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晓麟 |您好!蒲安臣

 Xunhzh 2024-03-27 发布于海南

一 

人生不过百年,若秋风落叶,忽然而已。

怀旧,是人将暮未暮的征兆,亦是对过往浪花的兀自怅然与不舍。

甲辰龙年元霄节那天,女儿携余夫妇前往半月湾海滩游览,车程约一个小时。返家的路上,甫一上车,女儿不经意间说起:此处向南16英里,便是蒲安臣小镇。

图片

小城街景

蒲安臣?我心头一凛。

𣊬间记起曾对女儿提起过这位1861~1867年期间、担纲美利坚合众国驻华公使,并在那个波诡云谲的历史经纬中,为近代中美关系和大清帝国的外交做出过诸多贡献的曾经的风云人物。父女俩心有灵犀,旋即掉头……

图片

驻华公使任上的蒲安臣

进入小城,已是华灯初上,又是一处干净而安静之所。一打听,才知这里是美国以蒲安臣名字命名的三座城市之一,是蒲安臣准备退休后居住的城市。没有故居,也无纪念碑,仅有一座由华裔雕塑家周立民捐赠的半身雕像安放在市图书馆。只是,每当你来到这座城市,就会想这位与城市同名的先生。一个人,一座城,真好。

图片

作者和女儿在蒲安臣座像前留影

急匆匆赶往图书馆,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我们夫妇和女儿来到雕像前,默默地望着这位百余年前的风云人物,曾经挂在雕像背后的两国国旗不知为何已不见踪影,让人感慨不已。良久,致敬、留影,挥手离去。

图片

蒲安臣市图书馆

图片

建于1894年、充满西班牙风格的蒲安臣市

火车站,是该市地标性建筑

说来惭愧,我大抵是在去年的某个时候,才知道蒲安臣其人其事。之前,我茫无所知,而今,穿越百余年的时空,仿佛见到一位睽违多年的朋友,往事如昨,人似眼前。其短暂的一生,晨昏冷暖,一步一景,乃是一部非凡的叙事。

在我极有限的视野和阅读体验中,检点人事,寰宇之内,文字如织,并不是每次遇见都能让人倾盖如故、感喟不置。

蒲安臣是。

二 

请允许我回到200余年的历史现场,简略地翻阅蒲安臣短暂的一生。

蒲安臣是他的中文名字,其本名叫

Anson Burlingame ,1820年出生于纽约一个虔诚的清教徒家庭,1870年卒于圣彼得堡,年仅50岁。

他1841年毕业于密歇根大学,1846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毕业后先律师而后进入政界,政界伊始便担任马萨诸塞州参议员,随后成为美国众议院的一员。他是坚定的废奴主义者,其演讲《马萨诸塞州的抗辩》,成为美国解放黑奴运动的重要文献。此外,他还是美国共和党的创始人之一。

1861年,蒲安臣被其挚友、刚刚当选为总统的林肯任命为第十三任驻华公使,任期至1867年。

图片

蒲安臣的任命谕旨

绕有意思的是,这位公使始初是被派往奥地利,却因在任国会众议员期间曾发表过支持匈牙利和撒丁独立的言论,被奥地利政府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而拒之国门,故而转任中国。从此在冥冥之中与近代中国发生了重要的交集,成为中国外交史上的第一个“外教”。

1861年至1867年,这是近代中美外交史上的“蒲安臣时刻”。那一刻,作为虔诚的清教徒和坚定的废奴主义者,他秉持一以贯之的信仰与价值,以其充满理想主义的精神和正直而宽容的品格,帮助着列强环伺的中国。上任伊始,蒲安臣就曾表示:“我曾为四百万黑人请愿, 现在我要为四亿中国人讲话。”

蒲安臣在华期间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作为驻华公使,固然和当时美国奉行的“门户开放”、“合作政策”有关,更与他个人的胸襟和眼光一脉相承。他在任内的林林总总,繁复而曲折,我既无意悉数打捞且力所不逮,故只能择其大概试图梳理。

在驻华公使任上,蒲安臣积极执行美国政府提出的对华“合作政策”:开展“公正的”外交活动,以取代“武力外交”;“在条约口岸既不要求也不占领租界”,“也永不威胁中华帝国的领土完整。”在一切对华问题上与各列强协商合作,支持清政府的合法权益。他告诫各列强,在对华关系中,“我们应该从长远考虑,少用些武力压制多些更耐心等待。”

蒲安臣是位反奴斗士,他的道德责任感使他反感以强欺弱,用武力使中国让步。因此,无论是遇到各种障碍还是各方指责,蒲安臣的态度始终如一,故成为清𨑳最信赖的外国公使。

窃以为,蒲安臣在任期内的诸多努力,尤以其力荐并推动翻译的、在当时西方国家具有权威性的国际法著作《万国公法》的引入最为影响深远。《万国公法》成为中国了解西方国际法及外交的第一部入门书,不啻是近代中国真正睁眼看世界的一次意义重大的先声与初考,亦是一次一个文明向另一个文明制度层面的凝视。虽然已是西风残照。

历史不可假设,但无妨猜想:以他的资历、人脉、抱负、能力、口碑以及在中国所取得的耀眼外交贡献,蒲安臣或可在母国政坛更上层楼,获得更大的发展。但从他选择担任清朝“各国中外交涉事务大臣”之际,其人生轨迹从此拐弯……福兮祸兮,令人嘘唏。

1867年11月,刚卸下美国公使职务的蒲安臣接受了清𨑳“钦派办理各国中外交涉事务大臣”的聘任,以客𡖖身份成为中国首位涉外“钦差”,从此代表中国出访欧美各国,为维护中国的权益而积极奔走。此番任命,虽皮里春秋,但前无古人,更凸显出近代中国付之阙如、欲说还休的窘况。

蒲安臣何以会接受这个重大使命?可以从其给时任美国国务卿西华德的信中得见端倪:“当世界上占人类三分之一人口的最古老国家破天荒第一次要和西方建立关系,并请求一个最年轻的国家在这一变革中起中间人的作用时,我认为这样的任务是义不容辞的。”

1867年11月始,蒲安臣正式以首位中国使节的身份,代表清政府穿梭于欧美各国,直至1870年2月客死异乡。两年多的舟车劳顿,他殚精竭虑,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对此,他的挚友、著名作家马克. 吐温如是评价:“他对各国人民的无私帮助和仁慈胸怀,已经越过国界,使他成为一个伟大的世界公民。”

蒲安臣率使团出访美、英、法、瑞、挪、丹、荷、普、俄诸国,惜乎中途病逝于圣彼得堡。其间有成功亦有挫败,其成就感和挫折感在他致友人的书信中弥漫于字里行间:

“我希望我已为中国争取到了与西方列强公平竞争的环境……有时候我觉得我可能撑不到这次出访结束, 压力实在太大了。 世界只看到我每天觥筹交错,光鲜亮丽的一面。但手头的工作让我感到痛苦和焦虑。”  

蒲安臣病逝后,蒲夫人在从欧洲写回的家信里写道:

“(先生说过) 我个人没什么可恐惧的。 但我真希望自己能多坚持一段时间,这样可以完成剩下的出访列强的工作,就死而无憾了……”

折冲樽俎,不辱使命。

“出师为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私心以为,在蒲安臣诸项外交成就中,荦荦大者当属《蒲安臣条约》的签订。

1868年7月28日,在出访的首站美国,蒲安臣代表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和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签署了《蒲安臣条约》。《蒲安臣条约》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允许中美移民、商贸、留学自由,并且以西方国际法的形式确立了两国的对等地位。

马克.吐温如是评价:“《蒲安臣条约》是以公正、启蒙和进步为宗旨,因此它必须存在。它跨越太平洋上的桥梁,它打破了清朝紧闭,它用年轻的鲜血激励着最脆弱国家的活力。”

梁启超更称赞《蒲安臣条约》为“最自由最平等之条约也”。

《蒲安臣条约》是近代中国签订的第一份平等条约,影响至深至远,蒲氏居功阙伟。

图片

蒲安臣使团合影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蒲安臣条约》有如空谷足音,开启了近代中国百余年留学美国的时代浪潮。

1872~1875年,120名中国幼童分四批赴美学习;

1909~1911年,180名中国学人分三批赴美学习;

……

这是一幅宏大的现象级画卷。

幸有蒲安臣,这一波三折的中国留学史得以展开。

这是大清帝国的“垃圾时间”;

这是中西文明激荡的艰难岁月。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唐绍仪、詹天佑、唐国安、梁诚、胡适、梅贻琦、赵元任、竺可桢……这份名单太长太重,恕不再续,他们犹如星辰大海,大师辈出,文采风流,几成绝响。

跫音尚未远,请怀温情与敬意,记住这些历史时刻,记住蒲安臣。

历史或真存在一种执拗地彰显自身本相的张力,或迟或早,后来者不可不鉴。

上述文字,“如是我闻”。然如此气象,如此风骨,如此人物,或当勒石纪之。回填这段历史,旨在不负前贤,对得起世道人心。

感谢这次遇见。

拈花一笑,齿颊生香。

    ——(美西)2024、3、19

终稿于旧金山南湾

图片

作者夫妇

   E  N  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