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权的回归是一场持久战

 子玉史院 2024-03-29 发布于陕西
 / 子

帝制的本质是一元政治,但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皇权却往往会被贵族、外戚、勋贵等群体制约,所以必然就会产生竞争,直到皇权再一次恢复为一元。

公元前210年,秦国兼并了六国一统天下,秦王嬴政的称号也由秦王更新为皇帝。自从皇帝制度诞生之后,嬴政就用郡县制等制度确保了皇权的绝对权威,其特点就是,绝对的一元化。

而且秦国很快就吃到了这种制度优势的红利,始皇集中所有资源一战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同时,直道、驰道、万里长城等都是这种制度优势所带来的结果。

当然,什么事情都是两面性的,始皇利用这种制度优势快进式推进自己心中的蓝图,结果就导致了帝国的二世崩塌。

西汉建立之后,刘邦的皇权直接就被打了折扣。本质来说,刘邦只是一个盟主的角色,而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都是以大股东的身份与刘邦共治天下,分享了刘邦的皇权。

所以,刘邦必然会进行收回皇权的斗争。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帝国之后,刘邦就致力于削藩,将异姓诸侯王从帝国的组织架构中砍掉,直到公元前195年驾崩时,刘邦都在进行这项工作。

当然,刘邦也成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到他驾崩时,就只剩下一个燕王卢绾,而且燕军已经在汉军凌厉的攻势面前节节败退,燕王卢绾最终逃往了匈奴。

文景时代,帝国虽然继续执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但文帝和景帝也都在致力于收回皇权这件事,因为此时的皇权是被刘姓诸侯王和功臣派同时分享。文帝和景帝在打击这两个群体时几乎是同步进行的,以保证不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进而威胁到皇权。

等到汉景帝杀掉周亚夫之后,功臣就基本退出了帝国舞台,就剩下刘姓诸侯王这一股势力。汉武帝亲政之后很快就出台了“推恩令”的政策,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策略将刘姓诸侯王的蛋糕进一步分解,藩王再也对皇权造成不了任何威胁。

也就是说,直到汉武帝时,汉朝皇帝才真正收回了皇权,实现了所谓的一元政治。为什么汉武帝在位期间能干成打击匈奴、经营西域等一系列大事,就是享受了这种制度优势的红利。

接着,汉武帝又推出了察举制,打通了人才上升的通道以实现给帝国频繁换血的目的,保证了皇权的始终独立。

东汉建立之后也面临这种情况。由于光武帝刘秀是利用世家大族的力量先后推翻了新莽政权、更始政权、赤眉军、隗嚣、公孙述等势力,建立了东汉帝国。所以,刘秀就必须对以世家为主体的功臣派进行分红。

东汉本质上是刘氏与世家共治天下的格局

东汉是皇帝与世族共治天下的格局

图源/剧照

虽然此后东汉皇帝频繁将外戚和宦官势力搬出来以压制世家,但由于外戚和宦官势力更新速度实在太快,始终形不成对世家的压倒之势。最后是,宦官清洗了以大将军何进为代表的外戚,完了袁绍又代表世家进宫血洗了宦官势力。

虽然此后发生了董卓进入洛阳抢夺了属于袁绍蛋糕的事,但世家的力量也只是由朝廷转到了地方。随后,世家就以讨伐董卓的名义公然起兵,攻城略地,将自己的蛋糕最大化。

天下进入了军阀混战的时代。

本质来说,东汉末年的乱局和三国之间的竞争只是世家以战争的方式重新进行利益分配。在这个过程中,世家始终是主角。

可见,东汉始终没有彻底收回皇权所以才导致了后来军阀混战进而分裂为三国的局面。

虽然曹操在创业过程中有意在打击世家势力并大力提拔寒门以集中权力,但在曹丕代汉称帝之后天下还是再次回归到皇帝与世家共治天下的格局,曹丕出台的九品中正制就是为了保证世家大族的利益。

等到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司马氏建立西晋王朝之后,世家就已经真正攫取了天下的控制权。为什么司马炎要大封诸王,就是为了制衡强大的世族群体。结果是,西晋的八王之乱导致了五胡乱华,衣冠南渡。

等于说,魏晋的皇帝都没有拿回皇权,将中央集权进行落地

南北朝就更不用说了,东晋的皇帝简直就是门阀的木偶,只剩下祭祀的权力。即使刘裕建立了刘宋王朝,士族、寒门的力量开始抬头,但门阀依然是控制江南的主体,皇帝必须得在经济、社会地位上对他们作出最大让步。

后来经过侯景之乱和江陵之难,门阀势力虽然遭受重创,以陈霸先为代表的寒门开始走上政治舞台,但也不过是垂死挣扎,等待被北方一统罢了。

公园589年,隋军攻陷建康城,南北混一,隋文帝虽然成为历史上第三个再造一统的帝王,但他的皇权依然被死死限制,因为,大隋的基本盘是宇文泰当年创建的军事贵族关陇集团,杨坚能够上位开创大隋基业就是被关陇贵族集体推上去的。

虽然他有灭陈军功的加持,可依然摆脱不了关陇贵族的束缚。

为了打击关陇贵族,拿回皇权,杨坚就在任内做了两件事情:收回人事权,六品以下的官吏由吏部任命,六品以上的由尚书省任命;废除军籍,将府兵制兵民合一的本质进行落实,打破了关陇贵族对军队的垄断

隋炀帝接棒之后,继续以营建东都洛阳将政治中心东移和增加进士科的方式进一步稀释关陇贵族对皇权的束缚。但在与关陇贵族的博弈中,杨广最终还是失败,关陇贵族转身就将唐国公李渊选为他们的代理人建立了大唐王朝。

大隋天子自始至终都没能拿回皇权。

杨广至死都没能真正拿回皇权

图源/剧照

李渊当然也知道关陇贵族的能量,所以在创业的过程中也在大量虹吸寒门以形成对关陇贵族的制衡之势,据统计,太原元从功臣的十六人中有一半的人就出自寒门,其中就包括商人出身的武则天父亲武士彟。

但毕竟李渊是靠关陇贵族夺的江山,所以就必须得保障他们的利益,为什么李渊坚持以建成为太子,就是坚持关陇本位,不使以秦王为代表的关东士族对关陇的利益形成冲击。

可见,高祖的皇权是严重被打了折扣的

就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将关东士族引入帝国庙堂,可话语权依然被关陇贵族掌控,太宗驾崩之后,长孙无忌轻轻松松就将出身关东的尚书省左仆射李勣给排挤出权力中心。

只能说,就算太宗这样的天降猛男在面对关陇集团时也是一样无助

等到李治即位之后,几乎就是处于关陇集团的十面埋伏中。本质来说,永徽初年的大唐政局属于典型的二元政治:皇帝垂拱而治,政局被以长孙无忌为代表的关陇集团彻底掌控。就像当年的汉惠帝刘盈被功臣派架空一样。

大唐天子不仅没能拿回皇权,其权力反而进一步被门阀侵蚀。

最终,李治是通过联合出身寒门的基层官员并将武则天引入后宫才从庙堂和后宫两个方向同时发力经过长途跋涉最终将以长孙无忌为代表的关陇集团打倒。

但此时的李治也并没有完全拿回皇权,因为,门阀的残余势力依然强大。为什么李治在驾崩时以遗诏的形式给了武则天合法摄政的权力,就是为了让武则天继承自己的遗志继续打击门阀势力,通过科举制持续给帝国庙堂引入新鲜血液,以达到彻底清洗门阀势力的目的。

武则天掌权之后,继承了高宗的遗志,一方面快进式推进科举,一方面又开启酷吏政治对贵族进行打击,从684年到705年,在这21年的时间区间内,武则天虽然被指责女主干政、成为女皇后也屡屡受到各方势力的冲击,但她始终在矢志不渝地执行丈夫高宗皇帝的遗志。其处死宰相裴炎就是具体表现。

等于说,武则天其实是唐高宗政策和战略的继承者,虽然她在690年到705年这个时间区间内曾将帝国的国号由唐改为周。

但同时,门阀留下的权力空白也被外戚势力所填补,女皇和中宗时代,武氏外戚始终是主角,中宗李显更是大力培养韦氏外戚势力以制衡强大的朝臣势力。

所以,皇权和外戚之间必然会拔刀相见,通过神龙政变、景龙政变、唐隆政变、先天政变这四场政变的清洗,外戚势力基本被清洗出局,完了玄宗还利用对功臣郭元振、刘幽求等人的打击彻底拿回了皇权。

此后,玄宗继续执行高宗和女皇大力推动科举和发展经济的战略。由于皇权已经被集中,大唐也就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所以,开(元)(宝)盛世也就缓缓走来。

但由于关陇贵族遽然退场而通过科举走上来的寒门又不能及时承担起治国重任,导致玄宗在边防事务中不得不倚重以安禄山为代表的胡人为节度使。

加上府兵制的彻底崩溃,帝国逐渐就出现了外重内轻的局面,皇权又被节度使群体所侵蚀。结果就导致了安史之乱。

本质来说,安史之乱其实正是皇权旁落的必然结果

安史之乱的根源是皇权旁落

图源/网络

直到大唐灭亡,大唐天子都没能拿回皇权。

接着就是五代的乱世。

本质来说,五代只是对晚唐外重内轻乱局的再复制,唱主角的永远是地方藩镇,皇权通过改朝换代的方式是被频繁洗牌。

为什么周世宗柴荣要对禁军实施改革,就是为了改变外重内轻的局面,稳固皇权。但由于历史惯性,后周的皇权最终还是被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给夺了过去,历史切换到了大宋王朝。

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是快进式推进禁军改革和科举制,在削藩的同时又达到快速给庙堂洗牌的目的。经过太祖、太宗两代人的接力,大宋的皇权已经集中于赵宋官家之手。

皇权集中的结果就是,华夏民族之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

但由于唐朝遗留下的严重边疆问题,北宋在军力孱弱的情况下最终还是没有经受住游牧民族的冲击,亡于靖康之难。

接下来的元朝虽然武德充沛,但其皇权是严重被贵族、宗王、部落所束缚,元朝三天两头发生政变皇帝频繁更新就是具体表现。

为什么元朝只在中原呆了97年,就是因为,由于皇权屡屡遭受冲击,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干发展经济、改良组织架构、意识形态建设等这些关乎帝国生命周期的大事。

本质来说,元朝灭亡的根源就是,皇权不集中,帝国长时间处于动荡中所导致

朱元璋就比较聪明了,在创业的过程中他就已经逐步在砍削那些影响集权的山头势力,建立大明之后更是屡屡对功臣集团进行血洗,最终设计出了藩王、文官群体、勋贵三驾马车互相制衡的局面,皇权稳如泰山。

但在燕王朱棣问鼎之后,藩王势力就遭受了重创,成为只领工资没有任何权力和自由的群体。土木堡之变中,勋贵又遭受重创,文官一朝崛起,一家独大,皇权又严重被文官群体所制约。

为什么嘉靖、万历这些皇帝都不爱上朝,就是被文官群体给逼的。

大明的皇权最终还是下沉到了庞大的文官群体中,结果就是,由于权力的不集中不能有效调动资源高效率办事屡屡被关外的女真所击败。最终在农民军和八旗的共同打击下退出历史舞台。

实事求是地说,明朝灭亡的原因还是皇权的不集中

等到清朝入关之后,爱新觉罗家族就将那些束缚皇权的势力列了个清单,然后逐一制定预防方案。最终长期避免了阉宦、藩镇、宗室、女主等势力对皇权的干扰,满清的皇权是高度集中。

但当咸丰驾崩,帝国的权力被女主慈禧攫取之后,大清的灭亡就已经注定。

一部二十四史就是一部皇权的兴衰史。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和“在看”。谢谢!
/
推荐阅读:
元朝之亡,大体如此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