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悬解》惊悸——半夏麻黄丸,桂枝救逆汤

 FyssqzhOk 2024-03-27 发布于湖南

图片

惊悸二: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

奔豚者,肝木之邪,阳亡土败,水寒木郁,风动根摇,奔冲心肺,是谓奔豚,(言其势如奔豚也)。吐脓者,惊悸之家,气动血挠,离经郁蓄,涌溢阳窍,是为吐衄,不经吐衄,郁碍阳气,阳郁热发,淫蒸腐化,随吐而上,是谓吐脓。惊怖者,水寒土湿,胃气不降,胆木失根,神魂振惕,是谓惊怖。火邪者,火劫发汗,阳败惊生,迷乱昏狂,卧起不安,是谓火邪。此四部之病,异派同源,悉属肝胆。肝胆主惊,皆由木气受伤,惊发于肝胆,而得之也。

1 奔豚者,肝木之邪,阳亡土败,水寒而木陷,木陷生风,风动根摇,则上冲心肺,是谓奔豚。豚者,猪也,奔豚发则如受惊吓之猪,奔突冲撞。师言久作惊悸,必发奔豚也。

五行相生之理,是水生木也。水生木者,是水中之温,而生木也。所以水中之温,是为木气之根。木者,生于水而长于土也。所以阳亡,则水寒则不能生木,所以土败,则根本动摇也。木气为风,水寒土败,则木陷生风,所以风动。厥阴经气,自下上行,木气下陷,郁勃冲击,故气上冲心,阳亡土败,愈陷则愈冲,则发为奔豚。所以《难经》谓,奔豚者,肾之积寒也。所以黄师言,奔豚者,肝木之邪也。

2   吐脓者,就是吐脓血之义。惊悸之家,气动血挠,则血离经郁蓄,通溢阳窍,是为吐血。不经吐衄而外溢者,则郁蓄停积,阻碍阳气,则阳阻而热发,淫蒸腐化,则为脓血,随吐而上。

3  惊怖者,惊惕之义,水寒土湿,胃气不降,胆木拔,则生惊惕胆木下降,戊土培之,

胃气不降,则胆木失根,所以神魂振惕。(听到尖锐声音,心里会有受惊,就是惊惕)

4 火邪者,以火发汗,汗出亡阳,太阳误治也。阳败而惊生,火邪之惊,纯是人为

5   此四部之病,皆从惊发得之。此惊,就是惊悸的总称。病异而同源,悉属肝胆,胆主惊而肝主悸也。以阳亡土败,木气受伤也,惊悸发于肝胆,而得之也。

惊悸三:火邪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蜀漆三两,洗去腥 龙骨四两 牡蛎五两,熬

上为末,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伤寒·太阳篇》: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主之。火邪者,以火劫发汗而中火邪也。(《伤寒》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汗多亡阳,土败胃逆,君相飞腾,神魂浮荡,是以惊生。浊阴上逆,化生痰涎,迷塞心宫,是以狂作。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蜀漆吐腐败而疗狂,龙骨、牡蛎,敛神魂而止惊,去芍药者,以其酸寒而泻阳气也。

 火邪而惊生者,太阳以火发汗,汗多亡阳,土败胃逆,君相火腾,神魂浮荡,是以惊生,痰迷心窍,是以狂作。重点“狂作”,浊气上逆,化生败浊,也就是痰浊,迷塞心宫,是以狂作。心为火脏,痰壅心宫,火不得宣,烦热至极,所以发狂。桂枝去芍加蜀龙牡汤,是救逆之方现代外感病,没有用火发汗的了,此方也很少用到了,但能学到内伤杂病与外感坏病的医理。

2 蜀漆,有言为漆树皮,有言常山苗,余也不知,待考。白芍之酸寒,泻脾胃之阳气,故减去不用。桂枝甘草,疏木而培中,生姜大枣,补中而降逆,蜀漆吐胸膈之瘀浊,也就是吐去心宫之痰浊,所以疗狂,龙骨牡蛎,敛神气而止惊。

论:《伤寒》诸方,皆没标注白芍,炮制炒用,白术也是没有标注,即然没标就是生用。医理与药制,皆以仲景为准绳。

惊悸四:心下悸者,半夏麻黄丸主之。

半夏 麻黄 等分

上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饮服三丸,日三服。

阳衰土湿,升降失政,胃土上逆,心下郁塞,碍厥阴升路,风木上行,不得顺达,郁勃鼓荡,是以心下悸动。半夏麻黄丸,半夏降胃逆而驱浊阴,麻黄泻堙塞而开经路也。

惊悸之证,土湿胃逆,阳气升泄,神魂失藏,多不能寐。《灵枢·邪客》: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正此义也。

内伤外感惊悸之证,皆少阳之阳虚,(土败胃逆,胆木失根故也)。惟少阳伤寒小建中、炙甘草二证,是少阳之阳旺者。(足少阳化气于相火。)汗下伤中,阳亡土败,甲木拔根,相火升炎,故以生地、芍药,泻其相火。(此在内伤,必是火败,以伤寒表邪,郁其相火(之偏见),是以火旺也。)然火自旺而土自虚,非表里阳盛者。(小建中、炙甘草,皆培土而泻火。)除此无阳旺之惊悸矣。(括号内也是原文)

后世庸工,归脾加减,天王补心之方,滋阴泻阳,误尽天下苍生。至今海内宗之,加以俗子表章,其祸愈烈!此关天地杀运,非一人之力所能挽也。

1 阳衰土湿,升降失政,胃土上逆,心下郁塞,碍厥阴升路,风木上行,不得顺达,郁勃鼓荡,是以心下悸动。半夏麻黄丸,半夏降胃逆而驱浊阴,麻黄泄湮塞而开经路。

2 内伤外感惊悸之证,皆少阳之阳虚,也就是相火虚。惟少阳伤寒,小建中汤与炙甘草二证是少阳之阳旺者。此少阳之阳旺者,一是外感郁其相火之偏见,二是误治坏病。除此之外,无阳旺之惊悸。小建中汤,是胆木克胃,相火刑金,则木火盛而土金败,累及中气,所以名建中。而炙甘草汤,也是小建中病的加重版,也是木火盛而土金败,还经脉燥涩,还中以中气为主,所以名炙甘草汤。加大地黄,滋经脉也。皆是惊悸也。

少阳阳虚与阳旺者,只是相火旺与相火虚之义。相火旺,也是因为外感伤寒,郁其六气之偏见也。而小建中汤,炙甘草汤,不仅能治火旺之伤中,也能治火虚之补中。如虚劳的小建中汤与《千金》炙甘草汤。

附:本条提纲,是痰浊之惊悸。此病偶发心慌怔忡惊悸。附一例医案参考。

惊悸——张锡纯医案两则

1 有惊悸恒发于夜间,每当交睫甫睡之时,其心中即惊悸而醒,此多因心下停有痰饮。心脏属火,痰饮属水,火畏水迫,故作惊悸也。宜清痰之药与养心之药并用,方用二陈汤加当归,菖蒲,远志,煎汤送服朱砂细末三分,有热者加玄参数钱,自能安枕睡而无惊悸矣。

2 一妇人,年三十许,一月之间未睡片时,自言倦极,仿佛欲睡,即无端惊恐而醒。诊其脉左右皆有滑象,遂用苦瓜蒂十枚,焙焦轧细,空心时开水送服,吐出胶痰数碗,觉心中异常舒畅,于临眠前先又送服熟枣仁细末二钱,其夜即能安睡。后又调以利痰养心安神之药,边服十余剂,其证永不反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