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礼佛普陀,你可知普陀山的“镇山三宝”?

 洁洁赢 2024-04-05 发布于安徽

普陀山,那是一座世人皆知的佛教圣地,南海观音像坐落于此,她的庄严与神圣让人肃然起敬。更有那闻名遐迩的三大寺院:普济寺、法雨寺、慧济寺,各自诉说着千年的佛法传承。

然而,普陀山除了这些广为人知的胜景,还隐藏着三件无比珍贵的"镇山之宝"。它们分别是:法雨寺的九龙藻井,杨枝庵的杨枝观音碑,以及普济寺前海印池边的多宝塔

或许你曾踏足这些寺院,但未曾留意到它们的存在,它们就在那里,等待着有缘人的到来。

多宝塔

普陀山这"镇山三宝"之中,多宝塔堪称"三宝"之首,它是普陀山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其独特的风格在整个江浙沪地区都难寻其二。这座石塔融合了一些藏传佛教的元素,给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感觉。

多宝塔

多宝塔位于普济寺前的海印池畔,始建于元代,已有700余年的历史。它是浙江省内唯一一座元代石塔,舟山本地人都称它为太子塔。据说这座塔是由忽必烈的子孙所建,元朝时期,藏传佛教在中原地区盛行,多宝塔便是这一时期多元文化碰撞的产物。

传说中,普济寺与梵山之间曾有一片沙滩,沙滩下潜伏着一条龙。元朝太子宣让王在普陀山拜观音时,他的太子帽被狂风刮入海中。得知沙滩下有龙蛰伏后,太子向皇帝请愿,在梵山口建造了这座塔来镇压孽龙。然而龙并不甘心被困,它试图舒展龙身,却感到不适,于是打了个喷嚏,将塔顶卷入海中。此时,后院突然出现琉璃佛钵和字条。琉璃佛钵平息了风浪,多宝塔也稳固地伫立在普陀山。从此,潮水只涨到百步沙为止,多宝塔也成为了普陀山的神奇传说之一。

多宝塔

多宝塔的构造十分独特,它采用了五层方塔结构。上三层为塔身,下二层为塔座。塔座栏外四面雕有32个螭首,石栏杆上则雕有精致的小石狮尊。塔身四面均凿有佛龛,每个佛龛内各有佛像一尊,共12尊佛像。塔基一层四角有四大天王像,东面为普贤菩萨,南面为文殊菩萨,西面为弥勒菩萨,北面则是观世音菩萨。此外,四周还有十八罗汉像环绕。第二层是东为宝幢佛,南为开敷华王佛,西为无量寿佛,北为天鼓音佛;第三层是东为阿閑佛,南为宝生佛,西为弥陀佛,北为不空成就佛。

作为普陀山的镇山之宝,多宝塔院里游客稀少,但这并不影响它的魅力。这座古塔汇聚了各方世界的佛陀、菩萨、罗汉、护法天主、供养人以及各种民族文化的艺术风格。对于古建筑爱好者而言,多宝塔无疑是一大福音。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多元碰撞,领略到人类智慧与艺术的结晶。

九龙藻井

在古代建筑中,藻井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如同天空中的璀璨星辰,位于室内的至高处,凝聚着斗拱的精巧设计,象征着天宇的崇高。彩绘与浮雕在藻井表面交相辉映。据《风俗通》记载,藻井的设计寓意着镇压火魔,护佑古代木质建筑的安全。

法雨禅寺

普陀山法雨寺是一座皇家寺院,寺内九龙殿殿顶的九龙盘拱藻井,令人叹为观止。这精美的藻井,源自1699年康熙皇帝的御批,将南京明故宫的旧殿拆卸,整体搬迁至法雨寺。如今,九龙殿内的“九龙藻井”为明代的珍贵遗物。这藻井按照古朴典雅的九龙戏珠图案雕刻而成,九条金龙栩栩如生,气势磅礴。一条龙盘旋于顶,其余八条则环绕在八根垂柱上,飞舞而下。每一根金柱底座均刻有精细的雕龙砖,而中央则悬挂着一盏琉璃灯,宛若一颗明珠,与九龙共同演绎了一出“九龙戏珠”的传奇。

九龙藻井

普陀山除法雨寺九龙殿外,普济寺、慧济寺等大寺庵主殿顶部亦筑有藻井,但规模与法雨寺相较则稍逊一筹。

关于藻井,多数专家学者认为其暗合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与“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相呼应,象征着“天”的崇高地位。而藻井中的浮雕盘龙,则昭示着皇帝所拥有的上天赋予的至高无上的权力。法雨寺九龙殿内的九龙藻井,正因历史的机缘与巧思,才得以拥有如此罕见的帝王般的“待遇”,成为国内寺院建筑规格之最。

当您下次造访法雨寺时,不妨驻足仰望那九龙藻井。从这藻井中,您或许能窥见明清历史的缩影。这里是中国建筑之美的巅峰之作,它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杨枝观音碑

在普陀山法雨寺的后方,有一座独特的庵堂,名为杨枝禅林。这座庵堂因供奉普陀山三宝之一的“杨枝观音碑”而声名远扬。从法雨寺停车场旁的小路直走,不出五分钟,即可看到那山门额题“杨枝禅林”的标志。沿着石阶上行,穿过天王殿,再深入一些,便是杨枝观音殿。殿后的石碑,那便是传说中的杨枝观音碑。

杨枝庵

石碑高两米多,西面刻着观音大士像。这幅观音像栩栩如生,技法非凡。其头顶珠冠,发髻高挽;身披锦袍,衣袂飘飘。其眉似弯月,目若瑞凤,嘴角微扬,仪态端庄。霞裾琼佩,珍珠璎珞装饰其身,耳戴圆环,腕饰金钏,腰中束带。左手托茶瓯,右手执杨枝,洒向人间渡济众生。整个观音大士形象平和慈祥,清丽脱俗。

这幅画像之所以珍贵,是因为阎立本的画作现存甚少,而单幅菩萨像更是难得一见。更令人惊叹的是,无论观众站在哪个角度,观音大士的足尖总是正对观众,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实在神奇无比。

杨枝观音碑

杨枝观音碑的来历颇为传奇。明万历十五年(1587),总兵官侯继高来普陀山督导防务、巡视海疆。有感于灵山圣迹,他在此留下了众多墨宝,并命人将其收藏的唐代吴道子、阎立本所绘的两幅观音大士像刻诸石碑之上,立于普陀山宝陀寺(今普济寺)。可惜的是,万历二十六年(1598),宝陀寺因火灾被毁,石碑也遭池鱼之殃。

然而,万历三十六年(1608),分守宁绍等处地方参将刘炳文找到了其中一通石碑的拓本。这个拓本是依阎立本的画作而来,于是他便请杭州名匠孙良重新镌刻画像,并请同宗长辈刘庭蕙撰写《杨枝庵记》,镇海籍进士、曾任兵部尚书的邵辅忠书写。这便是流传至今的再版杨枝观音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