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国柱:众友揽袂送王公——碧山吟社志·掌故之八(上)

 鹿渌 2024-03-23 发布于江苏

诗曰:

祸乱方兴嘉靖时,松滋大令力扶危。

英雄自古少年出,一庙二祠称允宜。

大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同时,在无锡历史上也是一个极不平凡的年份。

这一年,倭寇大举入侵,骚扰江浙沿海,到处烧杀抢掠,朝廷震动。这一年,新任无锡知县王其勤未雨绸缪,及时筑起城墙,有效地抵御倭寇入侵,保全了一城百姓,名垂青史。

一、嘉靖倭乱

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入侵中国。从字面上看,倭就是矮人(后专称日本人),寇就是强盗,倭寇的意思就是矮日本强盗。其起源是日本一些在南北战争中失败的封建主,组织武士、商人和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劫烧杀的海盗活动。

倭寇在明朝初期就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劫掠。明朝筑海上16城以防倭寇。至嘉靖年间,倭寇又猖獗起来,并与中国海盗相勾结,对闽浙沿海地区侵扰如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且手段残忍,沿海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  

让我们全景式地回顾嘉靖三十三年至三十五年这三年的抗倭形势:

嘉靖三十三年(1554):

沈起炜《中国历史大事年表》:1554年 甲寅 明嘉靖三十三年

倭寇掠苏、松,趋江北,逼通、泰,焚掠盐场,一部进入青、徐境。 倭寇骚扰江南、浙西各地,陷嘉善,攻嘉兴,陷崇明,掠昆山,大股二万余人据柘林(今上海市奉贤东南)、川沙洼。上海盐丁参加乡兵,屡挫敌锋。明政府命张经总督军务讨倭。

解读:倭寇侵入江南、浙西,人数众多。明廷震动,命总督张经率兵征讨。

嘉靖三十四年(1555):

沈起炜《中国历史大事年表》:1555年 乙卯 明嘉靖三十四年

命赵文华赴江南祭海神,主持防倭军事。倭寇从柘林、川沙洼四出杀掠,陷崇德(今并入浙江桐乡),掠塘栖、新市、双林等镇,攻德清。又合新倭,攻嘉兴。张经大破之于王江泾。

赵文华已先劾经“养寇失机”,经竟下狱被杀。 倭寇一股,登陆掠苏州境,又掠常熟、江阴、无锡,出入太湖。俞大猷、任环破之于陆泾坝及太湖中马迹山。倭寇一股六七十人,在浙东上虞登陆,流窜淳安、歙县、南陵、南京,至苏州浒墅关,被曹邦辅等歼灭,凡流窜八十余天。 赵文华亲自领兵攻松江陶宅镇倭寇,败绩。倭寇一股近二百人在浙江乐清登陆,流劫宁、台、绍三府五十天,至嵊县被歼。 倭寇大股屯川沙、嘉定高桥与周浦者实力完整,四出劫掠,赵文华谎奏平定,获准还朝。是年,戚继光从山东调任浙江,任参将。

解读:总督张经抗倭获大胜,奸臣赵文华在背后捣鬼,上疏攻击他“养寇失机”,张经被冤杀,赵文华冒功。这一年,倭寇逃窜至马迹山,被俞大猷、任环击败。清许棫《重修马迹山志·灾异》:“(明嘉靖)三十四年乙卯,倭入太湖,将犯马迹山,苏松抚标中军参将任环及俞大猷以舟师击破之。”

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匪夷所思之事:倭寇53人横行明朝江、浙、皖三省共80余日,杀死杀伤人员四五千人,包括明朝一御史、一县丞、二指挥、二把总。 倭寇攻击南京时,南京兵部尚书下令紧闭城门,倭寇攻城两天,虽未成功,但搏杀明军千人,自己不折一人,从容离开,而明军竟不敢追击。《明世宗实录》有记载。后在大队官军追击之下,这股倭寇由北向南一路狂奔,曾驻于无锡慧山寺,最后在苏州的吴林庙、横泾前马桥一带被全部歼灭。

嘉靖三十五年:

沈起炜《中国历史大事年表》:1556年 丙辰 明嘉靖三十五年

命胡宗宪总督沿海军务。赵文华由工部侍郎升任尚书。再遣赵文华赴江南提督浙直军务。胡宗宪剿灭徐海等倭寇。赵文华以“寇平”还朝。

解读:戚继光、俞大猷等英勇杀敌,赵文华冒功升官。

二、筑城抗倭

从总体上大致了解了三年的抗倭形势,再回过头来看无锡的抗倭历程。

▲南水仙庙供奉王其勤像

1、年青知县

嘉靖三十二年冬,无锡来了一位知县。这位县官很年轻,年方十九岁(注:古人称虚岁,以下同),湖北松滋人。关于他的年龄,以前说他任无锡知县时二十三岁(高攀龙《柬闵亦墟司理》:“时年二十有四”——指嘉靖三十三年筑城时),据此推算出他出生于嘉靖十年(1531);但同治《松滋县志》:“王其勤,字时敏,嘉靖癸丑进士,授无锡知县,时年甫十九,才气锐敏。”即出生于嘉靖十四年(1535),本文从县志说。时人诗文亦可佐证:王其勤门生邹明良《饯明府少月先生擢任留都农部序》:“始侯甫弱冠,通籍于朝。”“甫弱冠”是刚满二十岁,十分明确。王其勤在十九岁的秋天中进士,冬天到无锡,第二年初筑城时刚到弱冠之年。门生华复《送别诗》:“翩翩公子瀛洲仙,弱冠献策彤墀前。”按当时制度,考中进士就是七品官起级,没有什么“台阶”、下基层锻炼之说,也不能跟现在“博士”之类的学历相类比。王其勤不是个死读书的儒生,而是“性好学,善骑射”(丁守默《明邑侯松滋王公记略》),文武兼修,一时俊彦。他到无锡,正值倭乱方兴之时,江南一带深受其害。而无锡城墙年久失修,大部分已坍塌,老百姓人心惶惶,准备四散奔逃。王其勤上任的第三天,就召集父老乡亲商议筑城抗倭之事。当时有许多人不愿意,因为这是一项重大工程,少不了要各家各户出钱出力,按照以往的惯例,地方官还可能从中渔利。好在地方上一些士绅,尤其是致仕在家的华察、王问、张选、王瑛、华云等都表示支持修筑城墙。这些官员,大多是碧山吟社成员,平时没事,大家聚在一起吟吟诗,喝喝酒,真到了危难之时,还得靠这些人。因他们在社会上有影响力,家中又有钱财。于是,这项工程得以确定并实施。

2、张选十策

王其勤为人谦虚,注意征询地方士绅的意见。张选献上妙计,成为王其勤得力的军师。张选,无锡人,进士出身,曾任萧山知县、户科给事中、通政司参议、朝列大夫,在“世宗议礼”事件中,与同邑的顾可久、杨淮、黄正色被称为“锡谷四谏”,亦称“嘉靖四忠”。致仕后与秦瀚等复碧山吟社。他在《防守事宜答邑侯王少月》中献上十条计策:

一是保关隘。望亭、大小渲四河口俱合下桩数层,下间暂留船路,置栅,就令本地方总甲、小甲看守。遇有警急,即下乱石填塞栅口桩隙。

二是拣强壮。就民壮勇士中拣长大壮健一二百人为亲兵,训习武艺令熟,庶几可用。若寻常呐喊奔走无益也。

三是备守具。城中门面不下数千间,每间赁房者各令出一人,令屋主自备器械一件,石灰瓶十枚,尖石子百个,五人共置喷筒、手铳一把、灰缸一只、弩一张,箭百枝,各留放在家。闻有警急,方号召登城。城上每一垛用二人,先将有门面之家姓名编号,白书垛上,榜谕知悉,庶有备无患。

四是防奸细。四城门用地方火兵并知事人员及民壮数名,盘诘面生可疑之人及戒饬城中居民并城内外庵观寺院,不许容留新到异言异服之人潜住,恐生机变。其年久寓居者不在此论,庶不因而生事害人。

五是严出境。本县城垣既固,防守有人,居民自当安堵。若闻有警急,不许一家一人迁徙动摇,违者重治以法。

六是悬赏格。太湖中多万罟船,合给晓谕及牌,一遇警急,即收舡,严把港口,聚众相机迎战。如有擒获,即遵照按行海防事宜给赏,不必别用官兵船只,反致生事。其余关隘例此。

七是造吊桥。先置杉木桥,每门二三扇,候有警急,方可拆卸砖石,易以木桥,不必先自毁坏。西门桥工力尤难,合当另处,但于北门二条河下桩,置栅可也。

八是远斥堠。望亭四河口、大小渲、荡口、宛山三坝,五牧、阳湖等处地方总甲、小甲,一闻警急,即差健足人筛锣传报达至县中,庶不误事。

九是储粮草。告示城外并乡居人户,如城中有下处及亲戚之家,将柴米搬运入城。一有警,即携家小空身入城,庶几市价不致腾涌,民得聊生。

十是禁夜警。人心惊疑,昏夜易于摇动。倘更深时忽有呼号,不许轻易开门奔走,恐伤老幼、愚民。其各处旧有巷门者,合令修葺关锁。

这十条方略,面面俱到,不愧是进士出身,并做过知县、朝廷官员之人,既有理论,又有实际经验。王其勤不禁拍案叫绝。照此实施,倭寇要想来犯,必定处处受阻。张选又有《腊月二日次邑侯王少月韵》诗:“瑞雪漫漫逗晚晴,俄惊琼彩照双旌。老僧候问披娑怯,归鸟迷巢鼓翮鸣。飞积寒塘泉欲冻,扫烹春茗味兼清。遥占大有书天府,并入平淮奏凯声。”这是依韵和王其勤的诗。王其勤是文武全才,“人言我公极劳瘁,公方课士诗亦精”(陆尚第《送别诗》),王其勤在无锡留有诗作,可惜竟无记录。

▲旧南门城墙

3、修筑城墙

清嘉庆《无锡县志》:城郭 无锡城在梁溪之东,相传旧罗城周四里三十七步,子城周一百三十步。宋乾兴中,县令李晋卿重筑旧子城一百七十七步,正门四,东曰熙春,西曰梁溪,南曰阳春,北曰莲蓉。偏门三:顾桥、新塘、董家。建炎初,陈篆记事已云“无城可守”,则知其废久矣。迨元至正十五年重修,十七年而伪吴增广其制,甃以砖石。明洪武初,复加缮治,凡周一千六百二十丈,高二丈,门各楼,建而名无所改。久之又尽圮。至嘉靖甲寅,倭寇江南。知县事松滋王其勤筑之,七十日而城成,周一十八里,计一千七百八十三丈六尺一寸,高二丈一尺,于土城之外又加砖石焉。上为马街,数步一舍,舍宿守卒。数舍一台,台便瞭望。乃易四门之名,东曰靖海,南曰望湖,西曰试泉,北曰控江。其上重楼之名,东曰对育,南曰抚薰,西曰序成,北曰企辰。又水门三,南北跨弦河,西跨束带河。其三偏门皆塞焉。盖城既成之二日而倭寇至,登埤而守之,得不破。方城之始筑也,百姓鼎沸而哗。及是,乃相告曰:“侯实生我!”

另据莫如忠《送王明府少月先生升任南户曹序》:“昔虽侯公议之者,卒寝。顷岁已得请下其事于大司徒,布之监司,犹以城未讫工,民劳并剧,欲故缓之。先生毅然任之。慎审耆硕于公廉自好者,分属数辈,总握枢要而躬阅之。程纪严约,釐析精详。北南西东,井井各于其所。”

根据各种记载,可以明确:1、无锡城墙在历史上经过多次修筑,但到嘉靖年间已经毁坏,基本上无城可守;2、前任曾商议过筑城,后因种种原因搁置。不久前,将此事呈报户部,布置到有关部门,却未能落实。王其勤到任后,毅然着手实施。3、王其勤用七十天时间筑起无锡城墙(具体时间是二月初九至四月二十日,连头带尾是七十二天),工作效率非常高。关键措施是谨慎地选择清正廉明的耆硕,将任务分派到几个人,而由他总抓。在筑城过程中纪律严明,井井有条。4、修筑城墙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当时宜兴在无锡南门窑场订购了大批砖头,王其勤向他们商借,以敷急用。同时,动员家家户户想办法,把能用的砖石都献出来筑城。5、城墙是在元末张士诚修筑、明初再修的基础上整修的,周长比原来增加,而且在土城之外再加砖石,城墙上有跑马街,有值守的士兵宿舍,还有瞭望台。6、改四个城门名称。7、新城仍设南、北、西三个水门,堵塞三个偏门(顾桥、新塘、董家)。8、嘉靖之前,城中直河是运河,通漕船。王其勤修城后,南北水关限行,漕船改经莲蓉桥、亭子桥、羊腰湾再折向运河南下,结束了唐朝以来运河穿城而过的历史。9、新城筑成之后二日,倭寇来袭,无锡军民登城而守,保全一城。10、开始筑城时,百姓吵吵嚷嚷,群起反对,而击退倭寇进攻后,大家都说:“是县官大人救了我们的性命啊!”

另据时人吴彭年记载:王其勤筑城,极为果断,“立命兴筑,断而弗疑,规谋程约,咸出己意。役均令肃,大慰物情,不三月而百雉屹矣。”决定了就马上办,毫不犹豫,而且所有的规划、设计都是亲力亲为。对居民摊派劳役做到均衡,号令严肃,众人心服,所以能在短时间内修筑起这么大一座城墙。

邑人岳西华的记载是:开始筑城时,老百姓都反对,怎么办?王其勤深知: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于是,呈文请示上级官府,上级同意,于是马上实施。通过丈量地步,计算工价,稽核户口,统计赋税,马上贴出布告:某乡某某筑若干丈,某隅某某筑若干尺。群众一片哗然。过了三天,又在街上贴出布告:某日置办材料,违者处以刑罚。这下众人知道这个县官是厉害脚色,于是各种建筑材料马上在规定日期准备好,堆积如山。城南有窑群,这时忙得不亦乐乎,原先准备发往外地的砖,这时都被借用。王其勤又下令说:某日开工,违者处以刑罚。于是工地上万杵雷动,全城变成了筑城的大工地。王其勤又发动士绅、商户捐款,士绅和商户都踊跃参与。不多时,城墙便修筑完成,“百雉翚起,楼观云翥。清溪环流,九龙映郁。伟然江南之巨防矣。士民群登,怏覩新功,役者忘疲,输者忘费。不旬日,寇至,四境奔窜,如履榛墟。逼城不数里,望坚壁而返。士民登陴,见东北一乡,烟焰烛天,相与语曰:'微侯,若属其虏乎!庐其烬乎!侯之勋,万世铭乎!’”

王其勤在嘉靖三十二年秋闱中进士,是年冬季到无锡,莅任三天即部署筑城事宜,中间有许多环节,诸如调查、走访、制定计划、动员、划分地段、落实任务、筹集建筑材料、募集资金等,此类繁杂事项,虽多年老吏,也会感到棘手,但他以弱冠后生之人,胸有成竹,诸事有条不紊。在时间段上还有个春节,习惯上要过了元宵节才能施工。从二月九日到四月二十日,短短七十天即完工,简直难以想象。而城墙甫成,倭寇即来,就像诸葛亮一样神机妙算。

城墙筑成后,王其勤撰有《无锡县城记》。他并没有把筑城之功全归于自己名下,而是谦虚地说是在领导的嘱托之下所做的工作,领导是:巡抚草亭彭公,巡按联泉孙公,督粮见海翁公,兵备复庵任公,大府前淙金公。同时,“邑中耆宿相与榷之,幸兹询谋佥同”,与城里耆老商量,幸好大家意见统一。“凡我良众,未假笞扑,相与体念之功也”。民众不用责罚,踊跃参与。总之,大家都有功劳。而他自己则是“创议协谋,储财轮用,自当道始。监督促限,严制峻法,以处初怠,驭驾从容,则终以安妥”。这篇记曾刻石。

4、签兵八支

倭寇穷凶极恶,如果没有坚强有力的战斗力量与之抗衡,就难免遭其毒手。万历《无锡县志》:嘉靖三十三年,知县王其勤筑城方毕,倭夷突至。民壮弓兵不足备御,乃签兵民间,其目有八:一曰窑兵,陶户也;二曰脚兵,担夫也,猛憨多力;三曰弩兵,猎徒也,善射;四曰僧兵,云水僧以游方至者也,其自少林来者尤善搏;五曰柴兵,负薪者也,上下山坡善走险;六曰子弟兵,能卫父兄者也;七曰义勇兵,能敌忾者也;八曰园兵,场师老圃之有力者也。诸兵不足,继之以召募如广兵、青徐兵之类是也;召募不足,又继之以借助如吴江不兵之类是也。大率客兵犷悍,不受约束,不如签兵,虽教练无素,然号令可及,赏罚可行,择一长之良者统之,可使用命,是亦权宜制胜之道也。

签兵,即发签征调民丁入伍。这八支民兵,都是有气力、敢于搏斗的青壮年,其中还有懂武术的少林僧。总人数为1800人(见《无锡大窑简史》第一章)。这些民兵,虽然缺乏训练,但能服从命令,打仗时能派上用场。而那些招募来的外地兵丁,虽然训练水平高于民兵,但骄纵不受约束,地方政府指挥不动。

5、决战取胜  

智擒奸细

王其勤率众筑城墙后,倭寇大举来犯。这时,大家才佩服王其勤有先见之明。倭寇非常狡猾,看到无锡筑有城墙,不易强攻,就派一部分人冒充邻县的捕快,说是要到无锡办案,乘机混进城内,到时候里应外合。这些奸细中肯定杂有汉奸,因倭寇语言不通。居民听到风声,人心惶惶。王其勤洞悉其奸,说:“这些人自称是捕快,检查时却不肯放下兵器,而且没有证明其身份的证件,不是盗贼是什么呢?”于是秘密布置,组织一批勇武之人擒获其首领,将其击毙。到晚上,埋伏在城里的倭寇奸细乘机作乱,打开城门,到处放火,还绑缚村民作为先导。后见城里有防备,难以得手,就抢夺了船只,从水上逃遁而去。

激战西定桥

嘉靖三十三年至三十五年,倭寇曾多次窜扰无锡,而真正的激战发生在嘉靖三十五年四、五月,而不是嘉靖三十三年,时人陆尚第《送别诗》可以为证:“倭奴闻风骇且遁,孰敢先至锋是撄。去年大举顿城下,公徐一呼起义兵。鼓噪直入老营内,杀气动地天为冥。馀酋恸哭神魂落,尸肉辄向朝鲜行。”送别是嘉靖三十六年王其勤离任时,“去年”就是嘉靖三十五年。

倭寇围城,利用近城的民居尤其是楼房观察城内的动静,并在楼上射箭、放炮。有勇士潘海,从城上缒下,渡过城濠,将城外的楼房放火烧掉。他对王其勤说:倭寇势弱,可以擒获。当时,守军将领任某集中了一批两广兵,埋伏在崇安寺,但他们却不敢出战。

在王其勤感召下,邑中士绅张守经,倾其家资,招募乡勇三百人,聘请何五路为武术教师,以庠生苗子白为军师,将这支队伍命名为义军。清黄卬《锡金识小录》:“嘉靖三十五年丙辰,倭寇蹂躙江南。四月及锡。先散掠四效,后薄城。知县王其勤始筑无锡城,纠众登陴守御,攻围一月。”五月初八日早晨,义军乘舟从水西门出兵,张守经身穿盔甲,手执长矛,站在队伍前列。到西郊,倭寇隐匿不见。这时下起小雨,众人想要退兵。忽见一倭寇从西定桥中跃出,舞刀大叫,埋伏的倭寇一齐出动。义军一枪手素称骁勇,接连击毙四名倭寇。因下雨后路滑,枪手步履不稳,头盔脱落,被倭寇用刀杀死,于是义军败退,何五路等三十六人战死,其中包括张守经的侄儿张鸾。张守经与弟守约率众人且战且退,登上舟中。倭寇有一头目名叫四大王,想登上我方船只,张守经的亲兵钱从韦用铳射中四大王,立即毙命,群倭夺尸逃走,不敢再来追击。由于倭寇损失了一个大头目,气焰受挫,遂解围而去。这一仗张守经打出了名,监司下檄文调张守经随军出征,于是他带着钱从韦前去,一败倭于太仓,再败倭于九江。事平叙功,钱从韦授九江参将,张守经以奉养母亲为由告归。

三十六人

在这场激战中,我方牺牲三十六名义士。他们是:何五路、吴章、叶长春、陈受、倪松、张世富、朱云、徐凤、陆盛、张鸾、高贵、查文燧、沈龙、陆华、过问、翁燿、金鸾、夏林、陈世芳、吴文禄、秦世芳、吴功、顾信、沈凤、丁瑾、宋教、闵进庆、裴云鹏、黄启元、刘守礼、杨效、陈惠、周召、戈金、沈名、赵爵。 关于他们的事迹,史无记载。

▲路神

活人无数

倭寇蹂躙江浙,大肆烧杀,死者众多。而无锡凭借坚固的城墙,保护了一城百姓。

据清黄卬《锡金识小录》载,在这场倭乱中,“邑乡城中死者三千馀人。”其中大部分应该是城外的民众。

那么,受到保护的城中百姓有多少人呢?万历《无锡县志·佐令》称:“未几倭至,不能陷,全活数十万人。”秦瀚《送别诗》:“ 翼翼新城碧水漪,寇来工讫足支持。恰全百万生灵命,此是贤侯去后思。”百万是个约数,诗人惯用手法;至于无锡城里那时有没有数十万人,需进一步考证;但超过十万人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经此一役,倭寇对无锡心生忌惮。无锡民众在王其勤带领下,凭借坚固的城墙,有效地抵御了倭寇的进攻,为苏南、浙江一带的抗倭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