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定窑白釉“谏”字款唐代钵式洗的解读

 荣纳堂 2024-03-28 发布于天津

转自 麟趾社


定窑瓷器的款识,一直是古陶瓷收藏研究的重点,带款的定窑瓷器价值更高。定窑的款识按技法可分为:(1)刻款(划款)(2)印款(3)书写款(4)后刻款四大类。

刻款又可分为釉上刻款和釉下刻款两种,釉下刻款是指铭文在坯胎上刻划而成,再上釉入窑烧制,称为“釉下刻款”,目前已知的定窑白釉瓷器刻划款有:

官,新官,会稽,尚食局,尚药局,龙,乔位,朝真……还有瓷器订制者,制作者,姓氏,诗词,文章,记事以及随意刻划的文字和符号,不可胜数。

本文试对一件刻划“谏”字款的唐代定窑白釉钵式洗进行解读。

图一:“谏”字款

图二:口径17厘米

图三:高度9厘米

图四,内壁满釉

图五,底足无釉,胎釉结合处,有化妆土痕迹。

谏”字,百科的释义:谏,旧时指对君主,尊长的言行,提出批评或劝告,规谏,进谏。

各种史料中,关于“谏”字的记载很多。“谏”,证也一一一一《说文》;“犹正也,以正道正人行”—一一一《周礼.司谏》;“大臣强谏”一一一一《战国策.赵策》;《答司马谏议书》宋.王安石;《谏逐客书》李斯;《谏太宗十思疏》唐.魏徵;“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使其改正的官吏,谏官又称“谏臣”。谏官的设立,始于周代,盛行于秦汉至唐宋时期。

此件定窑白釉钵式洗标本(残件),系河北省曲阳定州生活遗址出土。口径17厘米,高度9厘米,腹部饱满圆润,束颈,唇口,胎质偏灰色,釉色白中泛青,圆弧平底,底无釉,胎釉结合处有化妆土痕迹,有隋代定窑瓷器的遗风。

根据以上特征,定为唐代早期定窑钵式洗,系唐代官府机构定制之物。

唐代刻划款识的字体多为楷书,虽然潦草,但字体结构严谨,笔划有力,转折自如,具有古朴的风韵。

唐代是我国封建王朝发展过程中的鼎盛时期,盛世之下,开明君主在唐代多有出现,这样的社会背景也就直接促使了唐代谏书的繁多,唐代专门设立了门下省,谏官归属其下,有了制度的保障,唐代谏官更不遗余力地承担起匡扶帝王的职责。

唐代是专职谏官的形成时期,也是谏官作用发挥较为充分的时期,作为谏官的管理机构,谏院的出现是唐代谏官制度发展史上的创举,也是唐代谏官制度高度发达的重要标志。

谏官制度是在唐代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发展,成为国家制度的,唐朝的前期,门下省谏官的基本构成是:左散骑常待二人,正三品下;给事中四人,正五品上;谏议大夫四人,正五品上;左䃼阙二人,从七品上;左拾遗二人,从八品上;这是唐代谏官制度的一大变化,也是谏官监督朝政职能的进一步扩大。

纵观唐代历史发展的全过程,谏官对朝政的批评,基本贯穿唐代的始终,谏官是一种具有强烈的政治使命感,在君主专制下履行监督君主及中央决策的监官角色。

附:长沙博物馆藏唐代定窑白釉瓷洗

长沙博物馆藏:唐代定窑白釉瓷洗

高10.8厘米,口径14.4厘米,底径9.5厘米。敛口,丰肩,扁圆腹,矮圈足,足边较宽,口部饰一周凸出弦纹,瓷洗内壁施釉,外壁施釉不及底,有流釉现象,胎土细腻,胎质薄而有光,釉色纯白滋润,釉为白玻璃质釉。

附:定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