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老武汉人喜欢说个斑马劳资就是不服周?

 零壹贰012 2024-03-31 发布于湖北
#我来唠家常#为什么湖北人总喜欢说不服周(周天子)?就是不服周(不服气)!阿里老师认为原因有五:
1、武王伐纣灭商,楚国曾为其立下汗马功劳,结果仅被封为子爵(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第四等),楚人表示不服……

商朝末年,天下大乱,楚国先祖鬻熊审时度势,率领楚人全族投靠周文王;在武王伐纣时,楚国又一直鼎力支持。可以说楚人在灭商这件事上是立了很大的功劳的。不过商朝灭亡之后,周朝对楚国的态度,却伤了楚人的心。周文王封鬻熊为子爵这可以理解。毕竟楚当时不大,也没有什么大的功劳。可是商朝灭亡,周天子大封诸侯,还是封楚国国君子爵,这下楚国上下都觉得憋屈。周朝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子爵是第四等。周天子召集诸侯商议国事,很多时候子爵连参加的资格都没有。因此,自武王代商那天起,楚国上下就对周天子充满了怨恨。

2、第四任周天子“带头大哥”周昭王曾6次纠结一大邦小弟南征楚国,最终玩火自焚,溺亡于汉水,真是丢人丢到家了,史书都不好明确记载——“今天,老鼠葬了猫……”

经过几代人的前仆后继的努力,楚国逐渐开始强大,而周王室却日渐势微,周天子开始坐立不安,于是经常找个理由就南征。一开始,周王亲率王师和曾国(也称随国,今湖北随州,国君姓姬〈与周天子同姓〉,曾侯乙为其国君之一)、邓国、鄂国等诸侯大军南征虎方、楚蛮和扬越等部落,这些都是楚国早期的松散联盟部落。之后又率领各路小国(周天子好像一直喜欢干这种事)进行了六次大规模的南征,最终于第6次远征楚国的时候淹死在了汉江。

可以说,楚国和周王室相爱相杀的过程中,楚国逐渐开始占据了上风。

周昭王伐楚而死,意味着楚国正式强大起来,周天子也越来越重视这个南方的子爵了。周昭王之后的历代周天子,都不同程度地攻打过楚国,一直到西周灭亡,才暂时停止攻打。这就意味着,在整个西周时期,楚国一直被中原诸国政治边缘化,还时不时被周天子率领的北方各诸侯国联合攻打。

这就好比在一个混乱的班级,同学们都不和你玩,班主任还时不时的带一帮不如你的小瘸子、小秃子同学揍你一顿,如果是你,你会咋办?

3、“王不王我,我自王之”——第十三任楚王熊渠不满周天子“子爵”封号,僭越自封为“楚王”。

在西周时期,楚国的爵位原本是子爵。然而,随着楚国的实力不断增强,周王室的统治力量又日渐衰微,熊渠开始对周王室的统治感到不满。他在江汉地区自行称王,并将他的三个儿子也分别封王,这种行为被视为对周王室宗法制度的僭越。因为只有周天子才能称王,而诸侯只能封侯。

熊渠的僭越称王显示了他对周王室权威的挑战和楚国实力的增长。这一事件也反映了西周时期诸侯势力的崛起和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减弱的趋势。楚国也开创了周朝诸侯自封为王的历史。

4、第二十二任楚国国君楚庄王伐戎勤王,问鼎中原。

楚庄王在位期间,楚国国力强盛。据《左传·宣公三年》记载,楚庄王在讨伐陆浑之戎后,陈兵于周王室边境。周定王派王孙满前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王室九鼎的大小和重量。

九鼎是周王室的权力象征,楚庄王的问鼎之举被视为对周王室权威的挑战。王孙满回答道:“在德不在鼎。”他认为统治天下在于德行,而不在于鼎的大小。

“问鼎中原”这个故事展示了楚庄王的雄心和楚国的强大,同时也显示了周王室的衰落和诸侯争霸的趋势。这一举动被世人认为是觊觎天下的王位。楚国国君自立为王,自然没人认同他,会盟的时候被春秋五霸之一的宋襄公怒斥“你这是假王压真公”,结果宋襄公被楚人一鼓作气在泓水之战中打挂了……

5、随侯质问楚国攻伐无名,不料楚人直接回怼道:“我蛮夷也”,别跟我讲武德。

其实狂妄的楚国同时也很自卑,因为楚国在周王室制度中的地位低,用易中天的话来说:“楚的资格原本较差,西周封爵时只封了个子爵,正统的史书都管楚王叫楚子。于是楚人“不服周”(不臣服于周王室)。上下君臣,都自称蛮夷,专一和华夏诸侯作对。”

不过蛮夷有蛮夷的好,不用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也不会被人道德绑架。根据太史公的记载,公元前706年,楚国为了称霸去讨伐随国。结果随国质问楚军说:“我没得罪你干嘛打我?”楚国人也挺有意思,直接说:“我蛮夷也。”意思是老子是你们诸侯眼里的流氓,搞点流氓事也是应该的,我想打你就打你,不需要理由[捂脸][捂脸][捂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