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联三百篇》新赏六十二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24-03-27 发布于湖北
原创2024-01-15 08:23·品秋香

题包孝肃公祠 姚三辰

庐墓守终丧,移孝作忠,最是片言争国本;

居官持大体,以宽继肃,漫云一笑比河清。

一、注释

1.包孝肃——即包丞,字孝肃、字希仁,合肥(今属安徽)人。仁宗天圣五年进士。历知建昌、天长县,徙知端州,迁殿中丞。为官公正廉明,平冤狱,抑豪强,高官贵戚无不惮惧。民间传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有奏议十五卷,今存《包孝肃奏议》十卷。《宋史》卷三一六有传。

2.包孝肃公祠——即包公祠,位于今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72号,是包公园的主体古建筑群。明弘治元年,庐州知府宋鉴在此修建包公书院,后易名为包公祠。

3.姚三辰——字舜扬,号巽湖,清浙江仁和县(今属杭州市)人。康熙五十二年癸巳恩科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检讨。雍正五年,世宗训谕臣下,姚三辰被指责为“词气神色不以朕言为然”,以“心术不端,全无儆惧之意”,与陈学海、谢济世被罚至陀罗海振武营。后复官,历任侍讲、内阁学士、安徽学政等职。乾隆时,官至吏部右侍郎。

4.庐墓——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谓之庐墓。

5.终丧——谓服满父母去世后三年之丧。

6.移孝作忠——谓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

7.笑比河清——让他笑比让黄河水清都难。出自《宋史·包拯传》:“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丞笑比黄河清。”

二、赏读

1.格律

庐墓守终丧,移孝作忠,最是片言争国本;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居官持大体,以宽继肃,漫云一笑比河清。

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上下联各分句,单联内246节奏点平仄交替,上下对应246节奏点平仄相反。

上联句脚:平平仄,下联句脚:仄仄平。

2.对仗

上下联一分句:

“庐墓”和“居官”动宾结构词组相对,这里'庐’动词,搭庐之意;

'守’和'持’动词相对;

“终丧”和“大体”偏正结构词组相对。

上下联二分句:

“移孝”和“以宽”动宾结构词组相对;

“作忠”和“继肃”动宾结构词组相对;

上下联三分句:

“最是”和“漫云”状中结构词组相对,这里'云’动词,说的意思;

“片言”和“一笑”偏正结构词组相对,'言’和'笑’都名词化了;

'争’和'比’动词相对;

“国本”和“河清”偏正词组相对,“河清”这里是河水之清的意思。

3.联意

题包孝肃公祠 姚三辰

庐墓守终丧,移孝作忠,最是片言争国本;

居官持大体,以宽继肃,漫云一笑比河清。

包公在父母坟墓边结庐,为父母守孝三年。之后又把孝心化为忠心,曾经为了“立皇储”这一有关国之根本的问题,冒死进谏。

包公为官以大局为重,而且宽严有度,不要说他总是冷面孔,那是铁面无私,清正廉洁啊。

4.评赏

这幅联题的是包公祠,内容自然围绕包公来写。

上联,主要写包公的“忠孝”之心。一分句,“庐墓守终丧”,是写其孝;二分句,“移孝作忠”,是写其忠;三分句,“片言争国本”是承接二分句,具体写其如何尽忠的。皇室立太子的事,关系重大,言之失当,罪在不赧。所以朝中大臣,大都避而不议。但包拯为了国家的长远大计,仍然直言进谏。他对宋仁宗皇帝说,“我已经老了,而且没有儿子,如果认为我说得不对,也不要紧,反正我不是为了自己想升官发财,就是冒颜而死,也无憾。”所幸宋仁宗宽仁,没有处理包拯,反而说:“可以慢慢商量。”

下联,主要写包公的“为官”之德。一分句,“居官持大体”,是总体上来说包公的为官之道,重大局、识大体;二分句,“以宽继肃”,是具体说如何“重大局、识大体”的,宽严有度也;三分句,“一笑比河清”,是说让包公笑,比让黄河水清都难,就是很少笑,总是一幅冷面孔。

整幅联,铺排有序,法度井然。赞颂了包公的忠孝之心,和包公为官铁面无私,清正廉洁的高尚品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