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传 作者:冯至

 新用户4541Ay47 2024-03-28 发布于上海

杜甫传记。今人冯至著。最初在杂志上连载,于1952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多次重印,并被译成多国文字在海外广泛流传。本书的特色之一,是它的朴实和严谨。作者力求每句话都有根据,不违背历史。不用个人的想象加以渲染。特色之二,是作者站在审视中国诗歌发展历史的高度,以热情而深刻的笔触来叙述杜甫的一生以及杜诗的成就和影响。作者还用较多的篇幅介绍杜甫的“三吏”、“三别”,认为它是杜甫诗艺术的一个伟大成就,是一座高峰。特色之三,是它也恰如其分地指出了杜甫的思想局限,周采泉《杜集书录》指出:“用阶级观点对诗人作适当之分析批判,当以此为权威著作。”此书1980年再版,对原书只作了些文字修改,在书前附加重版说明,书后增加两个附录。附录一,是作者1962年所写三篇论杜文字。即:《人间要好诗》、《纪念伟大的诗人杜甫》(1962年4月17日在杜甫诞生12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报告)、《论杜诗和它的遭遇》,其中一、三两篇专论杜诗,弥补了《杜甫传》由于受体裁限制对杜诗难于展开讨论的不足;附录二,是作者1962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的以杜甫晚年与苏涣的交往为题材的小说《白发生黑丝》。

章节列表

重版说明

前记

家世与出身

童 年

吴越与齐赵的漫游

与李白的会合

长安十年

流 亡

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

陇右的边警与艰险的山川

成都草堂

再度流亡

幕府生活

夔府孤城

[附录一]

[附录二]

重版说明

近年来,有几位关心《杜甫传》的同志劝我把这部传记增补得更充实一些,重新出版。我自从1962年在纪念杜甫诞生一千二百五十周年时写了几篇有关杜甫的文章以后,没有继续研究杜甫。没有新的研究,很难增补旧的著作,只能做些文字上的修改。为了不辜负同志们的期望,我把1962年写的三篇文章作为附录印在《杜甫传》的后边,以弥补它的不足。因为《杜甫传》主要是叙述杜甫的生平,而杜诗则谈得很不够,这三篇文章虽然也涉及诗人的生活,却更多是评论杜诗。文章与传记,难免有重复的地方,但二者相隔十年,有的观点也会有些变化,彼此不完全一致。可是总的说来,我对于杜甫与杜诗的评价没有什么改变。

另外,我在1962年还写过一篇以杜甫与苏涣的交往为题材的小说《白发生黑丝》。那时,《人民文学》编辑部约我写关于杜甫的文章,我想,《人民文学》以发表创作为主,于是写了这篇小说给它。用意是要说明杜甫在贫病交加的晚年,能欣赏苏涣那样的人物,可见他晚年的精神状态并不像有些人所认为的那样衰颓。传记尊重事实,小说依靠想象,但这里的想象还是以杜甫的诗篇为根据的。现在我把这篇小说也收在书中作为“附录二”。这样做,在书的体例上似乎不伦不类,并且与《杜甫传·前记》中所提出的要求大相径庭,但用另一种文笔,从另一个角度,来表达我对于杜甫的某些看法,也不是没有意义的。

1979年5月5日

前记

这部传记的目的是要把我们祖国第八世纪一个伟大的诗人介绍给读者,让他和我们接近,让我们认识他在他的时代里是怎样生活、怎样奋斗、怎样发展、怎样创作,并且在他的作品里反映了些什么事物。

作者写这部传记,力求每句话都有它的根据,不违背历史。由于史料的缺乏,空白的地方只好任它空白,不敢用个人的想象加以渲染。关于一些个别问题,有的采用了过去的和现代的杜甫研究者所下的结论,有的是作者自己给以初步的分析或解决。为了使读者不被烦琐的考证与论据所累,不曾把问题解决的过程写在里边,附注也尽量减少。作者使用的杜集,主要是仇兆鳌的《杜少陵集详注》;仇氏注杜,虽然有许多牵强迂阔的地方,但他丰富地搜集了十七世纪以前关于杜诗的评论和注释,给作者许多方便。

这部传记在1951年1月到6月的《新观察》上连续发表时,有不少读者对它表示关怀,提出宝贵的意见,后来还有人写了评论。这给作者很大的鼓励,如今印成单行本,作者要向他们说出衷心的感谢,并且参酌那些意见和评论作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但是限于学力,必定有许多使人感到缺陷的地方,希望此后能得到更多的指正和批评。

1952年7月15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