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建新 高考应考什么样的素质

 清源渭水 2024-03-27

       恢复高考以来,语文试题在贯彻教学大纲、引导中学教学、选拔高校新生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高考应考什么样的语文素质,一直成为命题者与中学语文教师在学科观念上的冲突焦点。

       每年高考前后,命题者(组)都有不少解说。要求依据大纲教学,依据考纲复习,认真教好、复习好课本,兴奋点要放在大纲考纲上,不要被其它复习资料及模拟试题搅乱了阵脚。考后则对试题的命制意图进行逐一阐释,结论为都在大纲考纲教材之内,没有半点可以非议的。而教师呢,含辛茹苦多年,老老实实、兢兢业业照大纲、考纲教材来进行教学与复习,考试前仍惶惶然,考试后仍愤愤然。不少有才华的或者非常勤勉的教师喟然叹息,失败者总是教师,真是越教越不知道该如何教了。

       症结何在?我以为,关键在语文素质上出现了教与考的分离。

       命题者认为,语文高考应将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及语文素养的方方面面都包融进去,从汉语拼音字母、汉字的笔画笔顺到文艺理论、古代文化知识都在可考之列。透过语言文字的展示,社会所需要的所有语文能力以及语言文字所装载的各种思维运行方式都在应检测的范围之中。这样一来,高考语文中贪大求全、拘泥细节、信手拈来的题不少。考试的内容,语文的方方面面无所不包,能用语言文字表述的各种学科领域无所不至;考试的形式,大的题型近些年来较稳定为四种,而小的题型却变幻莫测、变化无穷。老师们按大纲考纲来设计教学,而双纲都比较原则,在教学中仍难以具体操作。老老实实按教材教学,又因“无非是例子”,再加上课文及课后练习,与高考要求的难度差距甚远,而对教学丧失信心。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师,教学中应遵循的是教学大纲中对高中部分的要求,要落实的是现行高中六册教材中的87个单元教学要点及两篇现代文学,还有古代文学的附录。而高考语文试题的考试内容则远远超出了高中的具体教学内容。有的内容是小学、初中的起奠基性的知识,在高中则早就应当转化为能运用的能力而不用再去详记这些知识本身了;有的内容又是公文写作学、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学、科技文献学、人类学、文艺美学、哲学等的要求。这些内容的考试则又大大高于现行高中的87项具体教学内容及要求,过分为难了高中语文教师。作为高中数学教师,不必去考虑数字符号书写规则与作图操作的先后顺序等启蒙性知识的复习,也不必去考虑股票交易中的市盈率等社会实践中数学能力的转换迁移诸方面的训练问题。相形之下,高中语文教师面对命题组的忠告及高考出台的试题,则只能由惶惶然到愤愤然了。

       教考分离问题的解决,只能依赖于在高考应考什么样的能力素质上形成共识之后。

       高考应考什么样的能力素质呢?我以为,从语文教学大纲中关于学科性质的规定性上看,应当是“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既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又应当是高考语文命题的基本范畴。

       鉴于此,我以为,首先应当划分出小学、初中、高中的教学任务及考试范围。小学应以字和词句的积累为主兼及初步的读写尝试,考试则应以字词的认读与书写为主兼及初级读写,如读写500字左右的浅显文章。初中以语言知识的教学为主兼及应用文与常用文的知识与读写,考试则应以考语言知识的运用为主,辅之以初步的应用文与常用文的读写。高中则应以文言、文学、文化教育为主,兼及基本的社会实用语文学,考试则以对文化、文字、文言的理解以及对文化的表达为主,兼及初步的社会语文应用。这样一来,小学突出了语文的基础性,初中突出了语文的知识性,高中突出了语文的应用性。后者包融了前者,又高于前者。考试则不必在一些部位实行简单重复,又有了极明显的台阶性和侧重点。

       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学任务与考试侧重点的划分,为高考语文试题命制时不必贪大求全提供了条件。但仅此还不够,还应进一步明确高中语文教学的起止与高考语文命题的侧重。

       高中语文教学,应在浅易文言文和一般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教给学生初步的系统的知识和常识,并运用这些知识来理解文言文和文学作品;教给学生阅读中外现代经典著作的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指导自己对现代科技、政治、文化读物的理解。高中语文教学,还要加强实用写作的训练,其内容为议论文、实用文。实用文应包括公关性的、商务性的、政令性的三大类。议论文则主要包括思想评论、文艺评论、文化书评等。教学任务突出主线,强调重点,教学内容线性推进,阶梯性强,学科知识及能力的逻辑性构成度高。这样,一些琐碎的写作练习或个人情志抒写的文体,则不必列入专项进行训练,更不必将小学、初中的写作学习任务也包揽到高中重播一遍。

       高考语文命题应主要针对高中教学起点和终点来进行,主要对浅易文言文、一般文学和现代经典文化作品的理解以及对广义文化的表达进行考查,针对一个人“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及素质进行检测,即在理解的深度与速度和表达的精度与速度上进行考核。

       如果这样考语文,现在考题中的错别字纠正,病句修改、歧义辨析、联词选填、标点添加、句式改写、句序整理、辞格选用、成语释义、作家作品、诗文默写等,都没有必要单独立项来进行考试,它们完全可以通过阅读与写作中更高水平的考查来间接地、综合性地进行考测。

       考题中删去以上这些内容,可以使考试目的更明确,考试重点更集中,基本上解决高考语文试题现存的琐碎性问题,体现出与高中语文教学层级的对应性特点。

       语言既是交际工具,又是思维工具。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中对思维能力的考查的比重逐渐加大,这本来无可非议。但是,如果在对思维能力的考核中游离于语文学科特性,就容易变成不可捉摸的玄妙离奇的智商考试,使高中语文教学也跟着扑朔迷离起来。在这一点上,需要明确的是科技等类专门化程度较高的选文阅读的失败,到底是语言文字的理解力差,还是阅读该学科专著的学科基础理论储存不够。我们没有理由要求,高中语文教学也不可能达到完全完成能自修完各门专业学科知识理论的自学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在透过语言去考思维能力时,既不能离开语文学科特点,也不能脱离高中学生政治、科技、文化类已有的学科基础知识,否则,就不是在考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而是在考智商和考非语文科的学科知识的理解了。

       在明确了考试的重点和排除了不宜考的内容之后,对高考语文应当考什么样的素质则可进一步讨论下去。这就是,考学生对祖国语文文字在理解上的深浅快慢、在表达上的精粗徐疾。我以为,语文素质真正好的学生,在考场上是能够做到“过目能识,意到笔随”的。即在阅读中能够迅速敏锐地筛选、捕捉、归纳、推衍信息,有较高的理解与检索的精度与速度;在写作中能够迅速、深刻、广泛地拓展思想以及用概括、谨严、流畅、准确的语言表达意思,即有较高的写作深度与速度。其间,自然包含了前面删去的语言基础项目的训练,又大大高于形成语文能力的语文基础,是学生语文功底的最集中的体现。

       这两大语言语文素质怎样考,我认为可以只设阅读和写作两大部类。阅读素材限度在高中学生可接受的基础上,内容则为文言、文学、文化各一篇足量的材料,形式上也可为题卷分离,文章集中印制,答卷另纸。写作题目既可来源于三篇(类)文章中的一篇或两三篇,也可另给材料作文,还可以给若干卡片,要求学生根据众多的材料进行写作。既可以写一题,也可以写两题,还可以视写作难度再酌加片断写作。

       我们期待高考语文试题在考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素质上抬高起点,突出重心,强化主线,除尽琐屑,把主要精力投放到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上来,投入到高校学习潜能的奠基上来。

       当然,教学与考试要取得共识与理解,各学段的任务要有区分与测定,这涉及了一些中小学语文教学观念的问题,涉及了是否将小学、初中、高中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是否使语文教学中的急功近利和形式主义少一些,多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给学生的问题。要真正改变责任不明,一段欠一段的债,高中才来算总帐,高考考到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的不合理现状,非一朝一夕之功。但是我们相信,随着语文教育界的研究者、执教者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高考应当考什么样的语文素质问题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将得到较好的解决。

                                  (原载于《语文教学通讯》1996年7-8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