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横穿沙地,这条绿色铁路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书中淘乐 2024-03-25 发布于内蒙古

三月的塞外草原,空气中还透着丝丝凉意。这一时节,对于承担集二铁路沿线治沙绿化工作的集宁工务段治沙车间来说,是一年里巡视林带、调查缺失树种、检修泵井、维护管路最艰苦的时期。

图片

集二铁路自内蒙古乌兰察布集宁南至中蒙边境二连浩特,自南向北横穿浑善达克沙地,与蒙古国铁路相连,是中国连接乌兰巴托、莫斯科,通往欧洲的国际联运干线。

风吹沙子跑

图片
图片

风沙天气就快来了,现在必须抓紧查看林木缺损情况,确定新苗补种数量。

图片

——集宁工务段治沙车间工长 张炜

集宁工务段治沙车间工长张炜带领职工巡视沿线林带,仔细清点缺失树苗。

集二铁路所处的浑善达克沙地是中国十大沙地之一,全年降水量低于300毫米,蒸发量大,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属于典型的沙漠草原气候。春季肆虐的西北风助长了沙尘暴的“脾气”,严重时飞沙走石、遮天蔽日。

图片

“风吹沙子跑,沙砾打在脸上就像刀割一样”,张炜回忆起27年前的艰苦岁月仍历历在目。1997年,张炜来到治沙车间,成为了一名治沙人。

图片

记得第一次清理线路积沙时,沙子打得根本睁不开眼,在老工长郭晓明的传授下,把铁锹头挡在脸前才好受了许多。

图片

——集宁工务段治沙车间工长 张炜

图片

那时候,只要刮大风,张炜和工友们就得扛起铁锹、背上水壶干粮赶赴现场,一锹一锹把线路上的沙子铲出去。

科学防沙治沙

 “人工清沙工作量大、效率低,治标不治本”,为从根本上改善集二铁路状况,他们提出了治沙植绿这一设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专题研究,制定治理策略。

图片
图片

我们吸收了塞罕坝林场的治理经验,逐渐摸索形成了自己的治沙方法。

图片

——集宁工务段治沙车间副主任 刘书平

现年55岁的刘书平是集二铁路治沙植绿的亲历者。他们查阅大量资料,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的治沙经验,根据集二铁路沙害等级和分布特点,不断总结和探索,最终决定采用麦草网来“收服”沙尘暴。

图片

他们选取60厘米长的麦草扎入沙地15厘米左右,麦草头尾自然竖立合拢,交错扎制形成横竖皆1米的草方格。

图片

通过在外围使用尼龙网格沙障、栽植高立式沙障等措施,形成育草带、阻沙带、固沙带、造林带“四带一体”的防风固沙体系,取得了良好效果。

图片

草方格中种植沙蒿、柠条等固沙树种,在草方格遮蔽下,植被遇风吹不走,遇雨就能发芽生长,麦草腐化后形成的“沙结皮”在固沙的同时,还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养分。

图片
图片

筑起绿色屏障

图片

防风固沙效果明显,就是树木成活率太低了。

图片

——集宁工务段治沙车间工长 张炜

工作重心由治沙转向植绿的张炜研究起了树木存活的问题。他们种植的树种多以耐旱型灌木为主,这种树木极易受到专门啃噬树根害虫的“迫害”。

图片

看着辛苦种植的树苗相继死去,张炜和老工长郭晓明决心尽快消灭这种害虫。他们受滴灌管路水滴渗出的启发,将灭虫药放入容器内,通过滴灌管路持续给药方式直达树根,从而杀死害虫,极大提高了树木成活率。

图片

他们成立技术攻关组,先后研制出旁通扳手、液压网围栏立柱起拔器、半自动除草机等革新成果10余项,在治沙植绿中发挥重要作用,累计创造经济效益30余万元

图片
图片

夏季白天气温高达39摄氏度,鸡蛋埋在沙土中10分钟就熟了。

图片

——集宁工务段治沙车间工长 张炜

为了将治沙植绿工作进行到底,铁路治沙人克服了风沙、干旱等困难,在沿线两侧建立起绿色防护林带。

图片
图片


为了巩固治沙成果,他们制定了林带保护计划,成立了4支巡视小组和1支宣传小组,每到春季及时调查缺失树种,确定补种数量,定期巡视防护林带,防止牲畜破坏。挨家挨户走进周边牧民家里,上门讲解、宣传保护铁路防护林带的相关知识。

图片

截至2023年底,集二铁路干线绿化率达82.2%,樟子松、榆树、沙枣等16个树种116.9万株树木在线路两侧蓬勃生长,绿化面积达到683.5公顷,铁路两侧宽64至86米、长97.1千米的治沙防护林带绿意盎然。

图片

 如今的集二铁路早已成为一条国际绿色通道,穿越浑善达克沙地直达二连浩特铁路口岸,作为“一带一路”中通道,累计开行中欧班列1.5万列,为过往客货列车筑起一道绿色屏障,持续助力沿线经济发展。

图片

供稿:集宁工务段融媒体工作室

图文:王江荣 王泽华

编辑:拜玉琼

实习编辑:沈日昊

审核:何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