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以为圈子决定命运吗?别傻了..

 小桥流水444ohz 2024-03-24 发布于河北

有一句话叫:时也运也命也。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大运将至,名利皆收。

有的人命运济济,荣华一生;

有的人命运虽好,却大运不佳,好事难成;

有的人命苦,可行运极佳,绝处逢生,柳暗花明;

也有的人命运不济,雪上加霜,人生多难。

那到底是我命由我,不由天。

还是人的命天注定呢?

其实两个问题不冲突,一体两面来看。

命和运组成了命运。

命在前,运在后。

因此命是先天的,而运是后天的。

好比人的降生,

是生在了富有的家庭,还是普通的家庭,这就是命

区别就是,

人从一出生后命是有定数的,但不会一成不变。

因为命运后边还有个运字。

因此可以理解成,

命运是被动的,运命是主动的。

被动的人就会认命,主动的人就会改命。

既然先天的命是有定数的,那就要欣然接受。

出生好,不一定未来前途就光明。

出生差,也不代表一生无所作为。

项羽虽雄,败于乌江自刎;刘邦虽弱,却有万里江山。

所以人要先学会认命。

云谷曰:「世间享千金之产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应饿死者,定是饿死人物;天不过因材而笃,几曾加纤毫意思。」

云谷禅师的意思是:

一个享有千金财富的人,定是有匹配千金财富的福德,

应该饿死的人,想必是德薄福浅。

上天会一视同仁,不会偏私。

其实云谷禅师所言也就证明了一件事,凡事有因果。

违法的人必然会遭到法律的制裁。

损德的人必然会遭到天规的制裁。

这就是因果。

想要被人爱,先学会爱人,想要富有,先学会布施。

那些自命不凡的人,最终的结局也只能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了凡四训》曾记载:

年轻时候的袁了凡先生本想要弃文从医,

偶遇孔大师相面。

说他原本是官命,不应从医,并且往后余生也都算了出来。

其中科举名次,官居多大,俸禄多少,包括算出了他一生无子,命至五十有三。

他为了应征大师的话,决定继续寒窗苦读。可未曾想,大师所言皆中。

有一次朝廷发放俸禄,恰好与大师所算有差池。

原本以为是所算非所验。可结果却被告知发放的俸禄有误需重新发放。

于是乎,了凡先生从此认定了余生的命运。

既然命运已定,那还不如云游四海活他个逍遥自在。

一次云游到了西霞山,看见有一个禅师在打坐,于是也打起坐来。

这一坐就是三天。

禅师出定以后,发现了此人还在。

属实没想到这俗世凡间,还有此等高人。

云谷禅师问道:

先生禅定功夫了得呀。

了凡先生回道:

惭愧啊,哪有功夫了得,早已被人算定生死,便无欲无求了吧!

云谷禅师听后哈哈大笑道:

我还以为是世外高人,原来不过是凡夫俗子。

孔先生算定生死,而你又认定生死,所以你只有等待生死,此乃凡夫也。

一个人被妄念所致,自然被定数所缚。

了凡先生听后回道:

难道禅师的意思是命运可以更改吗?

云谷禅师回道: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命由己造,福由己求。

从今以后日行一善,累计三千次功德,如此定数可破...

你以为圈子决定命运吗?别傻了..

从那一次谈话后,

日行一善,积累三千功德有余。

了凡先生的运命再未被孔大师算准分毫,

不仅活到了七十三岁,还老得子。

所以命运的定数存在,

但命运也只能束缚住那些认命的人。

而那些极善之人,恐怕“阎王”也避让三分。

《易经》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我觉得这句话是老祖宗留给我们世人最好的教诲。

可千百来年这句话却被很多人所嗤之以鼻。

因为有好多好人不长命坏人活千年的案例。

可别忘了老祖宗还说过:

「为善必昌,为善不昌祖宗商有余殃,殃尽必昌;

作恶必灭,作恶不灭祖宗尚有余德,德尽必灭。」

所以别用世俗的眼光看待问题,

因为我们能知道的仅仅是自己有限的认知。

所以改命最好的办法就是立身行善,永不退变。即便此生不享,也为子孙着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