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龙学家∣ 诺丁斯关怀理论梳理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4-04-02 发布于广东

诺丁斯关怀理论梳理

中山市东区远洋学校∣龙学家

最近,读了《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第二版),该书由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所著,也读了好几篇研究论文,心里面有感触,想把它写下来。诺丁斯的关怀理论是普世的。她的理论的提出和论述,列举的都是美国教育现实,但几乎可以完全地迁移到中国来。德育是共通的,排除意识形态差异,向美向善是人类共同的。

诺丁斯关怀理论有几个核心观点。第一,关怀是一种关系,即关怀者的关怀行为要得到被关怀者的认同。这是一个判断的标准,是以结果论的,而不是以动机论。这跟我们国家的传统不符合,我们一直强调“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只要“为了你好”,可以不讲方式。可是初中教学经验告诉我,这样不行,教育学生的前提是得到学生的认同,建立关系。建立关系需要时间过程,你得“专注”于此一段时间,分析学生的真实需求,在得出结论后,你需要“动机移置”,即把学生的目标当作自己的目标。你不要认为这是天方夜谭,我身边就有老师想要体会学生玩游戏上瘾的真实感受,从而自己开了游戏账号。总之教育的前提是建立关系,中国有句老话“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黄文继老师曾说,高中生只有百分之二十是理性的,剩下的百分之八十都是感性的。高中生如此,就更别提初中生和小学生了。这里还要特别强调一下时间上的连续性,在有的学生身上,关怀关系的建立格外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投入更长的时间,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真诚耐心一定能收到理想效果。

第二,关怀关系建立的外在方法有榜样、对话、实践、认可。上一条中提到的“专注”与“动机移置”是关怀关系建立过程中对关怀者的内在心理要求,而这一条讲到的“榜样、对话、实践和认可”是关怀者建立关怀关系的外在方法。在班级中,最大的榜样应该就是班主任本人,班主任要亲身示范,无差别地关怀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带动班级风气。诺丁斯说:“关心他人的能力高低或许取决于有多少被关心的经历。”由此可见,一个集体是否有凝聚力,集体成员之间是否友爱,班主任的责任最大。对话是指关怀者和被关怀者之间相互了解,接受对方的不一样,理解对方的需要以及来龙去脉。作为班主任我有一个经验,就算是一个特别让你讨厌的学生,当你了解了他的家庭背景,对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之后,对他的态度会发生很大改变。实践的意思是组织学生实践,教师通过组织集体活动,让学生们有相互协作,互帮互助的机会,在活动中践行关怀。这个原理跟我们国家“六育并举”中的活动育人理念很接近。认可的意思是说,以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生,多发现他们的长处。跟一个欣赏自己的人更容易建立关系。

第三,师生之间是不平等的关怀关系。换句话说,教师了解学生关爱学生是天经地义的,但教师不可能期待学生了解自己的需求,关怀自己。父母与子女之间也是不平等的关怀关系,在这个层面上来说,教师这个角色类似父母亲。

第四,德育工作要遵照“知情意行”逻辑。“知”的意思是认知理念,“情”的意思是情感态度,“意”是道德上完善自我的意志,“行”的意思是行动。班主任进行德育,第一步往往是共情,之后才是给出建议。而主题班会课,则要遵循“知情意行”逻辑。首先,树立正确的认知,对某个道德理念有正确的认识,明是非。其次,激励学生,点燃他们向善向美的决心和意志。最后,制订行动计划,开展道德实践。

以上就是我看《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第二版)的思考,总体上感觉德育类书籍理论深度没有语文教育教学专业类书籍那么难,可能是德育是比语文学科教学还要年轻的一个学科,大学里面至今还没有中小学班级管理这个学科,但是德育的难度往往不在理论,而在于特定情境下,班主任及时稳妥的处理,在于班主任是否有情怀,长期专注地展开研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