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凯:何为教育的“新质生产力”?——图全解→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大奔h1wmjlcm1r 2024-03-31 发布于江西

何为教育的“新质生产力”?

作者|张凯 

今年两会,“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各级政府全年十大工作任务之首。

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中国未来经济,“新质生产力”将起到创新推动的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三大特征,是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的中国选择,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其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教育部长怀进鹏:基础教育如何扩优提质?教育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特稿|明师的四个特征——欲成名师,先做明师,从“名师”走向“明师”


图片


我们不得不认识到,“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内涵要求。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向2035更高水平的育人目标,时代呼唤中国教育大规模孵化“新质学校”,推动工业文明向智能文明转型,实现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的系统性跃升和质变——这一时不我待的课题,正在上升为自上而下的全民共识,成为基础教育的“必答题”,而不再是“选择题”。

截止2023年底,中国人口已经连续两年负增长。人口的变化对教育将产生系统性和结构性影响,小班化、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拔尖创新,成为基础教育办学走向的必然追求。

学校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涉及多个变革目标和无数重要问题。但我们认为,一些具备关键影响力的枢纽型、结构化变量,能够增加变革附加值、激活创新潜力、营造“飞轮效应”的核心要素,都可以视为教育的新质生产力。剖析其内涵,教育的新质生产力首先应涉及四个“新”。

新技术:延展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指出,“要把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到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全环节”。当我们以互联网思维重构教育,借大数据支撑教学,用智能产品提升学习效能,教育的深度、广度、可能性被大大延展。

比如:基于脑科学,建构学习力测评工具和指标体系,开展符合大脑学习规律的课堂设计,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基于大数据的数智化转型,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数字画像;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知识工具,让每一位老师都有一位人工智能助手,每一门课程都有知识图谱……

深度而系统的教育转型中,技术的不断革新,为学校配备思维的脚手架、行动的工具箱,以最少的耗能产生最大的效果,打开通往高效能创新的“任意门”。

图片

新场景:高位赋能学习进化


当人工智能突飞猛进,我们不得不重新定义学校的价值——学校不再仅仅是一个“容器”,更是一扇打开师生感知力、创变力的大门。

如今,教育的场景时代已经开启,“场景革命”正划时代地提升着我们的教育想象:场景本身具有学习力,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探索欲、思维链,激活美的学习感受;场景本身也是课程资源,校园里每个小角落都可以赋予更多教育的契机,释放教育价值;场景还能够启动行为、点亮心智,唤醒师生的生命感和价值感,实现场景到场能的转换。

未来学校的根本功能,就是以真实问题场景、游戏化场景、体验式场景、人机互动场景等不同的场景,激活不同的学习内驱力,实现全方位的真实成长。

图片

新连接:释放有限资源的无限潜能


我们知道,人的智能来自神经网络里的“连接”。连接就是学习,就是在重塑大脑。

教育,其实也就是把能够解决成长问题的人与资源相连接。实现教育高质量,今天的学校必须实现“连接改变教育”,包括部门之间的连接、师生之间的连接、学科之间的连接、学习与生活的连接、学校与社会的连接等。

资源有潜力,关键在于是不是能挖掘出它下面巨大的冰山,将现有的资源用到极致,释放有限资源的无限潜能,做到因地制宜的创新,实现聚合效应。

图片

新生态:持续输送创新动能


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学校的涌现式、规模化创新,则需要好的沃土和生态。

一方面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而不同、自由生长的学校生态。学校管理者要看见学校的核心环节,重视一线问题的真实解决,以更灵活、更有效率、更有温度的行为设计与组织形态,抵抗无序,经历生长,走向卓越。另一方面是高位平衡的区域生态。优质教育的集群式涌现,需要一个又一个的区域教育生态重建。

当育人生态四季分明,风调雨顺,尊重个性又集约高效,学校变革就成为人人都能参与的一场“价值涌现”。

来源|生物学Teacher Education。本期编辑|守望新教育。

热点关注|智能时代,教育的“变局”与“新机”——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教育?
特别推荐|以日以年,如花绽放;立己达人,众美其香——关于举办2024“新语文教育”专题研讨会的通知

图片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一图全解→


来源 | 综合网络素材、管理洞察、刘西川阅读写作课、守望新教育。

图片

       
“教育界的诺贝尔奖”——为什么是朱永新和新教育实验?
中国教育报:“新教育实验”给教师带来了什么?——给教师有迹可循的成长路径,让教师的成长清晰可见!
如何营造书香校园?——没有书香充溢的校园,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校
程介明:从朱永新“新教育”看到的——创造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朱永新:新教育实验的“长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关于发展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图片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帮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同道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继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