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学:为啥日本人在“开眼看世界”上遥遥领先? | 循迹晓讲

 循迹晓讲 2024-04-08 发布于北京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三喵先生

策划:三喵先生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2800字 阅读需要8分钟


说到明治维新之前的日本历史,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四个字——闭关锁国,好像那时的日本和同时代的大清没什么区别。不过要是认真追究起来,日本和大清还真不一样。当时的德川幕府虽然颁布了锁国令,禁绝大部分西洋的贸易和事物,但始终为西洋文化的输入留了一个口子,这就是在长崎的荷兰商馆。

◇ 长崎出岛上的西方商馆鸟瞰图

从17世纪下半叶一直到19世纪中期,西方的技术和理念通过这里源源不断地传到日本,这让日本一直有一部分人对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理念不陌生,直到后来黑船开国,面对扑面而来的西方世界时,日本能够比较顺利地接纳西方,完成西化,先前的兰学积淀有很大的作用。

◇ 图为织田信长的铁炮部队

自从西方大航海时代以来,葡萄牙人很早就到达了日本,并同日本进行贸易往来。他们带来的火绳枪也成为日本战国后期大名们趋之若鹜的武器。但是葡萄牙人并不能获得日本的信任。他们不断地贩卖日本人到印度等地当奴隶,更过分的是葡萄牙传教士还非常强势地传教,这让日本上层根本无法容忍。

当德川家康最终建立自己的幕府政权之后最终颁布锁国令,决定同所有天主教国家断交,并攻击一切敢于靠近日本近海的外国船只。但在这样的严令之下,荷兰人是个例外。一方面荷兰人是新教国家,同天主教是死对头,而且整个荷兰在东方是抱着经商的态度,并不热衷于传教,如此态度就让德川幕府对他们宽容许多。

◇ 日本人绘制的荷兰人

经过了当年和葡萄牙人打交道,日本上层深知西方的技术兵器遥遥领先于日本,哪怕仅仅是为了维持统治,都有必要留着对西方打交道的口子,所以德川幕府特许荷兰人在长崎留着商馆,跟日本经商。当然,他们的经商和物品信息交流肯定是被严格监视,但至少能做生意了,而且当时的幕府将军要求荷兰商人每年一次去江户,也就是今天的东京,去报告时下西洋的大事情和珍奇之物,这算是官方对荷兰人的支持。

有了这样的支持,荷兰人在日本的商馆就能维持下去。当时的荷兰在西方是强盛发达的国家,他们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西方最先进的水平,而且这些技术和资讯在日本也有很多人受用。在当时日本的城市已经有相当多的人口,比如江户城就有一百万以上的人口,这些城里人对西洋的新鲜玩意儿非常感兴趣,为此还专门成立了贩卖西洋玩意儿的商店,一些有钱的主对望远镜之类的东西那是趋之若鹜。

有大量的商品贸易,就自然诞生了交流的需要,于是就有日本人去学习荷兰语,充当翻译,不但便利商品流通,也会学习荷兰人的知识,在当时这些先进的知识被称为“兰学”,这代表着和传统中国和日本完全不同的学问,也是西方人“器物之盛”的根本原因。

◇ 长崎的出岛是幕府锁国时期日本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 图为葛饰应为绘制的“长崎出岛示意图”  

兰学中首先得到发展的是医学,在当时西方的医学典籍纷纷由荷兰传入,并翻译成日文,比如讲内脏的《藏志》,和涉及人体解剖的《解体新书》,在日本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毕竟,当时的日本医学主流还是基于传统中医,围绕着西洋医术到底是不是妖术,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辩,但在当时的欧洲,对待医疗已经有了科学的态度,一切以事实说话,荷兰医生用精确的实验和解剖让日本本土医生哑口无言,而一些日本政府高官面对一些本土医生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时,也往往会跑去长崎请荷兰医生看病,这让荷兰医学在日本赢得了很好的名誉。而在当时,一些日本人也主动用兰学的思维去从事医学事业,到了1793年,日本本土医生写了《西说内科撰要》一书,听名字就知道这是日本人主动接纳西方医学的产物。

◇ 日本人翻译的荷兰文版解剖学著作《Anatomische Tabellen》,成为日本科学史上一次质的飞跃,开启了兰学与儒学、国学并驾齐驱的近世日本学问体系。图为杉田玄白翻译的《解体新书》书影  

◇ 杉田玄白,江户时代的兰学医生

1804年,日本医生华冈青洲借鉴西方的手术理念,在乳腺癌手术时对病人全身麻醉,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全身麻醉技术,早于西方几十年。到了十九世纪初,基于西方医学的学馆在日本遍地开花,比如绪方洪庵医生开设的兰学馆“适塾”,这个学馆的毕业生有福泽谕吉和大鸟圭介,往后在日本的近代开化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除了医学之外,其他的西方学问也都源源不断地通过荷兰传到日本,比如当时的数学和牛顿力学,兰学家们翻译了不少到现在还在使用的词汇,比如物理,重力,引力,等等等等。只不过兰学除了引入西方的学术,也必然会引入西方的人文思想,尤其是人人平等的观念和自由通商的理念,这和日本传统的等级制和幕府锁国令是格格不入的,到19世纪上半叶,兰学家们为此而屡遭迫害。

◇ 菲利普·弗朗兹·冯·西博尔德(1796年-1866年),德国内科医生

1820年代,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德国医生西博尔德在日本开了个鸣龙塾,传授医学知识,也治病救人,在日本深孚众望。但当时有个叫土生玄硕的医生为了得到西博尔德的眼科药方,赠与他葵纹服,这东西是幕府规定绝对禁止赠与外人的,西博尔德因此被驱逐出境,土生玄硕也被迫改易职业。到了1830年代,有美国马里逊号搭载七名日本船难被救起来的渔民进入日本浦贺港口要求通商,反而遭到幕府炮击。

当时的一些兰学家批判幕府的锁国令,直斥其为井蛙之见,从而触怒了幕府,从而把大批兰学家投入监狱,并称兰学为“蛮学”,此次事件也被称为“蛮社之狱”,兰学在日本的传播遭到了重大挫折。

◇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军将领认为虎能吃羊(洋),结果身着虎服的清军士兵被英军彻底击溃

在此之后不久,鸦片战争爆发,当时被日本认为东亚老大的大清被英国远征军彻底打败,这让很多有识之士意识到一味的锁国根本不可行,而且西方的坚船利炮势不可挡,当此之时,为了救亡图存,唯一的出路就是从兰学中学到西方枪炮的奥秘。

当时长崎的高级官员高岛秋帆通过荷兰人学到了西方最新的枪炮技术,并向幕府上书,呼吁幕府通过兰学实现火炮的近代化,以防备西方侵犯,这一上书获得了幕府方面的认可。高岛秋帆也被德川幕府招至江户,并举行了日本首次西洋炮术演习。

◇ 岛津齐兴(1791.12.1—1859.10.7) 萨摩藩10代藩主

◇ 大槻玄泽 著《兰学阶梯》书影   

与此同时,萨摩藩就走的更远了。他们的藩主岛津齐兴眼看大清败给英国,忧心忡忡,为了避免萨摩藩遭到类似命运,他在兰学的基础上设立了炮术馆和制药所,研究大炮和火药。后来他的儿子岛津齐彬继任之后,继续研究西洋军事。在黑船来航之前,萨摩已经有了初具规模的近代军事工业,甚至还有了自己的蒸汽风帆混合动力军舰。

后来日本近代化之后,萨摩藩凭借着这个底子,成了日本海军的摇篮。这也是兰学为日本作出的最后贡献。当黑船来航之时,荷兰的国势已经衰微,代表不了西方最新的技术了,但也正是兰学的坚持,日本还有一批人对西方比较了解,在命运的抉择关口,这批人起到了关键作用,从而使得日本快速近代化。后来有学者认为,兰学在其中的作用其实非常重要,这个观点当然可以讨论,但看看比日本闭关锁国更彻底的大清转型之艰难,也就唯有一声叹息了。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