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洞四辅十二部尊经。

 云中浪子 2024-03-27 发布于贵州

图片

图片

三洞真經的由來及意義

“经”是對道的闡發,經起到的是教化眾生,趨於道岸的作用。經獨特的文字功能,使它有別於其他文字形式,而具有某種至高意義的神聖性,被賦予了極具神話色彩的由來。《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 冩經品》云:

    “科曰:經者,聖人垂教,叙錄流通,勸化諸天,出生眾聖,因經悟道,因悟成真,開度五億天人,教化三千國土,作登真之徑路,為出世之因緣,萬古常行,三清永式,結飛玄之氣,散太紫之章,或鳳篆龍書,瓊文寶籙,字方一丈,八角垂芒,文成十部。三乘奧旨,藏諸雲帙,閉以霞肩,使三洞分門,四輔殊統,寔天人之良藥,為生死之法橋,使眾生普超五濁之津,俱登六度之岸者也。”

三洞經文是道炁所化,空中凝篆而成。此氣為先天,由人而生的呼吸之氣或大自然流動之氣,屬後天。萬物之先,生人生物之氣,為先天之氣,是先天之道的形象化身。《雲笈七簽 三洞經教部》“三洞之元,本同道气,道气惟一,应用分三。皆以诱俗修仙,从凡证道,皆渐差故别,有三名。其经题目:《洞神》即云洞神三皇,《洞玄》即云洞玄灵宝,《洞真》即杂题诸名,或言以教垂文,或以色声著体,并是难思知用,随方立名耳。”《雲笈七簽 卷三 道教本始部》又談到萬物皆從玄、元、始三氣而生,各在清微天、禹余天、大赤天,分別對應道教之三清境,玉清、上清、太清,為道教之三清神,天寶君、神寶君、靈寶君所治之所。,三清皆為道炁。

图片

三洞四輔十二部體系的建立‍

歷來共識,蓋皆以陸簡寂“總括三洞”,搜集上清、靈寶、三皇經文,分別對應洞真、洞玄、洞神,“三洞真經”,編纂道教最早經書目錄《三洞經書目錄》,奠定了道教經書的“三洞”體例。南朝齊孟法師,著《玉緯七部經書目》,將其他道書編入太玄、太平、太清、正一經中。以太清輔洞神,太平輔洞玄,太玄輔洞真,其中正一兼輔三洞。“三洞四輔”,合以七部之稱。

《雲笈七簽》稱“《洞真》者,灵秘不杂,故得名真。《洞玄》者,生天立地,功用不滞,故得名玄。《洞神》者,召制鬼神,其功不测,故得名神。”三洞亦有上中下乘之分,上清為上,靈寶次之,三皇最下。上清以存思、吐納的內煉功法為主,靈寶以濟度齋醮外修功法為主,三皇經湮滅眾多,可以看出,在道教雑蔓多枝的體系中,以成仙之道為最上。

十二部是將三洞分為十二個子目錄。據考,十二部最早說法見於《洞真太上倉元上錄》:“一日自然文字、二名符策、三曰注诀、四曰图象、五曰谱录、六曰戒律、七曰威仪、八日方法、九曰卫数、十曰记传、十一曰赞颂、十二曰表奏。”其分類與唐代道教類書《道教義樞》並無差異。

《洞玄灵宝玄门大义》對十二部有具體的詮釋:

“言本文者,即三元八会之书、长行原起之说,其例是也。《真迹》紫微夫人云:三元八会之书,太极高真所用。本者,始也,根也。是经教之始,文字之根,又为得理之原,万法之本。文者,分也,理也。既能分辨二仪,又能分列法相;既能理於万事,又能表铨至理。如木有文,亦名为理也。又名真文者,十二义通三乘真文。教主中洞,非通义也。神符者,即龙章凤篆之文,灵迹符书之字是也。神以不测为义,符以符契为名。谓此灵迹神用无方,利益众生,信若符契。玉诀者,如《河上》释注之文。玉诀,解金书之例是也。玉名无染,诀语疑谓,决定了知,更舞疑染。灵图者,如含景五帝之象、图局三一之形,其例是也。灵,妙也;图,度也。谓度写妙形,传流下世。谱录者,如《生神》所述三君,《本行》所陈五帝,其例是也。谱,绪也;录,记也。谓绪记圣人以为教法,亦是绪其源起,使物录持也。戒律者,如六情十恶之例是也。戒者,解也,界也,止也,能解众恶之缚,能分善恶之界,防止诸恶也。律者,率也,直也,栗也,率计罪愆,直而不枉,使惧栗也。威仪者,如斋法典式、请经轨仪之例是也。威是俨疑可畏,仪是轨式所宜,亦是曲从物宜,为威法也。方法者,如存三守一、制魄拘魂之例是也。方者方所,法者节度,修行治身,有方所节度也。众术者,如变丹炼石、化形隐景之例是也。众,多也;术,道也。为趣至极之圣道也。记传者,如道君本业、皇人往行之例是也。记,志也;传,传也。谓记志本业,传示学人。赞颂者,如五真颂、九天旧章之例是也。赞以表事,颂以歌德。故诗云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亦曰偈颂也。偈颂者,以四字、五字为句也。表奏者,如六斋启愿、三会谒请之例是也。表,明也;奏,凑也。谓表明心事、上凑大道。通言部者,以部类为义,亦以部别其义,类以相从也。”

    第一本文,“三元八會之書,太极高真所用。”乃自然之文,凝篆而成,是“經教之始,文字之根”、“得理之原,万法之本”,義理深邃,文字典奧,有分判法相,表詮至理的作用。

    第二神符,乃“龍章鳳篆之文,靈跡符書之字”,是神化之用,功能不一,有招魂攝鬼、驅邪治病,祈晴禱雨等效用。

    第三玉訣,“解金书之例是也。”,即對經文的詮解。

    第四靈圖,“谓度写妙形,传流下世”,以圖示、形象的方法對修真、煉養的詮釋,包括存神、導引等。

    第五譜錄,“绪记圣人以为教法,亦是绪其源起,使物录持也”,是為仙真傳記。

    第六戒律,“戒者,解也,界也,止也,能解众恶之缚,能分善恶之界,防止诸恶也。律者,率也,直也,栗也,率计罪愆,直而不枉,使惧栗也。”,為制止諸惡,入道梯行。

    第七威儀,“威是俨疑可畏,仪是轨式所宜,亦是曲从物宜,为威法也。”,為行道規範,使人望而生敬信。

    第八方法,“方者方所,法者节度,修行治身,有方所节度也。”,養生服氣,存神吐納的一些修煉方法。

    第九眾朮,“众,多也;术,道也。为趣至极之圣道也”,外丹修煉、藥石方術、奇門秘法、第十記傳,“谓记志本业,传示学人。”,為仙真、神聖之傳記。

    第十一讚頌,“赞以表事,颂以歌德”,多為四言、五言或七言的經頌及諸真讚頌。

    第十二表奏,“谓表明心事、上凑大道”,為齋醮科儀中的陳情、請願的格式的集合。

图片

关于道藏的编纂

   一、古代对道藏的编修:

    南朝宋陸修靜,編撰《三洞經書目錄》,確立了三洞四輔的體例。

唐開元八年,唐玄宗令崇玄館搜訪道教經籍,勘正訛誤,獲集簡編,以弘勉正道,名曰《一切道經音義》,已軼。并撰《妙门由起》六篇,合為一百十三卷。今存《妙門由起》並其序,收錄于《正統道藏》太平部。

  北宋真宗時,張君房編集進獻道藏,题曰:《大宋天宫宝藏》,已軼。挫其精要,成書《雲笈七簽》,共一百二十二卷,今傳於世,对考察宋以前道教思想以及道经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诏令十方天长观提点孙明道搜求遗书,編成《大金玄都寶藏》,失火亡軼。

金元時期,宋德方及其弟子秦志安等人於玄都觀,編纂《大元玄都道藏》,後經“至元毀藏”毀於一旦。

明正統年間四十二代天師張宇初及其弟張宇清奉召編修《正統道藏》,萬曆年間第五十代天師奉召主編的《萬曆續道藏》,是唯一留存下來的官修道藏,現存本為上海涵芬樓出版的北京白雲觀所藏明刊版本。

二、清末民初的道藏編修:

清末《道藏輯要》,突出道教信仰及內丹修煉的特點,按照二十八星宿對道書進行分類編輯,共二百九十七种,除輯自正序道藏之外,新增九十四種,收錄了眾多明清時期出現的道書。

民國丁福保編集《道藏精華錄》,丹道養生方面內容居多。

三、新中國成立後編修的道藏:

《藏外道書》三十六冊,1994年由巴蜀書社出版,收集正、續道藏未收到書991種,多為明清之時產生的道書。為既《正統道藏》之後,又一次大規模的道藏編修。

《中華道藏》,為對《正統道藏》、《萬曆續道藏》的整理、校對與刊行,既保留有古書豎排繁體的形式,其目錄又符合現代人的閱讀習慣,是學習道藏者有益的檢索和輔佐工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