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为风雨雷電?天地阴阳之气变化

 蓝海苍鹰 2024-03-29 发布于陕西
2022年2月3日  壬寅年辛丑月丁亥日 正月初一  周四

何为风雨雷電?天地阴阳之气变化

天气变化,变幻莫测,风吹云散,风起云涌,风雨欲来,乌云密布,密云不雨,兴云致雨,暴风骤雨,电闪雷鸣,故而期望风雨时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来年才能有个好收成,愿天下太平,国泰民安,有太平兴旺之景象!

图 Weather动态天气图标

图片


河南省安阳殷墟甲古文中涉及旱灾、下雨、打雷、冰雹、刮风、祭云等气象方面的骨片很多,多是卜问未来天气气候,希望风调雨顺,以利于农作物的长势,使他们有丰收的年成,生活平安幸福。

图 记载天气现象的甲骨文

图片


甲骨文中还对降水现象进行了分类,有雨、雪、雹、霜等。对雨还有具体分析。“䌺雨”是毛毛雨,如“甲寅卜,不䋙雨”,即不下毛毛雨。“雷其雨”则是下雷雨。“洌雨”、“疾雨”是能带来灾害的雨,在甲骨文中屡有所见,如:

今夕其雨疾,疾雨亡害(罗振玉《殷虚书契前编》四、九、七)贞,其洌雨。贞、不亦洌雨(胡厚宣《战后京津所获甲骨集》四一九)

这疾雨就是急雨,洌雨就是暴雨。“疾雨亡害”是说下了一场急雨,幸好没有造成灾害。雨太多就会涨水,造成洪水灾害。

图 气象上常用的甲骨文举例

图片


此外,《月令》、《逸周书》、《黄帝内经》、《吕氏春秋》、《淮南子》、《齐民要素》、《田家五行》等典籍中也记载了丰富的农业气象经验,为中国古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合理利用天时从事农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

因此,早期天文和气象是不分家的,天文和气象都要观测和预报。

图片

汉代,农业的发展推动了气象观测的进步,用作天文和气象观测的观象台,便成了历朝历代必不可少的建筑,司天也便成了常设机构。
天气中的虹霓、雲雾、风雨、四时变化,都是天之积气形成的。

对于云、霞、雷、雪等,古人认识是:阴阳聚为云;霞者,赤云气也;虹,阴阳不当交而交者,天地淫气也。另外还有“阴阳相薄,感而为雷”;“天地积阴,寒则为雪”。

《列子·天瑞》:“虹霓也,雲雾也,风雨也,四时也,此积气之成乎天者也。”

对于天候气象如雨、雪、冰、雹、雲、霜、风、露的形成和作用,纬书均以阴阳二气的作用加以解释。

《春秋·元命苞》说:

“阴阳合而为雨。”(《太平御览》10 引)

“阴阳凝雨为雪。”(《李峤杂咏》乾象注引)

“阳散阴为霰。”(《李峤杂咏》乾象注引)

“阴包阳为雹。”(《李峤杂咏》乾象注引)

“阴阳散而为露。”(《太平御览》12 引)

“阴阳凝而为霜。”(《太平御览》卷13 引)

“阴阳聚而为雲。”(《太平御览》卷8 引)

“阴阳怒而为风。”(《初学记》1 引)

“阴阳乱而为雾。”(《初学记》1 引)

这里,纬书用阴阳二气的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解释各种气候的形成,是很合理的,尤其是对雷、電形成的解释。为后来的王充所继承吸收。纬书对雷、電的解释别具特色。

《易纬·稽览图》:“阴阳和合,其電耀耀也,其光长而雷殷殷也。”(《开元占经》102 引)

《河图·始开图》:“阴阳相薄为雷。”(《开元占经》102 引)

《春秋·元命苞》:“阴阳合而为雷,阴阳激而为電。”(《太平御览》13 引)

这种对雷、電的解释非常先进,基本与现代西式科学相符合。“阴阳相薄”、“阴阳相激”,都是说阴阳二气相互作用,从而产生巨大的声光,先有阴阳的撞击(薄、激),于是发出耀耀的電光,随后便可听到殷殷的雷声。

《春秋纬·元命苞》说:

“元气阳为天精,精为日,散而分布为大辰。”(《太平御览》3 引)

“阴阳之气,郁积成精,聚而上升,则为星,聚而下凝则为石。”(《汉学堂丛书·石怪井泳占》引)

“雾,阴阳之气也。阴阳怒而为风,阴阳乱而为雾。雾,阴阳之余气也。”(《太平御览》15 引)

“水者,天地之包幕,五行之始焉。万物之所由生,元气之津液也。牛女为江潮,江潮者,所以开神润化,故其气湍急。”(《文选·郭璞注江赋》引)

这些说明“元气”,包含阴阳两个方面,如元气中的阳气是天的精华,此精华之气为构成日,其余散开分布而形成星辰,阴气下降凝聚为地、为石,余气为风、为月、为雨、为雹、为霜、为露等等。

元气之津液为水,而水又为五行之始、万物之所由生。

图片

宋代朱熹对各种天气现象的解释,可见《朱子语类》卷2“理气下”“天地下”。现摘录如下:

“风只如天相似,不住旋转。今此处无风,盖或旋在那边,或旋在上面,都不可知。如夏多南风,冬多北风,此亦可见。”

“霜只是露结成,雪只是雨结成。古人说露是星月之气,不然。今高山顶上虽晴亦无露。露只是自下蒸上。”

“高山无霜露,却有雪。……(其理在于)上面气渐清,风渐紧,虽微有雾气,都吹散了,所以不结。若雪,则只是雨遇寒而凝,故高寒处雪先结也。”

“雪花所以必六出者,盖只是霰下,被猛风拍开,故成六出。如人掷一团烂泥于地,泥必灒开成棱瓣也。又,六者阴数,太阴玄精石亦六棱,盖天地自然之数。”

“雨自是阴阳气蒸郁而成,……(密云不雨,)盖止是下气上升,所以未能雨。必是上气蔽盖无发泄处,方能有雨。”

“雷如今之爆杖,盖郁积之极而迸散者也。”

“虹非能止雨也,而雨气至是已薄,亦是日色射散雨气了。”

“正是阴阳交争之时,所以下雹时必寒。今雹之两头皆尖,有棱道。凝得初间圆,上面阴阳交争,打得如此碎了。「雹」字从「雨」,从「包」,是这气包住,所以为雹也。”

明代《五杂组·天部》中说:

“日,阳精也,而雷、電、虹、霓皆阳属也;月,阴精也,而雨、露、霜、雪皆阴属也。星宿风云,行乎阴阳之间者也。

日月,恒有者也;雷、電、雨、露之属,不恒有者也。星宿体生于地,而精成于天,风云皆从地起而行天者也,故兼阴阳之气也。”

另可见《朱子语类》卷99“张子书二”,朱熹在阐发宋代张载关于雨、云、雷、风形成的观点时说:

“阳气正升,忽遇阴气,则相持而下为雨。盖阳气轻,阴气重,故阳气为阴气压坠而下也。……阴气正升,忽遇阳气,则助之飞腾而上为云也。……阳气伏于阴气之内不得出,故爆开而为雷也。……阴气凝结于内,阳气欲入不得,故旋绕其外不已而为风,至吹散阴气尽乃已也。”

《董胶西集·雨雹对》:

“天地之气,阴阳相半,和气周回,朝夕不息。阳德用事,则和气皆阳。建巳之月是也,故谓之正阳之月。阴德用事,则和气皆阴,建亥之月是也,故谓之正阴之月。十月阴虽用事,而阴不孤立,此月纯阴,疑于无阳,故谓之阳月,诗人所谓'日月阳止’者也。四月阳虽用事,而阳不独存,此月纯阳,疑于无阴,故亦谓之阴月。自十月已后,阳气始生于地下,渐冉流散,故言息也,阴气转收,故言消也。日夜滋生,遂至四月,纯阳用事。自四月已后,阴气始生于天上,渐冉流散,故云息也,阳气转收,故言消也。日夜滋生,遂至十月,纯阴用事。二月八月,阴阳正等,无多少也。以此推移,无有差慝。

运动抑扬,更相动薄。则熏蒿歊蒸,而风雨云雾雷电雪雹生焉。气上薄为雨,下薄为雾。风其噫也,云其气也,雷其相击之声也,电其相击之光也。

二气之初蒸也,若有若无,若实若虚,若方若圆。攒聚相合,其体稍重,故雨乘虚而坠。风多则合速,故雨大而疏。风少则合迟,故雨细而密。

其寒月则雨凝于上,体尚轻微,而因风相袭,故成雪焉。寒有高下,上暖下寒,则上合为大雨,下凝为冰霰雪是也。雹,霰之流也,阴气暴上,雨则凝结成雹焉。”([晋]葛洪 辑《西京杂记卷四·京师雨雹》亦载有类似内容。)

白话文:

汉武帝元光元年七月,京师落降雨雹。鲍敞询问董仲舒说:“冰雹为何物?何种气生成它?”

仲舒说:“此为阴气胁迫阳气而生。天地之气,阴阳相互各半,调和二气周遭轮回,朝夕不息。阳气主事,则调和之气皆属阳性。此时为建巳四月,所以称它正阳之月。阴气主事,则调和之气皆属阴性,此时为建亥十月,所以称它正阴之月。十月阴气虽然主事,而阴气不孤立,此月纯属阴性,近于无阳,所以称它阳月,诗人所谓「日月阳止」正是。四月阳气虽然主事,而阳气不独存,此月纯属阳性,近于无阴,所以也称它阴月。

自十月以后,阳气初始生于地下,逐渐冉冉流散,所以称为生息,阴气转为敛收,所以称为消减。日夜滋生,于是到在四月,纯阳主事。自四月以后,阴气初始生于天上,逐渐冉冉流散,所以称为生息,阳气转为敛收,所以称为消减。日夜滋生,于是到在十月,纯阴主事。二月八月,阴阳正等,无多无少。以此推移,无有差失。

运动抑扬,相互荡迫,则熏气蒸腾,而风雨云雾雷电雪雹诞生。气上迫为雨,下迫为雾。风为它们呼吸,云为它们蒸气,雷为它们相互撞击之声,电为它们相互撞击之光。二气初始蒸腾,若有若无,若实若虚,若方若圆。攒聚相合,那身体稍重,所以雨乘虚而坠落。风多则结合迅速,所以雨大而疏散。风少则结合迟缓,所以雨细而绵密。那寒月则雨结凝于天上,身体尚轻微,而因有风气相袭,所以形成雪。寒气分有高下,上暖下寒,则上面结合为大雨,下面凝冻为冰块雪珠。雹,为雪珠之流,阴气暴然向上,雨则凝结成雹。

图片

明代郎瑛《七修类稿·卷十六义理类·天地气味》云:

“天以五气生万物,气无臭味,故风雨霜露自天降者,皆无味也;地以五味养万物,味具形质,故地生者皆有味焉。”

而我们再看中国古代的“元气论”来解释风云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说法,都是能够解释的通,又解释的合理,远比今天西式科学外星学更让人理解。

《文始真经(关尹子)》中说:“曰:人之力,有可以夺天地造化者,如冬起雷,夏造冰,死尸能行,枯木能华,豆中摄鬼,杯中钓鱼,画门可开,土鬼可语,皆纯炁所为,故能化万物。今之情情不停,亦炁所为。”

意思是说:关尹子说:人的力量,有可以夺取天地自然造化万物的巧妙,比如在冬天打雷,夏天造冰,让死尸行走,让枯木开花,在器物豆中捉鬼,在水杯中钓鱼,让画出的门开启,让泥塑的鬼神说话。这些都是纯粹的元气可以作为的,所以能变化万物。如今人们的情感一个接一个的不同,也是人的元气所为。

这段文字也告诉了我们古人掌握了“冬起雷,夏造冰”的秘密,知道了这些现象皆由炁所生,古人掌握这些道法都能做到,那么上古神仙拥有改变天气夺天地自然造化之能力,又有什么觉得不可能的呢?

《关尹子》说:“曰:衣摇空得风,气呵物得水,水注水即鸣,石击石即光。知此说者,风雨雷电皆可为之。盖风雨雷电皆缘气而生,而气缘心生。犹如内想大火,久之觉热,内想大水,久之觉寒。知此说者,天地之德皆可同之。”

白话文:

关尹子说:人的衣服在空中摇动就会产生风,人把口中的气哈在东西上就会产生水,人把水倒进水里就会产生声音,人用石头击打石头就会产生火光。知道了这个道理,那么风雨雷电,都可以人为地创造出来。

风雨雷电大概都是因为气而产生的,而气则是因为人心而产生的。比如心里一直想着大火,时间长了就会觉得燥热;心里一直想着大水,时间长了就会觉得寒冷。知道了这个道理,那么天地万物的所有规律都能够被我们把握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