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凌宗伟:广为流传的未必就是正确的

 凌宗伟 2024-04-03 发布于江苏

【异史氏曰】刘古平先生日前来电话,说,孔子没有直接说过“因材施教”,但《论语·先进篇》中的一段对话,倒是典型的“因材施教”。于是给我贴来《论语·先进篇》中的这段文字: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在这段对话中,子路和冉有分别提出了关于听到正确主张后是否立即行动的问题。孔子对他们的回答不同,是因为他们的性格和行为方式不同。

对于子路,孔子指出有父兄在,应该先向他们请教再行动,这是因为子路可能更加冲动和自信,容易在没有充分思考和咨询他人的情况下行动。因此,孔子通过提醒他要尊重长辈的意见,希望他能够谨慎行事,不盲目冲动。

而对于冉有,孔子则鼓励他听到正确主张后立即行动,这是因为冉有可能更加谦逊和犹豫不决。孔子希望他能够更加果断和自信,不要过于拘泥于思考和犹豫,及时采取行动。

公西华(赤)对孔子的回答感到困惑,他问孔子为什么对子路和冉有的回答截然相反。孔子解释说,冉有退缩,所以他鼓励他前进;而子路勇往直前,所以他劝他退缩。意思是对具体的人而言,合适的才是最佳的。

我理解刘老的意思是,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根据不同人的个性和行为方式,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缺点,发挥优势的教学主张:因人而异,鼓励发挥优势。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智慧,但说因材施教这个原则是从这里来的,似乎有些牵强。这再一次说明,许多流传的貌似合理且正确的说法,还是需要求证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