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第二十一讲: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彭信之管理识堂 2024-03-28 发布于云南

建立原则,开展实践,创立学科        

           ——德鲁克

阅读:
如果某个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稳步增长,那么其经济效益也应该稳步提升。在一个需稳步增长的产业里,盈利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如果这样的产业不能盈利,则说明经济现状之间存在着不协调(《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第四章)
心得:
关于这种不协调,德鲁克区分成了四种情况,分别是:
产业的经济现状之间的不协调;
产业的现实与假设之间存在的不协调;
某个产业所付出的努力与客户的价值和期望之间的不协调;
程序的节奏或逻辑的内部不协调。
我们一个一个地讲。
先说第一个,经济现状之间的不协调。
还记得在讲到意外的外部事件吧,德鲁克特别说明,那是适合大企业的。而这个经济现状的不协调,则是适合高度专业的小型新创企业,他们只要用新流程或新服务就可以杀出来。
不过“经济现状之间的不协调”这句话听起来有点晦涩,感觉离我们很远,更像是经济新闻播报的新闻,和我们的创新有什么关系呢?
先看定义:“在一个需稳步增长的产业里,盈利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如果这样的产业不能赢利,则说明经济现状之间存在着不协调”。
首先说现状
新的竞争对手出现了,但是现有企业和供应商没有意识到。
为什么没有意识到?
因为这个时候,这个新的竞争对手甚至不能称为竞争对手,他们太渺小了。
于是创新者有了一个窗口期,在一个较长不被关注,不被打扰的时间里慢慢发展。
大企业这个时候在干嘛呢?
他们在忙于弥补不断增长的需求与滞后的效益之间的差距,他们忙于现状,忙于提高利润,忙于提高管理水平,根本无暇顾及其他公司正在做的不同的事情,甚至,他们暗自庆幸,终于不用自己做这些事情了。
而这些不同的事情,正是能够产生成果和利用不断增长的需求。
所以我们只要找到那些成功企业创业之初的故事,就会发现这样的影子。
比如当年朱升给朱元璋的创业策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于是朱元璋在没有人注意的情况下徐图发展,在竞争对手血流成河之际悄然壮大,最后气候已成,终于定鼎中原。
商业方面德鲁克举钢铁厂的例子,非常具有代表性。
1960年代,美国大钢厂所采用的冶炼技术叫做 integrated mill (综合钢炉),这个技术彼时已经非常成熟,能够锻造优质的钢材,就在1960年代的时候,出现了一种新的冶炼技术叫做 mini mills (短流程工艺),这种工艺起初只能够对废钢材进行再加工,生产用于加固水泥的钢条,这是一种低技术,低利润的产品,大钢厂们也乐得退出这个低端市场,而去生产如特种钢板这样的高端、高利润产品;随着大钢厂退出低端市场,他们的利润率反而提高了,但那些的新兴企业不断改进短流程工艺,在之后的三四十年中,不断进军高端市场,时至今日,大部分采用综合钢炉技术的钢厂已经倒闭,而采用短流程工艺的企业占据了大部分的钢材市场。
咱们再说一个身边的例子,淘宝在2008年以前,都是个“为边缘人群提供边缘产品”的平台,是各种大学生、宅男购买水货手机、义乌小商品的好地方。那时的天下,是易趣的天下。2008年以后,淘宝才羽翼丰满,开始双线进发:其中一条道路是“边缘人群买主流商品”,就是那些大学生、宅男们,开始购买一些原本在百货公司、Shopping Mall里才购买的品牌商品了;另一条路是“主流人群购买边缘商品”,再过三年,淘宝这两条道路,终于在终点汇合,主流人群购买主流商品,当然,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后来的事情了,双十一的一天卖掉上千亿。
多年后,拼多多又来颠覆淘宝,不过这已经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讲到这里,你已经知道了,这种理论后来被克里斯坦森教授发展成为“颠覆式创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