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书写一个知识卡片——我的知识卡片结构框架

 长沙7喜 2024-04-02 发布于湖南

什么是卡片笔记  

卡片笔记来源于德语单词Zettelkasten,字面意思是“卡片盒子”。顾名思义,它就是一个装满索引卡的抽屉。上个世纪,德国社会学家尼古拉斯.卢曼在大量的科学成果中集中使用了这一方法。
他从一个公务员转行,成为一个著名的社会学家,并且成果丰硕,一生出版了70多本书和近400篇学术文章。
卢曼把自己的成就都归功于卡片笔记法,他说:这些思考不全都靠的是我的大脑,它们主要发生在卡片盒子里。
         图片
卡片笔记将我们的思考和写作颗粒化、单元化,将知识的加工过程化整为零,是一种优秀的知识学习方法。可是到底该如何记录知识卡片呢?

信息需要加工处理  

我们需要把收集和积累的所有“材料”都转化成包含重要行动、项目和有用信息的明确知识卡片。
我在过去写作卡片的时候,只是把对自己有吸引力和启发的知识点记录下来,这些信息往往记录后就藏在软件或笔记本中吃灰。其实这就是没有把外部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虽然我发现了有用的信息,但简单的记录并没有把这些信息转化为我们自己的知识。
         
所有的外部的信息只有经过自己的加工才能转化为自己的本领,这其实就是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我们以后再发现有用信息的时候,一定要把它抓住,不要简单复制粘贴,而是通过加工处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古典老师卡片的写法  

古典老师将他总结的开发的卡片叫做SS卡,具体结构是:
卡片笔记=书中原文 +核心概念转述+个人体验 +行动指引
具体操作的流程是:
1.看到书中有吸引你的内容,摘录下来,这是原文。
2.尝试将作者的话用自己的话说一遍,这一步就是【核心概念转述】(根据古典老师给的转述思路“不是…而是…”更佳)
3.引出一段你自己的【个人体验】,和概念相关联,这就提取出了基于这个概念下你的独特素材
4.最后加上【行动指引】,这样从概念到体验勾连再引发实践,每张小卡片都有一个完整的叙述逻辑。
按照这个流程来制作卡片不是单纯地记录自己看到的内容或者自己内心所想,而是要将瞬间的灵感进行扩充,是它不仅包含知识要点,还要有自己的使用体验已经后期能够落地的具体实践方法。这种卡片就更加独立完整,而且便于后期整合。
图片

什么是ORID焦点呈现法  

学习了古典老师卡片的写法以后,我们再来聊一聊ORID焦点呈现法。
ORID:焦点呈现法,是一个结构化对话方式,能引导群体和个人发言,以便达成某种共识。这个方法名称来源于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
O(Objective)客观性问题 :事实和外在的情况。
R(Reflective)反映性问题 :内在情绪、感觉,对客观事实所带来的联想。
I(Interpretive)诠释性问题 :主题的价值、意义和重要性。
D(Decisional)决定性问题:找出决议,促进参与者下决心。
可以看出这个犯法需要对四个级别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事实、感受、思考、决定”,每个级别都建立在前一个问题的基础上。
上述过程快速记忆为“见感思行”,基于这样一种方法,即人们需要了解事实,处理情绪反应,以便进行更好的思考和决策。
这种方法其实不仅适合于引导对话方进行思考,也又可以用于我们自己内心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和想法。以往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偏向于知识点记忆,但对于知识点的加工、整理和内化画得时间很少,而采用这个方法则可以更好地让我们吸收乃至创作知识。
图片
这个方法本质就是一个知识加工的思维框架,我们自己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或者教授别人知识的时候就可以使用这个框架。
比如我们阅读过程中,看到一个观点觉得很认可,那么可以先确定这个观点是什么?然后回答我对这个观点的感受是什么?再思考这个观点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有道理?最后回答 能不能把这个观点用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
可以看出ORID焦点呈现法与古典老师的方法是类似的,见感思行其不就是卡片笔记学习所需要的流程吗?

卡片写作的框架——见感思行  

根据古典老师的卡片书写方法和ORID焦点呈现法,我制定了自己的卡片写作框架“见感思行”,具体的卡片写作结构如下:
· 见:是描述你看到的现象、内容、观点。
· 感:记录下自己对看到内容情绪/思想上的变化。这部分内容可以用之前的想法是什么,现在的想法是什么,这样有一个转折,很容易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 思:基于自己的感想,提炼出有用的知识点,给我们启发是什么,并找到与既有知识之间的联系。
· 行:总结出行动方案,为以后得生活场景提供具体实践指导。
         
“见感思行”这一套写作框架,是一个从客观→主观→反省→行动的完整学习流程。
         
这套写作框架的好处是:积累写作素材,形成写作流程,最重要是可以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我们升级认知,一举三得。
以前我在写知识卡片的时候,总是找不着重点,写出来的卡片也不好用,听完写完了以后,很快也就忘记了这一套流程,使用以后可以帮我选择解决这些问题。
其实他就是通过一个流程化的思维框架帮助我们来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升级认知,这也是知识本身升级的一个过程。
在后续写知识卡片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提醒自己采用“见感思行”的结构来记录整理知识卡片了。
图片

写在最后  

卡片笔记是一种优秀的知识学习方法,它将我们的思考和写作颗粒化、单元化,将知识的加工过程化整为零。为了更好地记录知识卡片,我们需要对收集和积累的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将其转化为包含重要行动、项目和有用信息的明确知识卡片。结合古典老师的卡片书写方法和ORID焦点呈现法,提出的“见感思行”卡片写作框架,是一个从客观到主观再到反省再到行动的完整学习流程。这套写作框架有助于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我们升级认知。
         
各位读友,我是本思树,专注于分享自己的学习与思考,与大家共同探究提升人生价值的方法。
刷到本文即是缘分,如果您对文章有任何想聊的话题,欢迎留言交流。
您的反馈是我持续更新的最大动力,让我们一起进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