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湾篆刻家黄尝铭篆刻作品赏析

 Yuiizhang 2024-03-24 发布于云南

图片

图片

黄尝铭先生简介



图片

黄尝铭,字子昭,斋名真微书屋。1954年生于台北市大稻埕,现居台北市。师事王北岳先生。现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华篆刻学会第12届理事长、长荣大学书画学系兼任副教授、台湾篆刻家协会会长、真微书屋全球印学资料库总监。


图片



篆·刻

黄尝铭/文

篆書,對於當今社會的普羅大眾而言,是一種不熟悉且陌生的漢字書體。如同楷書字體通行於今日,篆書其實也是中國在二千多年前通行的一種書體,只是因為在歷史上漢字經歷了兩次大改款,導致於今日大眾無法辨識篆書字體。從漢朝的隸書變成隋唐的楷書,因為筆勢使轉提按的書寫改變,於是略帶欹側輕重的楷書取代了方正平直的隸書成為通行的書體。這是一次漢字書體的小改款,對於書體的辨識性仍是沒多大的改變;而從戰國、秦漢的篆書變成隸書,是漢字最大規模的改款,徹底顛覆了原來的篆書結構,也肇生後人對篆書的無法認識,其因也是書寫習慣的造成。在戰國、秦漢之際,政治、外交、商業交流頻繁,文件的流通也愈趨繁浩,文字的書寫量也相對增加,文字的書寫速度也相對提升。當篆書在快速書寫時,筆畫連動牽引,造成篆書草寫化,篆書草化自然影響了篆書原本的結構,也產生篆書的訛變,日積月累,漸漸形成了隸書字體。而這篆書衍化成隸書的過程,少說也有二、三百年,這些衍化軌跡可從近半百年出土的戰國秦漢竹簡帛書中發現一些端倪。

篆書是隸書字體通行前的書體通稱,時空跨越從商、周、春秋、戰國到秦漢,約有一千五百多年的發展歷史,從商甲骨文、西周金文、春秋戰國文字、秦小篆到漢繆篆,篆體結構各異,風格亦各具。

商甲骨文因刻鐫在龜甲牛骨上而得名,出土留傳甲骨約可見四、五千字,可推敲辨識者有二、三千字,是目前所知中國最古老的成熟文字;金文,泛指記錄在鼎彝青銅器的文字,而青銅器又以鐘鼎為代表,故又稱鐘鼎文。金文有些是以刻模鑄造,有些則以利刀直接刻鐫。凡商朝金文、西周金文、東周金文及秦漢金文都歸屬廣義的金文,而西周文字大量留存青銅器上,所以一般稱金文者,則專指西周金文,書風典雅嚴謹,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的《毛公鼎》、《散氏盤》文字即是典型的西周文字;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多元的社會,各國戰爭紛擾,文化也各自發展,這時期各國文字在承繼西周金文基礎下,各自獨立發展。這時期的文字載體以青銅器及竹簡帛書為主,書體依年代、地區不同而各具風貌,譬如近年在湖南出土大量的楚帛書、河北平山出土的中山王國鼎壺銘文,都記錄著戰國文字的多樣歧異性;秦朝一統中國後,所謂車同軌、書同文,立命李斯規範各國歧異紛擾的篆書,而有小篆的誕生,如《泰山刻石》、《瑯琊臺刻石》等,都是典型的小篆。有別於小篆的規範嚴謹,秦前文字則又通稱為大篆;漢繆篆是漢代摹製印章的特殊篆體,因形體平方勻整,筆勢由小篆的圓勻婉轉演變為屈曲纏繞,具綢繆之義,故名。又因篆體方正,宜規摹入印,也稱摹印篆。

篆刻,簡單的說是以篆書為基礎,藉由陰與陽的雕刻技巧所表達的一種印章藝術。印章的歷史可溯源於殷商時期,而戰國時期是演進發展的時期,到秦漢魏晉,更是印章蓬勃鼎盛的輝煌時期,它們都是以當時通行的篆書為文字基礎,自然能流露出典雅隽永的印章風情。唐宋元明以來的官私印,由於距離篆書年代愈行愈遠,製印所用摹印篆也愈失之嚴謹規範,印章藝術也漸入衰微。到了明清之際,有了「文人治印」的號召,復秦漢小篆之古,溯商周金文之源,對於印章用字的追求開始覺醒;再加上金石學研究興盛,帶動書寫篆書的風潮,遠古的篆書形體更被賦予流動的書寫筆趣,更是書家印人所熱衷表現的模式,於是印章藝術再次復活興盛。同時,「印材革命」也是印章藝術發展的一個轉戾點。傳統的璽印以銅、玉為印材,製作時必須先寫妥印稿,再委請工匠製作,較缺乏藝術創作的生命力。元末王冕開始以花乳石刻印,石性軟硬適中,徒手鐫刻非常容易,能於文字章法或刀法筆意上,有充分地表現,所以就帶動起文人或書畫家「自書自刻」的篆刻創作方式,也扭轉了印章文化發展的方向。如今軟印石如壽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等已被廣泛使用。

篆刻如何審美?審美屬主觀性與客觀性的結合。主觀性則是少數人或單獨個人的審美觀,它可能是簡斂含蓄的見解,也可能是天馬行空的思維;客觀性是一種多數人認同的標準,是創作中具體技巧的表現及創意的發揮,也可說是一種審視的法度,講求篆刻的篆法、章法、刀法、筆法及神韻。篆法就是字法,文字的選用是篆刻之美的第一要素。而一印之中的多字組合,整合求其空間的平衡,這就是章法。字法、章法完備後,再透過刀法的應用,印章才有生命。刀法力道之輕重、速度之疾徐、角度之敧斜、刀鋒之斂露及刀幹之粗細變化,印章才能產生出各種趣味,更衍化出各種的風格與派別。刀法者,所以傳筆法者也。刀法不應只是線條的刻勒而已,更要將線條賦予書法的筆墨趣味,也就是刀刻線條的粗細輕重與躁滑頓澀,都應直接去詮釋出書法線條在筆墨與紙張間所發生的趣味變化,這更是篆刻之美的最高追求。

總之,篆刻藝術是以石材為主要材料,以刻刀為工具,以漢字為表像,並藉由承傳古代印章製作技藝而發展為一門獨特的鐫刻藝術。它既能於方寸間來強調漢字書法的字法、章法及筆法美,也能突出鐫刻中自由、酣暢的刀藝表現,更能運用文字組合的文學詞句來抒發情感,深受文人藝術家及普遍大眾的喜愛。篆刻藝術作品藉由文字內容的不同呈現,刻成姓名字號,可作為個人身分的表徵;刻成隽句雅言,可作為閒章玩賞,既可以是一門獨立欣賞的藝術,也可在書畫藝術等領域中廣泛地搭配應用。篆刻藝術於2009年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的遺產,主要呈現的是藉由印泥與紙張鈐拓出來的印象,憑著朱白相錯的空間布置,極深度地表現出中華民族在文字、文學、書法及雕刻的內涵,是一種簡單的影像而能呈現繁盛隽永的民族精神與情操!

图片

黄尝铭篆刻作品·赏 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声明】:本公众号转载的所有内容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若不宜转载,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