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反复种植失败的主因

 王若光 2024-04-07 发布于湖南
试管婴儿反复种植失败,或反复生化妊娠,早期流产等临床十分多见。
反复种植失败中首要分析的因素仍然是胚胎质量原因,胚胎质量问题可能由于配子损伤(这与各种因素导致的减数分裂有关),或胚胎(合子)有丝分裂错误。这在流产物绒毛CNV+STR检测中可以发现。这种情况的比例不高但需要考虑。
除配子合子损伤之胚胎质量因素外,导致反复种植失败最重要原因就是内膜因素,而内膜所有因素中最重要关联的问题就是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内分泌黄体功能不足及内膜基底层干细胞减少及间质细胞不足或增殖不足这薄型内膜及宫腔粘连形成和易发的基础因素。
目前临床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巧克力囊肿,腺肌症,内膜息肉,以及子宫肌瘤等相关雌激素介导炎症免疫病理,以及孕激素抵抗,蜕膜化缺陷机制等认知严重不足。主要是对相关分子病理生理不了解有关,特别是长期临床工作,对基础研究和相关进展了解不多。甚至仍然无法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生理相关复杂信号通路等。
人工流产——子宫内膜异位症点燃因素,轴腺靶异常的常见表现是排卵期提前。
地中海贫血,以及人工流产和宫颈及宫腔操作等相关铁死亡,低雄,黄体不足,造血机能差,卵巢功能减退,衰老,生殖衰退,记忆力减退,面色萎黄,精力体力下降等,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表型。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内分泌基础
子宫内膜异位症促性腺激素水平增高,轴激素表现为FSH/LH比值增加,焦虑,失眠,应激等多因素致长期轻度泌乳素增高。

由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调节的卵巢类固醇形成和生产的病理变化,以及子宫组织的修正也可能影响EMS扩张的风险。雌激素有两种特异性受体,包括ERαERβERα与雌激素有较高的亲和力。EMS17β- HSD2的表达和活性降低。PR有两种亚型,包括PR-APR-B,其中A亚型能够抑制ER的激活,而B亚型具有激活这些受体的能力。最后,E2功能通过ERα介导,并与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或通过MAP激酶、PI3KCa2+内流和/cAMP途径,导致EMS的发展。

腺激素表现为由于黄体功能不足,雌激素水平及效应增加,孕激素相对不足或绝对不足,孕激素抵抗,低雄或雄激素效应下降等,导致内膜增生,肌瘤或内异病灶种植或成活率增加。孕,雄,雌激素受体也由于甲基化和去甲基化异常导致孕激素抵抗效应和雌激素效应增强。

雌激素和PRs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与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相比,由于DNA甲基化改变(去甲基化和甲基化),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ERβ水平较高,ERα水平较低。在这两种细胞类型中,PR基因的甲基化程度也有差异。ERβ/ERα比例的严重升高可能是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ERαPR表达受到抑制的部分原因。
DNA甲基化异常,组氨酸蛋白抗体阳性——子宫兴度奋高,PR低相关孕激素抵抗相关。
下面,宫内膜异位症内膜雌激素效应和孕激素抵抗在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的信号通路,理解这个通路虽然不复杂,但意义重大。
上皮,间质细胞内FSH和雌激素效应及相关蜕膜化缺陷形成的机制。

雌二醇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中一种重要的促生长、促血管和促有丝分裂的类固醇激素。间质和上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子宫内膜的一些功能至关重要,包括增殖、迁移和蜕膜化(子宫内膜的分泌转化)。旁分泌因子由一个隔室分泌,并且可以激活另一隔室的不同信号通路。例如,雌二醇的原位累积部分是由分解代谢酶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2(HSD17B2)的上皮局部水平降低介导,其将雌二醇转化为雌酮。雌二醇的作用通过经典的雌激素受体(ERα和ERβ)和通过膜相关的G蛋白偶联的雌激素受体(GPER)介导。在内异症中雌激素应答基因上调的例证是GREB1、MYC和CCND1。相比之下,孕激素受体信号(通过孕激素受体PRA和PRB传递)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往往减少,孕酮调节基因,如PAEP(编码糖蛋白),HSD17B2和Tob1等表达不足。前列腺素E2(PGE2)信号传导[其导致类固醇生成因子1(SF1)介导的芳化酶表达上调]也参与维持雌激素环境。更有争议的是促性腺激素卵泡生成素(FSH)可能对子宫内膜或子宫内膜异位症细胞有直接影响。Slug and snail缓慢,

在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过度产生GATA6ERβSF1蛋白,而PR被抑制,导致孕激素抵抗'。这些变化共同导致炎症和组织重塑物质的积累,包括PGE2E2、细胞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卵巢中E2及其代谢物异常高的浓度和间质性炎症可能导致上皮突变的积累。[慢性炎症被怀疑在其他组织中引起诱变和致癌,如Barrett食管和食道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的相对作用目前尚不清楚。每种细胞类型对获得全基因组表观遗传缺陷或突变的影响尚不清楚。
高血压,肥胖,糖尿病——子宫内膜癌三联征
PCOS发生内膜癌变,一定合并EMS,癌基激活,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拒抗糖耐量受损糖尿病进展,
核内癌基因激素,炎症-肿瘤信号活化;E1↑《=E2 ↑转化增加。

蜕膜化缺陷——子宫内膜异位症、腺肌症、内膜息肉等高度关联,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导致反复种植失败的核心机制。
国内对蜕膜化缺陷仍然了解甚少,诸多操作和认知仍然处于盲目状态。虽然国际进展繁多,涉及大量文献和机制。基础应用研究及临床研究进展,国际国内仍然存在巨大落差。如同正在练刀枪不入的义和团面对洋枪一样在数十米或百米外射杀耍大刀之人一样,许多人在用大刀长矛的认知去要求看到子弹,然而子弹肉眼确认无法看到。知识差和信息差之鸿沟令人深思。
蜕膜化的特征是由于胚胎干细胞的基因重新编程,在子宫内膜发生了一系列极其复杂的形态、生物分子和功能事件,从而建立了一个有利的子宫环境,使胚胎能够最佳地适应。

(一)生理蜕膜化子宫内膜主要变化的总结

(二)蜕膜化异常的主要临床后果总结

(三)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在位内膜蜕膜化缺陷主要的相关改变

(四)慢性子宫内膜炎(CE)可能改变正常的蜕膜化反应的潜在机制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腺肌症等相关分子病理生理与严重病理后果,若光医学,公众号有很多文章、翻译和讲课。有兴趣可以参考。

欢迎大家交流指正。

参考文献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