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家十二药精中,隐含着一个疗神的药方

 liyh65 2024-03-28 发布于山东

在中医发展历程中,受道家思想影响颇大。有一种学说叫叫黄老学说,为黄帝之学和老子之学的合称。中医学与道教渊源相通,特别强调'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把中医学摆在天地人这样一个大系统中来加以研究、究其源,即出于道家。

所以《内经》认为,一个优秀的医生,要掌握医道,就必须懂得道:'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以教众庶,亦不疑殆,医道论篇,可传后世,可以为主。'把对医家的要求与道家的标准等同起来,这是医之通于道,或者说医道同源的根本之所在。

学习中医,就是要学习天地人三者的交合感应,把人放在天地之间去思考,在人与天地之气相感的过程中寻求平衡,使人的各种行为合于道。

有很多厉害的大医本身就在道家修行,比如黄帝本人,黄帝是中华文明之始。

还有《汤液经法》伊尹,对了,伊尹姓伊名挚,“尹”不是名字,而是“右相”的意思。因为其母亲为侁民,在伊水住居,以伊为氏,所著的《汤液经法》是一部以道家思想为指导的中医著作,奠定了中医方剂学的基础。

还有《肘后备急方》的作者葛洪,自号抱朴子,世称小仙翁,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东晋时期道士、道教学者、炼丹家、医学家。屠老师青蒿治疟项目获得诺贝尔奖,最初的启发即来自《肘后备急方》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肘后备急方》中还有世界上最早的治疗天花的记载。

还有啊,“我命由我不由天”也是葛洪说的,也只有修道的人才能说出这样话,出自他的《抱朴子内篇》。

再还有,网友们熟知的道家九字真言“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也是葛洪说的,出自《抱朴子》,原文是:“祝曰,'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凡九字,常当密祝之,无所不辟。”。

还有一位大家,就是孙思邈,又称孙真人。按《黄帝内经》中的说法,根据修道之人的修为可分为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四个层次,能称真人的可真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行事皆合于道的了不起的人,孙真人寿142岁,我辈高山仰之,景行行之,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唐朝时又有一位道家的人,对中医做出非常突出的贡献,就是王冰。王冰,号启玄子,听这名字就是道号。王冰年轻时笃好养生之术,留心医学,潜心研究《素问》达12年之久。他著成《补注黄帝内经素问》24卷,81篇,为整理保存古医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后人的《素问》研究多是在王冰研究的基础上进行。

在历史长河中,在医道之途上做出贡献的还有南朝陶弘景、明末名医张景岳、傅青主,甚至金元四大家的朱丹溪年轻时也当过道士。

中医的很多基础理论与道家相关。比如道家的阴阳五行理论,已成为中医理论的核心,道家的“清净无为”是中医倡导的“恬淡虚无”的先声,道家的“人法自然”推演出中医的“顺应天时”,道家的“冲气以为和”是中医“以平为期”的基础,道家的“治未乱”推导出中医的“治未病”,道家的“上善若水”是中医“德全不危”的来源等等。

今天要讲的重点是道家十二药精。

十二药精即天精巴戟、地精芍药、人精人参、日精乌头、月精官桂、鬼精鬼箭子、神精茯神、山精桔梗、道精远志、香精杜仲、兽精狼毒、松精茯苓

这些药物被用于多种目的,如装藏神像、调理风水、治疗疾病、驱邪避祟、提升心性、感悟道法等。每种药精都有其独特的来源和特性,代表着阴阳五行的力量。它们不仅具有治疗疾病、驱邪避祟的效用,更能够帮助修行者提升心性、感悟道法。通过运用这些药精,修行者能够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但我感悟这十二味似乎还蕴含着一个方子,可用于调神。我把他们重新组合大再看看:

桂枝,人参,附子

茯神,远志,白芍,鬼箭羽

杜仲,巴戟天

桔梗,牛膝。

因为狼毒有毒,临床不甚常用,仅列此11味药。

可以看出,重组方后,此方可以温振心肾阳气,调理气机,安神定志。可用于精神情志受到较大损害,或年高精弱,肾精亏极,少阴伤极,心神恍惚,夜则梦鬼,畏寒肢冷之人。我在临证之时,往往据证酌加石菖蒲、生龙牡、生磁石、夜交藤、合欢皮、酸枣仁、五味子、龙眼肉之属,颇多效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