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运和 | 奶奶的偏方

 白河观潮 2024-04-02 发布于河南

     李运和,现为《新野文史资料》执行编辑。曾连续参编第27、28、29、30辑《新野文史资料》和《民国亲历实录》《新野县明清碑刻资料》等文史资料专辑。有多篇文史作品被收录于省市文史类书籍公开出版。有上百篇文学作品被县、市、省及国家级报刊杂志(含微刊)采用发表。著有散文集《手表的故事》等。

奶奶的偏方


文|李运和 

    过些天就是清明节了。对奶奶的思念,犹如这个时令的花草一般,在心中不停地萌动乃至不可抑制地疯长。

    在对奶奶的回忆中,印象最深的是她的食疗偏方。

    大概六、七岁的时候,我的身体出了比较严重的状况,狂咳不止,就像要把五脏六腑都咳出来似的,并且吃药总不见效。眼看病况一日甚于一日,好像阎王爷马上就要索走我的小命了。

    作为家里的长房长孙,平时我就更多地领受着奶奶的抚爱和关切。看到这个样子,她的心里焦急坏了,一个人悄悄踮着小脚,到村外野地里采挖一种叫蛤蟆皮的野菜。回家后,她将蛤蟆皮清洗干净,切碎,加入盐、蛋清和一些白面,用水搅拌成糊状。然后,在热锅里加入小磨香油,把面糊倒入锅中,摊成一张两面金黄的煎饼。吃完奶奶摊的煎饼,我咳得不那么厉害了。全家人的心里稍稍宽慰了些。奶奶看着有效,眉上的皱纹舒展了不少。她又挎着小筐,一颠一颠地走到村外野地里,挖回了不少蛤蟆皮。随后几天,做为药食的蛤蟆皮煎饼吃下来,我的病竟奇迹般地痊愈了。这真应了那句“偏方治大病”的老话。

    尽管这件事已经过去将近50年了。但回想起奶奶当年烹制的蛤蟆皮煎饼的美味,至今还觉得唇齿留香。

    跟蛤蟆皮煎饼一样留下深刻记忆的,还有吃“臭面”的那件事情。少时的某年月日,我肚子奇胀,吃不下饭。奶奶观察一番后,断定我是“吃住了”(豫西南方言,消化不良的意思)。这可能是当时常年吃杂粮所致。奶奶从浅可见底的面缸里,舀出些许白面来,用水和成面团,拿出来放在案板上,可劲地揉上十几分钟,用面杖擀成薄薄的状如锅排(盖锅的一种灶具)的面片,然后将其卷成条形,用刀切成细细的面条,下锅煮熟,盛于碗中,浇上蒜汁。这碗面条的特别之处有二:一是没有汤,属于捞面;二是没有油、盐、蔬菜。热面捞出,拌上蒜汁,味道可想而知,故称“臭面”。

    说也奇怪,就是这种方法,治好了我的消化不良病症。可从内心来讲,在那个吃食匮乏的时期,我对臭面的兴趣,远高于对我的病症的关注,甚至于以后多次在想,啥时间能再“吃住了”才美哩!那就又能吃上一碗奶奶做的白面条了!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奶奶还有不少食疗偏方。譬如,肚子拉稀时,吃一把蒸熟的蒜头;感冒发烧时,喝一碗芫荽热汤;牙痛上火时,直接生喝一颗鸡蛋等等。就这样,尽管当时身处缺医少药的年代,但在奶奶等家人的精心呵护下,我们一天天长大了。

    奶奶20岁时嫁给爷爷,此后一直当家主事30余年,为家事操碎了心。她的一生经历了上个世纪数十年的社会动荡,吃了很多苦,没享过什么福。当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幕刚刚开启,美好幸福的新生活正在向人们招手之际,她却撒手人寰,给一众亲人留下了无尽的哀思和怀念。(网络图片,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