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老中医用药经验集530】柴胡治疗痞满经验

 仙鹤草中医学堂 2024-04-02 发布于内蒙古

     【长义堂说】 痞满,满闷痞塞,胃气不通,有气滞也。病亦常与肝相关。林佩琴《类证治裁·痞满》中载:“暴怒伤肝, 气逆而痞。”《寿世保元·气郁》记载:“一切气不和, 多因忧愁思虑, 忿怒伤神, 或临食忧戚, 或事不遂意, 使抑郁之气留滞不散, 停于胸膈之间, 不能流畅, 致心胸痞闷、胁肋虚胀、噎塞不通、嗳气吞酸、呕哕恶心……”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肝主疏泄。木曰曲直,以条达为畅。肝失疏泄,肝脾不调,肝胃不和,脾之清气不升、胃之浊气不降,升降失调而致胃脘及胸腹痞塞胀满不舒。用柴胡入肝经,疏肝开郁调气,肝气平,脾胃调而痞消也。(王世杰)

   【文中药方谨供专业人员交流参考,患者或家属不可擅自使用】

【例1】王彦刚论治痞满疏理肝气用柴胡等。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对脾胃气机升降有重要作用。古人以木气之条达之象来比喻肝的疏泄功能,故肝在五行中归属于木。《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土需木疏,土得木而达”。肝木条达之性促进脾升胃降,从而有助于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若肝失疏泄,脾胃升降不利,水谷不化,则胃胀。从五行上讲,肝与脾为相克、相乘及相侮的关系,若肝气不疏,克犯脾土,脾失健运,水谷郁遏中焦,中满之症则出。故,治疗痞满,疏肝理气亦不容忽视。王教授临床多用柴胡、香附、青皮等。柴胡,轻清升散,苦以疏肝,具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功。《本草经百种录》载:“柴胡,肠胃之药也。观《经》中所言治效,皆主肠胃,以其气味轻清,能于顽土中疏理滞气”。香附,味辛苦,性微寒,散中有降,为疏肝理气之要药。李杲云:“治一切气,并霍乱吐泻腹痛,肾气,膀胱冷,消食下气”。青皮,其性沉降,入肝胆气分,主以疏肝破气、消积化滞。《本草图经》载:“主气滞,下食,破积结及膈气”。{王晓梅,王彦刚,袁宗洋等.王彦刚从“五脏气机升降”论治痞满经验撷英[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07):3472-3474.}

【例2】江杨清辨析痞满肝胃气滞常用柴胡等。此型目前很常见,由于胃镜的广泛使用,医生仅凭肉眼所见之胃镜象,在并无病理依据的情况下即诊断为“浅表性胃炎伴糜烂”、“浅表-萎缩性胃炎”或胃、食道反流等。这类情况占胃镜报告单中的大半,而医生对此镜象又未能与患者很好沟通,加之患者缺乏基本医学常识,见到“糜烂”、“萎缩”、“胆汁反流”等类描述,望文生义,再上网搜索,两相对照,造成不必要的思想负担,导致睡眠不佳,想入非非,出现胃脘胀满,嗳气,胃胀连胁,消化不良等症。胃肠可谓“第2大脑”,与精神、神经因素密切相关,某种意义上属甚至可称为医源性疾病。常用方药:柴胡10g,黄芩10g,枳壳10g,香附10g,木蝴蝶10g,鸡内金10g,苏梗10g,白豆蔻6g,陈皮10g,佛手10g。烧心者,加黄连6g,吴茱萸3g,连翘15g,蒲公英30g,也可考虑黄连温胆汤加减;胃痛或刺痛者,加郁金15g,徐长卿15g,丹参15g;泛酸者,加左金丸意,瓦楞子15g,浙贝母15g;肠化生或细胞不典型增生者,加石打穿20g,蛇舌草30g,龙葵30g;肝郁伤阴见舌红口干者,加石斛15g,麦冬10g,玉竹15g;寐差梦多者,加炒枣仁20g,生龙齿20g。行气药宜使用性平偏润偏凉之品,如柴胡、佛手片、木蝴蝶、绿萼梅之类,忌用草豆蔻、砂仁、厚朴之类香燥行气。{弓敏,马可迅.名老中医江杨清辨析痞满经验浅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9,27(08):633-634+63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