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参观湖北省博物馆

 是无等等1 2024-03-31 发布于陕西

  

       湖北省博物馆是武汉必游项目之一,该馆是湖北省规模最大、藏品最丰富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原国家副主席董必武为该馆亲题馆名。

        在湖北博物馆内参观了曾侯乙、楚国八百年、梁庄王珍藏、曾世家等展厅。馆内文物众多,令人目不暇接,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本看不过来,只能是走马观花的看看。馆内的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郧县人头骨化石、元青花四爱图梅瓶被列为该馆四大镇馆之宝。参观勾践剑展厅排队人之多令人咋舌。最令人惊叹的是馆内陈列的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器,其数量之多、器型之大、保存之完好令人震撼。这些距今2400余年的青铜器器型精美、图案复杂,现在仍然熠熠生辉,让人感叹古人高超的冶炼技术和古代诸侯王生活的豪华与奢侈。其中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它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曾侯乙铜缶被誉为“人类最早的冰箱”。曾侯乙尊盘被认为是所有传世和出土的商周青铜器中工艺最复杂、最精美的青铜器具,是商周青铜器的巅峰之作,其造型艺术和铸造技术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在所有传世和出土的商周青铜器精品中,是一件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精品。曾侯乙尊盘在出土后,考古人都在想,古人是用什么方法把他们铸造在一起的?这个迷经过一名考古工作者,用了二十年的时间成功铸造了一比一的复制品后才得以解开,可见当时古人的智慧了,现在此尊和编钟都已经被国家列入到禁止出国展出的文物。青铜器主要是食器、酒器、礼器、乐器、兵器等等,不少器物上还刻有铭文,意思是某人专用,且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享之类的意思。曾侯乙墓与曾国考古系列发现被列入到“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这个考古使古“曾”国从传世文献记载不明,到由实物谱写历史,从而进一步揭示古“曾”国的历史。馆内的明梁庄王展厅展示了庄王墓中出土的部分文物,此墓是全国已发掘明代亲王墓中出土文物最多、最精美的一次空前大发现。其中金镶宝帽顶与金玉腰带的出土数量高居全国之首,在此墓中还发现了中国古代的首件亲王妃银鎏金封册实物。当然馆内还有许多陶器、瓷器、玉器等等,从日常生活用度、玩乐享受、到政治战争方方面面,无所不含。范围之广,也是少见。

       湖北博物馆毗邻武汉东湖,可顺道游览。去湖北博物馆参观一定要提前3天以上预约,否则短期内根本预约不到票,只能空留遗憾了。还有就是尽量上午去,此馆真的太大了,展品众多,馆内也是游人如织,可先参观楼上面的展厅然后再往下走,慢慢细品。

随发部分展品一组,敬请欣赏。

  先看《曾侯乙墓》展馆。

        1978年3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随州市曾都区城西两公里的擂鼓墩东团坡上,发掘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葬,并在墓里出土了15000多件大量珍贵文物,包括举世闻名的曾侯乙编钟、曾侯乙尊盘等,还有大量兵器、乐器、铸造精良的漆器、青铜器等。曾侯乙尊盘被认为是商周青铜器的巅峰之作。曾侯乙墓的出土,初步揭开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君的生活、特别是青铜器的工艺和技术,以及音乐、精神生活、思想信仰、政治制度等。进一步弥补了古代历史文献的缺失,为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曾国提供了有力的实物佐证。曾侯乙墓与曾国考古系列发现被列入到“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这个考古使古“曾”国从传世文献记载不明,到由实物谱写历史,从而进一步揭示古“曾”国的历史。

先看看这些就能大致了解青铜器的分类及用途了。

  在商周时期,青铜器是贵族身份、权力的象征。礼器包括青铜食器、酒器、水器、乐器以及兵器等。国家大事和贵族生活都以“礼”来规范。“礼”是自史前宗教仪式而来的社会生活规范,不同等级的贵族分别使用相应数量和规格的礼器,都是有明确规定的,不能随便乱用,用这些青铜器来“殊贵贱、别尊卑”。包括死后的陪葬品也都要遵循生前的规定。

曾国是西周初期周天子分封镇守南方的重要邦国。有意思的是,曾侯乙在史籍上并无记载。而在出土这些大量的文物后,考古工作者及史学界对古“曾”国是否与“随”国是否为同一国发生了不同的分歧,学界至今仍无定论。据出土文物的研究、推定:曾侯乙应当生于公元前475年或稍晚,约在公元前463年前后成为诸侯王,在位约三十年。他生前非常重视乐器制造与音律研究,兴趣广泛,同时也是擅长车战的军事家。

这些青铜器器型硕大,制作精美、图案复杂,现在仍然熠熠生辉。看看这些青铜器和周围的人就知道这件东西有多大了。简直令人震撼!

曾侯乙铜缶。通高61.5厘米、边长62厘米,重170公斤。鉴缶由鉴和缶组成,是一套冰酒或温酒的复合酒器,使用时缶在鉴中,缶盛酒,鉴盛水或冰,可誉为“人类最早的冰箱”。它们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冰箱”和“烤箱”了,古人在夏冬之季借此器物冰酒和温酒。 

  曾侯乙尊盘。镇馆之宝之一。上面是尊,下面是盘,尊里装酒,盘里装水,可以用来温酒或者冰酒。饰龙84条,蟠魑80条,制作复杂,造型美观,极尽奢华。它是出土先秦青铜器中最复杂、最精美的一件,代表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工艺的巅峰。专家称,曾侯乙尊盘原为曾国先君所用,可能在当时就是稀世珍宝,曾侯乙继而用之,并将盘内铭文改刻为“曾侯乙作持用终”。曾侯乙尊盘是首批永久性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之一。

  

  

  

  

  

  

  

    

  

   铜缶。

    

  短枚钮钟。  

  瑟。

 声占。 

  瑟。

  鹿鼓。

  琴。

  甬钟。  

  

  庸。是甬钟的前身。     

  铜鼓。商代打击乐器,1977年崇阳白霓出土,是中国截止2009年以来,发现最早的皮鼓形铜鼓。

  曾仲斿父壶。西周晚期,通高66,宽23.8cm,1996年湖北京山宋河坪坝苏家垅出土。

  数量众多、各式各样的青铜器。

  

  

  

  黄季嬴铜鼎。鼎内有字:黄季作季嬴宝鼎,其万年子孙永宝用享。

    

  

  

  青铜兵器。

  各式各样的鼎。

  

  

  

  

  

  

  

  

  

  

  西周主要封国。

  巨大的编钟

  铜鉴缶。

  

  

  曾国即随国。

  

  

  

  曾侯丙墓

  

  

  盖内铭文:唯曾伯克父甘娄乃用作旅*。子孙永宝。

  盖内及器内皆有铭文:唯曾伯克父自作宝*壶。用*眉寿黄*,其万年子孙永宝用。

  

  

  

    

  

  本打算去越王勾践剑展厅去看看距今千年仍寒光闪闪的宝剑,无耐参观的人太多,只能敬而远之了。

  这是展厅文玩店里的模型。

  这是博物馆的展示图片。

越王勾践剑,1965年12月出土于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剑长55.6厘米,宽5厘米,剑首向外翻卷呈圆盘形,内铸11道精细的同心圆,剑身满饰神秘的黑色菱形花纹,剑格的正面和反面分别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整个造型显得高贵、典雅。在剑身正面靠近剑格处还写有两行鸟篆铭文,分别是“越王鸠浅 自作用剑”,经专家考证,鸠浅就是勾践,这八字铭文向我们表明了这把剑的身份和地位。这把剑在出土时插在漆木剑鞘里,出鞘时仍然寒光闪闪,耀人眼目。

越王勾践剑制作精美,历经两千五百余年,仍然纹饰清晰精美,寒光闪闪,毫无锈蚀,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走近“曾世家——考古揭秘的曾国”展厅。曾国考古是湖北省近年来取得成果最多、社会关注度最高的考古发现之一。展览通过考古成果,揭示曾国从在江汉地区独领风骚到滋养楚国、最后融入楚文化的发展历程。

  铠甲兵器。

  千乘之国——威武的铜车马

  

  

  展厅内同样有各式各样的青铜器。

  

  鹿角青铜器。鹿是一种长寿的仙兽,据古书记载:千年为苍鹿,又五百年为白鹿,又五百年为玄鹿。更因为鹿和"福禄寿"的"禄"同音同声,所以有富贵之象征。

  

    

  用作镇墓兽。

彩绘漆木棺。楚人信巫好鬼,楚地墓室常处于饱水状态,常用膏泥密封,有利于漆棺的保存。

  各式各样的漆器。

  铜炭炉和铜箕。

  器型巨大,数量众多。  

  

  最左边的是铜方壶。战国中晚期(距今约2320年),九连墩1号幕出土,盛酒器,通高80,最大口宽18.8,最大腹宽30,最大底宽22,冠高29.4cm

  铜方壶和鉴缶。

  曾侯乙编钟。镇馆之宝之一。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出土。是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的庞大的乐器,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比欧洲十二平均律的键盘乐器的出现要早将近2000年,它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钟是一种打击乐器,用于祭祀或宴饮时。春秋战国时期编钟风靡一时,和其它乐器如琴、笙、鼓、编磬等成为王室显贵的陪葬重器。  

  磬。

  虎座鸟架鼓。镇馆之宝之一。2002年出土于湖北枣阳九连墩2号墓。通高135.9厘米,宽134厘米,由两只昂首卷尾、四肢屈伏、背向踞坐的卧虎为底座,虎背上各立有一只长腿昂首、引吭高歌的凤鸟组成。背向而立的凤鸟中间,一面大鼓,悬挂在凤冠之上。两只小兽,后足蹬在凤鸟背脊,前足托住鼓腔。器身通体髹黑漆,运用红、黄色彩绘,彰显了楚文化的浪漫与神奇。

 再细看看卧虎和凤鸟组成的底座。

  湖北博物馆展出的青铜器之多令人惊叹。

  再看梁庄王展厅。

梁庄王朱瞻垍,是明仁宗朱高炽十子中的第九子。永乐22年(1424年)封梁王,宣德四年(1429年)就藩,正统六年(1441)以疾薨,终年30岁。明英宗辍朝三日,以示哀悼。命有司致祭,营葬如制,谥曰庄,又称梁庄王。死后葬于钟祥城东南瑜灵山(今钟祥长滩星光村),次女宁远郡主,死后葬于钟祥城东(今钟祥九里乡王岭村)。梁庄王妃享年38岁,后与梁庄王合葬。

梁庄王为人忠厚友爱、热爱佛教、“好学乐善,孝友谦恭”,他不仅生前深受朝廷的厚待,而且死后亦同样受到朝廷的厚葬,在他的墓内出土珍贵文物5100多件,随葬品丰富精美,堪居已发掘亲王墓之首。其中尤其令人称奇的是,随葬的金玉腰带的数量竟超过了皇帝,并且拥有迄今全国已见的七顶金座帽顶中的六顶。但他死后无子,封地也被解除。

    《梁庄王圹志》。长73厘米,宽72.7厘米,厚20.8厘米,志石刻文十五行共188个字,曰:“梁庄王圹志 王讳瞻垍,仁宗昭皇帝第九子。母恭肃贵妃郭氏,生于永乐九年六月十七日。二十二年十月十一日册封为梁王,宣德四年八月之国湖广之安陆州。正统六年正月十二日以疾薨。讣闻,上哀悼之,辍视朝三日,命有司致祭,营葬如制,谥曰'庄’。妃纪氏,安庆卫指挥詹之女。继妃魏氏,南城兵马指挥亨之女。女二人。王以是年八月二十六日葬封内瑜坪山之原。呜呼!王赋性明远,资度英伟,好学乐善,孝友谦恭,宜臻高寿,以享荣贵。甫壮而逝,岂非命耶?爰述其既,纳之幽圹,用垂永久云。”

  

  冕冠。明永乐年规定:亲王冕冠前各九冕旒。冕旒串珠有五色。

  

  帽顶。帽顶可用玉、金、银、玛瑙、水晶、香木等装饰。

  金头面首饰。

  明梁庄王墓是全国已发掘明代亲王墓中出土文物最多、最精美的一次空前大发现。其中金镶宝帽顶与金玉腰带的出土数量高居全国之首。

金累丝镶宝石玉带。

  金镶宝石玉带。共镶嵌各种玉石98颗。

  腰带。

  明朝官员佩腰带示意图。

    

金壶。

金锭。五十两。

金锭正面铸有“随驾银作局销镕   捌成色金伍拾两重   作头季鼎等  匠人黄闵弟   永乐拾肆年捌

月日”铭文。

  银锭。

  五十两银锭。字迹清晰。

  青花龙纹瓷钟和金钟盖。

  梁王妃的银鎏金封册。这是我国发现的首件亲王妃封册实物,极其珍贵。

板内铸有册文88字:"维宣德八年岁次癸丑七月壬子朔,越三日甲寅,皇帝制曰:'朕惟太祖高皇帝之制,封建诸王必选贤女为之配。朕弟梁王,年已长成,尔魏氏乃南城兵马指挥魏亨之女,今特授以金册立为梁王妃,尔尚谨遵妇道,内助家邦,敬哉。'"这是王妃魏氏于1433年被册封为王妃的任命文书,是我国发现的首件亲王妃封册实物。

  

  梁庄王妃。

  《梁庄王妃圹志》。长58厘米,宽57.5厘米,厚10.5厘米。志文阴刻朱书,十四行共166个字曰:

“梁庄王妃魏氏南城兵马指挥亨之女,母陈氏,生有淑德。宣德八年七月初三日册封为梁王妃,正统六年正月十二日王以疾薨,欲随王逝。承奉司奏蒙圣恩怜悯,遂降敕旨存留抚养王二幼女,仍主王宫之事。景泰二年三月十七日以疾薨,得年三十有八。无子以薨之年九月初七日葬封内瑜灵山之原,同王之圹。於乎!妃生于文臣之女,选配王室。正当享富贵于永久而遽以疾终,岂非命乎!岂非命乎!爰述其既,纳之幽圹云,谨志。”  

  首饰。  

  金锭。上刻:“永樂十七年四月 日西洋等處買到八成色金壹錠五拾两重” 的字样。这块金锭应该是郑和于永乐十五年动身的第五次下西洋期间时所带回来的金子为原料制成的,是与“郑和下西洋”存世稀有的实物。

 走近“琴书相会——文人琴家丁承运”特展。

丁承运(1944- ),著名古琴家,书法家,是当代最有成就的琴家之一。

  立定脚跟竖起脊;拓开眼界放平心。

慎言语有道德大富贵;节饮食能文章亦寿考。

天门错峙冠中州,一望阴森石气流。朋辈翩跹同载酒,神仙缥缈只居楼。

城边睥睨风声壮,云里幡幢暮霭收。欲问金函何处是,鹤音飞尽水悠悠。

  琴砚书屋。

半日读书半日静坐;一客荷樵一客听琴。

  其他两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