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9)民国演义第二部第41章昙花一现的“中国社会民主党”

 金色年华554 2024-04-02 发布于江西

第41章昙花一现的“中国社会民主党”

在蒋介石布署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一次围剿的时候,同时也任命武汉行营主任何成浚为司令,投入10余万兵力,对鄂豫皖根据地展开了第一次围剿,结果在鄂豫皖苏区红军领导人曾中生、许继慎、徐向前的指挥下被红军粉碎。

在鄂豫皖根据地的惨败,震惊了南京,蒋介石急令第6师、31师及岳维峻第34师重新向根据地的红军发起进攻。由于岳维峻邀功心切,率部从孝感出发向北轻敌冒进,于3月9日遭到红军的伏击。双方经过激战,红军俘虏岳维峻及官兵5000多人,缴获迫击炮10门、山炮4门、枪6000多支。

岳维峻的部队原本属于西北军序列,中原大战冯玉祥失败后,归顺国民政府。在国共合作北伐期间,因徐向前是山西人,于是在黄埔军校毕业后,曾被派往北方工作,在国民二军中做过团副,算是岳维峻的老部下。所以岳维峻被俘后,向徐向前提出:“只要不杀我,我答应你们提出的一切条件。”

经徐向前和曾中生商量后,考虑到红军在大别山区的困难处境,给养短缺,决定接受岳维峻的条件。另外,此次派来进攻鄂豫皖根据地的部队,基本上都是中原大战后被国民政府收编的西北军部队,部队官长多是岳维峻的同僚和老部下,徐向前还打算让岳维峻去做做西北军的统战工作。为此,徐向前给岳维峻开列了一张清单,计有根据地需要的军火、军服、西药、银元等。岳维峻的家属收到后不敢怠慢,很快就给红军送来了银元9万块、军装10万套、机枪30挺、子弹100万发。

主持中共中央军事工作的周恩来,得知后也指示曾中生准备放人。但当年5月,张国焘来到鄂豫皖根据地,做了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书记和军委主席,总揽鄂豫皖党、政、军大权于一身后,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采取了对岳维峻是钱也要,命也要的策略。8月11日,张国焘指示召开公审大会,将岳维峻当场枪决。

红军已经接受了岳维峻家属送来的钱财,出尔反尔枪决了岳维峻,于情于理都是失信于人,激起了原西北军将领的强烈愤慨。于是,原西北军各部加紧了对鄂豫皖根据地进行围剿。至1932年8月,红四方面军主力连遭败仗,损兵折将,不得不撤离鄂豫皖根据地,首先开始战略转移。

在淞沪警备司令部的一个相对比较宽敞的牢房里,一个青年呆滞地坐在床边,望着上方窗口照射进来的一缕阳光,若有所思,表情木然。此人名叫俞墉,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驻上海办事处宣传委员。

俞墉字哲人,1905年10月12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的一户商人家庭。青少年时期,俞墉先后就读于余姚县立小学和浙江省立第四中学。1923年4月在上海大学就读时加入国民党。三个月后,他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共青团前身)。此后在胡公冕、季方的介绍下投考黄埔军校第一期。

在黄埔军校的一个月后,俞墉正式转为共产党员。因思想进步,一度成为身份公开的共产党员的代表人物之一。1924年11月军校毕业后,俞墉被周恩来要到军校政治部担任中尉组织员,1925年任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总队步兵第3大队第10队上尉副队长、校长办公厅上尉干事、第四期入伍生团第3营第9连上尉连长等职。1926年5月又当选为血花剧社执行委员。

虽然俞墉此时是以共产党员的公开身份出现在大众面前,但校长蒋介石觉得他是一个人才,始终对他亲睐有加。在北伐战争开始前,蒋介石亲自调任俞墉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处第一科少校参谋。

蒋介石在正式宣布北伐的第一天,就命俞墉携带由参谋处制作的计划图表和秘密指令送至各军。随后又特派俞墉携带一份图表齐全的军事动员令送达苏联顾问加伦。如此重任,可是连蒋介石忠实信徒的众多国民党员都没有的。可见,蒋介石有培养并重用俞墉的想法。不过当时的俞墉对共产主义颇为坚定,并没有领校长的栽培之情。

“四.一二“清党后,由于俞墉是公开的共产党员,自然无法在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再干下去了。好在蒋介石也没有杀他或难为他,这使俞墉能够成功前往武汉,并在不久之后被任命为武汉国民政府湖北警备团中校副团长。

武汉国民政府发生“七.一五”清党后,俞墉陷入了徬徨犹豫之中,对前途悲观失望,脱离部队郁郁前往上海寓居,终日无所事事。在此之间,蒋介石一直在向他张开怀抱,曾多次派黄埔同学前来相召,但俞墉顾虑到当初离开南京前往武汉的行为,没有应召。

1930年5月,曾反对蒋介石而前往苏联,后又一直滞留在欧洲的邓演达秘密返回上海。一到上海后,邓演达就积极寻找在上海以及江浙地区赋闲的黄埔学生,号召他们一起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试图以此来寻求新的政治发展,长期赋闲的俞墉便是积极响应的一个。

1930年8月9日,“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在上海法租界秘密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干部会议,会上选举邓演达为总干事,俞墉被选为委员并参与筹建“黄埔革命同学会”。不久,因叛徒陈静斋的出卖,早被国民政府掌握动向的邓演达被秘密抓捕。10月4日,在拉斐德路(现复兴中路)桃园新村8号,俞墉被淞沪警备司令部的侦缉队抓获,随即关入狱中。

“咣当”,狱室的门被推开,俞墉借着亮光,看见一个身着戎装,身材魁梧的男子走了进来。

“雨农?”俞墉看清楚走进来的是戴笠,心中不由一寒,心想恐怕是自己的大限已到。戴笠字雨农。

“学长,校长闻知学长和余洒度、韩浚、陈烈、徐会之等一时误入歧途,被捕入狱,深感痛惜,特命学弟前来探望,以慰校长悬念之情!”因俞墉是黄埔一期,戴笠是黄埔六期。故而戴笠自称学弟,尊称俞墉为学长。

俞墉一时百感交集,望着戴笠愣愣发怔。戴笠也在床边坐下,语气诚恳地说道:“校长深知学长乃是国家栋梁之材,希望学长能够捐弃前嫌,为国家效力!”

在戴笠的感召之下,俞墉最终表示愿意重新做人,回归校长手下效力。同被关押在狱中的余洒度、韩浚、陈烈、徐会之等人,在校长的感召下,也纷纷表示愿意自新。3月25日,俞墉、余洒度等人公开在报纸上发布启示,表示了重回蒋介石麾下效力的立场。

余洒度,黄埔二期生,中共党员,曾任武汉国民政府第四集团军总部警卫团副团长兼第一营营长。武汉国民政府“七.一五”清党后,警卫团奉命参加南昌起义。警卫团在黄埔二期生、中共党员、团长卢德铭的率领下,随即开拔赶赴南昌,准备起义。行军途中,得知南昌起义已经爆发,且起义部队也已经离开南昌,南下开赴广东。于是,卢德铭就将部队隐蔽在湖南休整,随后按照湖南省委的指示,参加了秋收暴动。在秋收暴动中,毛泽东任前委书记,卢德铭任总指挥,余洒度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

其实当时的起义部队就只有这一个师,以警卫团为主力,与当地浏阳等地的农军一起组编而成。

暴动失败后,卢德铭在撤往井冈山的途中牺牲,余洒度认为毛泽东放弃攻打大城市,躲进深山老林是“流寇作风”,最后离开队伍,前往上海向党中央汇报。

1933年,自新后的余洒度被委任为国民革命军第61军政训处少将处长。为了满足自己奢侈的生活,余洒度利用职权,走私并贩卖毒品。由于分赃不均,引起同伙不满,导致事情败露,被押往南京。蒋介石闻讯后,亲自下令将余洒度枪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