而复加黄连之寒,其解毒云何?兹用姜、附以解其寒毒,人参、熟地以培其所伤之元气,此疾之所以愈也。
张景岳给一个姓吴的参军治病,这个参军因为吃了蘑菇,导致大吐大泻。很多医生看到了,就赶紧给他解毒,就让患者服用黄连、黑豆、桔梗、甘草、枳实之类的药物,结果非但没有解毒,反倒呕吐得更加严重了,并且患者胸腹大胀、气喘、不能饮食。这样下去可不行,就赶紧请张景岳过来给瞧瞧,张景岳就给患者服用人参、白术、甘草、干姜、附子、茯苓这类的药物。换着看了就不干了:我肚子胀得不行,口干成这样,服用者这类的药物岂不是立马完蛋?于是患者就没敢吃,还是吃之前那些解毒的药物,结果观察了几天之后,患者症状愈发严重,他觉得还是请来张景岳得好,张景岳来了之后还是给这个方子,患者咬紧牙关,死马当活马医了,流着眼泪喝了这个方子,结果喝了一剂之后呕吐就稍稍缓解了,服用了两剂之后,肚子胀气的情况就缓解了不少。张景岳见状,紧接着就加了大量的熟地黄,来补救因为腹泻丧失的阴。结果患者一共服用了二十多剂药,身体就复原了。蘑菇这种食物,都是长在深坑枯井这种隐蔽的地方,或者是沉寒极阴的地方,所以得了大量的阴气,所以看上去就是白白肥肥嫩嫩的。所以中了这样阴毒的吴参军,又被灌了性寒的黄连,又怎么能够解毒呢?就需要用干姜、附子来解患者的寒毒,用人参、熟地这样的药物来弥补患者吐泻所伤的元气,这样疾病才能够痊愈。

原文22 金氏少妇素任性,每多胸胁痛(肝火。)及呕吐等证,随调随愈。后于秋尽时,前证复作,而呕吐更甚,病及两日,甚至厥脱不省。(肝火。)众谓汤饮不入,无策可施。一医云∶惟用独参汤,庶几万一。张诊之,其脉乱数,且烦热躁扰,意非阳明之火,何以急剧若此。乃问其欲冷水否?彼点头,遂与以半钟,惟此不吐,且犹有不足之状,乃复与一钟,觉稍安,因以太清饮投之。有谓此非伤寒,又值秋尽,能堪此乎?不与辩,及药下咽,即就枕酣睡半日,不复呕矣。复以滋阴轻清等剂,调理而愈。大都呕吐多属胃寒,而复有火证若此者,(此病火证极多,张偏于温补,故有此说。)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即此是也。(多属胃寒又是何说?)自后凡见呕吐,其有声势涌猛,脉见洪数,症多烦热者,皆以此法愈之。(以多属胃寒及自后二字观之,张生平于此误亦不少矣。盖此症良由肝火上逆,故暴急如此,而曰阳明之火,其孟浪可知。)
金女士比较放任自己的性格,经常胸胁两侧疼痛(这是肝火),呕吐,每次都是医生给调理一下就好。后来在秋季之末又犯了这些病,吐得前所未有的厉害,才病了两天就出现了厥逆的症状,整个人不省人事(这是肝火)。所有的医生都认为患者连饮水都不能喝进去,没得救了。一个医生说,只有使用独参汤一个方法,才能勉强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于是请来了张景岳,张景岳看她的脉象,乱而数,患者同时烦躁得很,如果不是阳明之火作乱,就不可能有这么急剧的病势。于是就问她想不想喝冷水,金女士连忙点头,于是张景岳就给她喝了一点点,结果她只有这次没有吐,而且还意犹未尽,还想再来一杯,喝了之后觉得舒服很多,于是张景岳就给她喝太清饮,结果患者痊愈。有的人不明白了,这不是感受伤寒,又赶上秋末,怎么可能受得了这个药。张景岳不屑与他理论,直接给患者喝了,结果金女士立刻就躺下睡了半天,不再呕吐了。之后又给患者服用滋阴轻清的药物,患者经过调理之后就痊愈了。很多呕吐都是属于胃寒的症状,也有这样的火证,(编者说:其实这是张景岳自己的治疗的特点决定的,他偏于使用温补,所以认为呕吐多是因为胃寒导致的。)内经说:诸逆冲上,皆属于火。正好应了这句话。(估计编者不喜欢张景岳,认为张景岳说的大都呕吐多属胃寒和内经条文不符)之后见到呕吐的,呕吐的声音大,吐出来的东西也多,脉象洪数,也有心烦热的,就应该用这个方法治疗。(编者不喜欢张景岳,说他因为都认为呕吐是寒症,一定误治过不少,编者认为这是肝火上逆,才会有这种势头。)

原文23 张路玉治曾余弟妇,患呕逆不食者月余,服宽膈理气二十余剂,几至绝粒,而痞胀异常。诊之,脉得虚大而数,按仲景脉法云∶大则为虚。此胃中阳气大虚,而浊阴填塞于膈上也。因取连理汤方,用人参三钱服之,四剂而痞止食进。后与异功散调理而康。
张路玉给曾余的弟媳治病,这位女士因为吃进去东西就要呕吐出来已经一个多月了,吃了宽膈理气的药物二十多剂,结果不仅没有效果,反而变得一点东西都不能吃进去,而且肚子里非常胀满。摸她的脉,她的脉虚大而数,按照仲景在《伤寒论》中的脉法所言,大脉代表着虚。这代表着患者胃中的阳气大虚,导致本应下降的浊阴上升,塞满了整个胸部。于是就给她下了理中汤加茯苓和黄连的方子,其中人参用到了三钱,结果服用了四剂,患者腹中的胀满就没有了,也能够吃进去东西,之后又给她用异功散调理,结果就恢复健康了。
原文24 稽绍胸中有寒疾,每酒后苦唾,服葳蕤得愈。草似竹,取根、花、叶阴干。昔华佗入山,见仙人所服,以告樊阿,服之寿百岁也。(《本草》。)
稽绍胸中有因感受寒邪落下的毛病,每次喝过酒之后就要不停吐唾液,结果服用了葳蕤才痊愈。葳蕤的样子很像竹子,取葳蕤的根、花、叶子阴干服用。华佗曾经进山,看到有仙人在服用葳蕤,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樊阿,樊阿也去吃葳蕤,活了百岁。(葳蕤就是玉竹啦)

原文25 有妇人病吐逆,大小便不通,烦乱,四肢冷,渐无脉息,凡一日半。与大承气汤两剂,至夜半,渐得大便通,脉渐生,翼日乃安。此关格之病,极难治,医者当谨慎也。经曰;关则吐逆,格则小便不通。如此,亦有不得大便者。(《衍义》、《医说续编》。)
有个妇女出现不停呕吐,大小便不通,心中烦闷混乱,四肢冷,摸脉也渐渐摸不到她的脉象,这种情况大概持续了一天半左右。医生就给她服用了两剂大承气汤,到了晚上她渐渐能够大便,也能摸到脉了,第二天患者就痊愈了。呕吐大小便不通这是关格的症状,关格非常难治疗,医生应当对这个病非常谨慎。内经里说:关指的是吐逆,格就是小便不通,其实也有不能大便的症状。(《衍义》、《医说续编》。)

原文26 张子和治柏亭王论夫,本因丧子忧抑,不思饮食。医者不察,以为胃冷,去寒之剂尽用,病变呕逆而瘦。求治于张,一再涌泄而愈。归家忘其禁忌,病复作,大小便俱秘,脐腹撮痛,呕吐不食,十日大小便不通,十三日复问张。张令先食葵羹、波蓤菜、猪羊血,以润燥开结,次以导饮丸二百余粒,大下结粪。又令恣意饮冰数升,继以搜风丸,桂苓白术散调之,食后服导饮丸三十余粒。不数日,前后皆通,痛止呕定。张临别,又留润肠丸以防复结。又留涤肠散,大便秘则用之。凡服大黄、牵牛四十余日方瘳。论夫自叹曰∶向使又服向日热药,已非今日人矣。一僧问张,云∶肠者,畅也。不畅,何以得愈?按∶子和之医,大抵以此法行之耳。丹溪云∶凡病患欲吐者,切不可下之,逆故也。纵使二便后秘,可行疏通,亦中病而止,然后养其气血,润其肠胃,庶乎标本之治。乃羸瘠之人,服大黄、牵牛四十余日方瘳,岂理也哉!违圣人之法,以欺后世,恐非子和之笔也。孟子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学人详之。(《医学续编》原评。)
张子和给柏亭的王论夫治病,王先生因为儿子去世导致整个人很压抑忧虑,导致没有胃口吃饭。结果医生都以为他是胃冷,给他服用了所有能够温胃驱寒的药物,结果王先生不仅没有胃口反而出现了呕吐不能吃东西的症状。于是王先生就去找张子和治疗,结果张子和就给他使用呕吐和腹泻,如此这般,结果患者就痊愈了。结果王先生回家忘了吐泻之后应该注意的事情,在饮食起居上没有注意,结果疾病复发,大便小便都很难排出来,肚脐附近一揪一揪地疼痛,吃什么都吐,将近十天大小便都不通。到了第十三天,终于熬不住了,王先生就还去找张子和看病。张子和让他先吃葵羹、波蓤菜、猪羊的血,借以润燥,打开郁结,之后给他服用导饮丸三十多粒,结果排出了很多秘结的粪便。又让患者尽情喝冷水,之后给他服用搜风丸,用桂苓白术散搭配服用,等患者把药物服用之后,让他再服用导引丸三十多粒。没过几天,患者大小便都通了,肚脐的揪痛就缓解,呕吐也停止了。张子和离开王先生家的时候,还给他留了润肠丸以免王先生又一个不小心搞得中焦又有郁结,以及涤肠散当王先生便秘的时候服用。结果患者一共服用了大黄、牵牛之类的药物四十多天才痊愈。王先生感慨说:如果我还是服用那个时候的热药,估计小命都没了。一个僧人对这个病案非常感兴趣,就求教张子和,张子和说,肠,就应该畅才可以啊,不畅的话,怎么可能痊愈么?编者按:张子和看病,大都是给患者使用汗吐下法。朱丹溪说:如果病人的疾病需要呕吐才会痊愈的,一定不能用下法,否则就会导致气机逆乱的问题。即使大便小便不通,运用下法,也是中病即止,不能过度使用,而且下之后,应当安养患者的气血,润泽患者的肠胃,这就是标本的治法。编者认为王先生因为长期呕吐腹泻,身体虚弱,正气衰微,服用大黄、牵牛这类的药物四十多天才痊愈,有违常理,这是违反了中医的理法,是哗众取宠的做法。编者认为这个医案可能不是张子和自己写的。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学习的人应当了解这个情况。(《医学续编》原评。)

原文27 薛立斋治一妇人,少作呕,口吐涎痰,面黄腹痛,月经不调,手足逆冷。此内外俱寒之证,遂以六君加附子、木香,治之而愈。
薛立斋跟一个女士治病,这个女士从小就喜欢呕,而且口吐痰涎,面色发黄,腹痛不已,月经不调,手足发冷。这是患者体内体外都有寒地表现,于是薛立斋就给她服用了六君子加附子、木香,结果患者服用之后痊愈。

原文28 一男子食少胸满,手足逆冷,饮食畏寒,发热吐痰,时欲作呕,自用清气化痰之剂,脐腹愈胀,呼吸不利,吐痰呕食,小便淋沥。又用五苓散之类,小便不利,诸证益甚。曰∶此脾土虚寒无火之证,故食入不消而反出,非气膈所致逆。用八味丸、补中益气汤,加半夏、茯苓、姜、桂,旬日乃愈。
一位男士,有吃得少,胸满,手足发冷,不敢吃凉的食物,发烧吐痰,经常觉得恶心想吐,用了清气化痰的药物之后,肚子更加胀了,呼吸不畅顺,呕吐痰涎和食物,小便多而且淋漓不尽。他于是又服用了五苓散之类的药物,小便变得不顺畅了,其他的症状更加严重。薛立斋说,这是因为患者脾土虚寒,吃进去的食物不消化,所以吐出来,而不是气逆所致。于是就给他服用了八味丸合补中益气汤,加半夏、茯苓、生姜、桂枝等药物,服用了十天就痊愈了。

原文29 一妇人因劳役,发热倦怠,唾痰欲呕。或以为火证,用清热化痰等药,反大便不实,无气以动。此寒凉复伤中气,形病俱虚,用参、芪、术、草、麦冬、五味、陈皮、附子,治之而痊。后复劳,经水数日不止。众以为附子之热所致,用四物、芩、连、槐花之类,凉而止之,前证愈甚,更加胸膈痞满,饮食日少。仍用前方去门冬,更加茯苓、半夏、炮姜,数剂渐愈。又用当归芍药汤而经止。但四肢逆冷,饮食难化,不时大热,此命门真火衰,脾土虚寒之假热也。用八味丸,半载而痊。又服六味丸,三载而生子。
一位女士因为劳累过度,身体开始发热,吐痰恶心。有的医生认为这是火证,就给她使用清热化痰的药物,结果大便就变得不成形,也没有力气拉。这是因为患者的中气被寒凉伤到,身体生病且虚,于是就给她服用人参、黄芪、白术、甘草、麦冬、五味子、陈皮、附子组成的中药,结果患者痊愈。后来患者又因为劳累过度,导致出现了崩漏的状况,月经好多天都不会干净。其他的医生认为这是患者之前服用附子所致,于是就给她服用四物汤、黄芩、黄连、槐花这类的药物,希望用这些凉药止血,结果之前的症状更加严重,而且出现了胸膈胀闷的,渐渐吃的东西越来越少。于是薛立斋给她使用前方去掉麦门冬,加上茯苓、半夏、炮姜,结果服用几剂之后渐渐地恢复健康。之后更方为当归芍药汤,患者月经才干净。但是还是有四肢发冷,吃的东西不消化,而且还是不是发热,这是因为患者命门真火衰弱,脾土虚寒出现的假热。于是给她服用八味丸,一共吃了半年才痊愈了。之后有调整成为六味地黄丸,过了三年之后患者就生了一个孩子。

原文30:宋理宗呕吐不止,召杨吉老治之,问用何方?曰∶辛热药也。帝曰∶服之不效。吉老奏曰∶热药冷服。药成放井中良久,澄冷进服,一啜而吐止。(万密斋《幼科发挥》。)
宋理宗出现了呕吐不止的症状,于是传杨吉老给他治疗,问他如果要给自己治病的话,要用什么方子。杨吉老说,我要给陛下服用辛热的药物。宋理宗就说了,之前也不是没有人给这类的方子,喝了没效果啊。杨吉老回答说,这次虽然也是热药,但是要把药放凉了再喝。于是煎好药物之后就把药物放在井中,知道药物放凉了之后,让皇帝服用,结果啜了一口,恶心呕吐的感觉就好了。

原文31:立斋治一病,恶心少食,服解毒药愈呕。此胃气虚也,以六君子汤加生姜治之而安。戴氏元礼云∶如恶心者,无声无物,欲吐不吐,欲呕不呕,虽曰恶心,非心经之病,皆在胃口上,宜用生姜,盖能开胸豁痰也。
薛立斋有这么一个病案,患者恶心且吃得少,服用那些解毒的药物,结果却越来越想吐。这是因为患者胃气虚的原因,于是给患者服用六君子汤加生姜治疗,结果患者痊愈。戴元礼说,如果一个人觉得恶心,如果既没有呕吐的声音也呕吐不出来东西,有想吐的感觉却吐不出来,想要呕也呕不出声音来,虽然叫做恶心,事实上不是心经出了问题。问题出在胃口上,如果使用生姜最好,因为生姜能够打开结在胃口的痰涎。

原文32 施笠泽治邹翁,患呕吐,遍身疼,不能转侧。医为疗其呕吐矣,然眠食犹未安也。诊之曰∶风入于经,其脉乃凝,留结不散,寒痰中停,四末不掉,三焦不行,亟疏其风,亟调其经,气和血平,转侧自能。先用苏合丸以通其气,随用导痰汤加桂枝、沉香、白芍,一剂即熟睡,觉而展转自如。再用六君子加沉香,数剂而安。
施笠泽给一位姓邹的先生治病,这位邹先生患了呕吐的毛病,浑身疼痛,晚上睡觉不能够转身。医生也针对他呕吐的问题进行治疗,但是睡觉和饮食上的问题依旧存在。施医生看过之后说:风袭入经络,经脉不通,经气聚在病处不能够疏散,导致寒痰停在中焦,气机不通畅,所以更加加重了这种凝滞。应当赶紧疏风,调理经络之气,使得其气血和平,才能够不会身体疼痛。于是就给患者服用了苏合香丸,通患者的气机,之后用导痰汤加桂枝、沉香、白芍,患者服用了一剂之后就能够入睡,身体也不疼痛了。之后服用六君子汤加沉香,最终痊愈。

原文32 马元仪治袁某,患小腹厥气上冲即吐,得饮则吐愈甚,诸治不效。诊之,两脉虚涩,右尺独见弦急,曰∶ 人身中,清气本乎上,而反陷下,则为注为泄。浊气本乎下,而反逆上,则为呕吐。今病正在下而不在上也。下焦之浊气上腾,则胸中之阳气不布,故饮入于胃,在上壅而不下达耳。经云∶云雾不清,则上应白露不下。非地道下通,浊气何由而降?呕吐何由而止?以调胃承气汤一剂,下宿秽甚多,继培中气而愈。
马元仪给袁先生治病,袁先生有小肚子的气上逆,上冲到喉头就吐出来,如果喝水的话,吐得就更加厉害,其他的医生怎么治都没效果。马医生给他诊脉,发现双手的脉象都是虚、涩脉,唯独右尺脉能够摸到弦急的脉象。于是就说:在人体中,清轻之气应该在天的位置,也就是上方,而患者的清轻之气则下陷,所以才会有腹泻的情况出现。而重浊之气应该居于地的位置,现在却上逆到上面来,于是出现呕吐。患者目前的问题,在下面而不在上面。下焦的浊气上升,胸中的阳气(清轻之气)就不能够输布,所以水饮进入胃部,壅滞在上部,不能够下达。内经说:“云雾不清,则上应白露不下”就是形容这个情形。如果患者浊气下降的通道不能够通顺的话,浊气从哪里才能够下降呢?呕吐又如何能够得止呢?所以马医生就给患者服用一剂调胃承气汤,结果患者拉出来了积累在肚子里的宿便,然后用培护中气的药物,患者就痊愈了。

原文33 张司马子妇,患胸中满结作痛,饮入则呕,涌出痰涎,多成五色,已数月。或主攻克,或主补虚,卒无一效。至七月中,病转危迫。诊之,两关尺虚微少神,体倦神烦,胸中结痛,按之愈甚。此正气内伤,阴邪内结,攻之则伤其正,补之则滞其邪,当以仲景脏结法治之。用黄连汤加桂枝,一剂呕吐顿除,再剂胸中满痛亦释。次用理中汤加桂枝,数剂而安。
张司马的儿媳,患了胸中胀满疼痛的疾病,水喝进去就会恶心,吐出痰涎,大都是五色的,已经很多个月了。有的医生主张治疗克土的木,有的医生则主张补患者之虚,结果不论怎样都没有效果。结果到了七月中旬,结果病情变得危重。结果请来马元仪诊病,她的脉象两关两尺虚微少神,她身体也疲倦,容易心烦,胸中的疼痛按下去更加疼痛。这些症状都表示患者正气内伤,阴邪结在体内,如果用攻法就会伤害身体正气,如果用补的方法,就会导致贼邪停留在身体里,应当按照种景治疗脏结的方法治疗,也就是使用黄连汤其中加桂枝,服用了一剂呕吐就止住了,第二剂患者胸中胀满疼痛也止住了。之后使用理中汤加桂枝,喝了几级之后就痊愈了。

原文34 张景岳曰∶沈姓者业医,年近四旬,极劳碌,因痜疝下坠,欲提上升,用盐汤吐法,遂吐不止,汤水不受,如此一日夜,复大便下黑血一二碗,脉微如毛欲绝。此盖吐伤胃气,脾虚之极,兼以盐汤走血,血不能摄,从便而下。令速用人参、姜、附等,以回垂绝之阳。忽一医至,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大便下血,亦因火也。尚堪参、附乎?宜速饮童便,则呕可愈,而血亦止矣。病者然之,及童便下咽,即呕极不堪而毙。按∶疝下坠,本由肝木厥张,乃复激之上腾,致脾胃俱伤而下血,不死何俟。童便固非,即参、附亦未为是也。
张景岳说了这么一个医案,一位姓沈的医生,四十岁不到,因为非常劳累伤及中气,结果出现了颓疝(疝的一种,睾丸肿大,如同有物下坠),为了提升下陷,于是就自己使用了盐汤探吐之法,结果出现了呕吐不止的情况,连水都不能喝进去,这么折腾了一整天之后,又便血,大概有一两碗,他的脉象极微,如同一根轻轻的羽毛伏在上面,这都是因为呕吐伤到了胃气,导致脾虚得厉害,再加上盐汤走血,血不能够得摄,就会从肛门里出来。于是赶紧让他服用人参、干姜、附子之类固脱的药物,来挽回将绝的阳气。结果可能是此人实在是命将休矣,一个医生来了,力阻患者服用上面的药物,而且说:内经里讲了“诸逆冲上,皆属于火”,患者大便便血也是因为有火的原因,既然已经火成这样了,又怎么可能承担得了人参、附子这种温热的药物?沈同志应该赶紧服用童便,这样呕吐就能够痊愈,而且也不会再便血。沈医生觉得这人水平高,都能够引经据典,所以就喝了童便,结果呕吐不止而死去。编者按(此编者魏之琇先生对张景岳先生非常不爽,即使里面治错的的不是张先生,他还是要喷人家一顿):一般疝气下坠的毛病,都是因为肝木之气过闭之后猛然舒张所起,患者服用盐汤来探吐,结果又将上逆之气激气来,伤害到了脾胃结果出现了便血的症状,这根本就治不好了。使用童便当然是误治,人参附子也未必不是误治。

原文35 冯楚瞻治蒋公子,精神素弱,吐血阴亏,调理初愈,忽又梦遗,大吐不已,六脉沉微。曰∶梦遗俗名走阳矣,大吐不止,阳亦伤矣。急以附子理中汤去甘草投之,到口即吐。又以白通之类,皆苦不受。沉困数日,上不能入,下不能出。适有进西洋药酒一方,神治关格吐逆之证。方用红豆蔻去壳,肉蔻面裹煨,用粗纸包压去油,白豆蔻、高良姜切片焙,肉桂去粗皮,公丁香各研细末五分,用上白糖霜四两,水一饭碗,入铜锅内煎化,再入鸡子清二个,煎十余沸,入干烧酒一斤,离火置稳便处,将药末入锅内打匀,以火点着烧酒片刻,随即盖锅,火灭用罗滤去渣,入瓷瓶内,冷水拔去火气饮之。内皆辛热纯阳之药,能破格阳之阴,又烧酒力猛辛烈,直透丹田。令照方修治,饮之即不吐矣。遂以参、附峻补之药,陆续渐进,调理而痊。
按∶冯氏生平多尚温补,如此证,吐血阴虚之后,梦遗而吐,多由龙雷之火下迫上奔。以辛热治其标则可,若守而不化,则后患不可测也。
冯楚瞻给一个姓蒋的男士治病,这位男士精神一向比较虚弱,而且因为吐血而出现阴虚的症状,经过调理之后,病情刚有所好转,却又出现了梦遗,呕吐不止的症状,摸他的脉象,六脉都是沉微的。冯医生说:梦遗按照通俗的说法叫做走阳,患者呕吐不止也是会伤害到阳。于是赶紧用附子理中汤去甘草给患者服用,结果药物入口,患者就要呕吐。于是改为白通汤之类的方子,结果患者还是喝不进去。患者精神疲惫倦怠嗜卧了好几天,不能吃喝,也不能拉撒。这时患者得到了一个运用欧美药酒的方子,治疗格拒呕吐的症状入神。这个方子用去壳的红豆蔻、裹肉豆蔻(用面用火慢煨,用纸包住它去掉油),白豆蔻和高良姜(切片用火焙),去掉粗皮的肉桂,以及公丁香研磨成五分细粉。用白糖霜四两,加水一碗,一起放到铜锅内煎化,再加入两个鸡蛋清,煎沸,之后加入干烧酒一斤,然后把锅放在远离火源的地方,加上药末搅匀,然后点着干烧酒,等待火旺了之后,加上锅盖,等待火灭了,用罗子罗去渣滓,把精细的药粉放在瓷瓶中,加冷水去掉残留在药物中的火气,给病人喝。这个方子都是辛热纯阳的药物,所以能够破掉患者体内格拒阳气的阴气,而且烧酒的力道非常猛烈,能够直透丹田。于是让患者按照上述的方法炮制药物服用,果然没有吐。之后再给患者服用人参、附子之类峻补阳气的药物,慢慢加量,患者最终痊愈。
编者按:冯医生医生崇尚温补之法,患者这个症状,发生在吐血阴虚之后,因为梦遗而呕吐,大都是因为龙雷之火在人体亢盛妄行导致的。用辛热的药物治标固然可以,但是如果仅仅拘泥于这个,则后患无穷。

原文36 本孙奉职治赵仪女,忽吐逆,大小便不通,烦乱,四肢渐冷,无脉,凡一日半。大承气汤一剂,至夜半,渐得大便通,脉渐和,翌日乃安。此关格之病,极为难治,垂死而活者,惟此一人。
孙奉职给赵仪的女儿治病。这个姑娘突然出现了吐逆的症状,大小便不通,心烦,四肢也渐渐发冷,摸不到脉象,这种情况已经出现了大概一天半了。孙医生给她服用了一剂大承气汤,到了晚上,这小女孩就能够大便了,脉象也渐渐平和,第二天就痊愈了。这是关格的疾病,非常难以治疗,能够力挽狂澜,救垂死的人而成功的,也就是孙先生了。

原文37 卢复曰∶生平闻铜腥臭即恶心,入口鲜不吐者。虽参汤与茶,久在铜铫中者亦然。常思铜青固发吐药,惟我何独畏之甚,久未晰此疑。辛亥夏卧病,闻铜臭而呕吐,自反为木形人,色常青畏金,故于铜臭为相忤。因而思子和吐论中,发吐之药,四十有六种,尝读而未能解也,遂将以五形五色定人而施之。若木形人畏金腥而吐,则火形人畏咸腐水类而吐矣。然畏者必恶,因其恶以激其怒,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余三形可例见。噫,岂惟吐药为然,而下而汗,宁不可乎?(沈抄。)
卢复说,他一向闻到铜的味道就觉得恶心,如果吃用铜制器皿盛的食物,没有不吐的,就算是参汤茶叶,放在铜制的器皿中久了,喝了还是会吐。于是他就常常在想啊,虽然铜上生的铜绿是能够引起呕吐的药物,但是为啥他对这个这么敏感呢,他想破头都没有得到结果。结果辛亥年的夏天,卢先生生病躺在床上,闻到铜臭味就吐了,他发现自己是属于木型之人,面色常有青色,所以害怕金,所以会忌惮铜臭的味道。于是开始考虑张子和的吐论,里面说能够引起呕吐的药物,有四十六种,卢先生读书的时候怎么都不能够理解,这下卢先生就把人按照五形五色把人分类而用药。就如同木形之人因为畏惧金而呕吐,火形之人因为怕水而闻到咸腐的水类之物而呕吐。畏惧就会产生厌恶,而因为厌恶会产生怒,借助这个就会事半功倍。五形的其余三行同理可知。感慨一下,又怎么仅仅是引起呕吐的药物如此,下法和汗法的药物,也可以这么去理解。

原文38 聂久吾曰∶庚寅季春,别驾夏公至新兴寺放饥谷,予备酒饭款之。正饮间,忽然腹痛,其痛从脐下小腹起,痛至胃脘即呕,呕讫痛止。半时许,又从下痛,止复呕,呕讫痛止,如是者数次。医作寒治,用藿香、砂仁等药不效。至申刻,予觉是内热作痛,热气上冲而呕,必须利之。然煎剂不可服,恐反增呕,急制牵牛大黄丸,服至数钱,利数次而脱然愈矣。黑牵牛四两,半炒半生,磨取头末一两二钱,三棱、莪术醋炒,各六钱。为末,浓米汤为丸梧子大。服三钱,未利。再服二钱,不俟二三时见效。
聂久吾说,庚寅年的春天,官员夏先生到新兴寺放粮赈灾,聂先生给他准备了酒菜款待他。觥筹交错的时候,夏先生觉得肚子痛,从小腹一直向上痛,痛到胃部的时候,就会呕吐,呕吐后,疼痛就会停止。结果过不了多久,又会从下面开始疼痛,之后又会呕吐,这么来来回回几次,搞得病人虚弱不已。请来的医生都当做夏先生受寒引起了上述症状,给他服用藿香、砂仁之类的药物都没有效果。结果这样的症状持续到了申时,聂先生觉得夏先生这个是内热引起的疼痛,热气上冲导致患者呕吐,所以一定要疏导内热使得患者排泄出积热,但是煎的药物患者不能服用,害怕热药更加引起患者呕吐,就赶紧制作了牵牛大黄丸,结果服用了几钱的丸子,患者拉了好几次,觉得浑身爽利而痊愈。

这个牵牛大黄丸组成是黑牵牛四两,炒到半生半熟,磨成粉末,取最开始磨出来的一两二钱,将三棱、莪术用醋炒,各取六钱,研磨成粉末,加浓米汤做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钱,如果没有下泄,就再服用两钱,过不了多久就会见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