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栎阳公字瓦当的十字法号来自夏历的标志(四)

 商洛古文化院 2024-03-27 发布于陕西

栎阳公字瓦当,疑太史公之公的物证(三)

作者:王国伟(笔名:zenmax 浮凸)


作者:王羿近照 


栎阳公字瓦当,疑太史公之公的物证(四)

《秦“十”考》连载

作者:王国伟 王羿
  
【接上篇,栎阳公字瓦当......(三)】
十、汉字甲,是以代表干支表中的特有符号、象形而存在

从商朝的几个象形字中看汉字“甲”与干支表甲的区别(附图)

1:汉字甲,是以代表干支表中的特有符号、象形而存在。

甲骨文的甲与金文的甲有两种写法:

第一种写法是“”,第二种写法是“”加四方的“”,(如图)

四方“□”框的“十字写法沿续的时间比较长,一直到秦统一的前后才变为今汉字甲的形状,应为秦文字改革的前后。(战国有两例不同的写法,仍以十字为主少两边,是为战国时周王室彻底衰败,楚系的异体写法)可见,带四方框“□”的写法,从商朝沿续到西周,西周沿续到春秋、战国,一直到秦书同文前后,是简牍“册”类的字形书写标准

金文甲的写法比较固定,一直为一个没有四边框的字,突出表现在商朝和西周早期的铜器上。
金文的文字书写的顺序,统一由右至左,由上至下,与甲骨文的文字书写顺序有左起,有由右起的顺序不同,并且,金文的表现形式最早是用于祭祀,所以比较圣、庄重,这是中国文字最早有“统一”形象的标志。
╋”这个符号,在甲骨文中不仅是代表干支时间的符号,同时,又是代表时间数词的第一。
甲()既然是以代表干支表中其特有的符号、以及象形意义而存在,而且,其甲骨文的甲(”)还是在表达天干地支符号的首位;同样有代表数字的意义,那么为甲骨文会出现带框的十字”形状的甲呢
这里,千万别把汉字甲与龟甲联系在一起。
关于干支甲的解注,最早的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有解注,不过,那是在肃清秦尊商,秦尊天干地支“上帝”天法的余毒,受朝廷政治氛围影响下的解注,(班固汉书记载修正秦始皇本纪等与皇上的对话就是例证,许慎此点的解注观点有相同之处。如对涉及秦历法、秦书同文的胡毋敬、程邈的“凡史者皆'公人’皆'狱吏’”的注解亦同,又因胡毋敬、程邈涉及秦法秦政的因素,许慎的解注应受到局限。)《说文解字》中说:
“古文甲,始于十,见于千,成于木之象。”
清代语言学家、文字学家王筠的《句读》说:这句“始于十,见于千”之句应为“始于一,见于十”。因为甲骨文的数词10,用“┃”表示,除过商朝的数字表示的数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外,今所见的甲骨文的数字已有数万的文字表达,而对于特定干支量词的甲乙丙丁等22个字,则与数词是两个表达数字的系统。
所谓是数字表达的两个系统,因为数字系统的“七”的写法,象形的表示方法,竟与汉字甲的前身符号“”一样,如图:
通过干支有“圆”“方”变化意义的存在,可以这样理解,一个是在表达“凡间”的数词;而另一个则是专用于上天干支时间意义,或与天帝、天神相关的名词、量词而特有。对于甲骨文出现带框的“甲”至今缺少解注的原因,是因为甲骨文的甲骨在东汉没有出现,而“甲”字的最后带框的定型书写形状,经过了秦统一天下秦后,处于对天法“”的尊敬,已到了秦文字改革,将“”改为“甲”了。
秦人为了区分“天”一与地一的不同,将与甲法号相同的七,即“”改为“七”,在十字的下边多加造型。(见上图)
当然,不排除商朝时进行了第一次的文字统一的改革行为,将表达测量日月的甲乙丙丁系统的“法文”所使用的器具象形的“表”干与“日”影移动,由右始中;出现圆日与“表”干的“如日中天”的关系,又由中至西、至北又至东至中,回位为“”,(回到起点,不排除由太阳东起时开始)所以用“”表示汉字十,也与干支表排位第一的甲()重合。
如下图:



除过甲骨文、金文的日字与干支表的发明相关外,凡文字中涉及“十”字参合一块的字形,应都与商朝的文字统一规定相关。

如:“田”字,象形字。

李学勤 编.字源.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071199-1200孙树松.简明古今异义词词典.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89.12255常文礼著.智慧汉字.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  2012.0642

今百科诸家的解注:“田,象形字。字形像在一大片垄亩上画出三横三纵的九个方格,表示阡(竖线代表纵向田埂)陌(横线代表横向田埂)纵横无数的井田,有的甲骨文像畸形的地亩。简体甲骨文将三横三纵的阡陌简化为一横一纵的'十’。”(百科)

但是,在夏商原始的耕作中,尚未有这样标准的置地耕作这个概念时地道的干支理论的概念,即所谓的“天圆地方”,不是说地就是方形的,而始干支被视为天法,其圆中有无数方的理论归结为“地方”的概念,当然,自商后的城池布局建筑、祭祀等,以至今人的施政建筑传统概念,仍然应用这个理念。


又如甲骨文的汉字“丁”,是干支的第四个量词,如“口”;

又如东与太阳的起始,与干支的法号“”的方向有关。


东汉许慎时,甲骨文的干支表还没有出土,所见到的只有汉武帝后的历法体系,以及汉“内儒外法”的体系。


(东汉许慎像)
 
(清,专注研究许慎《说文解字》的王筠像)

所以许慎王筠二人对干支甲”的解注,仅将干支的甲(”),是作为数词来解注,没有涉及四边带框“”形状解读。“成于木之象”,如果是以树木的解注则较为牵强,因木在商朝的甲骨文中是以“”的形状出现;(如下图:)如果是作为测量时间的工具,作为测量干支的特定木棍、树木来解注亦有可能,但没有对称“”形状及“”框的象形特点进行解注表述,今词典亦无。

因此,对于干支表的符号是“”的象形解注,应为一测量日月星辰的法器,或干支的图文、数据的图和“册”。

又从商朝甲骨文、或商朝的金文用“╋”或“□”字来表示“册”或图所得到的甲骨文干支表“日历”,无论从数字、数词、顺序为一,或从干支表中“”甲的外形形状,确有测量干支的形似器具形,或图的形状;而“╋”的表示,则是表达这个器具或图的象形符号及用于上天尊号的代称


当然,这个”的象形,古人认为是上帝赋予的“法”号的原因,应是因为发现了太阳、月亮运动变化的时间秘密,诸如天干地支图表中的“圆”下诸多“方”的神秘图形和规律性诸多奇妙和精准的数字。



十一、甲骨文干支表中奇妙的数字与秦始皇本纪吻合
(待续)

秦汉时少习山下的县都是几千人 (王帼聲配图)







  敦煌博物馆王国伟爨书展品(武关道发现记局部)

再次声明: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商业转载者以盈利性质获利时,必须与商洛市古文化院共享分配,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以免侵权难堪。



温馨提示:如文中观点表述有混淆,请以《秦汉雒史》原著为准。欢迎转载、引用我院院士作品学术观点。但,请注明出处。以免侵权。               商洛市古文化研究院

往期回顾:
1.商洛商探源
2.少习武关地望新考
3.宰相“杨炎负义”典故
4.国博中的西周商洛人
5.周星教授带博士生考察商洛新发现的“故武关”
6.少习武关地望新发现
7.商洛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8.秦朝上雒丞印下迷失的商洛界河游记
9.商洛破译——士山盘“仲国”补义
10.秦“上雒丞印”的科学依据
11.二重证据浅论
12.商洛地方古史文化的若干问题
13.秦封泥与商洛古史
14.三伏天游上洛
15.古城墓葬文物“哄抢”及被盗的思考
16.西安近年封泥除土地调查
17.洛间论(上)
18.洛间论(中)
19.温庭筠笔下的“茅店”在哪里
20.旅游宝典:300年前商於古道是这样的)清.商州赋(之一)
21.旅游宝典:大清商於古道两城池五关隘是这个样   清.商州赋(之二)
22.(旅游宝典:大清商於古道吃的什么飞禽走兽)清.《商州赋》之三)
23.王子朝遗部笔下的两条神河 《洛 间 论》下
24.(旅游宝典:)商鞅敲的那扇门  清.《商州赋》(之四)
25.(旅游宝典:清.《商州赋》译注长序
26.七律:《重游六百里》 (藏头诗)
27.解读商洛五次微信的秘密
28.古丝绸之路内关与边关考游记 (之一)
29.古丝绸之路内关与边关考游记 (之二)
30.古丝绸之路内关与边关考游记 (之三)
31.古丝绸之路内关与边关考游记 (之四)
32.青    烟
33.兰露序
34.兰 露  (商洛兰)
35.古商雒
36.皇城南门的泥印
37.夜村发现双龙古城碑
38.秦封泥“商丞之印”图论
39.《秦汉史少习山下拾遗》秦朝上雒县治的发现(书版)
40.疫间商洛考
41.封泥说
41、洛间口被抓的放牛老头
42、青铜器下的商与密
43、秦楚界河
44、《水经注.丹水》凸释  (上)
45|《水经注.丹水》凸释  (下)
46、朝秦暮楚
47、那条是王道
48、司马起丰(典故影视脚本)
49、楚水
50、秦岭之名论
51峣关葛牌乎?
52、南城子 北城子
53、武关道(秦
54、丹鱼之名
55、丹水之名
56.可能是史学界2020一次伟大的发现(秦驰武关道今商於古道的发现)
57秦楚大道
58、少习之名
59、武关(秦汉)
60、商於(论)
61、为秦始皇修的一座高桥
62、为什么说少习武关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起点
63、焚书坑儒与《左传》中的上雒
64、浅论商洛敦煌文化交流书法巡展与历史考古
65、《岳麓秦简肆》中的襄武、上雒、商、函谷关
66、《观览岳麓秦简(四)上雒商》
67、《上雒县治史》

68、秦四关(秦简图秦前为什么没有“秦岭”的名字

69秦四关(秦简图)

70十二幅图解秦简上雒关与汉中

71、少习山

72、少习山可能是历史上最早用文字与山形命名的地标

73、秦侨下寻秦

74、武关

75、蓝田商洛人都高兴的文旅发现(峣关)图

76、《岳麓秦简(肆)》上雒关外的“雒汉”路经

77。古秦岭

78、古秦岭考游时的党课 (实记小小说连载1)

79、古秦岭考游时的党课 (实记小小说连载2)

80、洛阳与雒阳之名

81、“浅谈上洛郡县”文中的秦前上洛

82、秦史记载的更改黄河之名

83、洛阳与商洛之雒

84、秦始皇被冤排儒两千年的史证

85、史记《左氏春秋》有周秦两版本的依据

86、康熙字典“雒”误注

87、《浙大楚简》左传与《清华简》相关的几个问题(之一)

88、商鞅的封地与此商的出处探析

89.  今本左传不是秦禁书的依据(《浙大楚简》左传与《清华简》相关的  几个问题)(之二)

90.   王国伟著《秦汉雒史》概述

91.《系年》秦“守坟墓” 与秦获九鼎周守“冢岭”的报复

92. 商洛秘史的古石碑

93. 洛南秦宫  亦是全国唯一可考的轩辕帝斋宫

94.文物与《秦记》下的商鞅封地商(县)

95.为商於古道之”商於“的命名说一句话

96.《史记》中《秦记》属性解码的意义

97、《左传》《史记》纪传体秦新朝属性的发现,颠覆了秦史政治的核心性质

98、《左传》《史记》“秦记”秦新朝属性的十二个提要

99、《史记》纪传体应来自于《秦记》

100、颠覆历史的言论--纪传体中的《周本纪》是秦记的主要承接点

101、《史记》沿用汉初史记的秘密

102、秦始皇本纪、世家、列传秦新朝、秦记属性的举例

103、五尺“道”文化对爨体书法隶变起止的影响

104、史记“纪传体”是秦集体智慧结晶的关键例证

104、     ”史记“纪传体”是秦集体智慧结晶的关键例证

105、【爱我商州】王国伟——用古文化为商州代言

106、线装书局 《秦汉雒史》概

107、线装书局《秦汉雒史》”它露出秦史断代失传的一个天大秘密“

108、线装书局《秦汉雒史》秦史断代谜底

109、《秦汉雒史》续:奇妙的数字

110、《秦汉雒史》续:秦称帝后的五行排列

111、泰上皇议

112、《秦汉雒史》下重读清华简秦人始源的发

113、《史记》《左传》断清华简《系年》“秦人始源”的秘密

114、雒史、系年下读周本纪:秦人救西伯才有周800年

115、掀起“太史公”的红盖头(“太史公”新论)

116、秦汉史:掀起“太史公”的红盖头 (续一)

117、秦汉史:掀起“太史公”的红盖头( 续二)

118、秦汉史:掀起太史公的红盖头 (续三)

119、商洛文化自信的名片-秦岭(课件一)

122、栎阳公字瓦当,疑太史公之公的物证(一)

123、栎阳公字瓦当,疑太史公之公的物证(二)

124、栎阳公字瓦当,疑太史公之公的物证(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