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已积劳成疾的马凤山悲哀地发现,地球上似乎就没有发生过运十成功试

 大连北溟子 2024-04-08 发布于辽宁
早已积劳成疾的马凤山悲哀地发现,地球上似乎就没有发生过运十成功试飞这件事一样。
他一次次喊话,自行研发不能丢,可还是挡不住运十产线被当成废铜烂铁快速甩卖,只为给麦道飞机腾地方,运十的研发人员也遭冷遇,甚至被派到街上叫卖交通手册,整个研发体系溃不成军。
其他人则踌躇满志地开始组装麦道飞机,等着复制桑塔纳合资车的模式,迎接滚滚财源,眼睁睁看着中国大飞机失去了平台,失去队伍、失去机会,满心希望欧美经验重建生产制造体系,结果一次次送上门任人宰割。
因为1985年的麦道82计划纯粹只是个组装工厂,没有任何核心技术;后来中方感觉不对,1995年又上马了全新的麦道90项目,号称国产化率70%,还能在国内建完整产线,可没想到钱砸下去后,1997年,由于麦道90空难不断,经营不善的麦道被波音兼并,技术转让合同作废,波音强烈要求中方销毁所有技术资料、承诺不继续使用,连刚采购的飞机原材料和配件,全套设备、系统和产线,几年投入的几十亿预算,还有借鸡生蛋孵化的美梦,一夜间都成了空。
这个时候,空客又来了,用量身定制机型给中国制造诱饵,要求中国购买大批空客飞机,从此打开国内市场,结果签完合同、买完飞机后,空客立马翻脸不认人,先是要了10亿美元技术转让费,然后出尔反尔,以100座客机不赚钱为借口终止了合同,实际上是为了甩开中国自己单独开发,不想被中国人分走一丁点大飞机市场。
讽刺的是,运十立项的时候空客还没成立,但二十年后,空客已经与波音瓜分中国市场,中国大飞机惨遭轮番羞辱,损失了数以十亿计的外汇,还耽误了宝贵的十年发展机遇。
一直到2002年国产支线飞机立项,中国航空工业才重回正道,只不过当年被运十缩小到十年左右的技术差距,这时又重新扩大到了几十年。
这次站出来的扛大旗的,依旧是当年搞运10的老兵们,总师吴兴世、副总师周济生、机气动设计师赵国强都是马凤山当年带过的骨干,但除了五六十岁华发丛生的前辈们,就剩下2、30的年轻人,整整一代中国民航工业中流砥柱,随着运十的没落,永远消失了。
2008年5月11日,中国商飞在孕育了运10的城市上海正式成立,大门草坪上马凤山的雕像目视前方,眼神坚毅。
十八年前,马凤山病逝,年仅61岁。
由于运10没有最终定型,这位见证中国大飞机从零起步的先行者,不仅没入选两院院士,甚至没拿到任何国家科技奖项。
但他亲手带出来的队伍,终将替他完成复仇。#中国##航空##经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