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灵犀·明清犀角雕(3)

 书楼寻踪馆 2024-04-04 发布于河北
 犀角雕鹿形杯,清,高7.1厘米,口径9.8-8.7厘米。  杯圆体,壁稍厚,口沿一周磨平。此杯倒置后则呈一鹿形,首尾相环,以一条凸棱线表示其脊柱,为适应杯形而对鹿体各部位进行了适当的合并简化,鹿之头颈为杯足,额为杯底,处处显示出构思之精巧。鹿的面部形象刻划准确,眼、耳、口、鼻等部位以浮雕及阴刻技法表现,鹿角、下颌及所衔树枝则以镂雕为主,颈部以阴刻法刻划细密的茸毛,花斑与尾部亦用写意的阴纹处理,而伏卧的四肢仅以浮雕表现前后各一,虽简略却足以传达鹿之身体结构。  此杯总体而言技法多变,雕刻精到。其造型出人意表,装饰匠心独运,是一件高明的陈设赏玩器物,在传世的犀角雕刻作品中属难得的珍品。
 
【犀角雕鹿形杯】(图2)
 
【清 犀角雕仙人乘槎】
 
犀角雕一束莲杯
 
犀角雕牧马图杯
 
【犀角雕九螭纹杯】清,高20厘米,口径14-10.3厘米。  杯以亚洲犀角制成,保留原角形。杯打磨光润,但内外壁不平整,有较多沟纹,色泽亦显现深浅差异,形成斑驳陆离的效果。器表纹理稍粗,似模仿山岩状,外壁浮雕9条螭龙,攀爬缠绕,动感十足。6条螭环于杯口下,姿态多为横向,其中唯一螭长尾贯通上下,与另一组螭相联。另3条螭置于杯身下部,成波浪式布排。杯体粗壮,纹饰疏畅有力。  此杯与精益求精的宫廷工艺品风格相比,在局部雕琢上稍显随意,但却生机勃勃,富于民间风味。
 
【清 犀角雕高足杯】
 
【犀角镂雕山水人物图杯】(图1)清初,高10.8厘米,口径16.1×9.4厘米。  杯以亚洲犀角雕刻而成,深褐色,杯口为椭圆形,敞口,流部较宽大,小底。口沿内浮雕一大螭,螭首刻划得极为精细,毛发细若游丝,目光锐利,口微张,齿坚爪利,勇猛之极。流内沿雕一小螭,缩颈仰首,似欲跃出杯外。杯把为镂雕的松树干及山石。器身雕刻连贯的山景,松树、桐树、柏树和枫树交杂成林,古木参天。山间瀑布顺流而下,形成小溪,微风细浪,流水潺潺。山间石阶依稀可见,上端云雾弥漫,似通往人间仙境,颇见逸趣。器身刻划了三个人物,一小童先将两个包袱背过河并置于河边,之后手持树枝小心翼翼地牵引一行至河中的老者过河,对面一男子正挽起裤腿准备过河。此杯制作精细,工艺精良,其纹饰充满了自然的情趣。
 
【犀角镂雕山水人物图杯】(图2)
 
【犀角镂雕山水人物图杯】(图3)
 
【犀角雕水鱼兰花纹荷叶形杯】(图1)清初,高6.1厘米,口径10×9.6厘米。  杯呈深棕色,为亚洲犀牛角制成。以荷花、兰草装饰为题材,将一只小犀角刻成上兜的荷叶形,杯内底里圆阔,浮雕水波纹,浪花沿着杯底向上涌溅。杯外壁纹饰繁复,叶脉隐起,鲤鱼畅游,跃出水面,长夹大虾在水面上蹦跳,一株阔叶禾草和一丛兰花似乎因水的波动而弯垂晃动,一只大螃蟹急匆匆地爬向杯口。此杯构思巧妙,设计独到,纹饰情趣盎然,雕刻精致细腻,为清宫中犀角雕刻的小巧之作。
 
【犀角雕水鱼兰花纹荷叶形杯】(图2)
 
【清早期 犀角兰亭序巨杯】
 
【犀角雕松柏山水杯】(图1)明末,高9.9厘米,口径11×8.9厘米。  此杯用非洲犀牛的后小角制成,口微敞,底足微敛。通景式构图,杯柄镂刻成松干形,松枝直探入杯口之内。杯外壁溪流蜿蜒,直入杯底。溪流两岸,柏树、桐树、枫树相间立于山岩之间,雄健苍劲。杯体虽然不大,但杯壁厚重,角质细润密实,雕工精湛,为文人收藏的佳品。
 
【犀角雕松柏山水杯】(图2)
 
【犀角雕松柏山水杯】(图3)
 
【清 犀角雕梅花杯】
 
【犀角雕山水人物杯】明,尤侃制,口径16.7厘米X8.8厘米,底径4.6厘米X3.9厘米,高11厘米。
 
【鲍天成款犀角雕螭纹执壶】(图1)明末,通高13厘米,口径15-7.8厘米。  执壶用亚洲犀角制成,盖形如盔帽,色泽较深,有钮,盖顶刻回纹,盖面凸刻蕉叶纹与螭龙纹各一周。壶身一侧为光素流,一螭从壶身攀壶流向流口探视;另一侧为柄,三条螭龙围绕柄把上下腾戏。壶身纹饰从底向上分为4层,第一层为蕉叶纹,第二层为兽面纹,三、四层为蟠夔纹。纹饰隐起,为浅浮雕技法刻制。壶底有“鲍天成制”阳文楷书款。  鲍天成是明末江苏一带著名的雕刻能手,在雕刻技法上运作灵活。壶之流与柄上的独角螭龙采用镂刻圆雕技法,形象灵活生动,气势矫健雄奇。壶身浅浮雕的纹饰刀法虽浅,但花纹清晰流畅,与田黄石刻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件用犀角制作的小壶,造型优美,玲珑精巧,且色泽莹润,光洁细腻。用犀角制执壶极为少见,此为明末犀角艺术中稀有的珍品。  此壶于1985年由香港著名医生叶义先生捐献故宫博物院。
 
【鲍天成款犀角雕螭纹执壶】(图2)
 
【鲍天成款犀角雕螭纹执壶】(图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