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吕仁和教授运用对药治疗糖尿病经验举隅

 中医缘的图书馆 2024-03-30 发布于内蒙古

吕仁和教授运用对药治疗糖尿病经验举隅

吕教授临床擅用对药治疗糖尿病,疗效突出,兹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素问·奇病论》云:“帝曰:有病口甘者……此人必数食甘美,多而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本段经文提出糖尿病前期即脾瘅期主要病因是“数食甘美,多而肥也”,处理措施主要是生活方式干预。

糖尿病期即消渴期由脾瘅期进展而来,《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素问·痹论》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久嗜肥甘厚味,脾胃运化失职,湿浊内生,蕴久化热,更伤脾胃,故水谷之气不能正常输布,“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此期主要病机为脾胃湿热或脾胃郁热,可旁及他脏,故消渴期常用清热化湿、清解郁热等治法,常用茵陈、炒山栀,石膏、寒水石或知母等对药。

《灵枢·五变》云:“怒则气上逆,胸中蓄积,血气逆流,髋皮充肌,血脉不行,转而为热,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消瘅期为糖尿病发病的并发症期,其发病与情志异常相关,主要病机特点为血瘀、瘀热,故治疗应重视活血化瘀,凉血散血,另外“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故在活血基础上尚应重视行气、调气,常用赤芍、丹皮,香附、乌药等对药。糖尿病久病伤正,常用黄芪、当归,猪苓、茯苓等对药。

药对举偶

1、茵陈、炒山栀

茵陈、炒山栀合用出自《伤寒论》茵陈蒿汤,原书主治黄疸,《神农本草经》云:“茵陈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炒山栀主“胃中热气”,尚可清利三焦湿热,清心火。《温热论》云:“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故用茵陈、炒栀子清热利湿。现代药理认为茵陈可保肝利胆,调脂、降压及降血糖,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栀子水提物、京尼平苷和西红花苷对于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有明显调节作用。

糖尿病患者常合并有血脂异常,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茵陈、栀子合用不仅可针对消渴期湿热内蕴病机,尚可调节糖、脂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本药对辨证要点为:肥胖,数食甘美多,舌红,苔黄腻,常兼有高脂血症、脂肪肝,如兼有便秘可酌加大黄,可见茵陈蒿汤不仅在黄疸病治疗中运用广泛,在糖尿病治疗中也大有作为。

2、石膏或寒水石、知母

石膏、寒水石合用取法于《温病条辨》“三石汤”,原方主治暑湿俱盛,暑热为著,《名医别录》云:“石膏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神农本草经》云:“寒水石,主身热,腹中积聚邪气,皮中如火烧,烦满,水饮之。”二药合用,清肺胃实热,除烦止渴,常见烦渴多饮,消谷善饥等症。

石膏、知母合用首见于《伤寒论》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症见“渴欲饮水,口干舌燥”、“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本草纲目》云:“知母之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而泻火,乃二经气分药也。”可见石膏配用寒水石,与石膏配用知母共同点是清肺胃实热,但石膏配用知母兼可滋肾阴,正如《温病条辨》所言“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恐其陷入易易耳”。

李晨等将24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以石膏知母汤降糖,对照1组以二甲双胍降糖,对照2组以阿卡波糖降糖,比较石膏知母汤的临床降糖效果,结果石膏知母汤可以有效地在降低餐后2h血糖的效果上,可完全代替阿卡波糖的降糖作用,比二甲双胍效果好;在降低空腹血糖效果上,较阿卡波糖效果好,不及二甲双胍。

3、赤芍、丹皮

赤芍、丹皮合用,吕教授尤为推崇,认为赤芍、丹皮凉血活血,还可通大便,利小便,清肝火,减慢心率,再加黄连尚可去心火,治心烦急躁,二药合用,切中消瘅期瘀热互结病机,尤适用于糖尿病并发症阶段症见心动过速,大便干,急躁易怒,唇暗,舌下络脉迂曲,瘀血较重者,常配伍桃仁、红花、水红花子。

《温病条辨》云:“太阴温病,血从上溢者,犀角地黄汤和银翘散主之。”犀角地黄汤和银翘散合方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活血之功,主治温病热毒充斥气血,赤芍与丹皮在方中为凉血活血重要药对。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内分泌代谢紊乱疾病,微血管病变为其特有的并发症,组织学基本改变为基底膜样物质增多,并累及系膜细胞,同时有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本质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中层钙化。

现代药理发现赤芍可抑制血栓形成、下调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过氧化脂质,并通过改善脂蛋白组分比值、抑制血小板聚集发挥抗动脉硬化作用。丹皮主要成分丹皮酚可以降低血黏度,使红细胞聚集性和血小板的黏附性降低,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从而在多个环节干预血栓的形成。可见赤芍、丹皮配用在治疗糖尿病并发症阶段有着重要应用价值。

赤芍、丹皮药对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吕仁和教授经验药对。治疗糖尿病主要适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挟有血瘀、血热,或瘀热互结者。治疗慢性肾炎血尿等,则主要适用于热毒包括风热、湿热邪毒内陷血分,络破血溢者。用量一般掌握在赤芍1030克,丹皮1030克。血虚有寒,月经过多慎用,孕妇应忌用。

4、黄芪、当归

黄芪和当归配伍为当归补血汤,出自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的《内外伤辨惑论》,诸多医家对其都有所发挥,梳理古代文献可见,当归补血汤的临床应用主要可以归为三个方面:

一是气血虚弱,阳浮于外,症见肌肤燥热,面红目赤,烦渴引饮,脉洪大而虚。

二是妇人经行或产后血虚发热头痛。

三是疮疡久溃不愈。

吕教授应用当归补血汤不局限于以上所述三证,但见正气亏虛,气短乏力,面色萎黄之人均可用之,临床多用于糖尿病久病,郁热耗伤气阴病人,如气虚较甚,常加入太子参、北沙参;阴虚较甚,常加入生地、麦冬、石斛;肺肾两虚常加入灵芝、红景天。对于糖尿病肾病所致肾衰竭,肾元亏虛,瘀阻脉络,湿浊内停为其重要病机,药物常用黄芪、当归、赤芍、丹皮、丹参、川芎、水红花子、猪苓、茯苓、大黄、炒枳实,患者常表现为面色萎黄,乏力气短,腰酸疼,纳差,恶心,甚则呕吐,此时运用补肾药物不仅达不到培补肾元之功,尚有滋腻碍胃之弊,故用黄芪、当归益气养血,以后天之气血充养先天之肾元。另外,经现代药理研究本方可促进骨髓造血,调节免疫功能,促进血管新生。

5、香附、乌药

香附、乌药二药合用出自于《韩氏医通》青囊丸。《本草纲目》言香附:“利三焦,解六郁,消饮食积聚、痰饮痞满,胕肿腹胀.....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也。”《本草求真》言乌药:“凡一切病之属于气逆,而见胸腹不快者,皆宜用此。功与木香、香附同为一类.....香附辛苦入肝胆二经,开郁散结,每于忧郁则妙。此则逆邪横胸,无处不达,故用以为胸腹逆邪要药耳。”故二药合用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腹内积气,胀满不适,甚则疼痛,用之均易排除气体,消胀止痛。

消瘅期发病多与情志异常相关,《丹溪心法》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香附、乌药寒温并用,上下同治,疏肝行气,使一身气血调畅,如气郁胸闷较甚,常配伍香橼、佛手宽胸理气,如气滞血瘀,症见心烦易怒,胸胁胀痛,腹胀便秘,唇暗,月经色暗,有血块,舌有瘀点等,常加用柴胡、赤芍、白芍、炒枳壳、炒枳实、桃仁、红花等行气活血,如兼有失眠、多梦,常配伍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栀子清心除烦。

6、猪苓、茯苓

猪苓、茯苓合用见于《伤寒论》五苓散,原书71条云:“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五苓散之消渴应与消渴病消渴相鉴别,前者之消渴单指症状口渴而言,渴欲饮水不能多,饮多则出现水入则吐之“水逆”;后者之消渴为消渴病发病的一个阶段,“消”尚有“消灼”“消耗”之意,“渴”即为口渴,多表现为烦渴欲饮,渴欲饮水数升。《外台秘要》云:“渴饮水不能多,但腿肿,脚先瘦小,阴痿弱,数小便者,此是肾消病也。”此处肾消相当于现代医学糖尿病肾病,临床多表现为大量蛋白尿,水肿,此时运用猪苓、茯苓利水消肿尤为合适,现代药理认为茯苓提取物茯苓多糖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茯苓中含有茯苓聚糖、多糖,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促进体液免疫作用,增强T细胞功能。

猪苓水机醇提取物分别有促进免疫及抗菌作用。《神农本草经》云:“茯苓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故吕教授运用猪苓、茯苓并不局限于利水消肿,更看重的是他们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常配合服用百令胶囊,但须注意舌红、少津者忌用。

验案一则

朱某,男,57岁,内蒙人,201342日初诊。主诉:发现血糖升高17年,尿蛋白(++8个月。患者17年前体检发现血糖12.0mmol/L,诊断为2型糖尿病,间断服用二甲双胍、拜糖平、格列美脲等控制血糖,血糖控制不佳,遂改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目前应用诺和灵30R早28U,晚22U控制血糖,空腹血糖波动在78mmol/L,餐后血糖波动在89mmol/L。体重80kg,标准体重65kg。刻下:视物模糊,急躁易怒,纳眠可,大便偏干,小便有泡沫,腰酸痛,双下肢无水肿。舌质暗红,苔薄黄,脉沉。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700mg/L

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

中医诊断:消渴病肾病、消瘅期、肝肾亏虚,心肝火旺,瘀热内生。

治法:养肝益肾,清心肝火,凉血活血,嘱患者诺和灵30R改为早26U,晚20U皮下注射,监测血糖。

处方:菊花10克,枸杞子10克,川牛膝30克,丹参30克,丹皮25克,赤芍25克,龙胆草10克,黄连10克,川芎15克,白芍20克。

510日二诊:服上方,腰酸疼较前减轻,尚有乏力,口中异味,舌红,苔黄腻,脉沉滑。空腹血糖68mmol/L,餐后血糖810mmol/L,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668mg/L,诺和灵30R改为早24U,晚18U皮下注射,42日方加太子参30克,茵陈30克,炒栀子10克。

621日三诊:服上方,口中已无异味,尚乏力明显,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沉。空腹血糖48mmol/L,餐后血糖811mmol/L,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518mg/L,诺和灵30R改为早22U,晚16U皮下注射,42日方加生黄芪30克,当归10克,太子参20克。

82日四诊,服上方乏力改善,偶有头晕,舌红,苔黄腻,脉沉滑。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血糖910mmol/L,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121mg/L,诺和灵30R改为早20U,晚14U皮下注射,42日方加太子参30克,茵陈30克,炒栀子10克。

96日五诊,服上方头晕、乏力好转,近日着凉,左下腹冷痛,胸闷,腹胀,偶有恶心,舌体胖大,苔白腻,脉弦细。空腹血糖67mmol/L,餐后血糖89mmol/L,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124mg/L,嘱患者诺和灵30R改为早18U,晚12u皮下注射。处方:香附10克,乌药10克,香橼10克,佛手10克,陈皮10克,姜半夏10克,九香虫10克,猪苓20克,茯苓20克。

按:本案为消渴病肾病,分期当属消瘅期,消瘅期的病机特点为虚实夹杂,肝肾亏虚为本,瘀热、心肝火旺为标,故一诊以枸杞子、牛膝、菊花以补肝肾,龙胆草、黄连以清心肝之火,赤白芍、丹参、丹皮、川芎凉血活血,以上诸药,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二诊、四诊加入茵陈、炒栀子以清利湿热,当以舌苔黄腻、体胖为辨证要点。三诊加黄芪、当归、太子参益气养阴以扶正。五诊,患者受寒致寒凝气滞,《金匮要略》云:“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故以香附、乌药、香橼、佛手疏肝理气,陈皮、半夏燥湿化痰,九香虫散寒和胃,兼以解郁,猪苓、茯苓利湿健脾,提高免疫力。

吕教授认为胰岛素的用量多少不仅要关注血糖,尚应该重视体重,体重超标的人,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胰岛素用量应逐渐减少,体重不达标的人,胰岛素用量可以适当增大,最终使他们的体重达到标准体重,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把血糖控制平稳,减轻动脉硬化程度,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本患者体重严重超标,故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逐渐减少胰岛素用量,服用中药一方面缓解症状,另一方面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肾脏血流,减轻肾小球高滤过率,延缓肾小球硬化进程,故尿微量白蛋白逐渐减少,取得了较好疗效。


提示:文章内容及配方仅供参考,患者如有所需,还需中医辩证而治,切勿盲目套方使用。

文源: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王晓锋;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李靖

【中医介绍】吕仁和教授为国家级名老中医,第二届“首都国医名师”,师从秦伯未、施今墨、祝谌予先生,勤求古训,重视《内经》理论学习,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倡导中西医结合,基于《内经》中有关糖尿病的论述,联系临床实际,提出分期论治消渴病学术观点,即脾瘅期(相当于糖尿病前期)、消渴期(糖尿病临床期)、消瘅期(糖尿病并发症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