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112:原来不经过误下也可以形成结胸证,那该如何治疗

 幽默的数据线 2024-04-07 发布于甘肃

图片

135: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如果我们仅从字面上去解读它,那么可以这么理解,患伤寒的患者六七天以后,形成热实结胸证,脉象沉而紧,胃脘部疼痛,触按感觉像石头一样坚硬,选用大陷胸汤来进行治疗。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但是它的背后有《伤寒论》传经传变的规律。
我们在前面的条文已经讲过了,误下可以形成结胸,但也不是绝对的,有的结胸证可以不经过误下,比方说135条,我们这一条讲的就是没有经过误下而产生的结胸。
只是说临床当中误下产生的结胸比较常见,那么没有经过误下产生的结胸相对会少一些。但是我个人认为并不是这样的,没有经过误下产生的结胸在临床当中也不少见,因为毕竟现在,如果谁得了一个伤风感冒之类的,谁去吃泻药,一般没有。所以在张仲景那个时代,由于市面上会有几种泻药,就相当于现在的中成药,有些老百姓,得了病之后就买一些简单的药进行治疗,往往会产生误下的这么一种情况。
再加上那个时候读书的人并不多,因为真正掌握《伤寒论》的人最起码是读书识字的,所以说就出现了好多医生,根本就没搞清楚《伤寒论》,就给普通老百姓用药,因此误治的特别得多,所以在《伤寒论》里面好多都是误下、误汗等等,都是错误的方法之后产生的一些情况。
但是今天如果我们得了个伤风感冒,我们去吃泻药吗?显然是很罕见的。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在临床当中,形成结胸的,在现在来说,不一定是误下引起,直接由伤寒本身传变过来的更多。
第135条重点就是在总结结胸是不因误下而形成的一条条文。说白了,就是有人伤风感冒了,过了六七天,他这个病没有好,也没有去传到其他的经,而形成了结胸,脉象沉而紧。胃脘部疼痛疼到什么程度呢?用手去按它,像石头一样硬,这个时候,用大陷胸汤来治疗,就这么个意思。
为什么会出现伤寒六七天以后产生结胸的热实证?那
我们看《伤寒论》第七条条文: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关于这第七条条文,我在前面的讲解当中,引用了很多知识点来解读了这一条条文,因此,在这里我就不啰唆了,只是为了告诉大家,如果说人感受了伤寒,发于阳的,如果身体体质比较好的人,七天他就可以自愈,发于阴的六天就可以自愈。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多人伤风感冒之后,既不吃药又不打针,一个星期以后就好了。是怎么好的?因为你体质强,伤风感冒,它们的周期就一个星期,一个星期之后你就自愈。这说明你体质能够抵御它,能抵抗它。
为什么一个周期是七天,如果没有听过以前的课的人,赶紧回过头去听。关于七这个数字我已经解读了很多了,我也不想多啰唆,因为人与自然是统一的,天上有七星宿,对我们地球人类的影响,它是七为一周期。那么很多动物怀孕的周期也是七的倍数。
伤寒六七日,如果说这个患者他的抵抗力足够强,按道理,这个病就要好了。但是135条讲了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他没有好,反而变成了结胸热实证,说明了在表的邪气入里化热,与患者本身体内的水邪相结,水热互结,形成了热实结胸证。
它是有前提条件的,前提条件是患者体内要有产生水邪的条件,寒邪入里,还要进去化热与水邪相结,才能形成结胸热实证,否则它就不会形成结胸证,它可能会形成其他的,那就是后世医家总结的关于《伤寒论》六经传变的规律。
关于六经传变的规律,我在之前也讲过,在这里我再啰唆一下。太阳病,从六经的角度来分析的话,太阳病它既可以传阳明,也可以传少阳,还能传太阴,还能传少阴,也能传厥阴。就是太阳病可以传其他五经的任何一经,是什么决定了它传哪一经呢?是根据患者的体质、病邪的强弱共同决定的。
传经,它有一个最基本的规律,就是这个疾病,它是欺软怕硬的。哪个地方空虚,哪个地方薄弱,他就往哪个地方传。
比方说有人本身平时就有胃火,那么他感受了太阳病之后,他就容易传到阳明。因为他的阳明有热,太阳病风寒入里化热,很容易让阳明的热火上浇油而形成白虎汤证或者白虎加人参汤的阳明经热证。当然这个内容我们在阳明病会讲,也就说他有本身就有胃热的人,就容易传阳明,他是体质决定的。
同样一个人感受了同样的太阳病,他并没有传到阳明,比方说他传到了少阳,出现了口苦、咽干、胁痛,寒热往来等等症状。为什么传少阳?很有可能这个人平时本身就心情不好,郁闷,或者有肝火等等,这个病邪就趁虚而入,本身平时就在少阳这里就有问题,就趁虚而入。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郁闷的人或者脾气不好的人,他得了病,哪怕就是一个感冒,过几天他发现口苦、咽干、寒热往来。很显然,从脏腑的辨证角度,这个人属于肝郁型,病邪就可以传到少阳,从六经的角度就属于少阳,那么它就传到了少阳。
又有的人,他得了感冒之后,几天以后,他就拉肚子了,按照西医来说,就是胃肠性感冒。按照中医来说,他很有可能是太阳病传到了太阴。脾阳虚有寒,所以就拉肚子,所以是太阳病传到了太阴。
又有人,如果他本身就有肾阳虚,感受了太阳病之后很快他成了少阴病,比方说会出现四肢厥冷,怕冷,当然这种人,老年人居多。少阴肾阳虚,那么它就会往少阴传。
又有的人如果感冒了之后,过了不久他就开始呕吐,拉肚子,或者是上热下寒等等,非常明显,很有可能他这是病邪传到了厥阴。
少阴病和厥阴病,太阳病是怎么传过来的?比方有人得了新冠,新冠就属于太阳病。他刚刚得,我们也叫太阳病。为什么有人新冠之后,有的人可以自愈,产生了抗体?有的人仅仅是口苦咽干之后,吃点小柴胡汤搞定了?有的人出现喝很多水,搞点白虎加人参汤也搞定了?而为什么有的人得了新冠之后,四肢发凉,然后嘴唇干紫等等,最后竟然去世了?这一群人大部分是老年人。按照西医的说法就是它们有基础病。比如说冠心病,比方说肿瘤,癌症。厥阴病那它很有可能与肿瘤、癌症有关。
如果说是新冠传过去的话,少阴病就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关,因为少阴为心肾,太阳病如果传到了心、肾就到了少阴,这个时候可以出现重症。出现了重症之后是会死人的,如果用西医治疗不及时的话。但是用中医,只要用药及时,用了《伤寒论》的方子,用六经辨证,效若桴鼓,可以说是救人无数。
这就是为什么在两年以前,我用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抢救许多老年性有基础病的新冠患者。这也是为什么两年前我抗疫的那几十个方子,在网上流传极为广泛,一夜之间点击率破亿的原因。
比方说有人就是伤风感冒了,结果开始呕吐,拉肚子,西医检查,可能是胰腺癌,胆囊癌等等。如果你不感冒,他这些症状还不出现,一感冒,过几天这些症状全出现了,为什么?按照我们六经的思路去分析,就是太阳病传到了厥阴病。
当然,从西医的角度,他的癌症可能早就有了,但是没有太阳病的诱发,这些症状不会立刻出现。
所以我们总结一下,伤寒它是怎么传变的,一是正气的强弱,二是邪气的轻重。另外是医治是否得当。医治不得当者为庸医也,杀人于无形,医治得当者,救人于水深火热之中。
问题来了,是不是世界上所有的病都可以用六经去概括?两个字,非也。
也就是说,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你说它是六经病也好,你说它是123456也行,总之它们归了类,就是六大类。
这六大类是张仲景在这么多疾病当中,把相同相类似的一些临床表现,用差不多的方子能够治疗的,有一般规律地把它归到了一类,最后就归到了六大类。
归到六大类之后,就在它们之间找联系,找变化,找完之后,就总结出了六经。但是仲景发现,世界上的病种,变化万千,无穷匮也,六经不能概括所有的病。于是他才提出了一些变证,什么叫变证?就是不在六经传变规律以内,但是又客观存在的疾病的变化规律。
所以既然六经是有规律地传变,把这些变证可以归为无规律的传变。这些无规律的传变有没有规律?还是有规律。用什么规律去治?12字真言,仲景给出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用我们现在的话,就是四个字,辨证论治,如果用两个字去形容,就是辨证。无规律的传变后世医家把它称为变证,比方说我们之前讲的栀子豉汤、麻杏石甘汤,白虎加人参汤,都可以称为热证,也就是说太阳病的热证,它其实就是变证的一种。以及我们讲的桂枝甘草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厚姜半甘参汤,小建中汤,桂枝人参汤,干姜附子汤,茯苓四逆汤,真武汤,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附子汤,炙甘草汤等等,它都属于变证的一种。
栀子豉汤和麻杏石甘汤属于变证的热证,桂枝甘草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它属于变证的虚证的心阳虚。厚姜半甘参汤、小建中汤、桂枝人参汤,它属于变证的虚证的脾虚证。干姜附子汤、茯苓四逆汤、真武汤,它属于变证虚证的肾阳虚。真武汤也可以认为它属于少阴病。因为在少阴病里面它也有出现,只是归类法不同而已。
结胸可因误下所致,也可因伤寒风寒入里化热与水邪相结而形成。也就是说,它可以不经过误下就可以通过外感传变而来。
今天我们讲的第135条条文的结胸热实证,说白了,它不在六经传变规律以内,但在辨证论治以内,它属于变证。变证无穷辨证驭,辨证论治是可以驾驭的。
今天所讲的结胸证的135条条文的大陷胸汤证,就是直接由伤寒太阳传过来的,表证传过来的结胸热实证。
再给你打个比方,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硬者,大陷胸汤主之。
如果从中医的角度,我们去分析的话,就是一个人伤风感冒了,然后过了六七天,他没有自愈,也就是没有好,形成了结胸热实证。它的脉象是沉而紧。沉我们说主里证,也主水证,而紧主实,也可以主痛,比方说风寒表实证,脉浮紧。结胸热实是里实,所以它是沉而紧,而风寒表实,身上可能会痛。
脉沉而紧,它是心下痛,心下痛就是胃脘部。按之石硬者,西医叫压痛、反跳痛,肌肉紧张的一种腹膜刺激症。这种情况用大陷胸汤治疗。在临床当中属于急性腹膜炎,或者急性胆囊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如果你不感冒,你还不会得急性腹膜炎,急性胆囊炎以及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等等,就是感冒过后出现的。怎么这么巧,不感冒就不得,一感冒就得了。中医有中医的解释,就是风寒入里化热与水邪相结,形成热实结胸,而西医没有这种解释。
怎么办?出现了这种急性的化脓性的疾病,如果是按照他们(西医)的方法,进口的头孢类,或者消炎药,或者杂七杂八的这些东西搞不定的话,那说不定要动刀子了,开膛破肚的可能性都有。而中医呢,大陷胸汤主之,搞定。

END

图片
我们真诚邀请大家积极参与,多评论、多转发。让我们一起共建一个充满互动和分享的中医学习平台,为更多人带来健康和福祉。
图片

张胜兵

武汉名中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