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山寨大王到手机芯片一哥——联发科“农村包围城市”的逆袭之路。

 心容乾坤 2024-03-28 发布于河北

1,联发科起源

1973年,台湾效仿韩国的“科学技术研究院”(1966年建立),成立了一家半官方性质的工业技术研究院(ITRI),往后这家极为重要的机构将成为台湾IC工业的“孵化器”。

1976年,获得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硕士学位后正在读博的青年才俊蔡明介,恰好遇上 ITRI 有个将美国IC技术引入台湾的项目,便赶往纽约应聘,最后他顺利成为了计划招收的五位IC设计师之一。

1980年,由 ITRI 技术转移而成的企业实体,同时也是台湾第一家IC公司——联华电子(联电)正式诞生。后来,在联电与 ITRI 的技术交往中,蔡明介在1983年就被“挖”了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在蔡明介加入联电的两年后,张忠谋毅然放弃美国的高薪工作回到台湾担任 ITRI 的院长,最终他又在1987年与飞利浦合作创建了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台积电)。

经过前面几年的艰难发展后,半导体代工模式终于在台积电的带领下于台湾兴起,于是联电在九十年代也开始进入这个赛道。

1994年,蔡明介被任命为第二事业群总经理,这个部门主要生产消费性电子以及多媒体产品之晶片组。

随着1995年联电彻底向晶圆代工业务转型,其IC设计业务开始逐渐被剥离。而蔡明介则在1996年,分到了联电IC设计业务的一部分。

最终他带着20多人的创始团队,于1997年脱离联电成立了联发科技(MediaTek),联电则成为了无IC设计业务的纯晶圆代工企业。

得益于之前部门业务的经验指引,蔡明介在确立公司主营业务的过程中,敏锐地意识到在当时台湾IT产业围绕着PC业务展开的背景下,CD-ROM芯片是个不错的突破口。

同时,在联电任职的经历极大地锻炼了他,让他从一个工程师成长为生意人,从而学会了如何将已掌握的技术转化为商品。

所以当时他另辟蹊径,直接将DVD内分别承担视频和数字解码功能的两颗芯片整合到了一颗芯片上,并提供相应的软件方案。

联发科这种独特的产品一经推出,便大受DVD厂商的追捧!此后短短几年时间,联发科就成长为了台湾最大的芯片设计公司,并一度占据大陆DVD市场60%的芯片供应量!

2,山寨之王

21世纪初,在“互联网泡沫”的摧残下,全球PC产业开始了下行走势,同时中国DVD市场也在无尽的价格战中显露颓势。这时候蔡明介敏锐地意识到,主营业务迟早受到大环境的影响。

2001年台湾上市之际,在一片喝彩声中受到狂热追捧的联发科,开始了转型之路。

当时蔡明介判断中国手机市场将是未来的大机会,便全身心投入到手机芯片的研发当中。他不仅投资了许多以发展手机技术为主的公司,还多次往返美国硅谷亲自网罗人才。

2003年,凝聚了联发科三年心血的手机芯片终于问世,但产品上市后反响却非常一般,蔡明介此时可谓进退两难——孤注一掷押宝之产品无人问津的同时主业又遭遇发展瓶颈。

就在蔡明介陷入绝望的关键时刻,以往的成功经历却启发了他——DVD芯片可以玩整合那么手机芯片为啥不能玩整合呢?要说多媒体技术和芯片设计,那可是自家的立身之本啊!

于是联发科便将图像处理、MP3播放、调频收音机等多媒体功能整合到手机芯片中,同时还将Wi-Fi、蓝牙、GPS等芯片集成到主板上,并绑定配套的软件平台。

同时在2004年,联发科又联合正崴精密收购了台湾手机设计公司达智,为手机厂商提供“芯片+电子元件”的全套定制化解决方案。

这一整套方案,便是日后让联发科笑傲江湖的“Turnkey Solution”——这极大降低了手机厂商的开发门槛。此外,随着2005年中国手机牌照转为核准制,手机市场的进入门槛迅速降低。

于是,大量进入手机市场的新玩家,直接拿着联发科的高集成方案,就能够一次性获得包括各种手机芯片、基带、操作系统,甚至手机屏幕和摄像头在内的一整套解决方案。

夸张一点的说法就是——直接套个壳就能卖了!所以很多老牌的手机大厂也受不了诱惑,直接舍弃自主研发转而采用联发科的省力方案生产手机。

2006年过去之后,联发科在中国的市占率直接从两年前之0飙升到40%!另外,随着2007年中国取消手机牌照核准制,转而对手机颁发进网许可证,山寨机的大时代正式来临。

紧接着的2008年是中国从2G时代向3G时代过渡的重要年份,而联发科则靠着山寨手机无孔不入的特性持续开疆拓土。2G时代和3G时代的低端市场红利,基本都被联发科所攫取。

3,再战智能时代

联发科的好日子并没有享受太久,因为随着iPhone的横空出世以及安卓手机的崛起,崭新的智能时代即将全面来临。于是2011年在功能机大退潮的时代背景下,其惨遭重挫。

但联发科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迅速转向低端安卓智能机平台,并延续了之前所仰赖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有效抓住了2012年3G向4G过渡的中国智能机井喷式发展之时代机遇,从而完成华丽转型。

紧接着的2013年,得益于红米品牌的横空出世,以及号称“史上首款真八核”的MT6592之诞生,联发科又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此后随着蓝绿两厂的崛起以及魅蓝的诞生,山寨时代的盛世场景再现眼前,而这盛世的光环也直接蒙蔽了联发科的“双眼”——野心膨胀之下其将目光锁定在了中高端市场。

2015年,联发科推出了 Helio 系列芯片,其中还细分出了主打高端的 X 系列和主打中低端的 P 系列。但肩负冲高任务的 Helio X10,却遇到了 Wi-Fi 断流问题,市场反馈很差。

但联发科却并不以为然,而是在之前“真八核”之宣传噱头成功的经验指引下,开始疯狂堆砌核心,于是“史上首款十核处理器”Helio X20便在2016年诞生了。

结果商用后迎来的却是GPU性能不足、台积电20nm工艺漏电率高、调教不佳发热大等一系列的问题!就这样,X20与其超频版X25一起,全部都被撕掉了所谓“高端”之外皮!并收获了“一核有难九核围观”的网络笑谈。

就算同年的九月尾,紧急推出了基于10nm工艺之芯片X30,亦无济于事。此外随着高通一代中端神U骁龙625的问世,联发科的中低端处理器也被打得溃不成军!

在首尾不能兼顾的窘境之下,联发科只能“弃车保帅”,重新回到中低端核心业务圈,并加强“内功”修炼。

2018年,联发科将集成了AI处理单元和ISP单元的 APU 塞进了 Helio P60 中,这大幅加强了其中低端处理器的图像处理能力。

结合 P60 超高的性价比,最终成功获得了传音等出海大厂的青睐,从而帮助联发科在中低端市场重新稳住了阵脚。

此后,在小米等国产厂商不离不弃的支持下,联发科成功度过危机。

2019年11月26日,联发科正式发布了旗下首款5G SoC天玑1000——蛰伏三年后终于在高端市场再度出击!

虽然在天玑1000的发布会上其宣布了诸多领先的性能指标,但量产之路却甚为曲折。

于是2020年五月份又发布了一款天玑1000 Plus,并以此作为量产款。

尾声:

2020年随着天玑处理器(主要还是中低端天玑7系和8系之发力)的爆火,联发科成功打败了多年的老对手高通——夺得全球智能手机芯片市场的头把座椅!结结实实地吃到了4G向5G过渡的时代红利。

2021年,在高通“火龙888”肆虐的背景下,联发科通过天玑1100/1200两款旗舰芯片完成了高端战线的过渡任务。但高通还是选择相信三星,从而继续发布了新一代的“火龙8 Gen1”。

于是,联发科就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遇,在半个月后发布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旗舰产品——天玑9000,此后的2022年三月份又诞生了一代中端神U天玑8100!这两大王牌吓得高通紧急下单台积电从而推出了骁龙8+。

进入2023年后,在高通于旗舰端与中端不断发力的情况下,其与联发科的上半年出货量差距已缩至1%。而就在高通奋力拼杀的时候,下半年华为的麒麟却回归了——“发哥”暗叹好险!

END

致力于科技企业历史的探索和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