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臧堃堂:扶正抑癌汤-抗癌基本方】

 昊晟堂 2024-04-01 发布于山东

作者:邱钰芹 袁… 文章来源: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臧堃堂教授是南方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师承制导师,自幼跟随其祖父学习中医药知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其近六十年的医疗实践中,对癌症的治疗有独到的认识,并自创扶正抑癌汤作为抗癌基础方,尤其对于经手术及放、化疗后或癌症晚期,正气不足的患者,临床加减运用效果显著。

扶正抑癌汤:生晒参5g(另煎冲),生黄芪30g,莪术15g,生白术20g,云茯苓30g,生薏苡仁30g,制黄精20g,鸡血藤15g,七叶一枝花15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

主治:癌肿患者经手术放疗化疗后或晚期癌肿,不能放疗化疗,身体虚弱,并有转移。

疼痛诸症,正虚,加灵芝10g,制首乌20g,枸杞子调补气血。
化疗后肠胃反应严重恶心呕吐,加法半夏20,姜汁炒竹茹10g和胃止呕。
放疗后口干吞咽不利,加生地天花粉元参20g,麦冬10g养阴利咽生津止渴。
同时按不同脏腑癌肿,加喜树,藤梨根,黄独,苦甘草野百合苦参云芝冬凌草,白英,龙葵,猴头菇等抗癌解毒药物。

1、癌症的病因病机与治则

祖国医学对于癌症的认识由来已久,关于“癌”的记载最早见于宋代《仁斋直指附遗方》: “癌者,上高下深,岩石之状,毒根深藏。”
关于癌症的病因病机,《内经》认为主要是“正气虚”、“邪气居于其间”,
《灵枢·百病始生》中云“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灵枢刺节真邪》云: “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着。”
《张氏医通积聚》也说“壮人无积,惟虚人则有之。”
《医宗必读·积聚》中指出: “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
《诸病源候论》曰: “积聚由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受于内邪,搏于脏腑之气所为也。”
《杂病源流犀烛》曰: “积聚,癥瘕、痃癖,因寒与痰与血食凝结病也”。

臧教授认为,癌病的发生主要由于机体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在正气不足的基础上,复感外邪或气血痰湿日久积滞而成,正虚邪实是癌症的主要病理特点。
在治疗方面
明代罗天益《卫生宝鉴》明确指出: “凡治积非有毒之剂攻之则不可”。
《医学心悟》认为“治积聚者,当按初、中、末之三法焉”,分别治以“直消之而后和之”、“从中治,以补泻相兼为用”、“补其虚,理其脾,增其饮食,然后用药攻其积”。
景岳全书》认为“治积之要,在知攻补之宜,而攻补之宜,当于孰缓孰急中辨之”,“急在积,速攻可”,“治虚者,当从缓治,只宜专培脾胃,以固其本”。
臧老综合前人的经验及临床实践认为,癌症是以正气虚为前提,后感受邪毒发病,邪毒积聚则进一步加重正虚,且癌症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临床大多数癌症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或伴有病灶转移,此时机体正气已虚,邪实积聚,因此在治疗上应扶正与祛邪并进,以培本扶正为主,提高机体免疫力,适时辅以祛邪。

2、扶正抑癌汤

臧教授根据临床多年治疗癌症的经验,结合癌症患者正气内虚,癌毒积聚的特点及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选用具有扶助正气和抗癌活性的药物,组成扶正抑癌汤作为抗癌基本方

扶正抑癌汤
抗癌基本方:生晒参10克( 另煎冲服) 、生黄芪30克、莪术15克、生白术20克、云茯苓30克、生薏苡仁30克、制黄精20克、藤梨根15克、半枝莲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生甘草10克。

本方以生晒参、黄芪共为君药
生晒参味甘微温、入心肺脾经乃治气虚诸证之主药、补虚救脱之第一要药、功擅大补元气、元气充盛则脏腑之气血皆盛。
黄芪甘温,善补脾肺之气、又善升举阳气、为“补气之长”。
二者合用、为扶助正气、治疗诸虚劳损之常用药对。
白术、莪术二药为臣。
白术甘温,入脾胃二经,善补脾益气,《本草汇言》云: “脾虚不健,术能补之; 胃虚不纳,术能助之”。
莪术辛散苦泄温通,功善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二者相须为用,白术得莪术则补而不滞,莪术得
白术则行气而不伤正。
藤梨根、白花蛇舌草、半枝莲三药清热解毒,且均具抗癌之功,三者共为臣药,有清解癌毒,防止癌症发展和进一步恶化之效。
方中
佐以黄精、茯苓、薏苡仁
黄精甘平,为平补肺脾肾之佳品,不燥不腻,既能补脾气、益脾阴,又能滋肾阴、润肺燥; 
茯苓、薏苡仁均乃健脾利湿之要药,具有补脾而不滋腻,利水而不伤正之性,二药合用,共健脾胃以调补后天之本,增强机体免疫力,辅助抗癌。
甘草甘平,具有缓和之性,在方中为使药以调和诸药。
诸药相配,共奏益气扶正、祛邪抗癌之功。
适用于癌症后期或经放、化疗后体虚患者。辨证加减使用。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
莪术有多种抗癌活性成分,其抗癌作用与对癌细胞的毒作用、调控抑癌基因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增值和转移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1]。此外,有学者在对白花蛇舌草中微量元素进行分析时发现,其所含元素Ti能刺激吞噬细胞,增强免疫力[2],与中医扶正抗癌的治疗思路一致。

3、随病证加减

3. 1辨证施治

臧老认为不同患者因体质等因素不同,病情表现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诊断和治疗时应注意四诊合参,根据不同的症状辨证用药。如:
经手术及放、化疗或晚期癌症的患者,多以气血亏虚为主,治疗应以防止复发或转移为原则,加入
灵芝白术黄精、制首乌枸杞子等健脾益气、滋阴养血;
放、化疗易耗伤人体阴液,出现口干欲饮,咽干不利,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虚内热之象,可加用沙参、
麦冬百合、天花粉、玄参等养阴清热;
若出现高热烦躁,口干喜冷饮,小便黄赤,大便干结,或伴出血等,是热毒炽盛的表现,可加
金银花、蒲公英、龙葵、山慈姑等清热解毒;
若有肿物,质硬,按之触痛或无痛,推之可移,苔腻,脉滑等,是痰湿凝聚之象,可加天南星、
半夏、浙贝母、猫爪草、海藻、昆布等化痰散结;
若有肿块,质硬,高低不平,刺痛,推之不移,肌肤甲错,舌紫黯或有瘀斑,脉涩等,是气血瘀滞之象,可加
丹参桃仁红花、三棱、莪术、蒲黄等行气活血化瘀。

3. 2辨病施治

臧教授认为不同脏腑的癌变其特点各不相同,应根据不同癌症的特点。适当加用引经药。使药直达病所,使抗癌在辨证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以增强疗效。如:
肺癌选加
百合、瓜蒌、鱼腥草等;
胃癌选加八月札、穿破石、向日葵茎髓等;
肝癌选加肿节风、冬凌草、龙葵、斑蝥制剂等;
鼻咽癌选用野
菊花、山豆根等;
膀胱癌选加白英、蛇莓、山慈姑等;
白血病选加青黛、雄黄等。

此外,臧老还提出应根据患者出现的不同兼症,针对具体症状用药,以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4、病案举例

患者、女、67岁、肺癌术后。
患者情志抑郁、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咳声低微、时有胸痛、声音微弱、短气喘促、神疲乏力、口干口渴、盗汗、舌红苔薄少津。
辨证:癌病术后、气阴两伤。
治法:益气养阴,解毒抗癌。
治以
扶正抑癌方:生晒人参10g( 另煎代茶饮) 、生黄芪30g、党参20g、莪术20g、白术20g、薏苡仁30g、云苓30g、黄精20g、白花蛇舌草20g、半枝莲20g、百合20g、沙参15g、麦冬20g、龙葵15g。
每日1剂,水煎服2次。同时予饮食调理,保持乐观情绪。
如此治疗7日,咳嗽咯痰、胸痛及气短乏力症状减轻,饮食渐佳。
继续服用上方半月余,症状均有所好转,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现已带病存活1年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