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教育几个热门问题的澄清

 木一过 2024-04-07 发布于甘肃

最近几年,教育领域又引进了一些西方的概念,如大概念,大单元,项目式学习等。有些概念是因为翻译问题,引起误读;有些是实施过程中,错误理解。今天,就几个教育热门问题,澄清一些误读——

图片

大概念

在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有一个流行和热门的词叫作“大概念”。每个学科本来就有自己的概念,那什么是“大概念”呢?到底指的是什么?这让中小学教师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大概念,并不是量的“大”“庞大”,即大概念≠“大”的概念,而是指学科的核心思想和观念。它英文原文是“Big Idea”,从英文可以看出,它根本不是所谓的“大概念”,而是“大创意”“大观念〞。如中学数学教学中,始终要体现抽象、推理和建摸三大核心素养。

大单元

大单元里面既包括自然单元,又包括根据主题重新提炼的自然单元的整合。所以说“大”本身是个相对的概念,有时是针对某个单元开展教学设计,有时又需要把相似的单元整合形成大单元。

大单元教学,并不是用一两节课把一个单元的内容学完,而是要明确本单元共性的、核心的观点,并渗透于每节课。如《二元一次方程组》,其核心是让学生形成模型观念、运算能力和应用意识,那么每节都要渗透这三点,但内容的学习还是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跨学科学习

现在这么多学科的建立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逐步被分割出来的。当下为什么又开始提倡跨学科?因为我们的学科被碎片化了、割裂了,但是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素养和能力。

跨学科学习,并不是要讲解或精通其它学科知识,而是围绕主题利用其它学科的知识或方法协同来解决问题。如语文叶圣陶的名篇《苏州园林》就是很好的跨学科学习素材,它可以借助于摄影、美术和设计等相关知识对课文的理解,使文学和艺术完美结合。

图片

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是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提炼课题或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开展研究性活动,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做些题目或者难题,而是类似于大学的研究方式,经历真实的研究过程。如旅美教育学专家黄全愈教授说,他儿子在小学二年级“研究蓝鲸鱼”,周末出入几个图书馆查找资料,最后写出“研究论文”:四个小题目:1.介绍;2.蓝鲸吃什么;3.蓝鲸怎么吃东西;4.蓝鲸的非凡之处。

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对你所读、听、说、写的东西进行质疑、分析、解释、评价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方式;它也是一种能力,是全面分析信息从而作出评判的能力。

批判性思维,并不是通常理解的对问题的否定和批判,而是全方位、多视角的独立思考与分析,打破禁区、提出质疑、挑战权威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和思维品质,教师课堂上要鼓励和留出时间,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提出质疑,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项目式学习

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面对来自真实世界的挑战性项目或任务,开展一定周期的探究或合作学习,完成项目任务,实现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协调发展。它基于学科又超越学科,是一种与真实世界紧密联系的学习方式。

项目式学习,并不是几节课讲一个专题或解决一两个学科的知识问题,而是事先确定一个实际“项目”,通过小组合作,一个月或一个学期来完成。如北京丰台小学“一亩菜园计划”,从种植到收获,经历了策划、劳动和合作,通过一个学期,体验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过程。

注:参考了《中国教师报》汪正贵校长相关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