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通史:8洋人到来(近代)

 陆一2 2017-12-31

日本战国时期,葡萄牙势力介入东亚。大航海时代的第一阶段,西班牙和葡萄牙争夺世界。两个国家都是小国,只是最早开始航海探险,占得先机。两国相争,教皇出面调停,将地球平分两半,西半球归西班牙,东半球归葡萄牙。所以,今天拉丁美洲的殖民地,除了巴西讲葡萄牙语,其它国家都讲西班牙语,东方则多是葡萄牙的殖民地。

随着军事和探险的力量涉足东亚,西方的宗教势力也来到远东。比如来中国的耶稣会士利玛窦,意大利人。同时期,德国人汤若望则协助明朝的徐光启翻译了《几何原本》。


左:利玛窦  右:徐光启


东方则不失时机地学习西方的新鲜技艺。比如明朝仿制缴获的葡萄牙火炮,制成红夷大炮。这个时期的东西方交流,我们在《中国通史》中已有详细叙述。

葡萄牙传教士同样来到了日本,使日本的土地上第一次出现西洋宗教的身影。和在中国的情况相似,天主教在日本的传教也算不上顺利,进展反复曲折。传教士初来日本,凭借幕府当局的善意,尚能立定脚跟,甚至发展了一批信众。后来江户幕府对基督教进行了多次弹压,甚至采取屠杀的手段,所以,直至今日,天主教在日本也算不上一个主流的宗教,与佛教和神道教不可相提并论。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中国。

这是第一批进入日本人视野的西洋人。

 

葡萄牙和西班牙衰落后,第二批西洋人(荷兰人、英国人)开始向全球扩张。今天的北美主要讲英语,东南亚一些国家(比如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官方语言中则有不少荷兰语成分,就是这个过程的产物。江户时期,和日本交流的西洋人,主要就是荷兰人和美国人。


荷兰东印度公司


这一波日耳曼人中,较早崛起的是荷兰人。荷兰经营东方,创建东印度公司。公司这种组织形式由此肇始。荷兰人懂商业,爱做生意,经营世界的方式就不同于一根筋的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么一个小国,最后做成了“海上马车夫”。荷兰人在世界各地跑,以生意为主,武力为辅,垦殖不是他们的兴趣所在,所以,尽管在美洲有根据地,更多的业务却在富庶的东方。当时的台湾是荷兰人在远东的一个立足点,他们称之为福摩萨(Formosa),后来被郑成功拿走。再往北,就碰到了日本。真正和日本在文化上有直接接触的西方国家,荷兰是第一个。不巧的是,当时的日本也像中国一样走入闭关锁国的死胡同,与荷兰人的交道,最初打得不甘不愿。但是荷兰人开拓市场的意愿十分强烈,日本无奈,只好专辟一个港口(长崎),供荷兰代表常年进驻。当然,日本只许荷兰人进驻长崎,其它西洋人照旧不得踏足日本。也因为这样,荷兰成了西方文化进入日本的第一扇窗口。幕府晚期,日本想到要向西方学点东西,正好荷兰可以送货上门,所以西学在日本就被称为“兰学”。“兰学”的引入,主要在实用领域(所谓“奇技淫巧”),学术上,江户时期尊崇的还是儒学,这一点类似晚清的中国。

德川幕府的立国之本是儒学(礼教),为了巩固幕府统治的合法性,孝悌、君臣受到提倡,全国兴起研究理学的潮流,形成自己的流派。所以,在那个年代,日本的读书人在思想和学术上更像中国人。

与儒学形成对比的是佛教。这个时期,佛教开始在日本式微。这一点也类似中国,只不过中国佛教的式微从宋代就已经开始,日本仍然慢了中国一拍。江户之前,佛教在日本长期繁盛,此时开始冷却,到明治时期,提倡本土文化和本土宗教(神道教),佛教甚至受到朝廷的打压。今天,佛教在日本仍然占据相当的地位,可以看成是一种复辟。

儒学之外,西学在诸多方面(比如自然科学、医学和语法学)为日本人打开了眼界。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很多概念由此传入日本。这个方面,日本比西方晚了两百年。面对大量新奇的知识,日本的翻译力量显得捉襟见肘。当时日本举国上下,几乎没人懂汉语之外的任何外语。政府只好任命一部分人去长崎向荷兰人集中学习荷兰语,学到一定程度后,这些人就开始拼命翻译荷兰的书籍,有人甚至学了700个荷兰语单词就开始翻译医学著作,最后做成翻译家。这种狂热的求知欲,今天的中国人无法想象,反而晚清的那批读书人有类似的感觉。那个年代,东方普遍存在这么一种对西学求知若渴的心态。从另一个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过去的那些“大家”未必就比今人高明多少。成为大翻译家的,最初也不过掌握了700个单词:我们不必神话先人,也不该妄自菲薄。

这是西方对日本的第二次冲击。

 

第三次冲击日本的西方文化是英美文化。此前荷兰人与日本人交往,大体采取配合日本风土人情的态度,只在长崎一地通商,赚取一家独大的丰厚利润,并无企图令日本开国。因此,日本对荷兰的态度也可谓友好。拿破仑征服欧洲,荷兰亡国,法国派遣使臣来日,告知日本,世上已无荷兰,日本境内故荷兰人的设施,一切应由法国接管。日本断然拒绝,遂使长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后一片飘有荷兰国旗的土地,直至荷兰复国。这种融洽的关系也促使日本愿意学习荷兰。但是这一次,遥隔太平洋,日本的东方新兴起了一个国家——美国。美国在独立战争后快速发展,迅速壮大,急欲在远东拓展势力,于是派遣马修·佩里(Matthew Calbreith Perry)率舰队(当时主要还是帆船)于1853年前往日本海域,对日本通牒,令其开国,要求比通商更进了一步。


马修·佩里


美国的这种做法事实上是一贯的。简单地说,他不是要求你对我一个人好,跟我做生意就行,他是要求你对所有人都好,跟所有人做生意。对日本如此要求,对清朝也如此要求。这一点,美国不同于英国。

最初日本拒绝,佩里只好返航回国,结果发现船上有两名日本年轻人暗中浮水爬上美舰,藏身船中准备偷渡往美国。发现偷渡者后,佩里进行审问,两名日本人坦白偷渡上船并无恶意,只是想去美国见识一番西洋生活。佩里表示爱莫能助,只好将其遣返,并感慨,日本这样封闭的国家,其年轻人能有这样的好奇心,未来不可预料。后来一百多年的日本也确实证明了自己的学习热情并不亚于过去的祖先。

次年佩里再来,最后两国签订《日美亲善条约》。幕府承受不住压力,允诺逐步开放国门。当时美国的军舰远观一团漆黑,因此日本称此次事件为“黑船事件”。这一事件在日本历史中留下极深的记忆,是日本近代开国之始。日本人第一次实际感受到了当时西方的力量已在东方之上。十多年前鸦片战争中清朝的惨败也给近在咫尺的日本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之前,日本人在蒙古人的攻势下成功地生存了下来,这种胜利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侥幸,同时也要归功于日本人先前对蒙古的无知,是无知带来了勇敢。然而这一次就无法继续无知了。因为长期以来已经和西洋人打了几百年的交道,不久前又眼看汉字文化圈中的头号强国被一个西洋小国打得一败涂地,东方已经不可能再沉醉于自己的小宇宙中安享清净。所以,佩里再来,兵不血刃,日本就服了(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西方国力最强的还不是美国,而是英国,其次是法国)。

但是,这一次答应开国,事实上只是虚与委蛇。德川幕府自作聪明,只将签约当作一种敷衍和拖延,一边开放国门,一边暗中怂恿“尊王攘夷”思想的蔓延,甚至纵容、利用国民的民族情绪搞一些排外的小动作,既蒙蔽西方人,也转移国民(主要是落魄武士)的注意力,自以为得计,最后玩火自焚,丢了江山。当然,日本官方表态过开国之后,至少西方人是当真了,于是堂而皇之地来到日本。


美军首次登陆日本

 

西方文明的进入为日本的传统文化注入了大量西洋元素,形成了新的文化产物,最典型的就是浮世绘。


浮世绘


今天我们会将浮世绘视作一种典型的日本传统艺术。但是,只要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浮世绘在东方的绘画艺术中第一次引入了西方的透视法。浮世绘就是采用了西洋绘画的理念按照日本传统的审美观描绘日本人的日常故事。它的题材主要是日常风物,所以被称作“浮世绘”。这种画在当时日本社会的地位和作用就类似于现在各种文艺作品中出现的小插画,目的就是用图像为一般人增加一些见识。如果有照相机,这样的画就没有必要。

浮世绘所采用的笔法比较写实。在此之前,明朝与日本交往,日本很喜爱明朝的钱币,却并未十分重视明朝文化,只有泼墨山水画受到热情的模仿。这一项是明朝的专长,像徐渭、扬州八怪、八大山人都是其佼佼者。日本人的文化秉性历来偏好写意,之前对草书和禅宗的追捧就不乏这种意味。所以泼墨写意画风靡日本也就可想而知。然而浮世绘就是对这一种文化秉性的扭转。它采用写实的画风,而且引入西方的透视法,更贴近西洋人的口味。日本大众也对之喜爱有加,因为浮世绘可以刻成版画,广为流传。这也体现了一种文艺平民化的趋势。这本身就符合整个江户时代的走向。

当然,不得不承认,平民化的文艺在逐渐取得影响力的同时并未表现出很高的质量,不论是浮世绘、歌舞伎还是和歌之类,皆不可与古代作品同日而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